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失败的边疆治理政策分析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代失败的边疆治理政策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代失败的边疆治理政策分析

明王朝前期的势力范围北到库页岛,南至交趾(今天越南),西往新疆哈密,极盛之时达一千余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由于明代对于边疆区域的治理依旧采用了传统汉王朝落后的羁縻政策,导致边疆弊端问题层出不穷。 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在明代达到顶峰,终结于清,这项政策的核心就是「 ”以夷制夷”,通过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并册封其官职的方式,让他从名义上服从接受中央王朝的统治,然后扶持这个首领对其族群及活动领地的管辖,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下面本篇文章我们将重点讲述明代在东北边疆地区对女真族的羁縻统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让明王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彻底失控,并直接导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崛起。 一、明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收复 明朝立国后一直致力于驱除旧元残余势力,尤其是与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几次北伐战争,所以一直无暇顾及东北地区,虽然洪武三年招降了原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但是辽河上游还被拥兵20万的旧元太尉纳哈出占据,纳哈出同时还联盟了当时的高丽,为了策应王保保经常兴兵南下进攻大明军队。 而此时朱元璋并没有发动对纳哈出的军事驱逐行动,原因主要是明朝除了重点北伐王保保还有进攻云南的军事行动,因此朱元璋还是采取了汉政权惯用的手段,许诺高官厚待招降反明立场并不坚定的东北旧元部属以达到分化纳哈出实力的目的,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纳哈出部下的速哥帖木儿、完者帖木儿、木哈答千户等等纷纷归降与明朝,使得纳哈出控制的势力范围日益缩小。 北伐行动与云南战争基本平息下来之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名将冯胜率20万大军正式发动对纳哈出的总攻,别看纳哈出平时闹的欢,真正一打起了就跪,几番交锋下来就宣布投降了,明代至此基本完成了对东北广袤地区的实际控制。 二、洪武年间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 元代为了有效的管理东北地区,曾经在松花江、牡丹江一带设立了五个万户府,而明朝收复东北之后,为了巩固对边疆女真部落的控制于洪武二十年底(1387年)在斡朵里(吉林珲春市)设立了三万卫(因管辖元代三个万户府而得名),同年又重建了原先元代在东北设立的吾者万户府,与三万卫共同对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东北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在派遣汉族官员管理三万卫与吾者万户府的同时,又授予官职以招抚当地的女真部落首领配合治理,所以从本质上讲在东北边疆设立的一府一卫体系,体现明初对于东北是颇具实效控制的管理,这种模式在管理效果上明显优于羁縻政策的。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万卫突然从斡朵里内迁数百公里到了开原,而剩下的吾者万户府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居然被裁撤了,如此一来明代在最北边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就没有了明政府直接管辖控制的管理机构了,这些地区的管理方式又回到了部落首领治理的时代,这是一个明显的边疆治理方式倒退行为。 二、永乐年间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 明成祖朱棣上台之初,明王朝对东北女真各部首领继续推行以高官厚禄册封的方式招抚,而为了防止这些部族首领坐大,朱棣聪明的采用了汉代主父偃的推恩令思路,那就是无论这些女真部族大小,只要是个首领,明王朝都会同意在他的族地根据大小设立卫所,授予部族首领指挥同知、千户官职,这样一来只要卫所设立的数量足够多,那么就不容易形成单一的大部族,于是东北边疆地区遍地开花的建卫设所,那么永乐初年一共设立了多少卫所呢?根据《满洲源流考》的记载:「 ”凡为卫三百七十有六,所二十有四。”这个数量其实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洪武年间全国所有的卫加起来才三百二十九个。 明代奴儿干都司 这么多的卫所如何管理呢?于是永乐年间又在东北奴儿干城(黑龙江下游的特林地区)设立了奴儿干都司(都司是明代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最高军事机构),很多明史爱好者都认为奴儿干都司的设立代表明代对东北区域直接管辖的体现,可其实并不然,因为跟内地的都司相比较,奴儿干都司只是是个空架子,并没有所属的常备军队,而且奴儿干都司的指挥使、指挥同知依旧选用的被招抚的部族首领,同时还存在世袭的现象,这在内地的都司是不可想象的情况,其唯一的职责仅仅只是负责招抚各部族首领接受明王朝的册封,所以奴儿干都司其本质上依旧还是「 ”以夷制夷”羁縻政策的体现,虽有都司之名但并无都司之实,根本不具备对辖区内众多卫所的管理能力。 三、明代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羁縻政策的弊端分析 由于洪武、永乐二朝对东北边疆地区依旧采用汉王朝惯用且落后的羁縻管理政策,而放弃了设立派内地官员直接行政管辖的机制,导致东北边疆地区从都司到卫、所都处于高度自治的状态,因此这些羁縻卫所仅仅只是名义上归属明王朝的管理,而本质上其实并不受明政府的直接指挥,使得明代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微乎其微。 明代女真各部落分布图 不过明代前期虽然没有对东北边疆境内的都司、卫、所直接管理,但是为了防止这些地区的女真部族有不安分之心,所以明王朝还是会不定期派内地官员去奴儿干都司巡视情况,这其实也算是放弃直接管理情况下仅存的略微有些作用的政策,但是这项政策同样好景不长,宣德九年(1434)年,设立仅仅25年的奴儿干都司居然被裁撤了,宣德之后也在无内地官员巡视奴儿干地区的行动了,而这些一系列消极的行为引发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明王朝对东北边疆地区女真各部族的具体情况缺乏严重的了解,以及消息的滞后性导致反应的不及时,这也为日后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客观条件。 四、努尔哈赤能够崛起的根源分析 努尔哈赤祖上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代永乐年间大规模建卫设所招抚行动中被招安,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并且由其家族世袭该职务(内地各卫指挥使都是朝廷选派任命的),随后在宣德年间其家族更是掌管了建州左、右卫两个卫所。 成化年间努尔哈赤的五世族董山经常前往辽东掠夺人畜,被明朝所斩杀,但是即使存在如此不安分的举动,董山长子脱罗依旧可以堂而皇之的接任建州卫指挥使,可见明代对于这些羁縻卫所的管制是多么的失败。 由于明王朝对于东北边疆这些羁縻卫所基本放任自由的管理模式,导致类似董山之事件屡屡发生,对此明王朝并没有在政策制度上有过任何反思改变,而是直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军事镇压做法,在李成梁任辽东总兵的时候体现的最为明显,李成梁对于东北边疆女真各族采取的措施就是谁惹事就打谁,谁坐大就打谁,可虽然李成梁所向披靡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但是由于边疆治理体制的劣根一直存在,所以从根本上依旧不能解决女真各族混乱不安分的态势,反而在王杲的军事围剿行动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爷爷与父亲,这也给日后努尔哈赤的起兵埋下了口实。 努尔哈赤与众儿子们 由于羁縻卫所世袭制度存在,所以努尔哈赤不仅接替的建州卫,还被册封为了建州都督,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开始,努尔哈赤开始了一统建州的军事行动,经过五年的征战,相继征服了建州五部,而明王朝在当时对此行为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认为这仅仅是女真族内部的矛盾,反而乐看其自相残杀。 如果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五部的时候还未能引起明王朝的警觉,那从万历十九年(1591年)开始,努尔哈赤开始了吞并整个女真各部的军事行动,至少从名义上讲那些都是经过明王朝册封的羁縻卫所部族首领,可是明王朝同样没有意识到一个强大的敌人正在火速崛起。 令人滑稽的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还大摇大摆的去了北京朝贡,并且获得了丰厚的赏赐,而此后努尔哈赤更是进一步加快了统一整个女真的过程,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告天誓师,发布了七大恨的讨明檄文,长达35年时间里,明王朝在放弃对东北边疆地区管理的同时,对于努尔哈赤的吞并女真各部族行为居然没有任何军事干预行动,完全是一步步目送努尔哈赤的崛起。 努尔哈赤 结 语 明代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的治理,从洪武年间一府一卫制度,到永乐年间册封无数的羁縻卫所及设立奴儿干都司,再到宣德年间撤销奴儿干都司并且停止巡视奴儿干行动,治理政策一个比一个倒退,也从客观上放弃了对女真等族内部事务的管理,给予了其完全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与土壤,而随着明代国力的日益衰退,明王朝对于女真各族的管理更是彻底失控,最终消极麻木毫无警觉的目视努尔哈赤一步步的崛起,这也是明代失败的东北边疆政策所产生的必然恶果。 参考史料 杨旸、袁闾琨、傅朗云《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 郑天挺《明代在东北黑龙江的地方行政组织—奴儿干都司》 阿桂《满洲源流考》 张金奎《从军明万户府到奴儿干都司》

