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为何要御驾亲征澶渊,而不南逃

Posted 宋真宗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契丹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为何要御驾亲征澶渊,而不南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契丹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为何要御驾亲征澶渊,而不南逃

公元1125年,北方的契丹大辽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所灭。随后金军南下进攻北宋,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康王赵构侥幸逃脱,跑到南方建立了南宋。 实际上,宋朝南迁差一点就提前一百多年出现了,而当时扮演金朝南下角色的,正是被金朝灭掉的辽朝。1004年发生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而双方在签约「 ”约为兄弟”之前,是真刀真枪打过一场的。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后进攻契丹控制的幽州,结果两次遭到惨败(前有高梁河之战,后有岐沟关之战)。「 ”有来无往非礼也”,军事上强大的辽朝当然要报复北宋。辽统和二十二年(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实际控制辽朝的皇太后萧绰(大名鼎鼎的萧燕燕),留耶律隆祐守国都,自己带着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南下攻宋。此次攻宋,首谋是辽朝的统军使萧达凛(或称萧达兰,萧达杞,萧达揽,萧达览),此人上通天文,下通人事,能文能武,是辽朝战略家级别的厉害人物。 从地理上讲,宋攻辽属「 ”逆战”,辽攻宋属「 ”顺战”。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灭后唐末帝李从珂,勾结辽朝,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朝,换来辽军南下灭后唐。后唐与辽朝的边界,约以今山西与内蒙古边界——燕山山脉为界,防御形势非常好。但幽云入辽后,作为天然防御线的燕山山脉为辽控制,辽军与中原王朝的边界,就以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划界,契丹骑兵南下非常方便。 ​公元959年,千古一帝级别的周世宗柴荣北伐幽州,可惜得病只好退兵,后来后周被战略能力一般的赵匡胤篡夺。赵匡胤之弟赵光义两次北伐,都是在平原地带作战,形势非常被动。而站在辽朝的角度,他们控制了燕山山脉,契丹本部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同时,辽朝控制战略重镇幽州,又可以以幽州为南下基地攻宋。所以宋攻辽是「 ”逆战”,辽攻宋是「 ”顺战”。 辽军大举南下的消息,北宋朝廷震动,上下慌乱成一团。只有寇准安坐如山,即使是军报一日五至。宋真宗赵恒没有什么胆略,早被辽人吓破了胆。他问计于寇准,寇准就一个办法:皇帝北上去澶州,准备与契丹一战,方可免祸。 ​澶州,就是现在河南省北部的濮阳市。澶州地处古黄河的北岸,是河北入河南,河南入山东的重镇,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后周太祖郭威就是北上讨伐契丹时,在澶州为将士所迫,建立了后周。澶州距离东京汴梁不过一百五十公里,两地之间也无险可守。寇准清楚一旦辽军攻破澶州,开封就守不住了。而辽军气势正盛,只有皇帝北征,才能稳住人心。 宋真宗不想北征,他更倾向于大臣王钦若与陈尧叟的意见——南逃。只不过是王钦若是江宁人(今江苏南京),主张迁都江宁;陈尧叟是成都人,主张迁都成都。寇准气得大骂这两个怕死鬼,才扭转了朝堂上让人窒息的投降氛围。 宋真宗喜欢胡闹(比如搞臭了封禅泰山,之后帝王都不屑与其为伍),但他并非是个昏君。宋真宗知道自己一旦南逃,北方将沦丧于敌手,南方也未必保得住。宋真宗听从了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开封的北大门澶州。 ​此时的辽朝早已突破宋辽边界,但宋人对辽军的阻击极为顽强。辽军虽猛,一路南下攻州破县,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等到辽军杀到澶州城下时,宋真宗已在城中用各种办法激励了士气。 此时的形势已发生了对宋有利的变化,宋人有皇帝亲征,士气大震,又守住澶州,东京无忧。而辽军是孤军深入宋境数百公里,粮草和各种资源的供给比较困难。这个困难就要求辽军必须速战速决,所以这场战争发展到此时,优势已在北宋这边。 宋军也考虑到这一层,大将李继隆等人派劲弩手埋伏在要道,等辽朝大将萧达凛外出查看地形时,乱箭将其射成伤,回营后就死了。萧达凛是辽朝国宝级的名将,他的死,给本就士气低落的辽军的精神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辽军这次南下,与近六十年前那次南下(辽太宗耶律德光于946年南下灭后晋)形势是完全不同的。后晋后主石重贵行事昏乱,人心离散,而且后晋只统治中原地区,战争持久能力是不如辽朝的。但宋朝此时已经统一南方,战争资源非常丰富,有持久作战的能力。再者,宋朝此时上下一心,朝政在整体上还没有大面积的腐烂。其三,周世宗将地方军精锐改编为无敌于天下的禁军,到北宋时地方军已不具备割据的能力,这一点也无法为辽所利用。 此种情况下,萧太后母子现在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脱身,不要被宋朝包了饺子。寇准的意思是想趁机灭掉契丹,至少也要让契丹母子向宋称臣,以除中原百年之患。但宋真宗能来澶州,已是他能所承受的极限了,再让他与辽军长久作战,他哪里有这个毅力? ​所以,宋真宗更倾向于与辽朝言和,花点钱打发走人。宋真宗能承受的心理价位是每年给辽人三百万,没想到辽人竟能接受每年三十万,宋真宗笑得合不拢嘴。 宋辽签订了「 ”澶渊之盟”,辽朝不再南侵,宋朝也断绝了收复幽燕的念头。此后一百多年,辽与宋之间保持着脆弱的和平。虽然形势依然对宋不利,但至少可保中原无忧,避免提前一百多年就向南逃窜。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参考

