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 ”龙兴之地”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汉人地盘

Posted 清朝

篇首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的 ”龙兴之地”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汉人地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的 ”龙兴之地”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汉人地盘

「 ”龙兴之地”是指一个王朝起源、发迹的大本营。清朝最高统治者是来自东北的满人,因此东北地区自然就成了清朝的「 ”龙兴之地”。 清朝入主中原后,东北与中原地区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清朝前期,满清统治者并不允许汉人移居到东北。但到了清朝后期,东三省却俨然成了汉人的地盘,这期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变化呢?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很快就融入了汉文化之中,但东北地区却成了例外。清朝统治者严令汉人不得移居东北,并要求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旗人和部落民保持满人文化和祖宗传统。清朝统治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还是出于战略方面考虑,因为万一形势发生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退出中原的话,至少东北还是可以作为最后的大本营。而且在东北保持一支不受汉文化影响的八旗军,也能有效维持满清对中国的统治。此外,东北盛产人参、貂皮、黄金,禁止汉人进入保住清廷对这些重要物资的垄断地位。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十九世纪初期,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禁令却成了一纸空文。随着帝国人口的急剧膨胀,中原地区土地呈饱和状态,大量汉人贫民纷纷选择了「 ”闯关东”,汉民北移运动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清廷在禁令上选择了「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清廷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主要出于几点原因:首先是当时满清统治中国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满汉之间的界限已变得很模糊,清朝统治者已不没必要考虑留下退路的问题;其次是东北八旗军的堕落程度比关内八旗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擅长喝酒、赌钱,但却缺乏训练和装备,想指望这样的军队来维持统治显然不现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位于更北方的沙俄帝国正在蠢蠢欲动,清廷应鼓励汉人到黑龙江以维持帝国对大片无人区的控制才是上策。 除了那些勤勤恳恳「 ”闯关东”的汉民之外,汉人中的不少亡命之徒也将东北视为了最佳落脚点。这些人中有的是被朝廷流放到东北后又逃脱的重刑犯,有的是在关内犯事后流窜到东北的流贼,还有的是专门跑到东北从事偷猎、挖参、采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工作的冒险者。这些人往往会组织成团体,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从事着无法无天的勾当。清末东北地区土匪横行便是由此而来。 当时东北主要由三类群体构成:旗人、汉人和部落民。旗人作为创建清朝的成员,在表面上似乎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只有旗人中的高级官员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政治权威。值得一提的是,东三省最高层官员往往都是来自北京的旗人,他们比那些世居东北的满人同胞汉化程度高很多,因此对移居东北的汉人也更加包容。 汉人中的精英分子社会地位仅次于旗人高级官员,他们中有的是被革职流放到东北的原朝廷官员,有的是汉人富商。这些人或是有文化、或是有钱,因此在东北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一席之地。有地位的旗人都乐于多结交一些汉族文化人,同时他们在商业方面需仰仗汉人富商的经营才能和商业网络,所以对待这两类人都是非常友好。 普通汉人和普通旗人在社会地位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平头百姓,各过各的日子。而处于「 ”鄙视链”最底层的是东北地区的部落民。这些部落民都是居住在边远地区,地理位置上比较孤立,汉化程度很低。所以无论在旗人眼里还是在汉人眼里,部落民都是一群土里土气的乡巴佬。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人涌入东北,东三省的汉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旗人在勤劳和技术方面都落后于汉人移民,所以根本无法与汉人展开竞争。一些脑筋比较灵活的旗人开始在各个方面模仿汉人,并虚心向汉人求教。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旗人几乎都会说一点汉语,像是在盛京(今沈阳)这样汉化程度很高的地方,不少旗人甚至连自己的满洲母语都给忘光了。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不仅是东北地区的旗人全盘接受了汉文化,连部落民都纷纷开始学习汉文化。汉人在人数上也占有压倒性优势,清朝的「 ”龙兴之地”就在这样潜移默化中变成了汉人地盘。 参考文献:《清代历史上的满洲边疆》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怎样一步步衰败的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

60年前,俄国沙皇龙兴之地挖出1000多块树皮,经鉴定成为国宝

诺夫哥罗德,位于俄罗斯西北部,乃是帝俄时代沙皇龙兴之地。说起来还蛮搞笑。公元9世纪中期,这里的领主们打得不可开交,估计是觉得再打下去,大家都得完蛋,但又谁也不服谁,他们竟然想出了个办法——到斯堪的那维

吉林省四百年来的省会变迁史,更见证其如何变成了内陆省

今天丸子要为大家讲的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的省会变迁历史。众所周知,东北是当年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所以区别于内陆各省的建制采用“军府制”,最早东北主要设置为盛京总管,统率八旗镇守东北全境,而后逐步划分

历史人物 猫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宠物的

猫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宠物的?历史上的头号猫奴竟然是陆游?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人们养动物基本上都是因为动物能帮助劳作,或者有别的用处。例如狗可以放牧还能看家,但饲养完全没有

历史秘闻 吉林省四百年来的省会变迁史,更见证其如何变成了内陆省

今天丸子要为大家讲的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的省会变迁历史。众所周知,东北是当年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所以区别于内陆各省的建制采用“军府制”,最早东北主要设置为盛京总管,统率八旗镇守东北全境,而后逐步划分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好朋友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仇人的

自从朋友圈成为人类社交的平台,拉黑、屏蔽、删好友现象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喜欢一个人,可以把他的状态翻到五年前,而当你厌弃一个人,朋友圈对他的可见度,就变成了一条线。这条线就像一条三八线,隔绝了革命友谊

历史人物 周兴是怎么从小吏一步步变成酷吏的

周兴是怎么从小吏一步步变成酷吏的?请君入瓮又是怎么回事?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威慑群臣,为了打击李唐势力,大量起用酷吏,这些酷吏大多数是和来俊臣一样,出身低微,没有什

世界历史 此偏远山村,被称困龙之地,3位帝王命丧于此,2个王朝因其覆灭

中华古代五千年文明,各王朝不断更替,而每一个王朝的兴起,都会有其龙兴之地,如大明的龙兴之地是凤阳,而大清的龙兴之地是关外。那么你知道“困龙之地”么?下面这个偏远山村,被称为中华的困龙之地,3位帝王在这

揭秘大清王朝龙脉之谜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

历史人物 卫青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司马大将军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卫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卫青,西汉始破匈奴的将军、出入禁中,侍立汉武帝左右的侍中、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其对内能谦和仁让,气度宽广,“众将皆乐为大将军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