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的沙州起义,为何能够迅速获得成功

Posted 都督

篇首语:获取生活中最丰硕果实和最大享受的秘密在于,冒险犯难地生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议潮的沙州起义,为何能够迅速获得成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议潮的沙州起义,为何能够迅速获得成功

张议潮和他的归义军(02)——张议潮的沙州起义,为何能够速胜? 上文《张议潮和他的归义军——沉默中的等待》中讲到,吐蕃在公元764—776年,三年间,先后占领了凉州(甘肃武威)、甘州(甘肃张掖)、肃州(甘肃酒泉)、瓜州(瓜州县),并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占领了沙州(敦煌)。 对于吐蕃移风易服的「 ”蕃化”统治,河西唐朝遗民进行了多次武装抗争。 敦煌文献记载,因不堪忍受官吏的剥削和驿将王令诠刻削驿户。生活无着的驿户汜国忠、张清,于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夏,率众暴动。 民众夺取了战马铠甲,迫使吐蕃贵族纵火烧屋,「 ”伏剑自栽,投入火中,化为灰烬。” 短短三夜间,起义民众击穿了,酒泉到敦煌间的重重关卡,使得「 ”东道烽烟,烟尘莫知”,「 ”蕃官慢防,不虞祸至,人力散乱,难于力争。” 最后,义军夜袭沙州,突破城防,杀吐蕃官将多人,守将「 ”节儿”(官职名称)自焚而死,吐蕃僧官四散逃匿。 但在吐蕃军队与河西大族的联手绞杀下,民众自发的暴动都被迅速扑灭。 认识到了河西大族巨大的影响力后,吐蕃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将河西大族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这种统一战线的政策,很快便收到了成效。在大族豪门的协助下,吐蕃迅速稳定了在河西地区的统治。 但这一政策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即吐蕃必须要有能力保持强势地位,以震慑河西大族。 一旦吐蕃的强势地位不在,很难保证拥有重权的大族们,不会爆发出剧烈的「 ”破坏性!” 之后的80余年间,吐蕃一直都良好的保持了其强势地位,河西大族也与吐蕃统治者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 但心向大唐的暗流,就像春天冰封下的河水,默默等待着一声春雷的降临! 一、归义初成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属于张议潮,也属于河西唐人的机会终于降临。 辉煌了接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在末代赞普朗达玛的手中轰然崩塌。 随着,吐蕃国内陷入党派内斗,地处边疆的河陇地区,也沦为吐蕃军阀自相残杀的战场。 自命为大相的陇右军阀「 ”论恐热”与鄯州(青海西宁)节度使「 ”尚婢婢”,展开了长达24年的血腥搏杀。 在这段血火交汇的岁月里,论恐热「 ”大掠河西都、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惨烈的战争不但让河西唐民坠入地狱,其他族裔也深受其苦,唐军趁机收复了陇右的三州七关。 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张议潮趁吐蕃军阀互相攻杀,势力衰微之际,联合安景旻、阎英达供同举事。 《资治通鉴》记载:「 ”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 不过一天时间,便驱逐吐蕃守将,占领沙州。河西地区最晚陷于吐蕃的沙州,又最早光复。 举起「 ”驱蕃归唐”大旗的张议潮,何以如此顺利的便起义成功呢? 要知道,沙州历来均为河西重镇,吐蕃为了得到沙州,甚至不惜围城十一年之久,可见其志在必得之心。 沙州归入吐蕃后,以吐蕃僧相(钵阐布)之尊,也曾数次亲赴沙州,督导抄经和吏治推行。甚至有学者考证,沙州之围期间,吐蕃赞普都曾亲自督战。 即便此时,吐蕃已是残阳末日,但沙州守军也不至如此孱弱不堪。 沙州吐蕃守军的脆败,只能从领导起义诸位首领的家族背景来分析! 二、张议潮的家族背景 张议潮的身世,新、旧唐书皆无记载,两唐书也没有为他立传。 只有《册府元龟》中记载「 ”沙州陷蕃后,有张氏世为州将”。这个「 ”世为州将”的张氏是否为张议潮家族,目前尚不得而知。 既然史书有缺,有关于的张议潮家族情况的描述,只能通过其他资料来进行侧面了解。 在《周故南阳郡娘子张氏墓志铭并序》中记载:「 ”其先着姓张罗之后,因而氏焉。家本长安万年县,子孙因官,寓居沙州,遂为敦煌人也。高祖讳谦逸,赠工部尚书。高踪出俗,劲节冠时,誉满公卿,笑看宠辱。属以揭胡屯集,陇右陷腥俗之风;国耻邦危,尘外伴逍遥之客。” 这段墓志铭,读起来有点费劲,我大概解释一下。 这方墓志铭是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女儿的墓志,其中提到「 ”其家,本是长安万年县人,因在沙州为官,成了敦煌人士。” 「 ”高祖讳谦逸”所指张谦逸,就是张议潮的父亲,「 ”工部尚书”是张议潮任归义军节度使时,唐朝对其父的赠官,并不代表其父曾在唐朝为官。这是一顶荣衔帽子,专门给死后人戴的。 张议潮之父张谦逸,一生都生活在吐蕃治下,不但没有在唐朝为官,反倒是在吐蕃官职赫赫。 敦煌文书《药师琉璃光如来赞并序》记载:「 ”则有清河张,敦煌郡大都督赐紫金鱼袋并万户侯,其公则威光奕奕,……授赐南朝,拜谢重恩;腾星进路,德奉天庭,承恩回还,……则有都督夫人安氏,岁在异初,花姿发艳,似春沼之开莲;素质凝辉,等秋地之堪同;念金兰义切,恩结发情深。” 其中,清河张氏便指的是张谦逸。 可见张议潮之父官至大都督之职,相当于唐朝沙州刺史,是当地唐民所能担任的最高职务。 