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七大名将,隋太祖杨忠第六,唐太祖李虎第七

Posted 大将军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七大名将,隋太祖杨忠第六,唐太祖李虎第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七大名将,隋太祖杨忠第六,唐太祖李虎第七

1、宇文泰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史称周文帝。 宇文泰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捩点,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观时而变,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等等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的功业可谓盛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鲜卑族杰出的人物。 2、韦孝宽 名宽,族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深沉机敏,温和正直,涉猎经史。初仕北魏,久经战阵,步步升迁。西魏时期,深得宇文泰重用,拜并州刺史,镇守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权臣高欢包围玉璧后,灵活运用地形和战术坚守城池,打得高欢损兵折将,回师后病死。玉璧之战,成为东魏和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役之一,粉碎东魏灭亡西魏的企图,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忠郡公。随军灭亡南梁,攻取淮南地区。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献策于北周武帝,随军灭亡北齐,统一北方。大象二年(580年),攻破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平定尉迟迥叛乱。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3、宇文邕 周武帝一生,致力于改革。他在父亲宇文泰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这是周武帝对府兵制所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他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对当时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马倥偬,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战之处,躬在行陈",故"能得士卒死力"。周武帝不愧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 4、宇文护 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国政。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赵贵、独孤信对其掌权不满,暗中策划将其除掉,事败后纷纷被害,北周政权稳定下来。 宇文护也升任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一时间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的实际主宰者。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保定三年(563年),宇文护又命柱国大将军杨忠联合突厥东征北齐,围攻洛阳,因北齐援军赶到,无功而返。伐齐的挫败,使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大为降低。宇文护自西魏恭帝三年(557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前后执政十五年之久,对北周王朝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 但宇文邕是一个精明强干之人,不甘做傀儡皇帝。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其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诏恢复宇文护爵位,追谥为晋荡公。 5、独孤信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之后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6、隋太祖杨忠 字揜于 ,小字奴奴,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 杨忠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高、见识广、器量大,有将帅之略。初随尔朱氏、独孤信征战。北魏分裂东魏、西魏时,杨忠加入西魏阵营,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先后随军擒获窦泰、攻破沙苑、大败南梁,因功升征西将军、都督诸军事、骠骑大将军等,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随国公。杨忠多次率军打败北齐军队,曾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 7、李虎 嬴姓李氏,名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人,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封爵唐国公。唐朝编纂的史书记载: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他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喜爱读书却不善于死背章句,更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由于家境还不错,对于钱财这身外之物看的也很轻,乐善好施,拥有这种品质即是可造之才,后来在同乡兼前辈、大都督贺拔岳手下做事时深受重用。 李虎的孙子李渊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后,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是为唐太祖。 举报/反馈

相关参考

唐太祖李淵比他要好色數倍

核心提示:以此相比,唐高祖李淵在位短短幾年就製造出二十多個孩子,成天和女人鬼混的功夫,其實要比他表弟隋煬帝大多了。隋煬帝這個人,死的確實活該。但他的為人,也絕非明清小說渲染的那樣不堪入目那樣壞。明清小

三谏明太祖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 李文忠简介

李文忠简介三谏明太祖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

三谏明太祖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 李文忠简介

李文忠简介三谏明太祖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

拓拔弘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拔弘介绍

   拓拔弘简介:悲情皇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文成帝拓跋浚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浚长子,母李贵人(后追封为元皇后)。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

杨坚之父北朝的名将杨忠简介

对于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杨坚的父亲,恐怕闻者寥寥。其实隋文帝之所以能取代北周,一统天下,至少有他父亲一半的功劳,因为隋文帝正是凭借父亲功勋,才有了“官二代”的身份,在北周

虎子无犬父,杨坚之父杨忠武艺绝伦竟是北朝名将

对于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杨坚的父亲,恐怕闻者寥寥。其实隋文帝之所以能取代北周,一统天下,至少有他父亲一半的功劳,因为隋文帝正是凭借父亲功勋,才有了官二代的身份,在北周朝廷

楊堅為什麽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昨天突然有人私信問我,他說“為什麽楊堅會叫隋文帝呢?開國皇帝不應該叫太祖嗎?比如明太祖、宋太祖、元太祖、清太祖等等開國皇帝不都是叫太祖嗎?為什麽楊堅就沒有呢?難道他沒資格嗎?”,所以我今天就專門寫這麽

原来是中国“第一飞人” 北魏名将杨大眼

...中国“第一飞人”杨大眼(生卒年不详),原名不详,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省陇南市)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擅长奔跑,勇猛善战,因眼睛大,而被称为“大眼”,敌人都非常怕他...

原来是中国“第一飞人” 北魏名将杨大眼

...中国“第一飞人”杨大眼(生卒年不详),原名不详,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省陇南市)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擅长奔跑,勇猛善战,因眼睛大,而被称为“大眼”,敌人都非常怕他...

清太祖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 ”七大恨”,究竟在 ”恨”什么

明万历四十四年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