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当真谋反,还是另有其因
Posted 丞相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浅谈中国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当真谋反,还是另有其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谈中国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当真谋反,还是另有其因
只要提起丞相这个词,就会有相当多的小伙伴们想起曹操曹丞相,瞬间一个奸臣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可能这只是大家对丞相的一种偏见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丞相这个位置相当的让人尴尬,高不成低不就。比如明朝初期的胡惟庸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最终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当时的胡惟庸当真是谋反,还是说另有其因? 说实话这件事从一开始就透露着各种疑点,当时的丞相胡惟庸只是想让朱元璋去自家的旧宅当中看一眼醴泉而已,说白了就是自家出现了一个天然的小温泉,然后胡惟庸想要巴结一下自己的顶头上司,就请对方来自家做客。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愣是弄出个谋反的事情来,很多事情就是对方是怎么说了,旧宅的周边站着很多人,也许是用来保护皇上的,也许是用来刺杀皇上的,反正当时的朱元璋就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胡惟庸倒下去了,之后这件事受到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并且还因为这件事将丞相的制度也给改掉了,可以说从这一刻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丞相就结束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丞相这个职位了。 很多时候我们要看明白一个事情的真相,主要是看这件事最后的受益人是谁,或者说这件事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胡惟庸这件案子是不是冤枉的不太好说,但是丞相这个制度却因此消失了,从表面上看起来,就好像朱元璋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大明朝重新整顿了一遍,把丞相这个看起来相当有威胁力的职位直接给抹掉了。 说白了就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以朱元璋的完胜而结束。 也许最初之时朱元璋并没有想对胡惟庸下手,原本徐达当丞相的时候,从未越权,所以朱元璋一直认为丞相这个位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可是等胡惟庸成为丞相之后,问题就开始大量的出现了,说实话胡惟庸相对来说属于一个权力欲望比较重的人,很多事情要办就一定要办,大多数时候都是亲力亲为。 在胡惟庸七年的丞相生涯当中,朱元璋的生活过的很轻松,因为大多数事情都让胡惟庸给处理了,尤其是在朱元璋外出巡游的时候,大明朝的所有事情胡惟庸给处理的漂漂亮亮,让所有人都说不出闲话来。 当时朱元璋就有点想不开了,尤其是当自己在外巡游的时候,整个大明朝的政务都是由胡惟庸一手处理,虽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事情,但是从某种方面来看,几乎就相当于胡惟庸在暂时代理朱元璋的位置。 说实话像这样的权力只有大明朝的太子可以有,而此时的胡惟庸却全权代理了,当时就把朱元璋吓了一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轻易的让别人来管理了? 现在朱元璋还活着,什么都好说,胡惟庸再能干,底下的人也不会跟着他一起反对自己,可是万一哪天自己仙去了,以皇太子那个能力跟智商,能玩的过这些老奸巨猾的家伙吗? 也许当时的朱元璋也想到了曹丞相,于是就开始整治大明的丞相问题,当时胡惟庸请朱元璋到自己的家中看醴泉,也许只是想巴结一下领导,跟谋反没有一毛钱关系,毕竟胡惟庸只是一个丞相,还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就算他想不开要谋反,也要看手下的人会不会跟着他一起作死呀。 反正朱元璋是先动手了,直接将胡惟庸的案子给定成了谋反,并且再次提出了丞相制度的问题,很多时候皇帝要有个什么大动作,总是要配合一些大事情,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毕竟丞相这个位置也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说实话在大明朝之前的所有文人最终的目地就是希望某一个可以达到丞相这个位置,可以说这是文官们的终级目标。 而朱元璋直接就打算把这个大家的终级目标给否定了,这么多文官的积极性怎么解决,大家拼死拼活的努力了半辈子,结果你一句话就表示这个目标没有了,莫不是在搞笑? 所以朱元璋就借着胡惟庸的事件开始发挥了,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让大家看一看,丞相的位置最后都是有谋反之心,所以朱元璋才会下令整改丞相的制度,同时还将那些反对改制的臣子们直接牵连到胡惟庸的身上。 只要有人站出来反对,就一定是胡惟庸的同党,说实话当时的朱元璋可能也没有想到一个丞相的制度改革居然会牵连出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大手一挥人头落地。 可以说整个大明朝初期的丞相全部都受到了这一次事件的牵连,除了徐达当丞相的时候不务正业,从而被朱元璋放过一马之外,几乎所有的丞相都被朱元璋给杀掉了,当然了徐达好像也没有落到什么善终,毕竟吃蒸鹅而死的事情实在是太出名了,不论事情的真假,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丞相都不得好死。 归根结底来说,胡惟庸是不是真的谋反了并不好说,可是朱元璋却通过胡惟庸的事情达到了自己的目地,这才是此次事件的终级目标,只能说胡惟庸从当上丞相的那一天起就是个错误,谋反不谋反已经不重要了。相关参考
胡惟庸,汉族,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也是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在朱元璋征战天下的时候就追随朱元璋,在其手下做事。 洪武三年,胡惟庸凭借多年功绩终于进入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一职,也就是副丞相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胡惟庸到底有没有谋反,是确有其事,还是朱元璋的借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胡惟庸“谋反”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是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的一个大案子。在朱元璋夺取政权
勾结造反那事靠谱吗?被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入《奸臣录》的,是朱元璋干掉的中国最后一个。胡惟庸为朱元璋屠杀战友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同样没有摆脱「兔死狗烹」的命运。> 权力野兽朱元璋是个罗织罪名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商啮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太祖以「擅权植党」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被杀的有陈宁、涂节等人。胡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京城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案,丞相一胡一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屠灭三族,前后因这一案件被株连的多达三万余人。然而仅过去十多年,一胡一惟庸案的一陰一影还未散尽,又一件惊天大案发
明朝人物本名:胡惟庸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濠州定远县去世时间:1380年官职:左丞相胡惟庸人物生平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
明朝人物本名:胡惟庸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濠州定远县去世时间:1380年官职:左丞相胡惟庸人物生平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
有点历史常识的朋友应该都对胡惟庸案不太陌生吧,胡惟庸在当时朱元璋手下的一大批人才中并不算出色,那为什么朱元璋要对他痛下杀手呢?答案只有一个,朱元璋看上的是胡惟庸背后的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丞相制度。韩林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一般而言为天下臣子之首,居于君王之下,有极高的权利。 丞相、宰相最开始源自商周时期的家臣宰职,到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基本都有宰相一职,秦统一天下之后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