德军一天6支,美军一周7包,苏军万物皆可,香烟对士兵真的重要吗
Posted 香烟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德军一天6支,美军一周7包,苏军万物皆可,香烟对士兵真的重要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军一天6支,美军一周7包,苏军万物皆可,香烟对士兵真的重要吗
相较于食品、武器,香烟在战争中也是战备物资的一种,虽然人们早就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香烟在战场上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和平时期我们是无法理解战争中士兵对香烟的感情的,大多数的新兵都是在进入军队后才开始学会抽烟,每天处在艰苦、紧张的环境下,减缓恐惧、缓解紧张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香烟了,就像一战时期为协约国效力的比利时士兵一样:「 ”给我再糟糕的食物都无所谓,但请给我们烟草”。 烟草在军队中是一直留存的,明崇祯皇帝准备禁烟,但是洪承畴立马就为官兵辩护:「 ”辽东士卒、嗜此若命”,艰苦战场上禁烟无异于逼迫士兵和哗变,至于近现代,克里米亚战争、普鲁士战争等,烟草已经成为士兵最喜爱的物资之一,进入一战,烟草在各国已经成为士兵的标配物资,在泥泞的战壕,漫天炮火以及无数尸体的战场上,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士兵眼里,烟草是士兵最有用的精神慰藉和提神神器,除了武器弹药之外,其它物资中,香烟需求居于首位,若有热咖啡和热食物,那么在泥泞的战壕中,这已经是难得的奢侈的享受了。 还是以一战比利时军队为例,为了为这支军队提供香烟,比利时国王亲自出面,成立士兵烟草基金会,通过借款的方式筹措香烟,在协约国军队中,至1917年,1050万根香烟被提供给士兵,至于其它协约国,以英军及其盟友为例,两年共消耗1.43亿支香烟,这还不包括另外的烟丝。 二战中,战争的惨烈使得香烟更是不可或缺,以德军为例,虽然希特勒厌恶香烟,是禁烟主义者,但是军队还是在士兵的物资中配备了香烟,不过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军士兵每天的物资中只有6根左右的香烟,前线士兵对此非常诟病但是无可奈何,除了要求更多之外,缴获也是补充香烟的一种方式,总之在战争后期,他们对于美军士兵相当的羨慕,因为他们可以无限制的获得香烟,他们从一开始就希望如此,因此还有一句玩笑话称「 ”如果德军士兵获得无限制的香烟,那么战局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事实上,当美军俘虏到德军士兵时,给他们香烟是缓解对立关系最快速的方式。 至于苏联,二战前期,苏联士兵抽的多是自制烟,而不是工业卷烟,士兵一周的供给是20克马合烟,这个数量显然是不够的,于是烟草成为士兵手中最珍贵的东西,它们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的物资,但很少有士兵那样干,除了配发的烟草之外,他们还抽其他的东西,比如蛇麻草、干枫叶,总之,任何能抽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去尝试,因为在这糟糕的战争,只有抽烟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还有享受的能力,至于缴获的德国香烟,首先供给的是上层,这种情况到战争后期的时候才逐渐缓解。 至于美军,要说二战最阔绰的还是美军,每个士兵一周能得到5-7包香烟,他们不愁烟草供给,他们抽「 ”彩云”跟「 ”骆驼”牌香烟,有香烟就有战斗力,二战期间,美国本土种植烟草的农户甚至可以免去兵役,足见香烟在战争中的作用,美国陆军对香烟的需求量很大,美国海军也是如此,用美国海军的话,美国的舰队是靠重油、香烟、咖啡驱动前进的,战争末期、战后香烟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流通货币,你可以用香烟换很多的东西,因此当时的情况是,如果你觉得某个姑娘挺好,那就送给她香烟。 总之,烟草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不可替代,和平时期还看不出来,但是到了战争时期,烟草会成为士兵必备的物资之一,这是他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唯一慰藉;不过此次此刻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 ”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各位烟民请自重。相关参考
霍姆尔小镇是苏联境内的一个重要城镇,一条宽阔的路经过小镇直到桥边是一个重要战略要点。1942年1月,苏军发动大反攻,导致了1942年1月大量德军部队被苏联军队包围切割,到处都是被围困的德军。德军16集
如果回顾一下二战历史的话,大家会发现,在二战期间,苏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兵力动员,最终动员了超过2700万人次的士兵进入了部队,到1945年5月时,苏军总兵力达到1100万的水平,全球也只有美军超过这一水
NO.1:德军第6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的冤在于本可以撤出来,或可在支援部队接近时突出来,可是它什么也没作,希特勒送它进入了地狱。还冤在苏军二次让它投降,它又拒绝了,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带来的后果
二战死得最冤的十支部队国军10万人被百姓缴枪 NO.1:德军第6集团军 德军第6集团军的冤在于本可以撤出来,或可在支援部队接近时突出来,可是它什么也没作,希特勒送它进入了地狱。还冤在苏军二次让它投
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入,纳粹德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盟军从东西两线攻入了德国本土。1945年4月25日,美军在柏林南部易北河畔与苏军胜利会师,德军被截成南北两段,德国法西斯的失败就要来临
在很多军迷看来,《狂怒》的最后一战,完全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又一意淫作品。不过,制片人、编剧兼导演大卫·阿耶却表示,此片有个真实的故事原型,就是美军荣誉勋章获得者奥迪·墨菲。1945年的西线,墨菲孤身
1944年6月6日,美、英、加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成功地大规模登陆,终于开辟了第二战场,迫使德军不得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使得本已日渐衰弱的德军更加显得捉襟见肘,日暮途穷。在东线战场,苏联红军已经从战略
我们来看看东线实战例子1942年1月初,苏军发起全面反攻――去年11月的绝望和12月的胜利使苏军大本营深信苏军能消灭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打破黎明1月6日清晨,侦查兵汇报说:「”听见了苏军坦克发
1942年6月7日-7月1日“捕鲟”行动1942年6月7日,德军第11集团军在攻占刻赤半岛后,又集中10个师的兵力,向克里木半岛南端的苏军重要的海军基地塞瓦斯多波尔发动了称为“捕鲟”行动的猛烈进攻。苏
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德军企图以“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攻占列宁格勒;以“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方向实施进攻,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