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揭密,羌人所建为何与拓跋氏关系密切

Posted 鲜卑

篇首语: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夏揭密,羌人所建为何与拓跋氏关系密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夏揭密,羌人所建为何与拓跋氏关系密切

在中国历史上,西夏是一个地位特殊的王朝。首先它是割据政权无疑,其领土面积最大时也只有不到80万平方公里。但它在历史上又曾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不但曾先后和北宋与辽朝以及南宋和金朝形成三足鼎立,还在灭亡之前的战争中疑似导致了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死亡。而在西夏灭亡之后,创立的西夏王朝的党项人又在历史长河里逐渐销声匿迹,使得这个族群的身上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么建立了西夏的党项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在西夏灭亡之后,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 党项人究竟是什么人? 在说党项人如何消失是如何消失的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下他们是从哪来的,也就是说一下党项人究竟是什么人。说起党项人的起源,估计多数朋友都知道,党项人一般被认为是羌人的一支,因此也经常被称为党项羌。确实党项人的主体应该是源于羌人,这个民族虽然现代已经消失,但因为他们曾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现代对其语言的研究早已确认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羌语支。而他们最早的聚居地其实也是位于今天的青藏高原地区,曾被吐蕃称为弥药人。在唐朝初年,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归顺唐朝,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姓李,并封为西戎州都督。但不久之后,吐蕃崛起对党项人形成了严重威胁,所以他们被迫北迁。在唐朝的帮助下,他们迁移到了今天甘肃庆阳周边区域。后来因为吐蕃的持续攻击,一些党项人又迁徙到了今天陕西绥德和延安周边地区。 党项人画像 而在唐朝末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曾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因此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并再次被赐李姓,此后党项人王族的姓氏就由拓跋改成了李姓。但看到这里恐怕有些朋友也会有一些感觉了,因为拓跋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但却完全不是因为党项人,而是因为它是鲜卑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族名称,后来也成为了曾经统治中原的北魏等鲜卑王朝皇族的姓氏。但鲜卑人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后裔,跟羌人无论是族源还是语言都完全不是一个体系,怎么出自羌人的党项人首领却一直是姓具有鲜明鲜卑色彩的拓跋呢? 党项人的首领拓跋家族很可能跟吐谷浑有密切关系 所以现代有些观点认为,虽然党项人是羌人的一支没有疑问,但其王族拓跋家族最早却有可能是鲜卑拓跋部的一个分支。因为虽然中原地区的鲜卑人在隋唐时代完全汉化,但慕容鲜卑的一个支系却在今天的青海、甘南和川西北地区建立了吐谷浑政权。而吐谷浑一直存在到唐朝初年才被吐蕃灭亡。所以一直到唐朝初年,其实鲜卑人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势力一直很大。因此党项人的首领拓跋氏可能就是出自西北地区的鲜卑人。而且在成为了党项族群的首领之后,拓跋氏家族还曾经长期与吐谷浑王族通婚,这其实也是他们可能源于鲜卑的另外一个佐证了。所以严格地说,党项人主体虽然出自羌人,但也有比重很大的鲜卑成分。 西夏立国到灭亡 而在唐朝灭亡之后,党项人首领的李氏家族自称定难节度使,开始逐渐扩张自己的领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之后,李氏家族的首领李彝殷向北宋称臣,并曾多次派兵协助北宋对抗北汉政权。但在宋太宗在位期间,曾想削夺李氏家族的兵权,李氏家族在此时发生分裂,忠于宋朝的李克文继任已经被剥夺了部分权力的夏州节度使一职,但不愿臣服宋朝的李继迁则逃亡到今天的陕西横山县,并与宋朝爆发了军事冲突。 公元990年,李继迁被辽圣宗耶律隆绪册封为夏国王,后来在元昊称帝之后又被追尊为夏太祖。期间李继迁和他的儿子李德明也曾一度在名义上归顺宋朝,因此宋真宗曾将宋朝的国姓赵姓赐给他们。而这也就是近代一些评书等文学作品里将元昊称为赵元昊的史实依据了。 党项人新娘画像 此后西夏先后与宋朝和辽朝达成了妥协,他的儿子李元昊还与辽朝和亲,迎娶了辽朝的兴平公主。公元1028年,李元昊先后攻灭了甘州回鹘和吐蕃的六谷部,并降服了位于今天甘肃敦煌附近的归义军政权,将河西走廊也基本纳入其控制之下,羽翼越来越丰满起来。4年之后,李德明去世,元昊继位成为夏国王。而他继位之后,首先放弃了自己家族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的李姓,改成了党项姓氏嵬名氏。同时他宣称自己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后裔,而且不再使用宋朝的年号。同时,他还下令创立西夏文字,同时命令许多已经有一定汉化的党项人重新恢复党项人传统的秃发发型。 