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的师徒关系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亦师亦友的师徒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亦师亦友的师徒关系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比颜回大二十一岁。他勇猛耿直,性情粗犷。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路是批评孔子最多的人,作为回报,他也是被孔子批评最多的人。国学智慧:孔子和子路的关系,介于兄弟和师徒之间。虽然在很多事情上,子路经常批评孔子,但孔子还是很喜欢他,对子路的评价很高,说他有治国安邦的才能。 孔子曾经高度评价子路,「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意思是,「 ”自从子路做了我的学生,我就没有听到什么坏话”。这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子路凶猛异常武功高强,谁要是敢说孔子坏话,子路第一个冲上去,揍他个满面桃花开满地找牙。另一层的意思是,孔子有子路的约束,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这样别人就不会说孔子的坏话了,也就听不到恶言恶语和风言风语了。所以,让这样一个同学做副班长,监管班级的纪律,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在《论语》中,子路是被提到最多的弟子。他性格耿直,有一说一从不含糊。他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于批评孔子的人。当孔子慌不择路要去做官时,子路批评;当孔子去见名声不好的南子时,子路批评,搞得孔子对天发誓;当孔子主张「 ”正名”时,子路批评。反正,子路在重要问题上,不给老师面子,他是个有话就说、有意见就提的「 ”直肠子”。 对子路,孔子是又爱又恨。所以子路也是孔子批评最多的人。虽然师徒二人常常吵架,但孔子很重视子路的意见,而子路对孔子,也是「 ”一往情深”的崇拜。国学智慧:子路天真耿直,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孔子上课提问,子路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一点都不谦虚。而不像颜回那样「 ”深藏功与名”,每次都是最后一个「 ”总结陈词”。结果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子路老是被批评,而最后一个回答问题的颜回老是被表扬。 子路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喜和怒都表现在脸上。有一天,大概是对未来有点失望,孔子感慨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意思是,「 ”我的理想实现不了时,我要驾着一叶小舟,移民海外。跟着我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吧”。国学智慧:子路一听喜出望外,看来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人,出国还要带上自己。于是脸上漾出自得的神色。孔子最看不惯不谦虚的人,马上一盆冷水泼下来:「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意思是,「 ”子路啊,你也就是在勇猛这方面能胜过我,其他的没什么了不起”。 子路恰恰是把「 ”勇”看成是自己的最大优势,有点不服气,问孔子「 ”君子尚勇乎”?言外之意是,我就是一个崇尚勇敢的君子,有什么不好?孔子告诉子路:「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意思是,「 ”君子以践行正义为最高行事准则,君子只有勇猛没有道义的话,则会成为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小人只有勇猛没有道义的话,那么就会成为杀人放火的强盗”。孔子告诫子路,不要炫耀武功高强,关键要提高道德修养。 子路看起来像张飞、李逵一样的粗人,其实子路的学习成绩优异,在孔子「 ”十大优秀学生”排行榜上,子路是政事科的第二名,是个治国理政的人才。孔子认为,子路可以做大国的国防部长。后来,子路在好几个地方都做过官,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子路身上有侠客折骨为刀的精神,有君子一言九鼎的风骨。《论语》上说「 ”子路无宿诺”,子路一旦许下诺言,不会让诺言过夜,而是马上就去做。因为这一点,老百姓都很信任子路,很少有人在他面前说假话。所以,子路在判决案件时,仅仅听一方的陈述,就可以明察秋毫了。 虽然孔子骂子路最多,但他把子路看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子路是孔子的保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如果没有子路的贴身侍卫,估计孔子早就被人砍死了。国学智慧:子路是孔子的「 ”先锋队”,在每次迷路时,孔子总会派子路去问路,就像唐僧老是派孙悟空出去一样。子路还是监督孔子的人,每次孔子有不安分的想法,子路马上跳出来表示反对,在子路的监督下,孔子少犯了很多错误,维护了「 ”圣人”的形象。 子路与孔子互相批评,体现了师徒之间真正的友谊。子路批评孔子,是为了维护孔子的名誉;而孔子批评子路,是要提高子路的道德修养和学业水平,培养他的君子人格。国学智慧:孔子说,「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 ”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知识渊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按照这个标准,孔子和子路,已经超越了师徒关系,他们是互相理解、互相促进的好朋友。

相关参考

趣谈 唐朝秘史

孟浩然也是唐朝的大诗人,虽然名气不及李白,但是个李白的关系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中也可以窥见一二。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

趣谈 唐朝秘史

孟浩然也是唐朝的大诗人,虽然名气不及李白,但是个李白的关系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中也可以窥见一二。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

无瑕白玉遭泥陷 金陵十二衩之一妙玉结局

...岫烟,妙玉经常教邢岫烟认字读书,所以妙玉和邢岫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妙玉十七岁时,和师父一同到京城生活,居住在西门外牟尼院。不久后,妙玉的师父圆寂,妙玉本想将师父灵柩运回

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王安石和苏轼,是中国历史名人,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后世和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数人熟知二人,应当是在文学方面。两人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特别是苏轼,可以说是北宋文坛文宗级人物。  《庄子&m

求七字称号的完整总结

xonix精准手表:根据史实,清末民初四大高手是为:铁拳无敌孙中山再世霸王袁世凯天魔传人毛泽东穿林北腿蒋中正又,孙氏与蒋氏并称南拳北腿、亦称「武林二中」四人关系错综复杂孙铁拳与袁霸王亦师亦徒亦敌亦友毛

历史人物 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王安石和苏轼,是中国历史名人,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后世和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数人熟知二人,应当是在文学方面。两人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特别是苏轼,可以说是北宋文坛文宗级人物。  《庄子·外

王安石和欧阳修的关系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比较

  欧阳修和都久负盛名,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文坛和政坛都有两人的足迹,相传两人亦师亦友,也有另一种说法两人关系恶劣,到底真相如何呢?  欧阳修无论是在政坛还是文坛都有其的足记,其一生最

历史人物 张作霖为什么处死张学良好友郭松龄

郭松龄一直以来就是张学良的挚友,两个人无话不谈。曾今郭松龄当教官的时候张学良还是他的学员,两个人也算是亦师亦友。后来还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引用张作霖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小六子这个损种上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和李鸿章

  盛宣怀  盛宣怀一生传奇不已,在政界商界都闯出一片天地,与李鸿章亦师亦友,两人同为主和派,最终联手扳倒了对手胡雪岩和左宗棠一派。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

亦敌亦友的东亚双雄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历史交锋

或许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是中日两国的天然对手,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谈判中严辞交锋。可一离公务、退及幕后,两人竟惺惺相惜,从而结下了既为敌手又成知交的特殊渊源。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位内阁首相,曾四次组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