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乱世时的 ”中郎将”到底是多大的军官

Posted 中郎将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末乱世时的 ”中郎将”到底是多大的军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末乱世时的 ”中郎将”到底是多大的军官

喜欢看汉末三国故事的朋友,肯定都有听说「 ”中郎将”这个军职,例如曹操都曾表奏过张飞为中郎将,但是这个「 ”中郎将”到底是多大的军官呢?很多朋友是一头雾水,欲知详情,请看笔者细细叙说。 和平时期常置的「 ”中郎将” 按照《续汉书·百官志》的记载,朝廷设置了一些中郎将的职位,例如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地方上则有使匈奴中郎将。 这些「 ”中郎将”的官秩都是比二千石,但是职能各有不同。例如东汉朝廷中的五个中郎将都归九卿中的光禄勋所管辖,其中左、右、五官这三个官署里的郎官,被统称为「 ”三署郎”,在这三个官署做郎官(中郎、侍郎、郎中),在当时是非常有前途的,因为朝廷的三公九卿,经常会从这三署中选拔人才为幕僚,或者向尚书台推荐出任地方官员。 ——这一点,也算是东汉帝国的政治特色了。 汉代光禄勋下属 也很显然,这三署郎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名士或者有家族背景的子弟来担任,他们倾向于「 ”文”。 而在虎贲、羽林这两个官署中,郎官们都是孔武有力的兵卒了,他们负责着皇宫中各个宫殿、门卫的安保工作。因为这些人在皇宫里工作,所以,他们的出身清白显得重要:羽林郎的选拔就必须是从「 ”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这六个郡的良家子弟中来选拔。例如出身陇西的董卓在年轻时就做过羽林郎。 《董卓传》上说董卓年轻时能够骑马射箭,武艺高超;同样地,其他羽林郎也是如此,加上他们出身清白,所以可以出任保护皇亲贵族的安保工作。至于负责管理他们的虎贲、羽林中郎将则会由名士担任,例如袁绍、袁术、崔钧、桓典等人都在汉末时担任过虎贲、羽林中郎将。 至于使匈奴中郎将,则是与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等同属于地方军职,使匈奴中郎将率军驻扎在并州,南匈奴王庭美稷县附近,名义上负责保护南匈奴单于,实际上是监视匈奴人及协调处理汉匈之间的外交工作。 战时的中郎将 在中平元年(184),全国爆发了黄巾之乱,汉灵帝为了镇压叛乱,任命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率军出征。 后来卢植获罪被免,又以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卢植的军队, 朱儁因为平定豫州黄巾有功,被升迁为镇贼中郎将。 皇甫嵩的游戏形象 在本年,「 ”中郎将”出现了三种变化情况:1.本是朝廷的左、右中郎将领兵加权,2.出现名号带四方的中郎将,3.出现名号中郎将。 先说第一种情况,皇甫嵩和朱儁的左、右中郎将,从职权上看,并不是那个在朝廷工作,跟文人名士打交道的「 ”中郎将”了,此时的他们能够持节、领兵,到地方征战。 从兵力上看,两人平均带两万人的军队,军队中包括北军五营、三河骑士和地方州郡征调的士兵。 《后汉书·皇甫嵩传》: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儁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 实际上,皇甫嵩等人此时带的兵力比后来的某些将军都多,从另一个方面上看,也是汉灵帝对黄巾军的轻视,认为这些叛贼不值得朝廷拜将征讨,或是汉灵帝出于对军权的严格掌控,不轻易拜将。因为按照东汉帝国常例,战前拜的将军,战后即免。 本年黄巾之乱平定后,朝廷以皇甫嵩、朱儁两人的战功最高,给他们封侯,并拜为左、右车骑将军,可谓一时荣耀。但朱儁在班师后,就被立即免去了右车骑将军的军职,官复原职,做回了光禄大夫。 而皇甫嵩是因为要继续领兵去西征凉州叛军,所以保留了车骑将军,这是另话,这里不谈。 至于「 ”名号带四方的中郎将”,这种情况在乱世也有出现,后文详述; 而「 ”名号中郎将”,其名号的寓意和各种名号将军一样,更多是期望、荣耀,这种情况在乱世也更多,但汉末开头的应该就是朱儁的镇贼中郎将,此外还有黑山军的首领张燕就曾向朝廷乞求招安,获得了平难中郎将的名号。 游戏全战三国中的张燕形象 综上所述:这些战时设置的中郎将,都是朝廷许可在地方领兵的军职。其官秩,若用「 ”比二千石”套用倒是可以,实际上是没有明文记载的,而且他们实际能带多少兵,有多大特权,这还是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并没有一个硬性标准。 