相关参考

清朝的边疆政策的举措及历史作用

清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的功绩:1、完整的保持了中国的统一,收复了台湾,平定了地方叛乱2、康乾盛世将中国封建社会再一次推向一个高潮,中国国力增强3、康

曹魏和蜀汉治理凉州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曹魏治理凉州的政策解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凉州所具备的影响力在三国时期,凉州是一个相当值得一提的地方,《后汉书》中有记载:“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这短短十个字可以说是对凉

姜子牙是怎样治理齐国的

姜子牙齐国姜子牙封了齐国国主,他的亲民政策让齐国成为了当时特别强大的国家之一,他的爱民政策体现在对身份低位者的进言也能够耐心倾听,如果这个人身份很高,但是说的话没有道理,他也不会听。姜子牙剧照周武王将

光明”与“黑暗,明代对摩尼教政策的变化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笑薇在古代中国,出现过许多小宗教,其中包括有外来宗教传入中国的教派,如摩尼教;或者是在中国某一特定地域形成的教派,如白莲教。当然还有广为人知的佛教,伊斯兰教,道教,这些教派

分析同治中兴失败的原因

说起清朝的盛世,很多人都会想到康乾盛世。但是清朝后叶还有一次同治中兴。那么什么是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一看吧!什么是同治中兴?指的就是封建末期接触资本主义改

看商鞅变法,分析赵国的变法为何失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国的变法为何失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221年,200余年的时间中国的古代经历了战国七雄割据的战乱时期。分别有:秦、楚、魏、韩、齐、赵、燕七个

明代碣石卫城小史,值得每个家乡人看看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贵族并削平群雄后,子洪武初年,相继在全国边疆、要塞、海防建置都司、卫、所的军政机构,分兵把守。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其部将朱亮祖镇守广东,设都司,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

明代的历史背景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

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中国明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湖州)环渚乡槐溪村人。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运河,成绩显著。他主张综合治理黄河下

红顶商人胡雪岩生意经总结,胡雪岩失败的原因分析

胡雪岩生意经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创造辉煌,不单单是因为他的人脉、性格等,更主要的是他在经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生意经,这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胡雪岩》封面首先,胡雪岩先生在经商上讲究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