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改革家张居正,生前功高盖世,身后留下许多历史骂名
Posted 内阁
篇首语:“善与恶皆为上帝的成见。”蛇如是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改革家张居正,生前功高盖世,身后留下许多历史骂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改革家张居正,生前功高盖世,身后留下许多历史骂名
张居正原名张白圭,字叔大,号太岳。他自幼聪明绝顶,机敏过人,博闻强记,被人们称之为神童,闻名于乡里。年仅12岁的白圭,才气逼人。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被选入朝廷翰林院下属机构深造,从此踏上从政之路。他潜心研究典章故事,默默关注时事政治。他见识广博,为人机敏,办事干练,城府极深,因而深得后来做了内阁首辅的徐阶的赏识和器重。由此,他进入翰林院编修,成为徐阶的人门弟子。他亲眼目睹了官场上尔虞我诈、互相争斗的腥风血雨,曾一度淡泊于仕途,以请假养病为由,回乡过了6年的乡居生活。 世宗嘉靖晚年,逐渐疏远了专权的首辅严嵩,开始宠信徐阶。时局的变动,令他十分欣喜,他毅然从乡下回京,复职翰林院编修。嘉靖罢免严嵩后,徐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上司、挚友高拱入阁。嘉靖死后,穆宗即位。在徐阶、高拱的推荐下,张居正的职务快速升迁,也进入内阁。42岁的张居正进入内阁后,所写的《陈六事疏》,针对当时的社会危机,阐述国家改革从「 ”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伤武备”六个方面进行,这是一个在现有制度、体制框架内进行的改革方案。 穆宗隆庆年间,内阁内江不已。先是徐阶将高拱等人逐出内阁,之后高拱再度入阁,取代徐价出任内阁首辅。36岁的穆宗突然死去,年仅10岁的明神宗万历即位。高拱狂妄跋扈,自以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不把万历放在眼里,认为天子不过是个小孩子,太后不过是妇道人家。在这种情形之下,明察秋毫、左右逢源的张居正,与高拱有着不解之仇的宦官冯保暗箱操作,得到两宫皇太后支持,击败高拱,并取而代之。48岁的张居正,成了年仅10岁的万历的顾命大臣、帝王之师,并凭借朝中无人能比的地位、资历和能力,成为明代最具强势的内阁首辅。 他在「 ”摄政”的10年,按照《陈六事疏》的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10年的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改革,开创了万历初年成效卓著的万历新政,扭转了明中叶以来日益衰败的局面,使明朝焕发出中兴的光芒,呈现出勃勃生机。史学家称他为「 ”中兴宰相”。张居正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他先从政治改革入手,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当时全国官员有2.7万人,3个月裁掉6000人。又实行「 ”考成法”,对各级官员每月一考,年终总结。监督官员应办之事,必须按期完成,否则严惩不贷。这套有点类似于今天的「 ”绩效考核制”颁行后,致使帝国政令畅通,办事效率提高。 政治改革的第五年,张居正父亲病逝。按大明帝国制度规定,做官的人也要回乡守孝27个月。若身为国家重臣,经皇帝批准,可以免去守孝,穿孝服继续工作,叫做「 ”夺情”。当时,张居正接受了皇帝的慰留,「 ”夺情”做事。这引起了数十位朝廷官员的反对。「 ”夺情”风波平息后,他在经济上的改革,展示了这位大政治家的魄力。他颁布清丈田亩,改革赋税制度,推行「 ”一条鞭法”,即把各项税役合并为一,按亩征银。这样,全国纳税土地从400多万顷回升到700万顷以上,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改善,商品经济有了发展。张居正上任时,国库700多万两银子亏空,他死时,国库有1300多万两银子。当时政府储粮丰足,可够国家支用数年。 此外,张居正还任用水利专家潘季驯等人,成功治理了黄河和淮河的水患;仍然任用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边将,守御北方边镇,使边防安宁。公元1582年,58岁的张居正积劳成疾,溢然长逝。半年后,朝野上下改革的反对者纷纷攻击张居正,万历颁布他的罪状,剥夺了他所有封赠。张居正全家遭难,家被抄破产,长子被逼上吊,家人也被逼得流离失所。终万历朝,无人再敢提起他这个名字。然而,进入明朝崇祯时期,已80多岁的御史,也就是当时反对张居正「 ”夺情”,被廷杖打断双腿而终身残废的邹元标,他看到明朝江河日下,这才反思张居正的种种改革,确实是挽救大明的救世良方,因此四出奔走呼喊,提出为张居正平反昭雪。 崇祯采纳了他的建议,恢复了张居正的封号与名誉。但为时已晚,明朝因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而被推翻。耐人寻味的是,他身后一败涂地、全家遭难的执行者是被他一手提拔、重用的继任首辅张四维;他费尽心血、精心培养的万历,执政后竟20年不上朝;而后来在为他平反昭雪中起关键作用的,竟然是当初被他廷杖致残的反对者邹元标。