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家都抵制的卖国贼,穷极一生盼中国改变,背负骂名为中国强大

Posted 卖国贼

篇首语: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连老家都抵制的卖国贼,穷极一生盼中国改变,背负骂名为中国强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连老家都抵制的卖国贼,穷极一生盼中国改变,背负骂名为中国强大

其实中国人最恨的是卖国贼,因为卖国贼比洋人更懂中国人,带起路来门清,比洋人的危害更大。抗日战争胜利后,卖国贼的惩处比日本战犯更严重,谁让他们数典忘祖,出卖同胞呢。 在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是没有汉奸这个概念的。直到鸦片战争,英军入侵中国时,还有很多中国人卖蔬菜给英军,给英军带路。这时候的中国人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有,更谈不上当汉奸了。 随着欧洲列强一次又一次的欺凌,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开始,沾上洋人边的东西都遭到国人唾弃,说洋人好话的自然归属卖国贼一类。在官场上,就有这样一位从小读圣贤书,却主张全面学习洋人的汉奸——郭嵩焘。 郭嵩焘是湖南人,和曾国藩既是老乡、又是同学,一起在岳麓书院读过书。郭嵩焘一开始没有考中进士,不能直接进入官场,只好去浙江学政衙门当幕僚。 这时候,正好爆发鸦片战争。英军的船坚炮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郭嵩焘意识到,再依靠传统的学问已经解决不了眼前的危机,洋人的世界远远超出了中国人的想象。 郭嵩焘第五次终于考中进士,可以入仕当官了。但家中的不幸袭来,双亲相继去世,郭嵩焘只能回家居丧。巧合的是,曾国藩也因为这个原因丁忧在家。而时局动荡,容不得他们享清闲,太平军杀进了湖南。 ​朝廷让曾国藩兴办团练,助剿太平军。可曾国藩自认为没有这样的才能,屡次推脱不愿就职。这时候,郭嵩焘几次来到曾国藩家里劝他。最后,曾国藩终于点头,开始了他的中兴名臣之路。 郭嵩焘当然也要出力,他为曾国藩出谋划策,到处募款,使湘军很快搭起了一个框架。这是清朝在平定天下后,第一次允许汉人大臣自建武装。湘军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与八旗、绿营的不同。 曾国藩招募的是淳朴农家子弟,饷钱远远超过绿营的标准,使湘军士兵能够养家糊口,从而安心作战。湘军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厘金,类似于过路费。靠着厘金和湖南子弟,曾国藩建立起一支能够和太平军抗衡的军队。 郭嵩焘为湘军四处筹款,到过上海等很多地方,接触到了更多的洋人和西方知识,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传统学问与西方的差距,产生了学习西方、改革积弊的念头。 湘军兴起后,有此背景的官员在朝廷是比较受欢迎的。郭嵩焘被调到翰林院,经过肃顺的推荐,咸丰皇帝多次召见他,对他的学问非常赏识。郭嵩焘表示更愿意办实务,而不是做编修。于是,皇帝把他派到天津,给僧格林沁做帮办,等于今天的助手。 在天津及山东查税的过程中,郭嵩焘终于见识到了清政府的贪腐,从主官到小吏几乎人人都贪,额外勒索的银两是正税的四倍之多。整个体系都烂到了根上。 郭嵩焘大力整顿一番后,不仅得罪了僧格林沁和整个直隶官场,还被踢回南书房,成了个闲人。他查税的成果全部被推翻,一切又回到了老样子。郭嵩焘这样的清官是不容于清朝官场的,朝廷知道他有本事,但有人敢任用他吗? 坐了两年冷板凳后,朝廷任命郭嵩焘为苏松粮储道,很快又调任两淮盐运使。这样的任命很是蹊跷,两个都是肥差,但都没干多长时间。估计这两个官位上的前任主官都会倒霉,郭嵩焘肯定会把他们的烂账查清楚再接手的。 郭嵩焘第二年又调任广东巡抚,负责清剿残余的太平军。三年后辞官回家,教书育人去了。 由于被洋人给打怕了,满清开始洋务运动,买船买炮,自造军械,修电路,通电报,一副准备与世界接轨的架势。只有郭嵩焘认识到,光学习西方的器物是不够的,要全面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发展国内工商业。 当时的朝野和士大夫阶层,都认为理学经典远优于西方文化,只要学会洋人的造枪造炮技术,就可以抵御洋人的进攻了。所以,郭嵩焘的思想受到了朝野一致的抵触,他也成了有名的亲洋派。 1875年,英国从缅甸派遣商队进入中国,翻译马嘉理被当地居民所杀。英国威胁要用兵,逼满清派官员前往英国道歉,这个差使落到了郭嵩焘头上。而郭嵩焘上书要求严惩当地官员,又激起了官场的反弹,有人终于把汉奸的帽子扣在了他头上。 1876年,郭嵩焘带30多人出使英国,在伦敦设立使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外国设使馆。他是中国驻英、驻法两国的公使,经常往来于伦敦和巴黎之间。 利用空闲时间,60岁的郭嵩焘学习外语,浏览外国书籍和文献,详细地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他尤其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感兴趣,认为中国可以效仿,取其精华。他的这些主张早了二十年,不但没有被接受,他的卖国贼名声反倒更加响亮了。 郭嵩焘时刻不忘中国的主权。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他反对英国向阿古柏政权派遣使臣,认为应该彻底收复新疆。在外交事务上,郭嵩焘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地方设领事馆,保护当地华人的利益。由此,中国在新加城、旧金山、横滨等地开设了领事馆。 郭嵩焘的公使生涯只有两年多,他的副使刘锡鸿,不断地向朝廷弹劾他,罪名现在看来都很可笑,主要有三条:不该披洋人衣服御寒;不该见到巴西国王而起立;不该在听音乐会时翻看节目单。 经过刘锡鸿的渲染和极力丑化,郭嵩焘最终成了当时声名远扬的卖国贼,有人甚至说他想投靠英国人。1879年,郭嵩焘黯然从英国卸任回国,连他的老家百姓都集体抵制他,认为他是个通洋的卖国贼。 1891年,71岁的郭嵩焘病逝,为了避免舆论压力,朝廷没有追赠谥号,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这是一个思想领先者的悲哀。从他的过往经历来看,只要认准自己所为有利于国家,便耿道直行,丝毫不顾别人的毁誉。也正是这种性格,造成了他晚年的落寞。 【参考资料:《清史稿》】