其父还曾奉召至拉萨朝见吐蕃赞普,敦煌保存的一卷藏文文献中,曾提到张议潮随其父到过拉萨,后其父因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死于途中。 敦煌壁画中的吐蕃人形象 按照吐蕃「 ”其设官,父死子代,绝嗣则近亲袭焉”的惯例,张议潮回沙州后,很有可能接任了大都督的位置。 而和他一同举事的安景旻、阎英达二人,一个是沙州副都督,一个是沙州副千户长。 也就是说,沙州起义的领导人,分别是当地非吐蕃的军、政最高官员(沙州千户长由吐蕃官员担任)。 为什么说是非吐蕃的最高官员呢? 因为,安景旻是生活在沙州的粟特人后裔,而阎英达则是当地通颊部落的代言人。 所以,这次沙州起义从发起者的角度上看,是一次反抗吐蕃的民族大联盟。 我们之前引用的敦煌文书《药师琉璃光如来赞并序》上记载,「 ”张谦逸的夫人为安氏。” 敦煌安氏本就是粟特人,目前尚不清楚张议潮母亲(安氏夫人),是否和安景旻有亲戚关系。 但其实,是否为直系亲属并不重要,只要有族亲这层关系也就足够了。 干起兵造反这种买卖的,互相之间有一层真真假假的亲族关系,确实能够更好地获得信任。 也就是说,在沙州谋划起义的首领。 既是沙州的高层官吏,又有军方背景,还是反吐蕃的各民族统一战线。 凭他们对沙州军政态势的熟悉,再以有心图无备,难怪沙州守军会如此脆败了。 游走于西域各地的粟特商人 在唐史中,一直都对张议潮的身份讳莫如深。 仿佛说出他曾在河西吐蕃政权身居高位之事,会影响其光辉的形象。 其实,从张议潮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曾为沙州大都督又能如何?并不能抹杀他一心向唐的赤胆忠心。 张议潮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功是功,过是过,既不能相互掩盖,也不能互相抵偿。 公元848年,在两位生死弟兄的协助下,时年已五十岁的张议潮,只用了一天,便完成了克复沙州,驱逐吐蕃的梦想。 但现实是残酷的,驱逐了沙州守将,比不代表已经功成名就,一切高枕无忧了。 已至天命之年的张议潮,才刚刚踏上一条充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 三、克复二州东向归唐 沙州周围的吐蕃军队,当然不能坐视张议潮变天。就在光复不久,吐蕃将领,便调动军队开始围剿沙州。 所幸,吐蕃军队也不再是那支战无不胜的铁军了。 经过多年安定的生活,吐蕃军队的血勇之气已暗淡了下来。 更何况,在远离本土的河西地区,吐蕃军队中充斥着大量,其他族裔的战士,如回鹘、党项、吐谷浑、粟特。 当吐蕃如日中天之时,这些其他族裔的战士,都是军中忠实的斗犬。而现在,斗犬们自己都各怀心腹事,他们的利齿不一定想咬向谁呢? 洪辩法师塑像 除此之外,沙州的高僧洪辨法师,虽然身为吐蕃「 ”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 但他却「 ”远怀故国,愿被皇风”,在沙州举事之初,便利用佛教的影响,四处奔走呼号。 千万不要小觑洪辩法师,佛教领袖的能量,沙州历经数代朝代更迭,唯一持续不倒的便是佛教信仰。 周边所有种族,几乎全部信仰佛教。 这使得,洪辩法师在任何族裔中,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有了他的支持,张议潮更是如鱼得水。 果不其然,周边的吐蕃军队一调动,张议潮马上就得到了情报。 张议潮的部队,虽然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他却没有采取收缩防守的方式。 他心里很清楚,兵法有云:「 ”守城必有援军”。 沙州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孤城,不会有任何人前来援助。 现在,其他各族都抱着观望的心态,如果战事绵延不绝,难保到时不会发生各族一起上前,在沙州身上撕咬一块肉的事情。 只有奋起孤军速战速决,让其他各族认识到,吐蕃已是外强中干,不足为惧。 只有这种死中求活的战法,才能救沙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凭借着情报来源的顺畅,张议潮在沙州城中做了战争总动员,招募居民为义勇协助防守。 而他则尽起城中之兵,亲自领军出城与吐蕃决战。 吐蕃将领万万没有料到,张议潮会主动出击,措手不及下,被沙州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张议潮见状,让军队高呼驱逐吐蕃的口号,各部族士兵见蕃军势败,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干脆就直接临阵倒戈,对周围的吐蕃士兵白刃相向。 吐蕃将领见势不妙,领着残兵向瓜州逃窜,张议潮穷追不舍,趁势夺了瓜州城(酒泉瓜州县)。 初步稳定了沙、瓜二州的控制权后,张议潮的目光望向了遥远的东方——大唐。 但这条东归大唐的道路,却是险境重重。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沙州,想要与关中联系,必须跨越尚在吐蕃手中的肃(酒泉)、甘(张掖)、凉(武威)三州。 但寄希望于,通过归唐振奋民众心态的张议潮已迫不及待。 敦煌藏文文献记载:「 ”敦煌、晋昌,收复已讫,时当大中二载,沙州既破吐蕃。遂善押衙、高进达等驰表函入长安城,以献天子”。 为增加成功的概率,张议潮派出了十队使节。他们身上秘藏上奏蜡丸,化妆为各色人等,取不同的道路向东进发。 其中,还包括一支由洪辩弟子率领的队伍。他们假借东向取经,希望借助信仰的力量,在险阻未知的道路上,获得些许方便。 参考书目: 《张议潮传》_田廷柱; 《张议潮史迹新探》_陆离; 《张议潮与吐蕃文化》_张延清; 《唐末沙州_敦煌_张议潮的起义》_金启综; 《略述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及张议潮领导的沙州人民起义》_齐陈骏; 《吐蕃对敦煌石窟影响再探_吐蕃因素下的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功德窟》_沙武田;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相关参考

