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 ”贤贤易色”要怎么理解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怀瑾先生: ”贤贤易色”要怎么理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怀瑾先生: ”贤贤易色”要怎么理解

饮食男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现在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 ”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 ”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 ”色”字解作「 ”女色”、「 ”女人”、「 ”男女之色”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 ”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 ”易色”,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 ”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 ”贤贤易色”,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 ”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 ”态色”就是态度。「 ”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 ”竭其力”呢?重点在这个「 ”竭”字。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 ”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 ”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 ”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 ”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 ”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 ”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 ”事君能致其身”这个「 ”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专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 ”君”字是什么意思。从文字的字形上看,「 ”君”字古写,头上「 ”尹”字,「 ”尹”字的古写是「 ”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 ”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 ”某某君”,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 ”某某皇帝”了,通吗?没有这回事。日本人学我们中国文化,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 这句「 ”事君能致其身”的意思是:不论朋友或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已答应帮忙朋友完成一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矩矩一定尽心,答应了就言而有信。「 ”能致其身”,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作人的道理,就要有信。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部下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反而捣乱扯腿。即使在外面做主管,也常会碰到这些事。这就是作人的「 ”臣道”不够,简单说就是不诚恳。 所以「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还有「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再三提到,在感情上说,每个人都认为做到了对朋友言而有信。据我自己的反省,虽然很想彻底做到,事实上却很困难。有时候对朋友答应了的事做不到,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自己道德的要求,想尽办法去做,所以仔细研究起来,「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实在很不容易。所以子夏说,能够做到这样,「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 ”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因此,我们不要跟着宋儒一段一段地去解释,整篇连贯读下来,自己就搞清楚了

相关参考

南怀瑾的人物经历

民国二十年(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父亲要求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南怀瑾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父亲还给南怀瑾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民国二十四

南怀瑾的生平简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武术家、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南怀瑾生前著作

南怀瑾的后世影响

南怀瑾大师,幼承庭训,天资聪颖,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儒、释、道经典著作皆有所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先驱者

适合中学生读的历史书

1.适合初中生看的历史书籍要想读历史书的话还是首选《史记》、《三国志》等一些正史,或者是一些史学大家的书,例如钱穆先生、陈寅恪先生、南怀瑾先生的书。如果想看现在出版的一些历史书,我建议最好在了解一些历

适合青少年看的历史书籍

1.适合初中生看的历史书籍要想读历史书的话还是首选《史记》、《三国志》等一些正史,或者是一些史学大家的书,例如钱穆先生、陈寅恪先生、南怀瑾先生的书。如果想看现在出版的一些历史书,我建议最好在了解一些历

千古人情的嘴脸

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年—201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如何理解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

各代历史名家对曹操均有比较中肯的评价,有褒有贬,但基调基本一致,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就个人性格而言,窃以为,陈寿的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和郭嘉的外易简而内机明,评价比较靠谱。前者好理解

谁有我厉害,我伺候了10个皇帝,居然没有死

南怀瑾:“我读了汗青今后,由人生的经验,再加以体味,我感觉这小我太新鲜。若是说宁靖时代,这小我可以在政治风波中挺立不摇,倒还无独有偶。然则,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的确不是个简洁

谁有我厉害,我伺候了10个皇帝,居然没有死

南怀瑾:“我读了汗青今后,由人生的经验,再加以体味,我感觉这小我太新鲜。若是说宁靖时代,这小我可以在政治风波中挺立不摇,倒还无独有偶。然则,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的确不是个简洁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南书房是什么?  南书房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为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什么是南书房?康熙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  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