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漫漫375年的韬光养晦的发展之路

Posted 公元

篇首语: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背后是漫漫375年的韬光养晦的发展之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背后是漫漫375年的韬光养晦的发展之路

公元663年党项人受到吐蕃人的威胁,归顺大唐,迁徙至中原政权疆域。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 从663年到1038年建立西夏国,党项人依附中原王朝总共历时375年。 这三百多年的时间,对于党项拓跋部落这样一个弱小的部落,如何成长为一个疆域跨越3000里,能与北宋分庭抗争的强大的西夏王朝,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分析。 夹缝中生存:一个开明的皇帝改变党项人的命运 党项人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 根据仅有的少量历史资料,现代学者考证,党项人的发祥地在现在青海省的海晏县附近。但这个弱小的民族根本无法抵挡历史洪流的冲击,两个强大的帝国逼迫党项人不断迁徙,躲避民族的灭亡。 公元313年,吐谷浑人在青海建立吐谷浑王国,逼迫党项人(拓跋部落)不得不迁徙到青海、西藏和四川交界的析支之地。 公元663年,吐蕃灭掉北方的吐谷浑王国,然后开始了向东扩张的战略,这对久居析支之地的党项部落直接构成威胁,党项人不得不再次迁徙。 这次迁徙,彻底的改变了党项人的命运,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开明的皇帝,傍上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唐。 党项人获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允许,迁徙至今甘肃庆阳一带的黄土高原,开始定居繁衍下来。 作为中原王朝,从秦、汉起,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隋朝,对游牧民族都是以一种鄙夷、防御的态度,藩夷就是对他们的一种贬称。 但唐太宗却以一种博大的胸怀,626年提出汉夷一家亲的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以说,聪明的党项人审时度势,抓住了唐太宗抛出这根救命稻草。公元638年,党项首领拓跋赤辞主动上书提出归顺大唐,获得李世民的准许,并获封都督,算是给自己的民族留了一条退路。 这也是为什么663年,党项人面对吐蕃人的威胁时候,能够立马做出迁徙大唐内地的原因。 党项人面对吐谷浑人和吐蕃人的威胁,一直处在夹缝中生存。这种生存状态以依附强大的唐朝而缓解。但唐朝灭亡后,在五代十国,北宋和辽国面前,党项人又回归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境地。 这种历经千年的生存状态,让党项人一直带着一种危机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正确的选择就是韬光养晦政策。 党项人的外交:韬光养晦,多方结交 弱小的党项人,面对强大的中原王朝,唯一的选择就是依附,以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点党项人看的非常清楚。 党项人面对大唐,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作为大唐臣子忠心耿耿的效忠。 公元881年,党项人帮助唐政府平叛黄巢的黄巾军起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公元881年初,黄巢的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出逃。半年后,党项人首领拓跋思恭带领军队在长安城外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史称东渭桥之战。 这场战争党项人损失了1000多位勇士,还有首领拓跋思恭的亲弟弟拓跋思忠。但党项人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丰厚的汇报: 黄巾军剿灭后,唐僖宗感念党项人的忠诚和牺牲,任命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北疆四州(夏州、银州、遂州、宥州)。 历史上,很多学者对西夏能够建国的起源,归结到唐僖宗时期,因为党项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了自己的政治领地和称谓,那就是定难军,和所统辖的上千里土地。 定难军节度使即图中的夏绥节度使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党项人都采取了依附政策,谁做皇帝,党项人就对谁称臣。 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党项人也是第一时间上书祝贺,表示臣服。所以赵匡胤统治时期,党项人统辖的西北之地定难军,采取的也是非常友善的政策,宋朝先后消灭了五代十国残余的南唐、北汉、南汉、蜀地、吴越等政权,和四川成都一带割据一方的节度使,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党项人的定难军完整的存活下来,没有收到任何冲击。 再到后来,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后,面对北宋和强调的辽国,蒙古人,采取的也是多方结交的政策,游历在大国中间,尽量的攫取自己的利益。 当然,党项人的这种韬光养晦政策,也离不开历史的环境。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战争频繁,只要党项人依附在实力最强大的政权,就不会受到战争的威胁。 到了宋朝,由于宋与辽国上百年的战争,也为党项人提供了非常稳定的和平发展机会。 总之就是一句话,你们打你们的,党项人发展自己的。 三百多年的和平发展,让党项人从一个弱小的部落,成长为割据一方的政治势力,韬光养晦政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然,光靠外交政策还不够,还必须依靠内部的发展。 党项人的经济:占据塞上江南之地,受益中原战乱 古代,生产力非常低下,构成生产力得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土地和人口。我们来分析下党项人在这两方面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党项人获封的定难军之地,包含夏州、银州、遂州、宥州,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绥德以北、甘肃宁夏道东部、及内蒙古南部之地。 这是一片水草肥美的沃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党项人的生活。党项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300年之久,不断繁衍生息和壮大起来,人口不断增加。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乱和战争频繁,让中原的百姓不堪重负,很多人便涌入安宁的定难军之地,这为党项人的带发展来了巨大的帮助。 从中原过去的人,带来了发达的农业技术、冶炼技术、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 所以,党项人慢慢的从游牧生活,开始向农业耕种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取了宋朝的灵州地区,拿到这片号称「 ”塞北江南”的宝地。灵州在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地处黄河流域,从秦汉时期就有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 党项人对灵州的统治,等于控制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这为后来党项人能够与北宋进行长期斗争,最终建立西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的发达,让党项人逐渐摆脱了游牧生活,转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农耕文明,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总结 夹缝中生存的党项人,从663年东迁中原王朝后,盘踞定难军四州,通过韬光养晦的政策,赢得了300多年稳定和平的黄金发展时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农业发达,为西夏的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同期,无论是唐末的动乱,还是五代十国的绵绵战争,以及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外部环境的动乱,让很多中原人口迁徙到党项人区域,带来了人口红利,带来了中原的文明,使党项有了庞大的人口基数,有了崛起的资本。