张议潮的归义军,有没有稳定控制过凉州

张议潮的归义军,从来就没有稳定控制过凉州(武威)!真正长期、稳定控制(150余年)凉州的,是吐蕃人建立的「”凉州温末”政权!现代人(尤其是汉族人)有感于张议潮「”手捧河西归大唐”的伟业,很喜欢夸大归义

张议潮以攻为守

唐大中十年的时候,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驻守西部边城沙州。当时张议潮正任仆射一职,人称张仆射。有一天,探子星夜来报:“吐浑国王正在召集各路吐蕃兵马,很快就会来侵略沙州。”张仆射闻讯,立刻点齐兵将,率领部队

出身于异族统治下的世袭高官家族,却举兵起义,光复沦陷百年国土

张议潮出行图局部提及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大家第一反应大都会想到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赞普成婚的佳话。事实上,大唐帝国与吐蕃王国这个区域强国之间也曾有过长期的战争对峙。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安史之乱打

汤若望凭什么获得顺治的宠爱

来自德国莱茵河畔的耶稣会士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亲眼目睹了三个政权(明、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清)在一个月内的迅速更替。在这重大的历史关头,他沉着冷静,躲过了可能发生的危机,并成功地获得了清朝顺治

从成功到迅速面临着失败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

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天下人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最普通最地道的农民说起。这个人姓陈名胜字涉,是阳城县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这次征兵到渔阳守边陲,只怕他将永远守...

从成功到迅速面临着失败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

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天下人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最普通最地道的农民说起。这个人姓陈名胜字涉,是阳城县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这次征兵到渔阳守边陲,只怕他将永远守...

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为何迅速面临着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说到秦末历史,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事件就会是陈胜吴广起义,众所周知陈胜吴广起义也叫大泽乡起义是秦末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

李自成在围剿之下几乎丧命,为什么他能够迅速东山再起

明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其中最大的当属高迎祥率领的起义军部队,可是高迎祥在一次战斗中中了孙传庭的埋伏,被押送北京壮烈牺牲。义军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号称闯王的李自成就在众人的拥戴之下做

李自成起义时所向披靡,但占领北京后为何会迅速失败

公元1639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南下追剿张献忠之际从商洛山率数千人马重新争衡天下,到1644年攻克北京城仅仅用了五年时间。期间,他率领十万大军东征开封,西破长安,占领了大半明朝版图,建立了大顺政权,走

明朝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北伐,竟是月饼起义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出现了不止一次两次,但最成功的当属明太祖的北伐。元末,明太祖统一南方,朱元璋在干掉了私盐贩子张士诚之后,任命徐达、常遇春统帅二十万大军誓师北伐,大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