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灭西辽有多轻松

Posted 西辽

篇首语: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铁木真灭西辽有多轻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铁木真灭西辽有多轻松

与南宋是北宋的延续一样,西辽也是辽国的延续。 在金国崛起之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率残余势力大举西迁,在今天的新疆和蒙古国一带建立国家,史称西辽。 很多人对西辽的历史较为陌生,是因为中原传统史书依然以南宋为正统,对于和南宋并不接壤的西辽,自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随着铁木真的崛起,蒙古汗国开始侵犯周边国家,使得西辽的相关历史逐渐浮出水面。我们无法从《宋史》中了解到的内容,却能从《元史》中一探端倪。 西辽似乎并没有实现成熟的中央化集权,反而更像一个强大的联邦国家,因为各个附属国都拥有相当高的独立性,所以西辽中央政府会向附属国派驻少监(蒙古语为达鲁花赤)。 知道少监的存在背景,自然就能明白少监的存在意义:这个官职的存在意义,是为了保证各个附属国的政治可靠性。少监作为西辽中央政府的代表,通常都拥有凌驾于地方长官之上的地位。 有了地位,难免会在当地作威作福,也难免会和当地实力派因利益纠纷产生矛盾。对于这种事实,独立性相当高的各个附属国自然不会甘心就范,当他们决定起兵反抗的时候,导火索通常都是少监。 这就决定了西辽这个国家的性质: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只能勉强维护统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可就在铁木真崛起之后,西辽却开始走向分裂,致使力量大减,为铁木真省了不少事。 西辽的覆灭,主要是在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 使西辽覆灭的第一股力量是西辽东部的附属国(畏兀儿和哈剌鲁),他们杀掉了西辽派驻的少监,并主动投靠蒙古汗国,这意味着西辽东部地区必须直面铁木真的兵锋。 在收服畏兀儿和哈剌鲁时,传统历史书通常都强调西辽对这两个地区的奴役压迫,更强调畏兀儿和哈剌鲁一方面是为了反抗西辽的奴役压迫,另一方面是他们仰慕铁木真的大仁大义,所以才决定杀掉辽国少监投降蒙古汗国。 其实,真实的历史显然要比这种描述更复杂。面对新兴的蒙古汗国,畏兀儿和哈剌鲁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以后应该臣服谁?在经过一系列利弊分析之后,他们抛弃西辽,转投蒙古汗国的怀抱。 畏兀儿、哈剌鲁为什么会选择臣服蒙古汗国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如果不臣服蒙古汗国,就随时有可能遭受蒙古汗国的军事打击,畏兀儿和哈剌鲁显然不想面对这种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选择臣服蒙古汗国就可以避免这种结果,畏兀儿和哈剌鲁自然不会拒绝。 第二、如果不臣服蒙古汗国,就会无力面对来自屈出律(乃蛮太阳汗之子)代表的草原力量打压。屈出律是铁木真的宿敌,但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西辽似乎没有与屈出律为敌的意思,相反还有依赖屈出律对抗蒙古汗国的意思。 这样一来,畏兀儿和哈剌鲁如果继续臣服西辽,就有可能不得不接受屈出律为代表的力量,大举进入它们境内的结果。而让屈出律代表的力量入境,就有可能威胁自己的统治,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西辽后来被屈出律反客为主就可以知道。 第三、作为西辽的臣属,虽然未必有传统史书所说的那样不幸(受西辽少监的种种奴役和压迫),但也未必就比臣服蒙古汗国好多少。 在这种背景下,畏兀儿和哈剌鲁对于臣服蒙古汗国并不排斥,铁木真对于他们这种识时务的行为也感到高兴,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们的君主。后来,他们与黄金家族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从这个角度来看,畏兀儿和哈剌鲁投降蒙古,算是做了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因为抵抗蒙古汗国的结果就是身死族灭,投降还有高官厚禄,自己的民族也得以保留。 使西辽覆灭的第二股力量是花剌子模,西辽失去了掌控他们的机会,他们更是取代了西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 公元1219年蒙古汗国西征时,花剌子模的都城是撒马尔罕。但撒马尔罕也不是花剌子模的固有领土,是在公元1213年才并入花剌子模的。换言之,在蒙古汗国西征时,撒马尔罕成为花剌子模的首都只有六年时间。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基本史实中得出结论:蒙古汗国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花剌子模也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铁木真决定西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花剌子模的扩张势头令铁木真心惊,这点不加赘述,以后会提及。 使西辽覆灭的第三股力量是草原世界的残余势力,这些残余势力主要来自乃蛮部、克烈部和蔑儿乞部,他们在与铁木真的对抗中失利,不得不逃到西辽或西夏请求庇护。 西辽基于抑制蒙古汗国崛起的想法,接受了这股残余力量。但很不幸的是,随着这股残余力量在西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与花剌子模里应外合,终于来了个反客为主:乃蛮部前首领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成为了西辽的统治者。 在这种背景下,西辽的大旗虽然依旧在飘扬,但西辽已经名存实亡了。关于这段历史,我会在以后写蒙古西征时详细分析,这里简单说一下。 屈出律成为西辽的统治者之后,无视西辽的宗教信仰自由,强迫广大穆教徒改信基督教和佛教,惹得民怨沸腾。 铁木真选择此时率军进入西辽,受到了西辽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 ”箪食壶浆”的场景屡见不鲜。最终,铁木真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几乎占据了整个西辽本土。 很多历史学者和作者在科普蒙古相关历史的时候,对于铁木真的重大行动往往只说了统一草原、西征、伐金和伐西夏。 在我看来,灭西辽绝对是能与上述事件相提并论的,只是因为西辽灭得过于迅速,这个国家在汉人的相关史书记载中也没啥存在感,所以它的地位受到了低估。 可以说,灭西辽为铁木真西征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蒙古汗国把西辽纳入自己的版图,主要手段并不是依赖暴力,它自然可以轻易地从西辽地区获得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否则,蒙古汗国占据西辽,不但不能获得反哺,还有可能还会负担高昂的统治成本。 第二、蒙古军队是以「 ”解放者”的形象出现在西辽本土的,这种形象能够有效动摇更广阔的西部地区。换言之,只要蒙古军队能够获得一些胜利,自然能够取得「 ”事半功倍”甚至「 ”望风而降”的效果。 因为,蒙古汗国在西辽的统治,对于更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示范效应,人们自然会感觉投降蒙古汗国,也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只要我们详细了解蒙古灭西辽的这段历史,自然就会明白:蒙古汗国的扩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在灭西辽和攻西夏这两件事上,都可以看出蒙古汗国娴熟的怀柔手段和统战能力,如果能用政治手段解决,就绝不会依赖军事手段。 由于在这两个国家身上打出了广告效应,所以蒙古西征的过程出其顺利。 最接近真相的推测是:蒙古军队一方面用残暴手段,无情屠杀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另一方面又用怀柔手段,拉拢收买那些愿意合作的人。 愿意合作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鬼子,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被送到前线充当炮灰,而是在被占领地区维持当地秩序。 如果当二鬼子的下场就是变成炮灰,以后谁还敢投降蒙古人呢? 如果用二鬼子或被占领区百姓当炮灰,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的侵略者都不愿使用,只有蒙古人使用呢? 只要搞清楚这两点,就能明白政治宣传的可笑之处了。

