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作风永远不能丢

Posted 红军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延安作风永远不能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延安作风永远不能丢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杨帆 伍行健 「 ”革命不能忘本,延安作风永远不能丢。”——李培英·97岁 【人物简介】李培英,1922年11月生于陕西延安米脂县,1935年10月参加革命,1944年调120师野战纵队政治部任民运干事,参加过绥远战役、青化砭战役、蟠龙镇战役、陇东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斗。历任原兰州军区后勤卫生部保卫干事,战地工作队队员,第五后方医院连长、政治指导员,青藏兵站部教导员,原兰州军区总医院保卫股长,原总后青藏办事处管理科长,原总后兴平武器库副主任等职。荣获人民功臣奖章、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6年4月离职休养。现居陕西西安。 只要一说起过去的事情,96岁的李培英就打开了话匣子停不下来了,甚至有好几次记者都插不进去话。 看着眼前记忆如潮水般汹涌奔腾的老人,记者不禁感慨,时间并不能带走一切,那些用生命为之牺牲奋斗过的经历和信仰不管到了任何时候都一样地清晰、坚定。 来到李培英老人家中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半小时。可是老人一家已经早早在等候了,桌上的水果摆放得丰盛而整齐,饮料、茶水一应俱全,好像是在等待久违的客人。看到记者出现,老人显得格外高兴,在轮椅上冲着记者打招呼。墙壁上一面写着「 ”关爱村民暖人心,军民鱼水一家人”的锦旗很是耀眼,电视里放的《地雷战》声音萦绕在整个客厅。 李培英身穿军装,胸前的军功章格外耀眼。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没有什么比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更幸运了 李培英7岁的时候离开了出生地陕西米脂县,随母亲逃荒来到了延安。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生活是艰难的,吃穿条件差不算,还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骚扰,「 ”抓丁、要粮”,老百姓只能跑到山沟里边藏起来,直到红军来到这里。 1935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永远无法绕过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工农红军率先突破重围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 第一次见到中央红军的时候,李培英只感觉难以置信,眼前这支打着赤脚、穿着破旧衣服、武器装备也不怎么充足的部队怎么看都会觉得「 ”不太正规”。 李培英所在的张山圪台村,地处交通要道。红军来了之后,在各村成立了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等组织,李培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对当上儿童团团长这事李培英记得很清楚,站岗、放哨、出操、训练、学唱革命歌曲,他为自己「 ”红小鬼”的身份骄傲不已。后来,李培英加入了当地游击队,跟随刘志丹的部队参加战斗,在炮火的洗礼下,「 ”红小鬼”逐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取得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说起这段经历,李培英记忆犹新:「 ”直罗镇战役不容易啊!我们队伍里,有一部分人连武器都没有,用的还是大刀长矛,没有统一的军队制服,穿的都是家里平时穿的衣服,白天穿、晚上盖。” 为什么会加入红军,加入共产党?李培英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了人民。他还记得,当时红军经常吃不上菜,就往饭里撒一点盐。「 ”彭德怀说坚决不能找陕北老百姓要粮食。”在李培英眼里,红军有组织有纪律,一定能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老人说着说着就笑了,好像刚看到红军时那般欣喜。 革命岁月总是能让人飞速成长。1936年,李培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培英在讲述自己的往昔岁月。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没有什么比两颗相爱的心更珍贵了 采访到一半的时候,李培英开始不时地动一动他的右脚。他的右脚明显比左脚肿大很多,老人说那是战争时受伤留下的故疾,现在仍然会隐隐作痛。 1947年,延安保卫战打响,李培英从晋绥奔赴延安,负责民运工作。最令他难忘的是1948年的宝鸡战役。当时,我军部队被来自河南、四川、甘肃的敌军三路包夹,彭德怀下令部队渡过泾河向北撤离。在大撤退时,每个战士都背着一枚炮弹,一匹布,还有粮食,总共有几十斤重。李培英右脚就是在跑的过程中受了伤。 祸兮福之所倚,或许可以作为李培英这次负伤的最好注脚。谁能想到一次负伤住院会遇到那个相爱一生的人呢!在当时的西北军区第五后方医院,26岁的李培英遇到了21岁的护士高仰芝,两个满怀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相识相知。相恋一年多后,在西安岗家寨康家村的一户农家里,两人正式结为夫妻。李培英回忆说当时的婚礼特别简单,婚房都是和当地老百姓借的,但特别幸福。 婚后不到半年,高仰芝跟随李培英去了兰州,在原兰州军区总医院做了一名护士。兰州的冬天很冷,风沙很大,吃不饱也穿不暖,条件比想象中的恶劣很多。李培英夫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越发坚定对彼此的选择,不离不弃。从此以后,兰州、青海……最后回到西安,因为工作需要,李培英一直在中国西北地区辗转。可是不管李培英去到哪里,妻子高仰芝始终陪在身边给他支持和呵护,至今两人已经携手70年。 在李培英的卧室里,记者看到了两位老人的结婚照。黑白的色调也掩盖不住他们两人年轻时俊美的容颜,高仰芝穿着裙子,李培英穿着军装,青涩而不失庄重,那一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就这样被铭刻在一张黑白照片里。 儿子李建军推着李培英。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没有什么比重走父亲的路更感慨了 因为身体原因,对李培英老人的了解更多地在与他的儿子李建军的交流中。 李培英共有5个孩子,2个儿子、3个女儿,李建军是家中老四,今年也63岁了。 李建军年轻时也参了军,李培英并没有要求他一定要当兵,因为从小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主动要求去参军,他说在部队里学到的自律和作风影响了他一生。 2018年,李建军做了一件自认为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他和发小朋友等10人一起去了青藏高原,去到了李培英曾经工作过的纳赤台兵站。对青藏高原,李建军一直有一种情结,想到父亲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多年,他更想上去看看。 李培英曾经在纳赤台兵站工作的情况,李建军知道的并不多。李建军在《1951—1979解放军文艺散文选》上找到了关于李培英的一段报道(原文载于1963年第2期《解放军文艺》): 提起李培英同志,更使人难忘,蒙眼就想起了他那可亲的形象。他是站上的政治教导员,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他经常拿延安作风教育全站同志,说:「 ”革命不能忘本,延安作风不能丢。”大家叫他「 ”好管家”。听说汽车兵还叫他「 ”李大嫂”,起先,我很奇怪,怎么把个男同志称大嫂?后来明白了,原来是他经常为过往汽车兵缝缝补补而得名的。他一年到头一个样,哪里忙,他就顶到哪里,过往的部队多了,他白罩衣一穿,去到伙房,一会炒,一会端。要是他不挂领章,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少校,还以为他是一名炊事员。在饭厅的墙壁上,贴着不少表扬他的大字报。他有一套搞生产的丰富经验,是个最会为革命打算盘的细心人,头脑冷静心肠热,手足闲了没处放,走到哪,就帮哪过好日子,真是个永远不知疲倦的人。看相貌,大概近四十岁了。他那饱受风霜的脸上,显示了高原人特有的倔强,那股子火辣辣的干劲,如同一团烈火,和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不敬佩的。他和全站同志一起,为革命不避万难,在高原苦心经营,以兵站工作为自己一生的光荣。 「 ”自己真正到了兵站后才对父亲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生活工作,父亲那一辈人真的很不容易。”踏上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李建军眼前一直在浮现父亲的身影,就好像他在身边一样,那种感觉很微妙。而事实上,他上高原去兵站并没有事先告诉父亲。 在李建军眼里,李培英是一个传统而纯粹的人,对孩子们严格但却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教。「 ”父母对我们都没有太高的要求,不用大富大贵,但是一定要人品好,堂堂正正做人。”如果说父亲身上最鲜明的特点,李建军觉得是精力充沛,能吃苦。说到精力充沛的时候,李建军笑了,带着一点「 ”宠爱”又无奈的意味。原来,李培英特别爱玩儿,离休后没有太多的事情,他会骑着自行车到处跑,80多岁了还要骑着摩托车自己出门。「 ”现在他跑不动了,但是天天都得推着他出去,他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爱跟人聊天儿。”在李建军的这段讲述中,李培英与记者脑中革命者的形象不一样,却更显得真实可亲,在孩子心里,父亲的标签永远都先是父亲。 李培英在接受中国军网记者的采访。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如今,李培英97岁了,自从去年摔了一跤后,许多事情都得靠家人帮忙,但是他依然尽量保持着之前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看新闻看抗战剧,出去跟人聊天。 他接受自己的老去,也享受着当下的好日子。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相关参考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答案选择为:CDE。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整风采取“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1942年2月,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发表标志着全面整风运动的开始,这两个报告和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