没功绩、失民心都无所谓宋真宗强封禅泰山的原因

提起宋真宗,可能很多人一下子记不起这位皇帝有什么特点。但提到“杨家将穆桂英”、“澶渊之盟”便能轻易想他。就是这样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却为了一时颜面干出了贻笑大方的事情,而且还是通过贿赂自己的大臣。...

宋朝 宋代·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围攻定州,来势凶猛。北方州县边境告急的文书一夕数次,传至开封,宋廷大震。真宗平常夸口说,如果契丹大举南侵,他一定要亲率军队抵御

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真宗在战场有利的情况下,还要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国萧太后以收复五代时期被周世宗所占领的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为名,与辽圣宗一同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收到前线的告急文书后,召集宰辅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准建议天子亲

一战奠定两个皇帝的前途 柴荣御驾亲征

...跨入后周高级将领之列。柴荣登时本不想过早的于北汉和契丹直接抗衡,而是想先将南唐膏腴之地纳入版图,这样既能免除后顾之忧,又能给北伐大军提供充足粮秣。可是北汉一直视后周为仇国,郭威病逝的消息让北汉刘崇大喜...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

历史军事 揭秘宋辽澶渊之盟背后宋朝间谍的巨大作用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萧绰萧燕燕)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当时宋真宗和许多宋朝大臣都有南逃的想法,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才亲征至澶州督战。此时,一方面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池

澶州之战,宋朝明明打赢了,为什么还要签订澶渊之盟呢

北宋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国萧太后以收复五代时期被周世宗所占领的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为名,与辽圣宗一同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收到前线的告急文书后,召集宰辅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准建议天子亲

历史人物 寇准“绑架”宋真宗阵前激志气

本站网上御驾亲征的皇帝不少,但被臣子逼着亲征的不多,这其中,宋真宗(998~1022年)大概算个典型。   1004年,辽国再次对宋发难,20万大军气势汹汹挥戈南下,前锋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

澶渊之盟里有哪些重要历史人物?

澶渊之盟北宋宋真宗-赵恒:在辽国进犯中原,打破数州直逼京都之时,本欲迁都金陵南逃,但被宰相寇准等主战派力荐其御驾亲征。真宗勉强到了澶州北城,在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

损兵折将 宋真宗“亲征”河北

廉良河与“铁遂城”徐河之战后,辽军数年不敢大举南下。辽圣宗统和十六年(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十二月,契丹于越、宋国王耶律休哥薨,契丹主为其在南京(幽州)建立祠堂。这位镇守南京十七年,深为宋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