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结外患、消灭政敌,也葬送了梁朝江山

Posted 北齐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勾结外患、消灭政敌,也葬送了梁朝江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勾结外患、消灭政敌,也葬送了梁朝江山

侯景之乱后,梁朝虽然元气大伤,但还不至于就此走向灭亡。但是继位的梁元帝为了巩固皇位、消灭异己,联结外寇,使得梁武帝以来的梁朝"光荣孤立"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性地变化,自此东魏(北齐)、梁(陈)、西魏(北周)三国在外交上展开精彩交锋,最终结果使得弱小的西魏(北周)一跃而起,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高欢父子的基本外交方针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皇帝元修不堪权臣高欢的压迫,逃奔关中投靠宇文泰,由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魏。 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各自都以正统自居,为了证明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也为了重新统一北方扩大自己的力量,两魏之间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混战。尽管东魏无论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都强于西魏,但是由于宇文泰战术运用得当,东魏在战争之中总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这样一直到高欢死,双方谁也没吃下谁,暂时达成了休兵状态。 分裂的北朝和统一的南朝 北朝虽然分裂厮杀,但是南方的梁朝却一片和谐,尤其是趁着北朝内乱,梁武帝收复了不少故土,使得梁朝一时间声威大震。连高欢都不无感慨"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资治通鉴·梁纪十三)" 分裂的东西魏都不想得罪梁朝,以免腹背受敌,尤其是东魏,与梁朝统治的核心地区直接接壤,因而它对与梁朝通好有迫切需要。自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到太清元年(547年)侯景降梁,十二年间,东魏八次向梁朝派遣使者请和,而梁朝对此的反应是无动于衷,因为梁朝自恃其强大,无求于东魏。 相反梁朝还想趁着高欢和宇文泰浑水摸鱼,不过可惜并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为了接纳侯景,导致"寒山大败",梁朝中央军损失殆尽。不过即使这样,当时的东魏依然不敢打梁朝的注意,哪怕是侯景奔梁之后,高欢的继承者高澄还想跟梁武帝恢复邦交关系。 《南史·萧渊明传》:因欲与梁通和,使人以明书告(梁)武帝。 可以说东魏的国策就是"与梁交好",而既然东魏的态度已经摆明,刚刚吃了败仗的梁武帝正好借坡下驴,梁遂"与魏连和(梁书·侯景传)"。 晚年梁武帝 如果事情就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南朝与北朝的关系将会重新恢复和睦,但梁与东魏的交好激怒了一个人,那就是侯景,因为如果两国一旦媾和成功,侯景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基于此侯景铤而走险,"侯景之乱"席卷梁朝全境。 二、昏招迭出的梁元帝 虽然侯景之乱给南朝带去了巨大的浩劫,但必须要看到侯景之乱被平定后的梁朝依然是东到吴越,西极巴蜀,南包越州疆域广阔。因此南朝后期领土严重缩水这个锅不能全扣到侯景头上,肇事者还另有其人。 侯景之乱后的梁朝疆域 给梁朝或者南朝带来不可弥补伤害的就是梁武帝的第七子——梁元帝萧绎。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包围台城,当时梁朝宗王虽说都在观望,但毕竟还是每人都领着兵到了台城周围才观望的。而身为荆州刺史的萧绎当时在干嘛呢?他在发兵攻打他的侄儿——湘州刺史萧誉和雍州刺史萧詧(二位刺史都是萧绎的大哥,文惠太子的儿子)。萧绎攻打侄儿,是为了日后梁武帝一旦驾崩,自己登上皇位扫除障碍,虽然最后谁也没消灭谁,但是叔侄的仇恨从此结下。 南朝时期的荆州和湘州 此战之后,萧绎认识到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消灭不了两个侄儿的,必须有帮手。于是我们看到大宝元年(550年),萧绎向西魏派遣质子,想要结好西魏,西魏没有接受人质,转而与萧绎结为兄弟,二者由此交好。萧绎主动向西魏求和是想要借助西魏力量,消灭两个侄儿,而这件事将会给梁朝带来最大的灾难。 在此之前,南朝的宋、齐也曾发生过内乱,也多有实力派结盟的事件发生,但是像萧绎这样"求结外援,以平内乱"的事件少之又少,因为这种做法无异于"驱虎吞狼",西魏当然不会白帮萧绎干活了,狭居关中的西魏看中的是梁朝肥沃的土地。 梁元帝 湘州与雍州,一个在荆州的下游一个在荆州的上游,萧绎想要进攻一方另一方必然来就,这就会腹背受敌。而西魏承诺帮助萧绎牵制上游的萧詧,因此萧绎就可以放心去攻打下游的萧誉。有了西魏的帮忙,打起来果然得心应手,大宝元年(550年)四月,萧绎攻克湘州,斩杀萧誉,扫清了做皇帝路上的第一个障碍。不过萧绎回过头来突然发现事情不对劲,原来就在他出兵攻打湘州的同时,"西魏克安陆,执司州刺史柳仲礼,尽有汉东地(南史·梁本纪下)。"而当萧誉被杀后,雍州刺史萧詧又为了自保,自称梁王,称藩西魏,由此西魏兵不血刃拿下雍州之地。汉地、雍州既失,萧绎才回过头发现自己的荆州已经直接暴露在西魏面前,随时会成为宇文泰的刀下肉。 南朝时期的司州和雍州 按理来说,萧绎此时既然发现西魏的野心是志在吞并梁朝国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结交北齐(550年,高洋建北齐,代东魏),共同对付西魏。但是这时一件意外打破了原有的布局,梁元帝萧绎承圣元年(552年),萧绎的八弟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并率军东下,要与萧绎决一死战。萧纪坐镇益州多年,此刻出兵,声势浩大,而萧绎为了皇位的稳固,决定再玩一次火,他遣使西魏,告诉宇文泰,萧纪倾巢而出,益州必然空虚,萧绎希望西魏能够伐蜀,端掉萧纪的老巢。宇文泰听后大喜过望,连呼"蜀可图矣,取蜀制胜,在兹一举。(周书·尉迟迥传)" 萧纪之乱 最后的结果,萧纪被消灭,而益州也被西魏夺走。到这时梁元帝才发现自己国家的一半国土都已经被西魏吞并了,所以他心有不甘,因此秘密与北齐通好,想要联齐制魏,收复失地。但为时晚矣,萧绎的小心思瞒不过西魏,况且此时西魏已与萧绎的大本营接壤,双方摩擦不断升级,早晚必有一战,因此宇文泰决定先下手为强。承圣三年(554年),宇文泰派大军突袭江陵(荆州治所,梁元帝时期梁朝首都),毫无防备的萧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荆州沦陷,萧绎惨死。 自此西魏的版图在南北三分政权中是最大的,弱小的西魏之所以能从梁朝手上夺下大片领土,梁元帝居功至伟,正是由于他利欲熏心、只图皇位,面对内忧外患是,"不急(王)莽、(董)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骨肉自相残杀,给了西魏天赐的机会。可以说他是梁朝乃至南朝转衰的罪魁祸首。 梁元帝在位后期的梁朝版图大为缩水 梁元帝死后,梁朝与西魏矛盾空前激化。虽说北齐也趁梁朝内乱占领了江北大片领土,但是一来,北齐没有弑杀南朝君主,两国不至于彻底撕破脸;二来北齐占领的领土大都都是侯景残部献给北齐的,可以说不是取自梁朝,这种情况在当时司空见惯。所以说起来西魏才是梁朝的最大敌人,给梁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伤。 侯景 不过,梁朝虽然由于梁元帝的失算,丢失了长江中上游,但就力量对比而言,仍然不弱于西魏或北齐。这时候的三方,尚是谁也不能灭掉谁。西魏后来立萧警于江陵作为傀儡皇帝,也就是佑计到它不可能继续向长江下游进兵,灭掉梁朝,不如树立一个傀儡,作为缓冲。西魏原来只有一个敌人北齐,现在它为自己又树立了一个敌人梁朝。西魏既然成了齐、梁的共同敌人,齐、梁联合起来对付西魏,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又发生了,梁朝及继起的陈朝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与齐为敌,以西魏(北周)为友。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魏书》、《北齐书》