相关参考

张作霖兄弟汤玉麟,7天丢热河导致背负一生骂名(不战而逃)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张作霖兄弟汤玉麟,7天丢热河导致背负一生骂名(不战而逃)”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中国历史中对汤玉麟的评价是过大于功,不可否认的是,汤玉麟确实做了一些特别坏,也特别窝囊

李鸿章一生签了三十多个不平等条约,是卖国吗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中华最后的封建王朝。而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生与国外列强签了三十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背负很多骂名。那么李鸿章真的是在卖国吗?其中比较著名的《幸丑条约》、

李鸿章一生签了三十多个不平等条约,是卖国吗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中华最后的封建王朝。而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生与国外列强签了三十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背负很多骂名。那么李鸿章真的是在卖国吗?其中比较著名的《幸丑条约》、

苏秦背负历史的骂名,是因为死的比张仪早

史家常说张仪连横,苏秦合纵。苏秦连纵六国,并且坐上六国宰相的故事,也算家喻户晓。他巧合如簧、行云流水的语言天赋,后世无人能及。但正史中的苏秦,却在生前身后背负着满纸骂名,直到后来司马迁站出来,为他说了

历史人物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弟弟,他为什么会背负千年的骂名

此人是李世民的弟弟,一生战功赫赫,却因薛仁贵背负骂名上千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野史记载薛仁贵是个为国立功,性格耿直的忠臣,但是最后遭到李

夺权没杀人?揭秘王莽为何背负了千古骂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

夺权没杀人?揭秘王莽为何背负了千古骂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

历史人物 "红色间谍"关露,背负汉奸骂名43年

1939年关露受中共地下党派遣,到汪伪特工总部"76号"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后又打入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著名的"红色间谍"。抗战胜利后,她被国民党列入汉奸名单;新中国成

竟替秦始皇帝背负了一半骂名 秦朝功臣李斯

...识都很清楚,千古帝业有他一半的功劳,也因此替始皇帝背负了一半的骂名。李斯成功登上丞相之位后,回首当年在上蔡的时光应该是很感叹。想当初,李斯还只是上蔡这个地方的一个小官,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上蔡郡府内

她先后侍奉杨广父子,背负世间万千骂名,却没有得到善终

在古代,我国的女子身份是很低贱卑微的,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凡事都要听从父母的或者郎君的,否则就会被特殊对待;而在皇室中的女人也是一样,根本没有自由,尽管有些女人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妃子等,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