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

历代诗·三国(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在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所绑架的东汉朝廷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废除汉朝长期使用的三公制度,并且重新把丞相这个职位搬回历史舞台。这个丞相当然就是由曹操来担任,曹操这次「 ”托古改制”也是为了满足集军政大权于己身的要求。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曹操这次废除三公,恢复丞相的措施。 丞相制度与三公制度 丞相制度和三公制度都是我国封建帝制中曾经存在过的官制,两者有着一定的互通之处,又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小编下面简明扼要地说一说丞相制度与三公制度的特点。 丞相制度 一般认为,丞相制度是由秦朝确立的。当然在秦朝之前,也有相国、相、令尹或者丞相这样的宰相存在,也有丞相制度的雏形,但秦朝把丞相制度确立了下来。丞相属于文武百官之长,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属于皇帝的左右手。所以在丞相制度中,丞相的权力非常大,地位也要高于其他官僚。 三公制度 三公的概念出现得很早,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概念是不同的。越早期的时间越模糊。有人说,在周朝的「 ”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也有人说,周朝的「 ”三公”是司马,司徒,司空;还有人说「 ”三公”没有具体官职,有德者居之。所以对于先秦时期的「 ”三公”,其实概念很模糊,很多「 ”三公”的说法来源于一些儒家经典。有史学家认为周朝没有所谓「 ”三公”的明确官职。 一些人认为,秦朝的「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掌管书册、督查官员,也是副丞相。但御史大夫在秦朝官制中的地位是要低于丞相和太尉的,而且是卿而非公,所以秦朝其实并没有三公制度。 到了西汉时期,有了确定的三公制度。丞相、大司马(就是太尉);大司空(就是御史大夫)三者确定为「 ”三公”的官职,而非什么「 ”有德之人”的概念,分化了丞相的职能。后来丞相也被改为大司徒。可以说西汉将丞相制度摒弃废除,确立了三公制度。 东汉时期的三公制度 东汉和西汉后期一样,放弃丞相制度,改用三公制度。「 ”三公”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其中太尉负责考核武官;司徒负责礼仪制度、人民教化;司空负责土木工程。我们可以看到,相比较于西汉时期的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东汉时期的「 ”三公”的权力是要弱化一些的。而尚书台的权力非常大。我们常常看到权臣以某个官职的身份「 ”录尚书事”,就是参与干涉尚书台的事务。 在这「 ”三公”之上,还存在一个「 ”上公”太傅。按照东汉官制,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设置一个太傅录尚书事,这个太傅去世后就不设置了。除了太傅和「 ”三公”以外,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一套武职。大将军的地位可能高于「 ”三公”,也有等同于「 ”三公”的情况。 建安年间的「 ”三公” 在东汉末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三公”位置的官员调动非常频繁。由于要说的是曹操的事情,我们就说说曹操创业的一个转折点,迁汉献帝入许昌之后的建安年间的「 ”三公”。 在建安年间的最初时期,「 ”三公”的位置上分别是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人。 杨彪: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属于妥妥的文化世家。其祖先是追杀项羽、抢到项羽一块尸体的杨喜;曾祖为被称为「 ”关西孔子”的名士杨震。杨震、杨秉(杨彪的祖父)、杨赐(杨彪的父亲)再加上杨彪,是名副其实的「 ”四世三公”。拥有这样的门第和家学,杨彪的仕途完全不是问题。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杨彪被迁为太尉(之前也陆续做过司空、司徒)。 赵温:赵温的家世同样不一般,其祖父赵戒、兄长赵谦都曾位列三公之位。赵温曾代替杨彪的司空之位,后来又成为司徒。 张喜:张喜为赵王赵王张敖的后代,曾祖张酺位列三公。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张喜代替赵温的位置成为司空。 以上三人是曹操还没有掌控汉献帝时的「 ”三公”的名单。后来汉献帝入许昌,成为曹操的傀儡,「 ”三公”的名单也出现巨大的变化。 曹操和杨彪之间存在矛盾,在汉献帝刚到许昌,大会公卿的时候,杨彪对曹操表现出敌意。很「 ”巧合”的事情发生了。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九月,太尉杨彪和司空张喜一起发病,「 ”以疾逊位”。十月,以曹操为大将军,袁绍为太尉。当时的大将军的位置应该是要高于三公的,袁绍耻于位列曹操之下。于是曹操将大将军的位置让出来。十一月以曹操为司空,兼领车骑将军。自此建安年间的「 ”三公”分别是司徒赵温、司空曹操,太尉的位置空缺了出来。 废三公,置丞相 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春正月,曹操罢免了司徒赵温。理由莫名其妙,赵温要辟曹丕为掾属,曹操以「 ”选举不实”为由,把上书把赵温罢免了。赵温就死于建安十三年,或许是气死的。当时曹丕没有官职在身,赵温可能有向曹操示好的意思。但是就像无论在是上游还是下游喝水,狼都要吃羊一样,曹操还是无视赵温的好意,撸掉了赵温。虽然曹操此举有「 ”举贤避亲”的嫌疑,但事实上就是「 ”三公”只剩下曹操一个。 而仅仅隔了半年,在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就露出了真正的意图。曹操废掉了三公制度,重新设立丞相、御史大夫。这个丞相肯定是由曹操自己担任了(《后汉书》以及《裴注三国志》引注的《先贤行状》记载,曹操曾经想把丞相之位让给太常徐璆,这当然是欲擒故纵,徐璆不敢接受)。有意思的是,不久后的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曹丕就成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这也足以说明曹操除掉赵温就是为了给丞相制度的恢复做铺垫。 曹操自领丞相,担任御史大夫一职的是一个叫做郗虑的人。我们结合史料可以看出,郗虑构陷孔融;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捕杀伏皇后,可以视为曹操的爪牙。而且郗虑的御史大夫的权力远远比不上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按照《三国志》引注《献帝起居注》,以及《后汉书》引注的《晋百官表注》等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出,曹操所置的御史大夫不领御史中丞、侍御史,而且似乎并不常置(当然也没有废掉)。也就是说,此时按照官制来讲,丞相不但恢复成秦朝时期的百官之长的地位,而且还没有御史大夫分权,反而是曹丕的五官中郎将成为原先御史大夫的副丞相的地位。 余论 曹操废除三公制度,恢复丞相制度,是在建安十三年。这个时候的曹操可以说是意得志满。曹操击败了袁绍,扫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击败了三郡乌丸,虽然关西的军阀保持相对的独立,但名义上也归附了曹操。曹操已经称霸北方,统一天下似乎就在眼前。这个时候的曹操虽然已经是实权人物,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搞一个大将军录尚书事,行使军政大权。但就如同禅让一样,曹操希望通过改动官制的手段,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名正言顺地集中权力。所以建安十三年的改制,可以视为曹操架空汉献帝、篡夺东汉政权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步骤。 参考文献:《三国志》、《汉书》、《后汉书》、《秦汉的丞相制度》、《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

