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会看面相?曾国藩对联集
Posted
篇首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会看面相?曾国藩对联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国藩会看面相?曾国藩对联集
说到曾国藩,我们在批评其过错,肯定其功绩,赞扬其所说之至理名言时,也不能否认他在识人任人方面的才能。以他为首的曾系一脉,在当时翻云覆雨,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 抵御外族侵略,于文学上建树颇多,于事理上为人称道。江忠源、李鸿章、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俞樾、李元度、彭玉麟等等。这许多的能人异士,皆聚于曾国藩左右 ,由他教导引荐,供其驱使。因为他识人之能太盛,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曾国藩有面相之能,那么此事是真的吗?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在政治上,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在军事上,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他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 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他在后来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后来这一批人,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中流砥柱,诸如 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才,曾国藩不在,李鸿章便让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回来后便向其推荐。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 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 ,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听了这话后,李鸿章很吃惊,问是怎么判断的。
曾国藩说:“刚才回来,从他们身边走过,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等我走后,就左顾右盼,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 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可见可以面相此种说法,过于偏颇,曾国藩之所以善识人,用人,全赖“观人于微”。并且不轻视每一种人才,将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总能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
曾国藩对联集
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相关参考
曾国藩认为,当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烦恼,身在官场,难免遇到各种麻烦的事情,不仅要遇到,还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处理,有的人擅长处理一件事但是事情多了,就容易心浮气躁,常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策,事后还要自己背锅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深远影响,而且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也对当时的晚清政坛注入了一股清流。《曾国藩家书》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写给
曾国潘是清末名臣,在清末列强入侵,内忧外患之际,硬是凭借自己的铁血手段,与左宗棠等人,将积弊的清王朝的气运延续五十多年。只看这一句,就可以知道曾国潘对晚清的重要性。曾国潘,字伯涵,号涤生,初名子城
晚清时期的朝廷重臣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曾子的七十世孙,出生于一个家境不错的地主家庭。不到6岁时,他就被父母送入学堂读书,学习异常努力,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每天都读书到深夜才上床休息,寒冬酷暑都
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
沈葆桢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
1864年,经过多年的征战,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对于顶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并不吝惜它的赏赐,给了他极高的封赏,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这并没能给他带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个与孔子并称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圣人”。孟子与曾国藩前后相差有两千多年,那么孟子对曾国藩有何影响呢?说到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
清朝咸丰年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朝廷闻之大惊,立马派兵进行镇压。但是,曾经令满清引以为傲的八旗军,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的溃不成军。公元861年,咸丰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他在闭眼的那一刻,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