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中进士到宰相去位,明朝读书人一生的仕宦之路最长要走多久

Posted 公元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考中进士到宰相去位,明朝读书人一生的仕宦之路最长要走多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考中进士到宰相去位,明朝读书人一生的仕宦之路最长要走多久

作者:史遇春 先说进士。 进士之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郑玄注: 「 ”进士,可进受爵禄也。” 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公元605年~公元618年)始置进士科目。 隋、唐时代,进士科只是科举的科目之一,因其为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最为尊贵,其地位亦在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即可。 自宋以后,进士一律须经皇帝主持的殿试覆核并钦定名次。 据传,宋仁宗(赵祯)时,一名考生(或云即西夏国相张元)通过省试,但殿试被黜落,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之后,殿试只定名次,不再黜落考生。 明、清朝两朝,将殿试录取的考生分为三等,称三甲: 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称「 ”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人,称「 ”进士出身”; 三甲称「 ”同进士出身”。 世人统称录取者为「 ”进士”。 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亦不可以重考。 说完进士,再说宰相 《吕氏春秋·制乐》云: 「 ”宰相所与治国家也。” 《韩非子·显学》曰: 「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 「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秦、汉以来,宰相成为对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须知,宰相并非具体官名。 「 ”宰”的意思是主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据说,太宰与相合称,即为宰相。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说到这里,必须澄清一下宰相与丞相的不同: 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丞相是正式的官名。 既然说到丞相,那就继续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这里,还需要简要说一说丞相。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 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相,至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汉哀帝时期至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魏晋南北朝约370年间,除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均不设丞相。 隋朝不置丞相。 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南宋孝宗(赵眘)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明朝初年,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遂由皇帝亲决国政。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其实并不长。 说完进士、宰相,又说了丞相,下面,就来说一说从进士到宰相,明朝读书人一生的仕宦之路最长要走多久? 朱元璋虽然废了丞相,但是,出于朝政的需要,明朝后来还是设置了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没有相权、没有相名,但有部分相职,所以,在世人的眼中、在官员的心中,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说到这里,再回到文题。 有人一定会质疑我拟的题目「 ”从进士到宰相,明朝读书人的仕宦之路要走多久?”有错。 质疑者或许会问,明朝有「 ”宰相”吗? 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但后世会笼统地把明代的内阁首辅看作是宰相;而且明朝人自己也把内阁首辅看作是宰相,这在明代人的文字中也把斑斑可证。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七《宰相老科第》中,就把内阁首辅称作宰相,其中,也说了从进士到到宰相,明朝读书人仕宦之路的长度。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时期(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杨士奇、杨荣、杨溥(即所谓的三杨)一同在内阁。 杨士奇(谥文贞)并不是由科举起家,不是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农历八月,升任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三月,卒于任上。主持国政首尾21年,在位最久。 杨荣(谥文敏)于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进士及第。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五月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为内阁首辅;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八月起,一直为内阁阁员,几乎都是居于次辅的位置,直至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七月卒于还朝途中。任首辅首尾6年,任内阁阁员首尾23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19年;从进士到相职(含辅相)去位,首尾历时41年。 杨溥(谥文定),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进士及第。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为辅相。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为首辅。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卒于任上。任首辅首尾3年,任内阁阁员首尾22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45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47年。 杨荣与杨溥二位,生前死后,朝廷对他们的恩待礼遇全都完整无缺,可以称得上是全福了。 自此以后,内阁辅臣,名誉与行状,或完满或玷污,所受的礼遇有盛有衰,各不相同。检点后来内阁辅臣的履历,从进士及第到宰相去位,他们的仕宦之路,都没有超过四十年的。 此后,一直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刘健,才又出现三杨时代的胜景。 刘健(谥文靖),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进士及第。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为阁臣。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为首辅。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致仕。任首辅首尾9年,任阁臣首尾20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39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47年。 杨廷和(谥文忠),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进士及第。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八月为阁臣;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十二月为首辅;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三月丁忧;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十一月复入;正德十三年(公元1517年)至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致仕。前后任首辅共计11年,任阁臣前后合计15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35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47年(含丁忧)。 刘健与杨廷和的去位,都是因为皇帝新立,君臣之间龃龉。新主要进行新的人事布局,老臣自然会被清出朝堂。但是,刘健名重四裔,杨廷和功高一时,还是被人称道的。不过,二位最终还是被褫夺清算。 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刘健被削职为民,并夺去一切封号。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朱厚熜即位后,专门命行人来慰问刘健,还把他比做北宋名臣司马光、文彦博,并大加赏赐。这一年,刘健年满90。明世宗下诏,命令大臣专门到刘健家里,并送上束帛、饩羊、上尊等,并封他的孙子刘成学为中书舍人。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冬十一月,刘健逝世,享年94岁。刘健死后,留下数千言的奏章,劝明世宗正身勤学,亲近贤才,远离奸佞。明世宗闻讯后,十分惊愕悲悼,为其辍朝一日,派官员按例赐祭葬,并追赠刘健为太师,谥文靖。 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伦大典》修成,朱厚熜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朱厚熜降敕,称杨廷和「 ”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将其削职为民。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六月,杨廷和病故于新都,享年71岁,以平民礼下葬新都城西父亲杨春墓旁。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六月,杨廷和得以复官,朝廷又赐祭四坛,命有司治葬,荫封他的一个孙子为尚宝司丞,并追赠其太保,谥文忠。 杨一清,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及第。明武宗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闰四月为阁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八月致仕。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十一月召入内阁;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为首辅,本年七月,被费宏取代;明年(公元1527年)二月,又为首辅;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致仕。首尾任首辅4年,任阁臣前后合计7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55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57年,除去致仕10年,仕宦47年。 谢迁,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进士第一(状元)。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二月为阁臣。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月致仕。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二月召入内阁;明年(公元1528年)三月致仕。任阁臣前后合计14年;从进士到阁臣,首次用时21年;二次用时53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54年,除去致仕22年,仕宦32年。 杨廷和与谢迁均有二次起复的经历。 杨廷和虽然在首辅之位四年,但是,当时的明争暗斗,并无宁日。其二次致仕,是因为新贵张璁的排挤,遭诬陷落职,疽发背身亡。 谢迁二次起复,在内阁任职仅一年时间,默默不得志,毫无建白、并未建树便归去了。 费宏,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殿试第一名(状元)。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十二月入为阁臣;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致仕;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再入为阁臣。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为首辅,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二月致仕,其间,杨一清短暂为首辅;嘉靖十四年(1535年)七月受召,八月入内阁,十月卒于任上。任首辅前后4年,三次任阁臣前后合计12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38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48年,除去致仕17年,仕宦31年。 严嵩,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八月入为阁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为首辅;次年(公元1545年)为夏言所取代;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又取代夏言;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罢黜,任首辅前后17年,为阁臣前后21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40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57年,其退官在10年以上,仕宦约47年。 徐阶,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第三名(探花);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三月入为阁臣;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进为首辅;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七月致仕,任首辅前后7年,为阁臣前后17年。从进士到宰相,首尾用时40年;从进士到相职去位,首尾历时46年。 相关人物,均取自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以前,万历及以后人物,此文不及。 (全文结束)