乱世的中郎将 时间推进到汉献帝初平年间,因为「 ”董卓之乱”引发关东与朝廷对抗,军职的授予也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朝廷方面任命,一种是地方官员以表奏朝廷的方式任命。 第一种由朝廷任命,类似于汉灵帝任命皇甫嵩等人为中郎将一样,立功后加官进爵。例如在董卓时期,他就任命过董越,牛辅,吕布,徐荣为中郎将。 朝廷对米教教主张鲁在汉中的作乱并割据行为无力征讨,于是也是招安了事,也给予镇民中郎将的军职,如同张燕故事。 第二种则是割据军阀私自表奏,不论朝廷是否批准,军阀及其下属军官都形成割据、私授之实。——这种玩法有点自嗨,当然,如果这时候朝廷能够给予承认,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例如,李傕掌控长安朝廷时,就派出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出使关东,试图以给关东诸侯加官进爵的方式消除敌意,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有些人如荆州刺史刘表、徐州刺史陶谦,他们因为主动向长安朝廷纳贡示忠,所以得到了「 ”州牧+将军+封侯”丰厚的回报,他们在地方上私自授予的下级军官,例如中郎将、校尉等自然也得到承认。 袁术的影视形象 更有甚者,太傅马日磾抵达寿春见到袁术后,袁术把马日磾持有的符节骗来,据为己有,因为符节本是代表着朝廷权力,所以袁术用来给自己的下属封官。 《三国志·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 例如:年轻的孙策就被马日磾表拜为怀义校尉。实际上,孙策是效力于给袁术的,并非听长安朝廷调遣,所以这次「 ”表拜”从本质上看,就是以袁术的意愿行事。 《三国志·孙策传》: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孙)策,表拜怀义校尉。 至于曹操、吕布这些人,他们不被长安朝廷所重视、信任。 吕布是被李傕掌控的长安朝廷列为杀害董卓的通缉犯;而曹操派使者去长安朝廷,试图表示忠心,却被李傕拒之门外,最后还是黄门侍郎钟繇从中说情,李傕才勉强接受曹操的纳贡,但是加官进爵什么的,曹操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曹操后来得到兖州牧,拜将封侯,也是在建安元年(196),天子东归后的事了。紧接着,曹操入主朝廷,带着天子刘协及满朝文武大臣迁都许县后,汉廷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割据时代。 细数乱世的中郎将 从史书记载上来看,中郎将是处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军职,职位高低是:将军>偏将军>裨将军>中郎将>校尉。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本节笔者将乱世时的中郎将归纳阐述。 1.朝廷的中郎将 建安元年(196),定都许县后的汉廷趋向稳定,在曹操的主持下,汉廷开始重建威仪。 一些中郎将也开始重新设置,例如早期的左中郎将裴茂,汉廷虽然无法提供更多的军队给他,但给他赐予持节特权——裴茂持节去关中后,以此调度关中军阀段煨、梁兴等人,一同去讨伐李傕、郭汜,最终大功告成,给汉廷挣回了面子。 曹丕影视形象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让世子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这是正儿八经的朝官,虽然曹丕后来跟随父亲到邺城去了,但他所主持的五官府的职能就是吸纳人才,颇有当初「 ”三署郎”的影子。 ——曹丕在这段时间里,就征辟了很多名士入府,这些人中的青年才俊,大部分在后来成为曹丕太子府的班底成员。 2.四方中郎将 左中郎将这种表面上是朝官,实际被朝廷加授特权后,又可以率军出征的,算是一种特例吧,但还有一些名号中带「 ”东西南北”的中郎将,这些人确实就有军权。 早在曹操都许后,就任命程昱为东中郎将,代理兖州事务。 《三国志·程昱传》:(程昱)天子都许,以昱为尚书。兖州尚未安集,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曹彰的影视形象 后来,还有北中郎将和南中郎将,分别是曹彰、曹植担任。这种中郎将显然是临时置,并没有长期设置的意味。 《三国志·曹彰传》:(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三国志·曹植传》(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 同样的,还有交州士燮,当时交州刺史张津战死,刘表派赖恭率军试图控制交州,汉廷(曹操)为了阻止刘表势力的入侵,便下诏拜士燮为「 ”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址太守如故。” 后来,士燮派使者向许都纳贡,汉廷(曹操)又将士燮的军职升级为安远将军。 