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包拯还出色的贤相,后世却称他 ”大奸臣”,宋朝文明延续全靠他

Posted 太师

篇首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比包拯还出色的贤相,后世却称他 ”大奸臣”,宋朝文明延续全靠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包拯还出色的贤相,后世却称他 ”大奸臣”,宋朝文明延续全靠他

文|小熊 清明上河图(局部) 提到宋朝,贴上的标签大多都是「 ”脏唐乱宋”,因为他一诞生就处于「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状态”,可也是这个中国历朝历代面积最小的朝代,有着跟盛唐相差无几的繁华与富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鼎盛时期的生动写照。 而与宋朝挂在一起的形象代言人,是我们耳熟能详名臣的包拯。他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美德被人人称颂,鲜为人知的是,影视戏剧里和包拯唱对台戏的「 ”大奸臣”庞太师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宋朝名臣。 就像被影视文学丑化了的苏定方一样,执法如山,清正廉明的庞太师也是一位「 ”沉冤”千年的人物。 庞籍 力保宋仁宗亲政,统一朝堂意见 宋仁宗刚即位时,章献太后(真宗皇后)垂帘听政,章献太后逝世时又留下遗诣,要让章惠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二十三岁的仁宗十分不甘心一直受制于人,便在朝堂引发了是否亲政的争辩,庞籍当时就站出来,力主仁宗亲自执政,还当众烧掉了支持垂帘准则的《内东门议制》。 这个举动直接给了仁宗夺回政权的底气,很多摇摆不定的大臣决定支持他,仁宗彻底从傀儡皇帝的身份摆脱出来。因此,仁宗对庞籍非常信赖。 宋仁宗 仁宗亲政时,当时的国情形势不太乐观,当时的庞籍只是一个言事官,不畏强权的他上奏,主张皇帝用人应该要有判断,避免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升官要按照各自的政绩和风评来,公平的晋升制度有利于打破,官官相护的局面。并且,国家事务不能只听取宰相一个人的意见,要听取所有人的意见。 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此话一出,马上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肯定,因为庞籍通宵达旦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国家的经济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被大臣誉为「 ”天子御史”(皇帝的监督人),也是这个举措让朝堂风气逐渐清明起来。 孔道辅谓人曰:「 ”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不畏强权,不惜得罪宠妃 仁宗亲政期间正值青年,难免沉迷美色,而宠妃尚美人仗着恩宠经常到派人去开封府传达旨意,干预政事,时任开封府判官的庞籍对这种行为非常抵触,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严厉拒绝。 还将美人派来的人痛打一顿,大声宣告:但凡后宫的传令,概不接受! 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 ”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 ”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整顿军纪,收复失地,镇守边陲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后,经常滋扰大宋边境,包藏吞灭宋朝的野心,为了防止西夏继续嚣张,庞籍临危受命担任陕西体量安抚使,与西夏周旋多年。 在这期间,庞籍做了两件事: 自供自给的军需政策 军资一直都是战争中很重要的部分,而当时数万士兵的物资用度非常紧张,于是庞籍想到了「 ”自给自足”的解决方法:招募当地的百姓,鼓励他们耕种提供军粮等,当时的基地是寨子,在他的带领下,步步为营,以「 ”温水吞青蛙”的方式逐步收复了被西夏侵占的领土,劣势地位逐渐扭转。 减少军费,重视民政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在局势稳定后,庞籍将年纪偏大或者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士兵进行转岗,将他们安置到务农一族,省下来的钱又投入到民政上。这样一来,身强力壮的士兵有了更多的资源,军队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和精锐,而身残体弱的也有了更好的退路,还能及时供给物资,民政生生不息。 宋朝文明 为了整顿军纪,稳定秩序,他刚正不阿的向朝廷进言:天灾这么严重,宫中的开销还这么大,应该节省财力犒赏战士,这样才能提高战斗力维护西夏的安定。 「 ”天久不雨,灾害严重,宫中奢靡,三官赏赐过重(三官即指内官、医官、乐官),应减少宫中花费,裁减三官,节省财力以赏战功,将士肯于征战,不愁西夏不平” 后来西夏派人前来和庞籍谈判,表面是「 ”谈判”实则是想偷袭,心思缜密的庞籍布下了防备,狡猾的西夏以为胜券在握,出兵攻打却没能讨到丝毫便宜,只好悻悻撤兵。 庞籍用他的智谋和胆识与元昊较量多年,一方面利用西夏内部矛盾制造不合,让西夏自顾不暇,无法攻打大宋;一方面抓住机会休养生息,让陕西府的经济迅速提升到了西夏忌惮的地步。 最后,「 ”不堪折磨”的西夏无奈之下,向宋朝俯首称臣。 庞籍不仅文武双全,他还具有一双识才的慧眼 很难相信,庞籍还是司马光和狄青的恩师(对于恩师一事,司马光是有正史记载,而狄青能够成为一代名将,离不开庞籍的提携。) 司马光 培养司马光 庞籍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官场好友,庞籍经常到司马光家做客,与司马光接触颇多。后来,司马光的父母相继去世,庞籍将司马光当做自己的儿子教育和培养,在官场上也给予了他非常大的帮助。 司马光从一个小小的判官两年之内官升好几级做到了大理寺丞,从一个地方官瞬间升为一个朝官。这与庞籍的关照有着极大的关系。 狄青面具 提携狄青 1052年广西发生了壮族首领侬智高叛乱,朝廷多次派军镇压都不成功。时任宰相的庞籍推荐了自己赏识的旧部狄青。当时有谏官提出反对狄青专任。庞籍坚持赞成狄青专任。 后来仁宗听取了意见,命狄青统领岭南各路军士,熟知兵法的狄青,汲取并总结了之前的教训,制定了鼓舞士气方案,彻底平定了战乱。 庞太师替谁背的「 ”锅”? 有些人指出,庞太师的原型其实并不是庞籍,而是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 只是,明明姓氏都不一样,难免也有含沙射影之嫌。 对于那些影视文学对庞太师的丑化,实在是意难平。 -完- 图片来自网络|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宋朝名臣刘安世比包拯更刚正,人送外号“殿上虎”