张居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十年当政,锐意改革,几乎实现了明王朝的中兴。但他个人主宰的改革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那就是「 ”人在政举,人亡政息”。他死后,不仅落得一个悲惨结局,还留下许多历史骂名。 张居正的悲剧正在于他「 ”威权震主”。当万历年幼时,自然敬畏、依靠他的老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但成年后,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他产生了巨大的欲望,对张居正的劝诫和限制强烈不满。张居正也深感「 ”高位不可久居,大权不可久窃”,历史上霍光的悲剧下场,不免使他惶恐。万历八年,他向皇帝提出退休和休假的请求。但在皇太后眼中,皇帝还是孩子,没有裁决政务的能力,一定要张居正辅助到30岁。这就意味着万历今后十来年亲政无望。「 ”见习皇帝”万历对张先生由敬畏转变为怨恨。 张居正代帝执政,大权独揽,威权震主,必然遭到皇帝的忌恨,成为了悲剧的宰相、失败的帝师。张居正的悲剧结局,也与他的性格和为人有关:他骄傲自信而又棉狭专断,横行霸道而又自私冷酷。他当政时,好听阿谀奉承之词,往往不能优容气节之士,压制好多提意见的理学名儒,禁毁书院,扼制言论。他总是喜欢奢华,改建住宅耗资白银万两;回乡葬父乘坐的轿子豪华之极,比皇帝的出巡犹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他的改革也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他死后,又没能选择合适的继任者。这些都是他的悲剧所在。在那样一个帝国制度的时代与环境下,即使是有令人敬佩的道德品质的改革家,如王安石,都没有好下场;更何况性格和为人上有重大缺陷的张居正,自然是在劫难逃。相关参考
骄横刚愎威权震主:大明宰相张居正悲剧性格 张居正的为人处世留下许多是是非非,不论是赞许的、反对的、持平的,无一例外都对他的倨傲、专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又与他的远见和魄力难分难解,这说明他是个性不
明朝张居正最后的改革家 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改革家,前有商鞅,中有王安石,后有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公认的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各项措
许多学者认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格,他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我认为,对无限拔高的做法是不妥的。>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
张居正何以成为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文/李国文 一提张居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
张居正改革 人亡政息启及后人但是,张居正的改革,不管取得多大的成果,也只能是短暂的辉煌,犹如昙花一现,旋即凋谢。张居正离世后,保守势力得势,进行了迅猛的反扑,张居正的长子不胜刑罚而自缢,次子和其他几
人物生平直上尽头竿张居正画像1525年(嘉靖四年),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出生。其曾祖父因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月亮落在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其曾祖父信口给他取了
人物生平直上尽头竿张居正画像1525年(嘉靖四年),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出生。其曾祖父因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月亮落在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其曾祖父信口给他取了
李成梁守辽功高隆庆年间及万历前期,张居正用戚继光、李成梁哼哈二将,边境得以安然无事。与戚继光的严守无事相反,李成梁有机会屡立战功。俺答虽与明朝和好,不受其节制的各部仍不时侵扰,特别是辽东的蒙古土蛮部,
张居正改革明朝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既影响了国家收入,又激起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著名政治家张居正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十年担任内阁首辅,发起了一场革新运动。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