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任何人的知识不可能超过他自己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前言 不论正史、野史或者小说都提到过,诸葛亮、庞统等人的老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弟子,那么老师也必定是个有着大学问的人吧?是的,据说司马徽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通。 那么也许有人就会想,这个人那么厉害,那应该是个王佐之才,怎么没看他封侯拜相呢? 历史学家历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司马徽这个人自视过高,想要待价而沽,不肯轻易出山。所以就先将自己的几成本事交给弟子,让他们先去试试水,顺便给自己铺路。等到弟子们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再出山捡现成的,以当时尊师重道的态度,师父要出山相助,徒弟还不得乖乖地让出位置。或者就索性避世不出,整天游山玩水,怡然自得。甚至可以邪恶的想,司马徽以弟子为棋,操控天下局势! 第二种说法是怀才不遇。司马徽生于颍川,其后颍川遭遇战乱,辗转流离跟着难民一起来到荆州,客居荆襄。刘表是当时荆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而且以他所谓的爱贤的名声,听到颍川名士司马徽来到了荆州,身为主人的刘表怎么可以不去看看。当然见过后就没然后了,因为两人互相看不上对方。曹操南下的时候,其实是想起用司马徽的,但是好像后来给忘了。等他再想起来,司马徽已经去世了。不然以曹操「 ”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司马徽说不定还可以一展所长。 第三种说法是说司马徽这个人不慕名利。 《道德经》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是道家的一句话,总的意思就是说要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懂得满足,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身败名裂的下场。司马徽可是道学大家,怎么会不懂这种道理。或许他就真的只想寄情山水,再教几个可以得他衣钵的徒弟,如同战国时期的鬼谷子那样。 第四种说法就是说司马徽这个人光有理论,但是他自己无法活学活用,只能用来教教书。现在在大学里,不是就有很多教授就是这个样子的吗?理论一套一套的,到现实中或者实验上根本行不通。因此,司马徽有自知之明,就老老实实当个教书匠,这样可以掩盖真相。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司马徽所缔造的文人集团,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独步荆襄,仅次于当时曹魏的颍川文人集团和邺下文人集团。 影响力 也许大家会认为司马徽所创造的影响力只是一种相对影响力,就是说在文化、道德、舆论等方面的实力。这种东西就是现在所说的软实力,在太平盛世时候,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之中,讲究的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软实力的影响远没有枪杆子和钱袋子的作用大。因此,虽然司马徽所缔造的文人集团可以独步荆襄,但是真正带来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如当时任何一个军阀的。 然而,司马徽与他缔造的文人集团影响力还是存在的。而且他们具有三项特权: 1、人物品鉴权 《三国志》: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在当时,这个人物品鉴权十分厉害,可以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仕途。我们为什么总说曹操是奸雄,这个就是出自当时的名士许邵对曹操的评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要知道不是每个君主都像曹操那样任人唯贤的。更多的是要看别人的举荐和名士的评语。名士说你是个人才,那么你身上就挂上了这个标签,而且立马会被广为流传,这样别人都知道你是个人才。 举个例子,现在你要去到一个大公司找工作,你说你自己是个名校毕业的,还是个博士生,而且专业完全契合公司,那要人家公司怎么信你,你肯定要给他们看你的文凭是吧。而一个名士的评语就相当于是个文凭。 东汉末年品鉴人才最权威的就是三个人:司马徽、许邵和刘邵。有了他们的评语将相当于现在你拿到了学校的文凭。 这些被品鉴过的人当了官后,再来个乌鸦反哺,抬高品鉴专家,那么品鉴专家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在被司马徽品鉴过的人,最小也是个太守一职,最大到了一国丞相。 2、政策决定权 其实这个权利是间接性的。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要制定国策,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遍览古籍,师法内圣外王之道;二是结合自己早期的执政经验,创新。但是皇帝要制定国策基本上还是要翻翻古籍的。 因此,刘禅也是需要参考古籍的。但是古籍看不懂啊。我们现在如果买来一本文言文的书,在没有翻译和注释的情况下,想要完全看下来很困难。同样的,那些从先秦传下来的经典对于刘禅也是极其难懂的。而这个时候司马徽的作用又体现出来了,司马徽作为当时的名士、大儒,注释或者编译过很多先秦经典。甚至有些人专门拜师前来学习。 《三国志》:益步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李仁、尹默知其不博,乃游学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受古学,以修文自终也。 其中上面提到的尹默还是刘禅的老师,经常拿水镜先生和自己一起修过的《左氏春秋》教授刘禅。那么可以说司马徽就是刘禅的师祖。 先主定益州,以默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后主。 因此刘禅在制定国策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司马徽的影响。 3、言语评论权 这个权利很相当厉害,虽然杀不了人,但是隐形的杀伤力很强。在现代,这个权利的使用也是要谨而慎之的。 在当时,作为平民百姓得到消息的途径很狭窄。比方说听说哪里哪里有人叛乱,要杀头。你不可能真的特地到那里去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重量级的大咖来对此进行叙述、讲解。 而司马徽所在的水镜文人集团就具备了这种能力。但是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对一个事件的解读,必然会带上自己的情绪和偏重。因此有时候会带来杀身之祸。 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早期的曹操在兖州,一个叫边让的当地名士不爽曹操当兖州的主人,就骂曹操是个阉宦之后,侮辱曹操。以前被骂也就算了,现在都是一州之主,曹操还是要脸的人,这肯定不能忍,直接开杀戒,那些兖州的清流名士就被杀个干净。结果就因为这个,陈宫和曹操闹翻,最后背叛曹操,迎立吕布。 而水镜集团中也有个不怕死的叫张蓟,在曹操占领荆州后,就评论了一波曹操,说话说得贼难听: 操蹈藉彝伦,强忍寡义,人神所疾,异代同愤! 意思是说曹操这个人就是个畜生,缺了八辈子大德,以后生孩子没屁眼。 这个话说得就太难听了。曹操果断拿出屠刀,因此曹操在荆州就有了「 ”害贤”的称号。其实曹操会杀名士,两边都有责任,正所谓「 ”一个巴掌拍不响”。 就是因为司马徽所在的文人集团有这种影响力,如果让他们这样一说,一传开,曹操还怎么统治荆州。 总结 水镜先生在当时的文学界上是有着巨大的名声的。尤其是南方,司马徽、庞德公、宋仲子都是当代大儒。在他们的教导下,带出了一个巨大的文人集团。虽然不出世,但是这种影响力的确存在。 拥有影响力的水镜集团用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势力提供最出色的人才,还有舆论导向;用的不好,就只能逼得自己不得不拿起屠刀。 因此,我们需要自己的水镜集团,同时要提防敌国的水镜集团。

相关参考

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何不肯出山 水镜先生为何帮助刘备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三国中的

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简介

...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桑下之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

三国水镜先生是谁,就是司马徽(魏蜀吴最后的收割者)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水镜先生是谁,就是司马徽(魏蜀吴最后的收割者)”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三国时期是个最特殊的,导致这个时代存在的原因,自然不仅仅是天意,还有人为

揭秘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

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 解读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

揭秘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

揭秘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

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 解读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水镜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众所周知,水镜先生门下有三个名徒——孔明、庞统和徐庶。在他们师徒之间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发现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也许是后人杜撰...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水镜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众所周知,水镜先生门下有三个名徒——孔明、庞统和徐庶。在他们师徒之间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发现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也许是后人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