刘安世,字器之,北宋后期名臣,仪表堂堂,音声如钟,阔大刚正。>他是司马光的得意门生,登了进士第,却不做官,司马光问他为何不仕,他说自己修养还不到位。他又问司马光,修身从何做起?司马光告诉他:不说假话。

历史人物 为什么隋炀帝在国人眼中是暴君,外国人却称他明君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一般会出现一两个暴君,对于隋朝来讲,隋炀帝杨广确是历史中的暴君典范。>电视中,杨广的形象往往是杀兄弑父,还和父亲的妃嫔搞在一起,荒淫无度,好大喜宫等,这样的一个形象深入人心,这也是为

历史人物 为什么隋炀帝在国人眼中是暴君,外国人却称他明君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一般会出现一两个暴君,对于隋朝来讲,隋炀帝杨广确是历史中的暴君典范。>电视中,杨广的形象往往是杀兄弑父,还和父亲的妃嫔搞在一起,荒淫无度,好大喜宫等,这样的一个形象深入人心,这也是为

文财神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竟是自己挖的?

比干在封神的时候,被封成了“文曲星”。后世被尊为文财神。其实在历史上,“文曲星”这个称呼给过了很多人。除了比干之外,小时候划粥吃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刚正不阿脸像黑炭一样的包拯,义正言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文财神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竟是自己挖的?

...时候划粥吃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刚正不阿脸像黑炭一样的包拯,义正言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混血血统大小身世坎坷却又聪明伶俐的许仕林等等,都曾经获得过这个称呼。这是一颗星宿,北斗七星中的一个斗。但也因此,获得这...

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宋朝老百姓认为是奸臣,如今却评为千古名相

纵观北宋一朝所有宰相中,可能没有谁像王安石这样备受争议了。如果把王安石评价根据时间段来划分,从宋朝到近代一直以贬低为主,尤其是宋朝人更是称他是奸臣,但如今人们却称他是「”千古名相”。这里面究竟有何深层

隋朝历史 后世却称其为乱国奸臣

在隋朝短暂的38年的历史中,却涌现出许多英武豪迈的雄杰人物,其中有一位人物非常耐人寻味,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曾平定陈国、大破突厥,从莺歌燕舞的江南到朔风凛冽的大漠,人们无不称赞他为一代名将;但他还因

历史人物 后世却称其为乱国奸臣

  在短暂的38年的历史中,却涌现出许多英武豪迈的雄杰人物,其中有一位人物非常耐人寻味,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曾平定陈国、大破突厥,从莺歌燕舞的江南到朔风凛冽的大漠,人们无不称赞他为一代名将;但他还因

宋朝历史 岳飞死后宋朝怎么样了

缺乏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极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当我怪胎阅读到秦桧先生的一首诗词之后,我瞠目结舌地发现,秦桧是被冤枉的,简直比窦娥还冤。后人吐沫横飞地破口大骂秦桧是大奸臣,

宋朝历史 感情用事还乱杀人

历史上的包拯不会断案感情用事还乱杀人?  关于包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包拯在民间的口碑很好,名气很大,主要归功于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小说中的包拯头上有个月亮,是星宿转世,能够日审阳夜审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