相关参考

朱棣开辟东北丝绸之路,背后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夺取皇位后,利用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他还开辟了东北丝绸之路!那么,朱棣为啥要开辟东北丝绸之路呢?不仅

一千年前的雕版印刷《金刚经》,背后藏着一段丝绸之路科技交流史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就是这18个字,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份雕版印刷物的确切日期,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一行字刻在敦煌《金刚经》的卷尾。研究者认为,这部雕版《金刚经》应

粤语歌的发展简史

粤语流行歌的发展已经有50年的历史,这也是香港流行文化变迁的50年。梳理这段历史,能发掘很多歌曲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内涵。最近,著名音乐文化人黄志淙在新书《流声》中,将香港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源流、工

历史人物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

核心提示: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

俗话说“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背后的道理你懂吗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语,虽说今天有很多民俗、俗语都消失了,但却还是有一部分保存了下来,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讲的“正月占岁”的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的俗语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1、改革开放是1978年

历史人物 三国发展的背后的幕后黑手是什么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便产生了互相制衡的结果,中国人对三国的熟知程度是比炉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相比的,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都各自独占一方,各个的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三方互相斗智斗勇。士

历史人物 三国发展的背后的幕后黑手是什么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便产生了互相制衡的结果,中国人对三国的熟知程度是比炉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相比的,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都各自独占一方,各个的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三方互相斗智斗勇。士

绝世圣物

泾川,古称泾州,西汉时设立安定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古代丝绸之路繁荣时,泾川是西出长安之后唯一一个佛教文化和多元文化交汇地,在古代佛教发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比如历史上先后有14位帝王下

亲王绵恺被道光罚俸十八年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嘉庆帝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她当了一年多的皇后病死,死时F宁才十六岁。第二位皇后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绵恺和绵忻的生母。嘉庆帝于1820年年七月十七起驾去避暑山庄,天气炎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