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修建川藏公路时,十八军官兵吃的 ”四眼稀饭”究竟是什么
Posted 国道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51年修建川藏公路时,十八军官兵吃的 ”四眼稀饭”究竟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51年修建川藏公路时,十八军官兵吃的 ”四眼稀饭”究竟是什么
318国道被称为「 ”一生必走一次”的线路,这是为什么呢?318国道东起上海,冬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这条路沿着北纬30度延伸,横跨中国东中西部,连接了中国最多的省份,也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和高原等多种景观,这条路也因此被称为「 ”中国的景观大道”。 318国道风光 318国道风光绝美,特别是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带,景色堪称集「 ”惊、险、绝、美、雄、壮”之大成。同时,它又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因此,驴友们把这段路途称为「 ”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318国道风光 在318国道上,被称为「 ”川藏第一高”、「 ”川藏第一险”的就是雀儿山。雀儿山位于甘孜与德格之间,是青藏高原上升而形成的巨大山体。1951年初春,十八军筑路部队来到雀儿山。他们要修建川藏公路,就必须打通这座山。 如钢铁般的冻土,一镐下去震得虎口欲裂,僵冻麻疼十分难忍。但战士们冒着高山严重缺氧的生命危险,争先恐后地攀到险山砍伐树木,肩扛人抬弄回去烧化冻土,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遇到沼泽地,到处都是深达1至2米的烂泥,战士们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凛冽寒风,毅然赤脚跳到冰冷刺骨的泥水里去作业。 雀儿山 战士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好不容易初见成效,但半年之后遭遇新的困难。由于车辆无法上山,补给难以运输,只能靠战士们挑着粮食一点点往山上运。可光靠肩挑手抗,能运来多少粮食呢?因此,挨饿就成为了战士们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饿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战士们吃的大多是用糌粑煮的粥。因为粮食少,粥就煮的非常稀薄,甚至能倒映出人的眼睛。所以,战士们戏称这个粥为「 ”四眼稀饭”。然而,就是这样的「 ”四眼稀饭”,战士们一天也只能够吃一两。 战士们在雀儿山上 为了改善战士们的生活,司令员陈明义组建了粮草队,一方面负责在山下寻找野菜粮食,一方面搜集干草、枯木等燃料。当时,除了青稞、糌粑以外,豆类是最容易运上山的粮食。为了改善战士们的生活,陈明义还安排战士在帐篷内培育豆芽,把大豆磨成浆做成豆腐来改善伙食。但毕竟,这些做法成效有限。 于是,陈明义决定发电报给中央,希望能再次为筑路部队提供援助。筑路部队在雀儿山上面临的严峻形势,再次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在汽车无法上山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补给物资呢?毛主席思虑再三,决定召见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刘亚楼 毛主席向刘亚楼仔细询问了向雀儿山空投物资的可能性。刘亚楼分析了当地环境后回答:「 ”雀儿山海拔高,对我们现有的运输机可能是个挑战,但战斗机没有问题。实在不行,把这两种机种都用上,应该可以办到。” 1951年10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中国空军首次向雀儿山上的筑路部队,空投了物资。这次空投的物资不仅有粮食,还有大量棉衣、手套甚至药品以及简要的医疗器械等物品。战士们在拿到物资的时候一个个欣喜若狂,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全新的改善。 战士们在雀儿山上筑路 为了更好地调整大家的工作状态,陈明义还提议,举办修路大赛,每周设定一个冠军,设置筑路距离最远奖项,开山劈石最多奖项等等,在这样的调动下,战士们仿佛忘记了严寒困苦,一个个更加积极了,工作状态越来越好,纷纷争着抢着得第一。 陈明义 「 ”提起雀儿山,自古少人烟。飞鸟也难上山顶,终年雪不断。人民解放军,各个是英雄。雀儿山上扎下营,要把山打通。”这首《打通雀儿山》,就是当年十八军文工团上山表演时,为战士们创作的歌曲。1952年1月17日,雀儿山终于被打通了。大汽车像不见首尾的长龙一般,蜿蜒于雪海的白浪之中。 雀儿山上的车队 在雀儿山上,战士们用铁锤钢钉,在这里书写了一部不朽的史诗,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一条英雄的道路。但是,川藏公路的修建,绝不会就此一帆风顺。接下来,翻过二郎山和雀儿山,出现在陈明义与战士们眼前的,是一条悬崖峭壁间水流湍急的大江。「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战士们该如何征服这条大江呢?请关注「 ”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相关参考
【编者按】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接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这是毛泽东在中南海发出进军西藏的一道指示。1951年,一条由军人修通的公路从四川
历史秘闻 战士连续四昼夜作战,又在危急时做出惊人之举,荣立特等功
1951年10月19日清晨,自愿军第六十八军二三师六八团三营德律员史仁和查完炮兵营的线路,又马上赶回营部。他已经四天四夜没有睡觉了,一路上感觉脑袋发胀,肩上的空线拐子像石头一般沉。其时,全团将士在轿岩
历史秘闻 战士连续四昼夜作战,又在危急时做出惊人之举,荣立特等功
1951年10月19日清晨,自愿军第六十八军二三师六八团三营德律员史仁和查完炮兵营的线路,又马上赶回营部。他已经四天四夜没有睡觉了,一路上感觉脑袋发胀,肩上的空线拐子像石头一般沉。其时,全团将士在轿岩
历史秘闻 战士连续四昼夜作战,又在危急时做出惊人之举,荣立特等功
1951年10月19日清晨,自愿军第六十八军二三师六八团三营德律员史仁和查完炮兵营的线路,又马上赶回营部。他已经四天四夜没有睡觉了,一路上感觉脑袋发胀,肩上的空线拐子像石头一般沉。其时,全团将士在轿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此时,梁兴初任38军军长。 在彭德怀主持召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彭德怀问梁兴初准备得如何,他“唰”地站起来回答道:“很好,一声令下,即可出发!”梁兴初的回
历史秘闻 志愿军与美军鏖战七昼夜,有个情况让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
1951年2月底,自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三连一排在院里一个山头上阻击美军,一连鏖战了七天七夜。在激烈的斗争之外,有个情形是今天的人们实在不可思议的,那就是阵地生活的艰辛水平。斗争起头时,因为
历史秘闻 志愿军与美军鏖战七昼夜,有个情况让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
1951年2月底,自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三连一排在院里一个山头上阻击美军,一连鏖战了七天七夜。在激烈的斗争之外,有个情形是今天的人们实在不可思议的,那就是阵地生活的艰辛水平。斗争起头时,因为
历史秘闻 志愿军与美军鏖战七昼夜,有个情况让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
1951年2月底,自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三连一排在院里一个山头上阻击美军,一连鏖战了七天七夜。在激烈的斗争之外,有个情形是今天的人们实在不可思议的,那就是阵地生活的艰辛水平。斗争起头时,因为
38军铁拳一施,美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在自己叫得最响亮的“圣诞总攻势”前丢了德川、宁远不说,还使美军5个师侧翼全暴露在志愿军的打击之下,随时可能遭到围歼。他丝毫不敢怠慢,急调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率部“堵塞
2012年-2013年整修、全面修建柏油路之前,新藏公路是砂土烂路,有时走错路,全面黑化之后,路大体不错了(但新疆叶城至三十里营房这360多公里的路段,有库地、麻扎、黑卡三座达坂,到目前仍然是一截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