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后,为大唐留下了一大后遗症,从此后代不得安宁

Posted 太子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后,为大唐留下了一大后遗症,从此后代不得安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后,为大唐留下了一大后遗症,从此后代不得安宁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一番激烈的皇权之争,最终,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登基,成为了大唐的新一任皇帝,同时,也将自己的大儿子李承干立为太子。李承干因为出生在承干殿内,所以,才得此名。唐太宗登基之后,封了自己的长子做了皇太子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玄武门之变,却给唐朝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皇帝之位,可以通过争斗获得。 那时候,李承干还是个小孩子,也就八岁,但是,却非常聪慧,唐太宗对他非常喜爱,还曾经让他试着帮忙处理朝政,皇太子果然不负期望,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也令他的的父皇非常高兴。后来,唐太宗每次外出巡访,都会让太子帮忙代处理国事。 但是,随着李承干慢慢长大,他的性情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喜欢声色,而且,散漫无度,但因为害怕被自己的父皇知道,所以,一直小心伪装,不敢暴露行迹。在自己父皇和诸位朝堂大臣面前,太子给自己立下贤明、孝顺的人设,在私底下,他却过着奢靡堕落、纸醉金迷的生活。 李承干的脚有毛病,走路有点瘸,因为,古代选立帝王对于外貌、身体也都有较高要求,再加上,后来李世民对魏王李泰逐渐赏识起来,让李承干对自己的太子之位非常担心,害怕有朝一日会被人取而代之。 而李泰也是个自负之人,两人虽为亲生兄弟,却因为都垂涎于皇位各树一派,开始了明争暗斗的夺嫡之战。 有一次,李承干宠幸了一个才十多岁的歌童,让他父皇知道之后大为恼火,认为是歌童诱惑太子,并将其杀死。这让李承干甚是痛心,于是,便引出了一系列荒唐行为。他为这个歌童举办葬礼,还命令其他人也一起祭拜,自己还痛哭流涕,以足疾为由,连续好几个月不去上朝。 不仅如此,他还让自己的侍从们都穿上胡人的衣服,跳胡人的舞蹈,鼓乐之声,在东宫之外也听得清清楚楚。文武大臣,太子的亲信们都纷纷跑来劝解太子,不要这样做了,但是,太子就是一意孤行,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李承干甚至还派人去刺杀李泰,不过没有成功。 后来,李承干又勾结汉王李元昌等人准备起兵谋反,但是,后来因为他人遭难,便把他密谋造反的事情供了出来。李世民知道此事之后,就把太子给关了起来。随后,唐太宗召集亲信们商量对太子的处理结果,最后,决定将其贬为了庶民,并将其一伙的叛党都给清除了。 在公元645年的时候,李承干死于自己的家中,以国公之礼安葬。 这段历史,其实,与孙权、孙和、孙霸父子三人有几分相似。都是父皇早早的立了太子,却又在生活中对另一个儿子宠爱有加,这让兄弟之间起了间隙,最后,转变为手足相残。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按理说,李治年纪最小,而且,性格也偏懦弱,本来是无缘皇位的。 但是,就是因为李世民对于太子,以及其他儿子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才让李泰有了非分之想,让太子因为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而冲动行事。根据史料记载,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李泰因为编写《括地志》立了功,李世民便给他进行了赏赐。 这个赏赐的规格有点大,甚至,高过了太子,还差点让李泰搬进了武德殿内。幸得百官进谏,及时劝阻,才没有让李世民的昏庸之举成真。父皇的这些关爱之举,使得李泰错认为父皇对自己的重视程度高于太子,更产生了一种夺嫡的想法。 当李承干谋反之事败露被抓后,曾经说过:「 ”我已经是太子了,我有什么好争的?我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因为李泰的威胁,想要求个自保而已。”的确,李承干所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的确是因为李泰所逼,但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李世民没有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 发生了这些事情,唐太宗自己也非常后悔,差点就挥刀自刺,让长孙无忌等人给制止了。后来,在重新立太子的时候,在众多皇子当中,选中了李治当继承人。但实际上,这件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因为其他皇子对于太子之位依然是虎视眈眈,比如:吴王李恪。 他在皇子当中排名老三,要是按照长幼顺序立太子的话,长子废掉了,就应该轮到他了。而且,李恪也很有能力,武功和学识都不在话下,就连李世民也曾经说过他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而且,在重立太子之后,李世民自己也有点后悔了,又想改立李恪。 不过,李恪图有谋反之心,但还没开始行动,就让早已洞察先机的长孙无忌给制止住了,后来,还借他人密谋造反之事将其牵连进来,随后,将其杀害。不过,害死李恪的长孙无忌,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被许敬宗诬陷谋反,并将其流放岭南,最后还给逼着自尽而亡。 虽然,长孙无忌有点冤,但是,想想他之前做的事儿,也算是因果循环了。 参考资料: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贵为突厥酋长,却甘愿为大唐守城门

有一扇门贯穿整个大唐的历史,那就是长安城宫城北门(太极宫)的玄武门。因为在这里发生的三次“玄武门之变”,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大唐的历史走向。>李世民首次在这里一手策划“谋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第二次是张柬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主动让位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派心腹尉迟敬德披甲入宫,要求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昭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被杀。至此,大唐初期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夺嫡之争,才在

历史秘闻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主动让位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派心腹尉迟敬德披甲入宫,要求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下昭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被杀。至此,大唐初期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夺嫡之争,才在

身为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大唐太子,李建成为何会在玄武门一败涂地?

身为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大唐太子,李建成为何会在玄武门一败涂地?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玄武门事变,太子李建成一败涂地还饶上了弟弟李元吉,逼得李渊只能让权给李世民,其实现在看起来应该是必然的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4大心腹无奈投降李世民,下场如何

玄武门之变,作为改变唐朝历史的一大历史事件,也深深影响了我国之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高祖李渊建唐初期,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俩还算和谐相处,太子李建成总管后方,秦王李世民率军征战,一家人合力创下大唐基业。但

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为何还要杀了兄弟的孩子?

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为何还要杀了兄弟的孩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古代历史,唐朝是最为繁华昌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就是李世民所创造的,但是在他的身上依然有许许多多

历史军事 守卫玄武门的三员大将,被李世民策反之后下场如何

无论李世民手上有多少牛逼的谋士武将,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中,守门的常何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棋。常何关了一扇门,将太子和李元吉的生机关在了门外,却给李世民和自己赌赢了辉煌的下半生。而另外两个敬君弘、吕世衡并

唐朝历史 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只是表面上的凶手,真正的凶手是他

 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只是表面上的凶手,真正的凶手是他!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在大唐历

唐朝历史 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只是表面上的凶手,真正的凶手是他

 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只是表面上的凶手,真正的凶手是他!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在大唐历

历史军事 秦琼为何不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