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会塌台

Posted 超级大国

篇首语: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为什么会塌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为什么会塌台

作者:王德华 分隔柏林近30年的混凝土墙,不仅仅是一堵墙。 这是铁幕的实际表现,这堵墙将欧洲划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受苏联的影响和受西方的影响。 它是冷战最持久的象征。 在两上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冲突中,核战争似乎迫在眉睫。世界似乎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但它确实变了。 1989年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世界政治从此改变。 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在今天仍然很重要。 冷战的结束教会了我们如何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敌对冲突,以及为什么运气有时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人际关系在冷战结束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宣布苏联是一个邪恶的帝国。 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不太可能建立任何关系。 但是在1985年,苏联选择戈尔巴乔夫作为他们的新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与他的前任完全不同。他愿意批评苏联的经济,并充分意识到它的缺陷。 他制定了两项重大改革来改善经济:改革和开放。 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是苏联经济转型所必需的改革。 但要使经济改革起作用,人们就有必要批评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哪里出了问题。 这是开放的政策。 允许一些批评的问题,使它变得不可能被控制。 在某些领域,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而在另一些领域,他们挑战国家对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控制。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经济政策为他赢得了西方的信任。 「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经说过。 「 ”我们都相信自己的政治制度。他坚定地相信他的;我坚信我的梦想。 我们永远不会改变彼此……但我们有两大共同利益:我们都应该尽我们所能,确保战争永远不会再次爆发,因此我们进行裁军谈判,决心让谈判取得成功。” 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相处得很好。他们在减少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方面取得了真正的进展。 但是,如果戈尔巴乔夫没有成为苏联的领导人,很难想象这种变化会如何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说,戈尔巴乔夫的掌权、他内部的政治变化以及他与里根的关系提醒我们,世界政治充满了变数。 不同的性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关系也进一步证明,克服分歧需要个人之间的联系。 快速变化 最后,冷战向我们表明,国际政治局势可以显得稳定,甚至是永久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上世纪80年代初的超级大国关系非常紧张,似乎不可能改变。 1989年1月,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自信地宣布,柏林墙在50年甚至100年后仍将屹立不倒。 世界似乎永远不会改变。 《柏林墙背后的故事》作者安娜指出,如果人们提出柏林墙可能倒塌的想法,即使在1989年初,他们也会被嘲笑。 她说:「 ”当这种事情被提到的时候……他们会被嘲笑……就好像他们在谈论一个幻想,或者一个小妖精,或者一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的不值得讨论。” 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完全改变了。 变化的速度可以很快。 在美国和苏联的超级大国对峙中,谁真正「 ”赢了”? 回顾过去,有一些重要的转变预示着冷战的结束,而同时代的人往往没有注意到。 苏联经济处于可怕的状态。 甚至中情局对其实力的估计也是不正确的:美国人认为它在衰落,但他们不知道衰落到什么地步。 拉筹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Nick Bisley指出,苏联的经济是「 ”古怪的”。 他说,「 ”苏联拥有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武器储备,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 ”但他们无法制造耐穿的鞋子,他们无法以任何程度的规律性把食物放到超市的货架上。” 事实上,苏联的经济是靠伏特加酒的销售支撑起来的,当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限制酒精的销售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时,苏联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麦吉尔大学的历史学助理教授克里斯蒂•艾恩赛德表示,这项政策「 ”在政府急需资金的时候,让它们陷入了资金匮乏的状态”。 失败的苏联经济促使戈尔巴乔夫进行国内改革,并最终让东欧集团自行解决自身事务,而不是继续支撑它。 在国际政治中看似永恒的东西,可能出人意料地变得无常。

相关参考

二战苏联为何会死磕柏林

在二战当中,苏联成为同盟国重要成员,为抵御法西斯作出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同盟国反击时刻,为何苏联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攻克柏林呢?要知道当时的德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翻不起浪花,斯大林到底是如果想的呢,真的是想

苏联没料到中国会不屈服

1969年3月2日,中国边防军在冲突前珍宝岛事件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关系从恶化到破裂、边界争端日趋尖锐,并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的结果。同时,珍宝岛事件也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

二战时,如果日本偷袭的是苏联而不是美国,后果会怎样

二战时,如果日本偷袭的是苏联而不是美国,后果会怎样?在今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资料中,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被认为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最愚蠢的决定。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前,虽然美国似乎没有从表

历史人物 王明为什么会叛逃苏联

从1931年开始,一直到伟大的遵义会议召开,党中央其实操控在一个并不在中国的矮子——王明手里。王明并不姓王,就好像博古并不姓博一样,王明原名陈绍禹。>名字起得很大气,还“绍述大禹”,其实王明就是一个臭

历史人物 王明为什么会叛逃苏联

从1931年开始,一直到伟大的遵义会议召开,党中央其实操控在一个并不在中国的矮子——王明手里。王明并不姓王,就好像博古并不姓博一样,王明原名陈绍禹。>名字起得很大气,还“绍述大禹”,其实王明就是一个臭

历史人物 如果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死的话,苏联红军伤亡会不会可以避免呢

1937年6月11日,苏联官方的《真理报》发布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苏联建国功勋,红军五大元帅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因“叛国罪”被处以死刑,“国家的走狗”,“苏联人民的敌人”这样充满罪恶的词语被加在了图

历史人物 如果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死的话,苏联红军伤亡会不会可以避免呢

1937年6月11日,苏联官方的《真理报》发布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苏联建国功勋,红军五大元帅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因“叛国罪”被处以死刑,“国家的走狗”,“苏联人民的敌人”这样充满罪恶的词语被加在了图

世界历史 中国30多万军队反击越南时 苏联为何会毫无作为

1979年春节刚过,中国军队从云南、广西两个方向进攻越南。此次中国出动的兵力超过了30万,战争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十几年前的对印反击战。其中在进行对越反击战的同时,中国最关注的倒不是越南的战事,而是北方强

德国的闪击战无可战争?苏联为什么会笑到最后?

同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学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尤其在西线战场,交战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来来回回拉锯。一次次地发动冲锋,往往是只能把战线推进数米。在法国看来,防守才是最好

世界历史 苏联核电站爆炸

苏联核电站爆炸  对于核事故,自然格外地富有一种效应。假如飞射出来的核素随着气流升腾,这情景恐怕谁看了谁都会感到搔心,难免有人会想入非非。现今世界核污染的频繁爆发,就更迫使人类对它需重新树立看待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