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祯帝诏天下勤王却只来了唐通一支军队,浅谈崇祯帝的帝王心术

Posted 武将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崇祯帝诏天下勤王却只来了唐通一支军队,浅谈崇祯帝的帝王心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崇祯帝诏天下勤王却只来了唐通一支军队,浅谈崇祯帝的帝王心术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以身殉国明朝遂亡。而在明朝李自成彻底兵围北京之前,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结果只有唐通带领带领八千兵马前来勤王,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崇祯帝诏天下勤王以后,也就是唐通率领了一支八千兵马前往北京勤王。还被崇祯帝派太监杜之秩去监军,前往守卫居庸关,结果等到李自成的大军到来,杜之秩就率先投降,唐通一看也跟着投降了,等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至于其他人呢,崇祯帝不只是诏天下兵马勤王,并且亲自点了几个大将的名字,有吴三桂、刘泽清、左良玉等。 吴三桂是勤王才回到了半路上,北京就已经被攻破了。 刘泽清是谎称自己骑马坠伤,拒绝出兵,并且带领军队逃往南方。 至于左良玉则是采用「 ”拖字诀”,说什么也不出兵,上交什么出兵计划来拖延时间,坐看北京沦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崇祯帝对于武将太过苛刻,到了危难时刻,这些武将自然将他抛弃了。二是明末军队开始军阀化。 先重点说说这个第一点,虽然崇祯帝以身殉国的风骨值得肯定,但是很明显崇祯帝并非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可谓是刚愎自用识人不明,是分不清忠奸的。诸如忠君爱国的卢象升,被崇祯帝派去的监军太监高起潜和大臣杨嗣昌合伙害死。 还有孙传庭在潼关失守以后战死,崇祯帝竟然认为他是诈死潜逃,还没有给予赠荫,可谓是彻底寒了天下将士的心。明史为什么有着「 ”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呢,以这个角度来看的确不无道理,崇祯帝如此对待孙传庭,使天下将士人心向背,最后自然是没多少人前去勤王了。 还有就是大家看看唐通过去勤王以后,崇祯给他派了一个监军太监杜之秩,更是符合崇祯帝的一贯作风,就是很不相信武将,动不动就以监军太监来压制武将。 但偏偏崇祯帝用的这些监军太监多是不靠谱,诸如监军太监高起潜害死卢象升,还有监军唐通军队的太监杜之秩,唐通还没有投降,他就先投降了。 崇祯帝这种以监军太监来牵制武将的方式,是很明显的不信任武将,而且以身体不全的太监来牵制武将,甚至可以决定武将生死,自然是使很多武将心生不满,这也是武将不积极勤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这只是人心原因,接下来再说说第二点。 明末可谓是内忧外患,外有后金(大清)军队不断侵扰边疆,甚至皇太极时期都打到了北京城下。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朝廷式微,权力开始下移,地方军队就开始坐大,相应的统领这些军队的将领,多是拥兵自重,桀骜不驯,朝廷已经难以对其形成管制。 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诸如清朝为了平定太平天国,允许地方搞团练,结果不只是使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一系崛起,更是导致权力下移,使地方督抚权重,中央朝廷式微,以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督抚公开搞了一个东南互保。 像王朝到了多事之秋以后,中央朝廷式微,权力下移,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威胁皇权的存在,明末的军阀化现象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而军队开始军阀化以后,地方将领自然是拥兵自重,加上当时北京岌岌可危都不一定可以熬的过去,所以这些地方将领都是按兵不动,以进行政治投机。 当然宋安之个人认为,之所以只有一支军队前来勤王,军队军阀化的原因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崇祯帝将真正忠心的大将都给逼死了,又喜欢以监军太监来控制军队,对于武将不信任还苛刻,所以大厦将倾之时,其他将领权衡利弊之下,认为崇祯帝对于武将太苛刻,所以自然是选择了视而不见,没有前往北京勤王,坐看明朝亡国。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崇祯不提前逃跑呢?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南迁崇祯帝没有找到背锅的大臣,也就是南迁以后要为逃跑负责任的大臣,所以不了了之,最后坐看李自成兵围北京。 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迁都到北京以后,实际上曾经数次面临城下之危。诸如土木堡之变以后明英宗被俘,瓦剌也先率领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嘉靖帝时期的庚戌之变,亦是被蒙古军队兵临城下。崇祯继位以后,皇太极也曾兵临北京城下。 而这几次危机都一一渡过,加上当时北京的三大营尚在,各镇的兵马还在,所以崇祯帝自信可以层层阻击李自成,并且还号召天下勤王,以确保万无一失。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随着王朝末世,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不说,再加上崇祯帝对于武将的苛刻,已经是人心涣散。所以李自成从西安到北京,一路上都没有遭遇几次像样的抵抗,兵临北京城时三大营更是没做抵抗就投降了,而天下的勤王兵马只是来了唐通带领的八千人马,简直是讽刺,最后明朝就这样亡国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国破家亡,为何崇祯帝杀掉所有妃嫔和女儿,却只放走3个儿子?

身为朝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可以说是很不幸的,自己眼睁睁看着家国破败,即便奋力抵抗也抵挡不住,那种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了。明朝时期崇祯帝即是如此。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他最后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后宫妃子

历史人物 国破家亡,为何崇祯帝杀掉所有妃嫔和女儿,却只放走3个儿子?

身为朝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可以说是很不幸的,自己眼睁睁看着家国破败,即便奋力抵抗也抵挡不住,那种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了。明朝时期崇祯帝即是如此。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他最后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后宫妃子

历史人物 明末将领唐通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唐通民族:汉军正黄旗出生地:陕西泾阳松山战役:崇祯十四年(1641)八月居庸关失守:1643年力守山海关:四月廿一日爵位:顺治元年封定西侯,后改一等子唐通人物生平崇祯七年(1634),

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怎样的?崇祯帝的性格悲剧

历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什么样子的?他很自负有一次臣子把他比作了汉文帝,本来是马屁之言,但是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上等的皇帝,觉得那汉文帝和自己比根本不值一提。还有一次大臣提到了唐太

为什么左良玉手握80万军队 为什么没有去救崇祯呢

不管是历史史实还是在我们经常看到的影视作品上,每当帝都被困,总是有哪个几路军队日夜兼程,前去勤王,为的就是保住皇帝的大好河山。但在大明朝的崇祯年间,我们就没有看到这一幕,最终的结果历史也写得很清楚,崇

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

...整个中原地区。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明军问题重重,明末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是将领的日渐跋扈。为打破内外交困之局,崇祯需要一支忠诚敢战的军队,大明帝国最后的禁军勇卫营应运而生。▍兵强马壮,战斗力强悍明朝的军...

历史人物 明朝崇祯上吊自杀的时候为何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历代亡国之君中,明代的崇祯帝死得最凄凉。361年前的甲申年夏四月,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么,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

明朝历史 夔东十三家之崇祯帝

崇祯帝曰:永历帝殉难后,夔东十三家乃汉族在大陆仅存的军事力量,十三家大多出身原农民军队伍。在民族危难时刻,深明大义,奋起抗胡虏。于山穷水尽之际,扬坚韧不拔之志,尽宁死不降之节。读来,不禁喟叹,不禁敬仰

崇祯帝究竟如何死去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宫受遗命。不久熹宗撒手归天,年仅17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为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面临的是一种风雨飘摇的局面

历史人物 名声最好的亡国之君是谁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第一次就是迁都。其实关于这个建议很早就提出来了。在李自成把山西给占领的时候,考虑到他的军队已经离北京很近了,而周边并没有什么可以勤王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