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作弊和贿赂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Posted

篇首语: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讽刺作弊和贿赂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讽刺作弊和贿赂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正逢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上拼知识、拼运气、拼爹,而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时期,有时,影响考生成绩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贿赂考官,且看几则当时文人们揭露“高考”丑态的绝妙对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弟的考生群情汹涌,把五路财神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的明伦堂,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起一幅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是位盲人;赵子龙是三国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幅对联巧用典故,暗嵌上两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二人“有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于是落第考生哗然,满城散发传单,抨击矛头对准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

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联中借为佐料的“姜”,跟借为水果的“李”,含沙射影,语意双关,令人叫绝。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一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欺天!

这幅对联巧妙地把“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声名狼藉。

雍正十三年顺天乡试,正副主考为王部侍郎顾镇和学士戴瀚。有个叫许秉智的秀才用人情和贿赂手段打通关节,得中解元,引起人们的愤慨。有一才子听说了这事后,特撰一联以讥讽。联曰: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

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

直隶乐亭县有宋、刘二姓,骄奢淫逸。科举时代,二姓或贿买官吏,或雇用枪手,盗取功名。某年县试,知县张某得了刘家的贿赂,刘姓子弟尽皆名列榜首。到了府考之时,太守管某又受到宋姓的贿赂,因而宋姓子弟又都名列前茅。众人知情,大为不平,有人作联以嘲之曰:

头场刘,二场宋,宋进去,刘出来,彼此同乐;

知府管,知县张,张得开,管不住,上下皆松。

此联借用谐音法与借意法,巧妙双关,形象地讽刺了科举的腐败。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钻营。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七十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上联把老、考嵌在联中,颇含讽刺之意。王耿直听出主考官的意思,沉思片刻,从容答道:

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王耿直巧用拆字,通过下联将科举中徇私舞弊,专搞人情关系的丑恶行为作了充分的揭露。

相关参考

轻者罚款 中国古代高考如何严惩作弊者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

轻者罚款 中国古代高考如何严惩作弊者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

万万没想到才子唐伯虎竟曾在科举考试中“作弊”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

万万没想到才子唐伯虎竟曾在科举考试中“作弊”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

揭秘清朝文人考秀才如何作弊

现在,有人为了对付考试,想出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于是,也有人希望走“捷径”。近日,宁波镇海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清代乡试作弊时用的物品——夹带。这件作弊物品其实

古代科举考试时,作弊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现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而有考试,就有人想作弊。为了让现代考试变得公平公正,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也完善了监考制度,防止作弊。而古代的科举,对许多读书人来说,都是改变命

揭秘清朝文人考秀才如何作弊

现在,有人为了对付考试,想出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于是,也有人希望走“捷径”。近日,宁波镇海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清代乡试作弊时用的物品——夹带。这件作弊物品其实...

中国古代科举如何惩罚作弊?轻者罚款重者充军

...若系官吏,就发为民。”这段明史史料便记载了明代严惩作弊者的法规,轻者罚款,重者还要坐牢房、发配到边疆充军,若是官吏还要贬为庶民。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