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伤亡为何差别如此巨大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战各国伤亡为何差别如此巨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战各国伤亡为何差别如此巨大

东西方的战争观差别在哪里?从对待撤退这个问题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一、 斯大林的态度是: 1. 绝不后退一步! 2. 苏联没有俘虏,只有叛徒。 3. 在苏联军队中,撤退比前进更需要勇气。 所以,在东线,苏军初期失势时,前进不得,后退无路—— 明斯克战役,苏军50万人惨遭围歼; 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军45万人惨遭围歼; 基辅战役,苏军66万人惨遭围歼;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苏军67万人惨遭围歼。 在斯大林格勒极其紧张的严峻时刻,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 ”一步也不许后退!”的227号命令——「 ”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撤半步。无论他是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政委,只要是在无上级指挥官的命令情况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当作祖国的叛徒而受到处理。” 据统计,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督战队一共拦截了140775名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士兵,其中:3890人被捕,1189人被执行枪决,2961人被送往苏联红军惩戒营。 一个又一个几十万的伤亡和俘虏,最终累积成苏联在二战中的上千万军人牺牲。 也许很多人会感慨斯大林和他的政府过于严酷和残暴。但别忘了,即使是赫鲁晓夫的儿子,被德军俘虏并被苏军救出后,依旧难逃一死;即使是斯大林自己的儿子,被俘后面对希特勒要拿保卢斯来交换的条件,他依然决绝地说出「 ”我绝不拿一个元帅去换一个士兵”。 毫无疑问,当时正是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苏联政府展现出的史无前例的魄力,才保障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我们不应该做只会批评的事后诸葛亮,在当时即将亡国灭种的残酷战争条件下,君有其它万全之策吗? 二、 而在西方,在类似的问题上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了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 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德军停下修整的间歇,英国政府发动代号为「 ”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动员了几乎能够动用的一切海上运输力量,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六千人。虽然几乎所有的重型装备都丢弃了,但为未来的战略反攻保存了最有价值的有生力量。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敦刻尔克大撤退:我们不要把这些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些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时至如今,这场撤退在西方二战史中依旧占据重要地位。 1942年2月15日,日军攻陷新加坡。 数量占优、装备水平至少旗鼓相当的8万英军正式向3万日军投降,加上之前在马来半岛被俘的5万人,极短时间内就有十多万英军成为日军俘虏。可以说,这是日不落帝国从未有过的耻辱。 三、 很多人的共识,面对弹尽粮绝,西方人总是会很轻易地投降,但是东方人会选择继续战斗,直到战死;英法美和中日俄的军队风格明显的区别即在于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东方讲道义,西方讲价值观。 东方人更在乎自身背着的荣誉和精神。 从古代开始,东方文化就将「 ”牺牲精神”看的很重,不管是为国效力,还是战死沙场,这些精神都是值得称赞的。「 ”马革裹尸”这个词,早在汉朝就已出现。对于东方人来说,荣誉在前,生死在后。关于国家,关于百姓,关于家人,要守护的东西太多了。 东方文化中强调「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在战争中,遇到弹尽粮绝的情况,战士们都会拼尽最后的力气杀敌,视死如归。对于他们来说,投降就意味着耻辱,而往往投降的敌军会变成奴隶。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为国捐躯。 所以我们才能在东方的历史中看到如此之多的英豪。他们决不投降,直至战尽最后一滴血。 而西方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个价值观渗透到每个人的骨子里,可简单理解为「 ”除了生命之外,其他的东西都不是那么重要”。 如果自己尽了全力,在除了死亡没有第二个选择的时候,那么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只有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有翻盘的机会。国家也不会蔑视你的经历,即使你投降成为俘虏,你依然会受到这个国家的相对照顾。 当然,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比如西方国家曾长期实行雇佣兵制度,对于这些雇佣兵来说,输赢只是结果,而生命是他们自己的,这也是一些影响的因素。 文化起源不同,发展经历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就看在残酷的战场上,精神、意志、本能,哪一个更占上风。 关注头条号——「 ”韦老师讲二战史”, 将为您呈现更多鲜为人知的二战轶事与人物

相关参考

把它用在女人身上,日本人自己都感到可耻

毫无疑问,二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累计7000多万人伤亡,4万多亿美元被消耗。而巨大的伤亡人数只是其中一方面,更残酷之处在于不少违背人道主义的武器被大量运用在战场上,给各国将士和平

二战时德国攻打苏联,大冷天为何穿单衣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先后席卷了61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有20多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了这场世界性的战斗。数据显示,在这场战斗中世界各国的伤亡人数,至少在9千万人以上,经济损失高达

二战诺曼底登陆,盟军共集结288万大军,此战最后伤亡是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影响到的国家也非常多,其中受到巨大损失的国家之一就有中国。因为日本的入侵,我国长时间处于战乱之中,百姓受到巨大伤害。之后,那些被侵略的国家组成盟军,开始共同抵抗法西斯,

战后犹太人为何一点也不痛恨德国

二战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个巨大的灾难,在这场全世界的战争中,几十个国家参战,伤亡达到上亿人,光是中国和苏联伤亡总数就有几千万。而其中受难最大的还是欧洲的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欧洲600万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

二战有哪些研制出来奇葩的武器

世界第二次大战期间,各国为了在残酷的战场上减少士兵伤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出各种新式武器,在这期间,各国的科学家们脑洞大开,敢想敢干,同时吃饱了撑的研制出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武器,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二战哪个国家牺牲人口最多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伤亡代价取得了抵抗侵略的胜利。因为在当时中国还没有基本的战时统计系统,所以关于军民伤亡的数字也的记载也存在差异。根据后世研究者的考证,一般认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伤亡人数为35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最终下场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张学良、杨虎城同是蒋介石眼中的罪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却不同。二者虽然都曾被关押在监狱中,但张学良最后还是恢复了自由身,而杨虎城则被秘密地在监狱中杀害了。同样是西安事变中的主要人物,结局为什么有这么

二战时德国陆军如此强大“干部”怎么这么少

大家知道,二战时纳粹德国的陆军非常的强大,在战争实期曾经打得欧洲各国节节败退。即便是被我们称为“战斗民族”的苏联也差一点败亡。一名军官在指挥机枪射击关于德国陆军为什么会这么强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

为什么日本和菲律宾只有政治体制接近,其他数据差别都非常大

历史角度1.日本和菲律宾的人口历史上差异巨大。在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人口估计为3千万以上,而日本于194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73,114,308人,二战后日本人口很快破亿,最高时达到约1.3亿。整

二战时日本侵略了整个亚洲,为何单单放过了泰国

二战时日本侵略了整个亚洲,为何单单放过了泰国?原因之一:泰国是主权国家,而不是殖民地二战时,日本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声称「”解放殖民地,亚洲人解放亚洲人”。侵占亚洲各国。而当时,在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