元昊下令创造的西夏文字 6年之后元昊正式称帝,成为夏景宗。之后西夏了宋辽都曾发生过几次战争,但最终都已和谈告终。西夏后来曾将辽朝称为北朝,并自称西朝,在事实上与北宋和辽朝形成了三足鼎立。但在金朝崛起之后,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快被打破,首先是金朝灭亡辽朝的过程中,对一直向辽称臣的西夏也施加了很大的军事压力,西夏很快归顺的金朝。并在金朝要求下与金朝同时出兵北宋,在北宋灭亡的过程中也分得了部分领土。而在蒙古统一的前夜,西夏曾与蒙古草原上的克烈部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在公元1203年,铁木真的乞颜部攻灭了克烈部,之后克烈的王子桑昆逃到西夏,铁木真以此为由在完成蒙古统一之前就曾发兵入侵西夏。 西夏的大致疆域 而在蒙古帝国建立后又曾多次入侵西夏。公元1209年,西夏襄宗被迫求和,归顺蒙古。之后就被迫按照蒙古的要求对金朝持续用兵,双方一直打了10多年,造成了两败俱伤的结果。而且在此期间,铁木真还曾再次入侵西夏。后来西夏意识到蒙古最终必然会将自己灭亡,所以曾企图在铁木真西征时从后方偷袭,但最终也没能成功。而在公元1224年,西征归来的铁木真与大将速不台对西夏发动了总攻,而西夏军队也进行了顽强抵抗,双方在今天的青海西宁和甘肃临洮都曾爆发大战。公元1227年6月,蒙军攻克金朝控制下的秦州(今甘肃天水),对位于今天宁夏银川附近的西夏首都中兴府形成合围。而在围困中兴府期间,铁木真因为不明原因去世,后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在与西夏战争期间受伤,最终伤重不治的。而铁木真死后,蒙军曾密不发丧,直到西夏投降之后,才公开了铁木真的死讯,并将西夏末帝及其家族全部杀死,西夏灭亡。 党项人的后续遭遇 西夏皇室在灭亡之后被灭族基本上是没有疑问的,但至于网上流行的整个党项人族群都被灭族,却不太符合历史事实了。因为根据一些史书记载,蒙军在灭亡西夏之后,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导致党项人数量显著减少。而且在进入中兴府之后,也曾经确实想屠城,但却因为一个名叫察罕的将领劝阻而没有这么做。而这个察罕竭力劝阻蒙军屠城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党项人。察罕本名嵬名益德(和元昊称帝后改的姓一样),他很早就投奔了铁木真,后来被铁木真赐了蒙古名字。这也说明其实当时蒙军阵中也是有党项人的。 蒙古灭亡西夏之战 在西夏灭亡之后,党项人这个称呼不再使用,但当时所有西夏人都被统称为唐兀人,虽然唐兀人这个称呼是指所有西夏人,包括西夏境内的汉人,但其中也有大量党项人也是没有疑问的。在西夏灭亡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西夏军队都投降了蒙军。而在西夏灭亡之后,他们也被编入蒙军之中,并在蒙古和元朝与南宋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公元1274年,南宋庐州的军队本已投降元朝,但不久后与元朝派往当地的阿速军(从高加索地区来的基督教军队)发生矛盾,结果宋军将阿速将领杀死后复叛。最后将当地宋军镇压的就是由唐兀将领昂吉儿率领的一支唐兀军队。后来整个元朝时期,驻守庐州的元朝军队基本始终由唐兀人所组成。而在元朝时,唐兀人被视为色目人的一支。 而且根据藏族的一些史料记载,在蒙古灭亡西夏前后,一名叫贡乔的党项贵族曾带领一些部众进入藏区,后来还在位于今天四川、青海、甘肃和西藏几省区交界的地区建立了一个被称为西吴的政权。后来这一地区曾被称为木雅地区,而现代一些研究认为木雅就是前文提到的吐蕃人对党项人的称呼「 ”弥药”的谐音。目前木雅地区的藏族语言仍然非常独特,和其它藏语有明显差异。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就是党项人和当地民族混血的后裔。除此之外,现在生活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边境地区的高山族群夏尔巴人也被认为有可能与党项人有关。这种观点认为,后来元朝攻占木雅地区时,部分党项人再次逃亡,最终逃到了喜马拉雅山脉之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夏尔巴人。 现代夏尔巴人 此外,在中国其它地区,在后来也曾发现过不少党项后裔的行踪。比如1976年甘肃酒泉曾发现了一个元朝的肃州路世袭达鲁花赤(即地方长官)的石碑,上面记载了一个党项人家族6代13人世袭肃州路达鲁花赤的名单。这也说明当时党项人不但还存在,而且有些人还拥有极高的地位。而在元朝末年,出身于前文提到的庐州唐兀军队家庭的唐兀人将领余阙曾担任淮南行省的右丞,并兼任安庆城的都元帅,后来在陈友谅攻破安庆城后自杀,成为了元末有名的「 ”忠臣”。 党项侍从与侍女图 而在1962年,河北省还曾经出土过两座明朝时期的西夏文石刻,说明在当时当地仍然有会说党项语言的党项人生活。但在明朝之后,党项人后裔就逐渐消失了,但这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因为此时的党项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汉族、蒙古族、藏族和回族等其它民族。而这个进程,其实在西夏灭亡之时就已经开始。比如前面提到世袭肃州达鲁花赤的唐兀家族,其实从第二代开始就已经改成了蒙古氏的名字。而同样是前文提到的余阙,他不光名字已经完全汉化,而且还是通过科举及第走上仕途的进士。而他的后人现代仍然生活在安徽安庆和合肥等地,总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人左右,但现在他们都是汉族。 总体来说,党项这个民族存在时虽然活动范围只是局限在西北地区,但却确实曾经对整个中国乃至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实质性影响。而在西夏灭国之后,党项人并没有马上消失,而且分散到了中国各地,在后续的几百年里才慢慢被其它民族同化,融入了中国各个民族之中。