相关参考

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被曹丕换个包装后重新启用

文|竹映月江公元220年,曹丕一脚踢开了汉献帝,自己当起了开国皇帝。此举宣告着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三国时代翻开了新的篇章。曹丕像虽然史书非常友好地将这一事件记载为「”汉献帝禅让

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被曹丕换个包装后重新启用

文|竹映月江公元220年,曹丕一脚踢开了汉献帝,自己当起了开国皇帝。此举宣告着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三国时代翻开了新的篇章。曹丕像虽然史书非常友好地将这一事件记载为「”汉献帝禅让

朱元璋嗜权如命,废除宰相制,让后世陷入危机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伏诛后,朱皇帝下诏「”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至此中国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一切权力归皇帝。朱元璋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废除宰相制后对他的大明

朱元璋为何对丞相制度痛下杀手?因元朝旧事

...度达到了高峰,明清皇权集中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朱元璋废除传承了自秦始皇以来的丞相制度,另一个标志则是清朝雍正时代军机处的设置。这里不讲军机处的事情,而讲明朝的事情。首先声明,虽然明朝被称为最后一个汉族人...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政治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

始皇帝嬴政 暴君的诗篇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他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

古代的三公、三师、三孤、丞相、王爷,谁的官职大

东汉末年,朝纲败坏,宦官专政。受大将军何进邀请,董卓率军进京诛杀宦官。随后,他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并自拜相国,把持了朝政。但是,他生性残暴,践踏法律,残害人民,淫乱后宫。一系列的暴行,激起了各地人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此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

古代建筑之明清建筑特点

元朝严酷的统治终被推翻,中国又恢复了汉人掌权。但一心想恢复汉唐雄威的明朝皇帝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另一次辉煌――封建制度没落的颓势已无法挽回。在明朝,中央集权发展到极点,宰相被废除,皇帝成为官僚之长。特务政

明朝的内阁制度怎么分割皇权

明朝的内阁制非常奇特,他与之先前王朝的制度大不相同。在明朝中后期中竟出现了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特例。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大小事务由殿阁大学士们商讨后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