相关参考

宋朝历史 葬送北宋江山的罪魁祸首是谁

  赵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断送了宋廷第二次对太原的救援,断送了太原,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余年的锦绣江山。  公元982年,也就是火烧晋阳三年之后,出于国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

宋钦宗即位掌权后如何用两封信葬送了北宋江山

北宋和金国通过不平等的合议条件,换得了短暂的和平,宋钦宗也接回了太上皇赵佶,并且赵佶因为人心丧尽,也放弃了干涉朝政的念头,可是,当这位年轻的皇帝独揽大权后,除了在内政方面除掉了六贼之外,其他再无建树,

宋钦宗即位掌权后如何用两封信葬送了北宋江山

北宋和金国通过不平等的合议条件,换得了短暂的和平,宋钦宗也接回了太上皇赵佶,并且赵佶因为人心丧尽,也放弃了干涉朝政的念头,可是,当这位年轻的皇帝独揽大权后,除了在内政方面除掉了六贼之外,其他再无建树,

秦始皇一念之差葬送了大好江山

中国历代皇帝中当得上千古一帝称号的,也唯有秦始皇嬴政了。在他之前,没有皇帝这个称呼。在他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踩着他的脚步坐上皇帝宝座的。他灭掉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他自称始皇帝,

历史人物 为何说汉灵帝的聪明最终却葬送了大汉江山

  说到,许多人或许会想起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先帝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在诸葛亮看来,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汉朝的衰败,和汉桓帝、为政的二十余年密不可分。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是太无能,太昏庸,以

梁元帝萧绎为政举措如何

  有文学才华,着有《金楼子》一书,中国文论史上可以占一席之地的人物,然而却是葬送梁朝的主要责任人。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萧绎的侄子,《文选》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并打算消灭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

诸葛亮犯下一个错误竟在最后葬送了蜀国江山

三国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种种事迹为人称道,就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把诸葛亮当作神算子。甚至有人认为古代哪一方拥有诸葛亮做军师哪一方就能胜利,不过诸葛亮却犯下了一个不应该犯下的错误,竟在最后葬送了蜀国江山,

宋襄公因为自身仁义而葬送了自己的江山吗?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齐国因为齐桓公的死发生内乱,宋襄公这时候和一帮人拥护齐孝公,得到大家的赏识。之后在进军楚国的时候,宋襄公因为讲求仁义,战败。宋襄公名字叫兹甫,小时候因为是嫡子,本来可以顺理成章的

历史人物 王政君凭运气母仪天下,她最后是怎么葬送西汉江山的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政君,一个普通女人凭运气,母仪天下最后葬送了西汉江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有个皇帝叫刘奭,他有个传奇皇后叫王政君。她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丈夫的怜惜疼爱;她教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人死留名的故事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算不大。可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