相关参考

明朝秀才的历史地位有多高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

古人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以后,一般能当什么官

代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之后,能当什么官?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在封建社会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走,只有走科举这条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机遇到考场中去拼搏,如果考上了,

北宋一神童,3岁就考中进士,却因一致命缺点,一生不得皇帝重用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又增加了童子科,专门用于选拔天资聪颖的神童。宋朝建立后,在科举制度中保留了童子科,“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宋史·选举志》

年羹尧怎么死的

年羹尧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并且在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因为能力与文采,很快就到翰林院任职。后来的他又在战场上建立了一番功绩,受到了康熙与雍正两代皇帝的赏识。但是一生的辉煌,在生命的末端却低落。年羹尧怎么

从清初时期到清末时期,为什么考中进士的人要立碑题名

本文由作者不是撞到别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这是宋人汪洙《神童诗》里边的一首绝句,极言进士登第后的荣耀。新科进士题名之举始于唐代,当时在曲江大宴之后

十年之后,你将考中进士,官至二品

历史上从不缺乏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能力令世人惊讶,比如明朝奇才刘伯温,不仅替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下大明江山,在风水学方面也有常人难以企及的造诣。与刘伯温同时代的袁珙,或许你没听过此人姓名,但他却是比肩袁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

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后,会有哪些政治待遇,能否入仕为官

明清是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以功名而论分为三级制,即秀才、举人、进士。一般情况下,只有到了举人这个级别才能入仕为官,从实际情况来看,清代举人入仕也有很高的难度。只有进士才是天子门生,可以享受优先授官的

白居易“冒籍”考中进士 盘点古代“高考移民”

王维或开“高考移民”之先河。籍贯本是蒲州人士的王维,爹娘让他小时候参加过音乐培训班,故弹得一手好琵琶,颇受皇帝女儿的青睐,几经周折,他便参加了京兆府的解试,蟾宫折桂。白居易紧随其后,这个祖籍山西、出生...

宰相去世后,此人观察其坟墓后,叹息着说了8个字,几年后应验

郝处俊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唐朝宰相。郝处俊生于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十岁丧父,自幼勤奋好学,通晓经史,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郝处俊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受到唐高宗的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