从这里看出,这类中郎将因为级别低于将军,所以即便临时能获得大量特权,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不是免去,就是升迁。 3.领兵的杂号中郎将 在建安之前,曹操麾下的亲信,都不过是一些校尉、司马等职务,等到都许之后,曹操开始提拔他们为中郎将、将军之类,如曹洪就升迁为扬武中郎将。 同样地,一些带着军队投奔曹操的军官,也被曹操任命为中郎将,例如张辽、王忠、李通、李典,他们效力于曹操,成为曹操军事集团的一份子。 《三国志·李典传》:(李典)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 《三国志·李通传》:(李通)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 4.朝廷之外,其他军阀的中郎将 曹操麾下设置大量杂号中郎将,至少还有朝廷在自己掌控之中,而其他割据军阀,私设杂号中郎将的情况也是常见。 袁绍影视形象 袁绍作为曹操早期最大的对手,由于他自己一时智迟,没有选择去迎接天子,最后被控制朝廷的曹操反制,为此非常不爽,他就曾私下给一些地方军队的首领任命为中郎将,让他们在曹操的辖区内作乱。 《三国志·吕虔传》: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 袁绍身居大将军,不经过汉廷许可,私下给自己下属封拜各种军职,例如陶升为建义中郎将,张郃为宁国中郎将。 《英雄记》: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三国志·张郃传》:(张郃)瓒破,合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再如荆州刘表也任命为黄忠为中郎将,甚至于别说一州之地,甚至连河东太守王邑的麾下都有中郎将范先。 《魏略》:诏征河东太守王邑。邑以天下未定,心不愿征,而吏民亦恋邑,郡掾卫固及中郎将范先等各诣繇求乞邑。 看看,大将军袁绍、荆州牧刘表、河东太守王邑,他们麾下的中郎将,就是自己表奏的,对此,朝廷说反对也没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后来三国鼎立中的刘备和孙权亦是如此。 刘备在蜀地建国时,诸葛亮担任过军师中郎将,董和为掌军中郎将,刘封为副军中郎将,射援为军议中郎将等等。 在江东孙氏那边,杂号中郎将更是多,据笔者统计如下(共22人有记载): 太史慈-折冲中郎将,徐琨-督军中郎将,孙静-昭义中郎将,孙奂-扬武中郎将 孙河-威寇中郎将,孙桓-安东中郎将,孙匡-定武中郎将,步骘-立武中郎将 吕蒙-横野中郎将,黄盖-武锋中郎将,蒋钦-讨越中郎将,凌统、程普-荡寇中郎将 骆统-建忠中郎将,贺齐-威武中郎将,吕岱-昭信中郎将,胡综-建武中郎将 潘濬-辅军中郎将,吕范-征虏中郎将,周瑜-建威中郎将,张昭-抚军中郎将 芮玄-奋武中郎将 江东十二虎臣游戏形象 之所以江东的中郎将会有这么多,就是因为孙氏创业之初,对地方部曲拉拢的缘故。另外孙策、孙权自身的军职也不过将军,也不可能给这些人拜将军了。 5.特殊职能的中郎将 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开始实行屯田,于是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就应时而设,按照中郎将高于校尉的规则,大概人口多的大郡,就设典农中郎将,人口相对较少的郡就会设典农校尉。 例如提出屯田建议的任峻也担任过典农中郎将,后来严匡出任颍川郡的典农中郎将。 顾名思义,「 ”典农校尉/中郎将”在当时主要是负责屯田工作,同时也有领兵一方的军权。其职责更多的是保卫一方平安。 许褚作为曹操信赖的侍卫,他代领的侍卫队伍,在后期被扩充改编,许褚担任武卫中郎将,其军营即为「 ”武卫营”,后来也发展成为曹魏帝国禁军之一。 《三国志·许褚传》:(许褚)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 ”武卫”之号,自此始也。 许褚的影视形象 除了典农、武卫这两种可以领兵的中郎将,还有一些不领兵的中郎将,例如曹操在入主冀州后,还任命王脩为司金中郎将,职务内容是负责制作农具、兵器之类。 在魏文帝曹丕时期,有下邳陈颃担任司律中郎将,在孙吴帝国孙皓这边,有司市中郎将陈声,顾名思义,司律就是掌管音乐的,司市是掌管市集商业的。 最夸张的是,在《魏氏春秋》及陈琳的《讨曹檄文》中还提到,曹操为了敛财,派人去挖掘坟墓,还特意给这些人给予军职编制,任命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这也算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一桩奇闻了。 摸金符 历史奇闻也自然就有话题价值,例如著名盗墓小说《鬼吹灯》中就提到此事,并说此后发展出四个门派: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 当然这是小说家之言,当不得真,只是谈资罢了。

