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

Posted 宋朝 北宋 西夏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

2、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

自西夏建立,与宋之间,八十余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直到北宋被金所灭,赵宋王朝退往南方,两国之间没了边界,才消停了。

今日要说的,却是宋夏数十年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体现出战争年代,当兵很多年的老油子,是如何使计安定“军心”的。

主要人物,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州范雍。《宋史范雍传》中有记此战,说李元昊派人跟范雍通气,大概说,我们不想打仗,会和谈的,你就放心吧。这范知州,果然就放心了,没做任何准备。李元昊得计,大军来攻,而此时,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去了,城里只有几百人。

这便是下面要说的故事的背景。

延州已被围了七天了。形势那叫一个危险啊。大军压境,城中又无精兵。范雍心里是七上八下,鼓打得梆梆响。都不知道有没有命回去呢。主帅心慌慌,都在脸上摆着呢,士兵百姓心能安吗?这是不难想象的。整个延州城中,人心惶惶。

一般这个时候,总有高人出来。

高人果然来了。一个老军校。说白了,就是油子,大家慢慢看,就晓得咱有没有讲错了。

但见老军校向上面打报告,宽慰范雍,说,大人不要着急,我生长在此处,对党项人熟得很。他们并不善于攻城,现在这样的状况,我都碰到好多次了,每回都是有惊无险啊。因此,这次,我敢打包票,也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不像我说的这样,我情愿把脑袋送上。大人你就安心吧。

听了这话,范雍果然镇定了一些,赏了些银子给这老军校——当此危急之时,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话啊——城人兵民听了,都觉得这人够老,肯定见过很多世面,信他吧。于是人心才稍微稳固了下来。

据《宋史》记载,这中间也还有一些战斗的,前面所说的大将石元孙领兵回救,另一将领刘平也来增援。不幸的是,他们合兵一处,却被李元昊打败,两人都做了俘虏。

此时,范雍的心情,那叫一个急啊,命令关紧城门,绝不能让夏兵攻进来。而且,咱想,他说不定已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写好了遗书吧。然福大命大,按范雍传中之说法,“会夜大雪,贼解去,城得不陷”。

城保住了,论功行赏,老军校鼓舞人心有功,获得奖赏提拔,名利双收。

但也有知他底线的人,事后问他,你明明就是乱讲啊,谁告诉你党项兵不善攻城?如果你没说准,不是掉脑袋的罪呢。

老军校哈哈大笑,说你想得可真浅啊,如果城真被攻破了。谁还有空来杀我哟!我这样说,不过是想让大家安心罢了。

好吧,虽然用了诡计,好歹是善意的谎言。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而且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苏州吴县人,从小死了父亲,因为家里贫穷,母亲不得不带着他另嫁到一个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住在一个庙宇里读书,穷得连三餐饭都吃不上,天天只得熬点薄粥充饥,但是他仍旧刻苦自学。有时候,读书到深更半夜,实在倦得张不开眼,就用冷水泼在脸上,等倦意消失了,继续攻读。这样苦读了五六年,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仲淹原来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犯了吕夷简,吕夷简反咬一口,说范仲淹交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
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宋仁宗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这时候,宋王朝因为内政腐败,加上在跟辽朝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浩大,财政发生恐慌。宋仁宗就把范仲淹从陕西调回京城,派他担任副宰相。
范仲淹一回到京城,宋仁宗马上召见,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范仲淹知道朝廷弊病太多,要一下子都改掉不可能,准备一步一步来。但是,禁不住宋仁宗一再催促,就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对官史一定要定期考核,按他们的政绩好坏提拔或者降职;
二、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
三、改革科举制度;
四、慎重选择任用地方长官。
还有几条是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等等。
宋仁宗正在改革的兴头上,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这十条改革措施。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先跟韩琦、富弼(音bì)等大臣审查分派到各路(路是宋朝行政区划的名称)担任监司(监察官)的人选。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人员,就提起笔来把名字勾去,准备撤换。在他旁边的富弼看了心里不忍,就对范仲淹说:“范公呀,你这笔一勾,可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
范仲淹严肃地说:“要不让一家子哭,那就害了一路(路是北宋政区名称)的百姓都要哭了。”
富弼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
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新政。有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坏话,说范仲淹一些人交结朋党,滥用职权。
宋仁宗看到反对的人多,就动摇起来。范仲淹被逼得在京城呆不下去,就自动要求回到陕西防守边境,宋仁宗就把他打发走了。
范仲淹一走,宋仁宗就下命令把新政全部废止。
范仲淹为了改革政治,受了很大打击,但是他并不因为个人的遭遇感到懊恼。隔了一年,他的一位在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做官的老朋友滕宗谅,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在那篇著名的文章里,范仲淹提到,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两句名言一直被后来的人传诵,而岳阳楼也由于范仲淹的文章而更加出名了。
范仲淹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

自西夏建立,与宋之间,八十余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直到北宋被金所灭,赵宋王朝退往南方,两国之间没了边界,才消停了。今日要说的,却是宋夏数十年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体现出战争年代,当兵很多年的老油子,是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

宋朝历史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与吐蕃联合进攻宋边地的数次作战。  是年四月,西夏因与宋划分疆界发生争议,遂发兵攻掠宋泾原路。五月,西夏国相梁

北宋唯一的铁血皇帝,打的西夏差点灭国,急的西夏王要自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泱泱大宋,一直是一副柔弱的样子,重文轻武的国策,弄得北宋文人气太重,而缺乏英武之气。北宋的皇帝们,从太祖太宗,打了败仗开始,就一直是积贫积弱的样子。可是有一个北宋皇帝是相当特殊的,因

西北小霸王,西夏国到底拥有多少军队,能够长期对抗宋朝

我是前沿涨姿势,坚持原创。为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讲述成体系的文化。欢迎关注。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辽国的人口和军队情况。在北宋历史上,前期与北方的辽国作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则长期与西夏国作战

宋朝历史 宋朝辽国西夏谁更厉害

古代的时候,少数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像汉朝时候的匈奴,汉朝军队和他们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可一直都没能把匈奴消灭,最终还是议和。到了宋朝的时候,辽国和西夏也同时崛起,形成了三股势力。撇开宋朝

宋朝 宋代·范家四骏

范家四骏范家四骏是指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个儿子。范纯佑是范仲淹长子,字天成。康定初年起随父在陕西军中效力,参与对西夏的战争。庆历二年(1042)修筑马铺寨以御西夏,西夏兵力阻拦,他率兵驰据其地,且战且筑

宋与西夏的百年战争 千年前的百年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西夏为立国拓疆,频频举兵攻宋;宋为遏制西夏扩张,实现一统,屡次集兵进击,双方展开断续近百年的战争。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王国,自称大夏

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的五次大战 宋夏战争

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明道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