相关参考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与文天祥的一次简短对话,破解了一个千年谜团

1206年,四十五岁的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刚刚称汗的铁木真开始一统天下的大业,在他的战略里,第一是先灭西夏,再灭西辽,金,最后灭南宋。为什么这样计划呢?因为在成吉思汗看来,不会骑马,

元朝为什么才历时98年就消亡了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网络配图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

元朝统治者为何在忽必烈之后停止了开疆扩土

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往往伴随着多种多样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元朝崛起及衰落的原因。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

成吉思汗的后代逃到重庆一山村, 改姓金和余, 两姓村民至今不通婚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朝等国。至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

金瓶梅中武松对潘金莲动拳头是为灭自己邪念

《金瓶梅》故事的开头是从《水浒传》借来的:武松景阳冈打虎后,与兄长武大郎相见,认识了嫂子潘金莲。潘金莲想要勾引武松未果,转与西门庆偷情,后来毒死武大。只是武松为兄报仇的情节被挪走了,然后把故事的中心场...

蒙古铁骑为何势不可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蒙古铁骑为何势不可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蒙古崛起的时机应该说非常好。周边的政权基本都处于衰落时期:西夏、南宋、金甚至西辽。所以当铁木真在斡难河源称成吉思汗的时候,蒙古能够以一个统

成吉思汗灭女真,女真族当年是怎么被蒙古灭掉的

女真族当年是怎么被蒙古灭掉的?12世纪,众多的蒙古部落逐鹿蒙古高原。乃蛮、克烈、蔑儿乞、塔塔儿、蒙古——并称五大兀鲁思,还有汪古、弘吉刺诸部落。孛儿只斤铁木真经历了塔塔儿部害其父、篾尔气惕部掠其妻、遭

南宋与西辽有往来吗,南宋和西辽到底有没有外交关系

南宋和西辽还有外交联系吗?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南宋又打不过西辽能不派使者吗打打和和除非有极大的能量否则不可能一下吞并太多的都是先吞点再给休息段时间把这片地区给统治好了再继续打打仗需要粮食啊他天天打得被饿死

忽必烈第一次日本海战,装备精良稳操胜券,却最后败给了 ”神风”

1226年蒙古在铁木真的率领下灭掉了西夏,为了进一步扩张领土,蒙古成功抓住了南宋与金有世仇的把柄。1232年铁木真派人和南宋讲和,打算联合南宋灭掉金,当时双方约定如果灭金成功,将河南土地归南宋所有。南

西辽历史介绍

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去,重建辽朝,史称西辽。西辽存在于我国西北约九十余年。正象南迁后的南宋是北宋的继续一样,西迁后的西辽也是辽朝的继续。《辽史》编者不在天祚帝被俘,而在西辽亡后,才作为“辽绝”,是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