相关参考

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對於關羽來說,偏將軍是其獲得的一個武將官

开封府尹是多大的官,“开封府尹”是多大的官呀,

宋代的开封府尹是什么等级的官啊?在北宋,开封府是首都所在(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开封府尹中首都的行政长官,其行政职权比现在的北京市长那是大得多了。以前没那么多职位,什么五套班子一大堆。作为首都的开封府

千牛卫组织级别,“千牛卫”在唐朝是多大的官儿

“千牛卫”在唐朝是多大的官儿?李元芳的身份在唐朝的官并不大。唐在中央设十六卫,前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这十二卫分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唐朝这十二卫”遥领天下

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在今天是多大的官

提起清末的风云人物,我们很难忽略李鸿章。李鸿章是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担负着“再造玄黄”之重任。而近代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李鸿章的身上打上了不光彩的印记,其实满清晚期的腐朽已经是根深蒂固。丧权辱国

明朝锦衣卫中,千户、百户、总旗分别是多大的官职

锦衣卫是明朝的一个特殊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正式设立锦衣卫。虽然朱元璋一度废除了锦衣卫,但是,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又恢复了锦衣卫

古代各个官职放到现在是多大官

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职位的名称。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便于理解和对照。非专业研究,难免有误。1、刺史。汉武

哪吒三太子在天庭那么牛 他到底是个多大的官

  哪吒三太子在天庭那么牛他到底是个多大的官?  封神榜完美收官,姜子牙册封365路神位,最后那七个没有被封神,各自离开了西岐。他们最后也都修道成仙上了天庭,都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到底对贵州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蓝玉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南征云南的蒙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残余势力。1384年,云南已经平定,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而沐英则继续镇守云贵。此后明朝

苏联的270号命令,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亮剑》中,七十四军被快速击溃,士兵四处逃窜,当他们遇到楚云飞的时候,楚云飞用枪逼着他们回到前线,可是士兵们依然畏畏缩缩不敢回去。战场上兵败如山倒时,出现逃兵不是少见的事情,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西线防御

秦始皇陵多大,秦始皇陵墓面积是多大

秦始皇陵墓面积是多大?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秦始皇陵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