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丢

公元前480年,卫国都城。子路时年已经63岁的子路赶到城门下站定,抬头看着面前高大的城墙,轻轻叹了口气,「”真的老了啊。”在听到卫出公被赶出卫国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看到城头上意气风发的蒯聩

身为皇后她岂能让皇上丢了江山呢 妲己本不坏

...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当朝王后,苏妲己了。美女,永远都是被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这样的年代,而苏妲己更是被后人传的神乎其神,说什么身体里面有狐狸精,商朝就是毁在了妲己的手

身为皇后她岂能让皇上丢了江山呢 妲己本不坏

...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当朝王后,苏妲己了。美女,永远都是被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这样的年代,而苏妲己更是被后人传的神乎其神,说什么身体里面有狐狸精,商朝就是毁在了妲己的手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

君主不用计谋统御臣子,有的下属就无法治理;下属不用计谋对君主,他们自身的官职就难以晋升;官员不用计谋对付同僚,他的敌人不能铲除。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

党的作风概念和党风的提出

作风:作风就是一个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党的作风:就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和生活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行为和态度。党的作风的特点:党风具有群体性;

欧阳锋:金庸小说里永远不死的反派人物

...旦说,如果没有黄蓉他会活不下去;看来男人的山盟海誓永远都是表演,就是一言千金的郭大侠,也是一个德性!看来男人的山盟海誓,都不过是为了在外面找情

欧阳锋:金庸小说里永远不死的反派人物

...旦说,如果没有黄蓉他会活不下去;看来男人的山盟海誓永远都是表演,就是一言千金的郭大侠,也是一个德性!看来男人的山盟海誓,都不过是为了在外面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