相关参考

李元昊为何杀死亲生母亲 李元昊怎么死的

李元昊,西夏王国的开辟者,党项族人,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人。本不姓李,这个李姓是在唐朝时被赐予的。西夏王朝建立后他就舍弃唐姓,改回原姓。早在少年时期,李元昊的政治谋略就已崭露头角,长大成人之后更是难

南凉历史介绍

十六国之一。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历三主共十八年。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被称为河西鲜卑。在此居住约两

拓跋焘与拓跋珪,花木兰与拓跋焘什么关系

花木兰与拓跋焘什么关系花木兰与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关系:花木兰可能是拓跋焘同时代人,有可能有过交集。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

西夏艳后没藏氏为何二嫁依然能爬上权力巅峰?

...少影视作品都将她称为没藏黑云或没藏惠兰。历史上这位西夏艳后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没藏氏。没藏黑云一生命运坎坷,但聪明的她也在不断依附不同的权势男人维持生存,走上历史政治的舞台。没藏氏与野利遇乞历史上记载没藏...

西夏艳后没藏氏为何二嫁依然能爬上权力巅峰?

...少影视作品都将她称为没藏黑云或没藏惠兰。历史上这位西夏艳后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没藏氏。没藏黑云一生命运坎坷,但聪明的她也在不断依附不同的权势男人维持生存,走上历史政治的舞台。没藏氏与野利遇乞历史上记载没藏...

西夏皇帝李元昊的故事都有什么?李元昊的功绩

李元昊,西夏国皇帝,别名曩霄,小字嵬理,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元昊幼时因不俗的表现,受到父亲李德明的宠信。二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在与回鹘作战时取得决定性胜利,因而被李德明封为太子。明道元年,也就是公元...

西夏皇帝李元昊的故事都有什么?李元昊的功绩

李元昊,西夏国皇帝,别名曩霄,小字嵬理,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元昊幼时因不俗的表现,受到父亲李德明的宠信。二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在与回鹘作战时取得决定性胜利,因而被李德明封为太子。明道元年,也就是公元...

西夏艳后没藏氏为何二嫁依然能爬上权力巅峰

...少影视作品都将她称为没藏黑云或没藏惠兰。历史上这位西夏艳后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没藏氏。没藏黑云一生命运坎坷,但聪明的她也在不断依附不同的权势男人维持生存,走上历史政治的舞台。没藏黑云的画像没藏氏与野利遇乞...

西夏被三大强国围在中间,为何却成了打不死的灭不掉的小强

西夏是一个传奇国度,也是一个传奇民族。他是党项族所建的一个国家。他的建国史堪称从小到强的奋斗史。一开始党项族只是一个依附周围强国的小族,在辽国,北宋,吐蕃之间,艰难周旋,常常朝秦暮楚,当然,这也没办法

南北朝时期慕容家族建立的四个燕国

南北朝时期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