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会打仗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你要学会努力奔跑,别被世俗跌得一塌糊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实在不会打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在不会打仗
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老人们常说「 ”三岁看八十”,意思是,有人生阅历的人可以根据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来判断他成年后的成就。这句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性格喜好从小确定后就很难改变,往往伴随一生,影响人生轨迹。如抗日将领关麟征,在他幼年的时候,老校长断言他长大后如何如何,果然一语言中。 关麟征,黄埔一期生,1936年晋中将 1905年4月7日,关麟征出生在陕西鄠县的一个普通农家,1914年就读鄠县高等小学。在校读书期间,关麟征各科成绩都非常好,但是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打抱不平,常与人打架。结果毕业考试时,关麟征虽然考试成绩名列第一,但因为打架却被降到了第二。老校长在学业结束时给了他一句评语:「 ”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关麟征真的成为了「 ”杨六郎”式的猛将。 杨六郎,就是北宋名将杨延昭。他从小跟随父亲杨业四处征战,29岁担任先锋,在征辽北伐时,随父收复朔州。父亲死后,杨延昭驻守河北,担负抗击辽人进攻的重任。因为作战勇敢,善于指挥,宋真宗称赞杨延昭「 ”治兵护塞有父风”。而辽人更是以北斗七星中主镇幽燕北方的六郎星宿为杨延昭命名,说他是自己的克星,并评价杨延昭驻守的遂城是「 ”铁”遂城。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杨六郎都是当之无愧的猛将。 抗辽名将杨延昭雕像 关麟征是黄埔一期学员,因作战勇猛,被人称为「 ”关猛”。 1925年,二次东征,时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2营5连2排长的关麟征开始了军事生涯的第一仗:进攻淡水的战斗。他率部冲在敢死队之后,夺取淡水后,军阀陈炯明派洪兆麟反攻,关麟征带尖刀排与敌人在城外激战。战斗中,关麟征左膝盖骨受伤依旧没有退缩。初出茅庐的关麟征打仗如此勇猛,和29岁担任先锋的杨延昭在朔州之战中流矢穿臂仍愈战愈勇如出一辙。 1925年10月,军阀陈炯明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后,关麟征率32军团经徐州以北向商丘撤退。部队行至豫皖两省交界处时,被日军用8挺重机枪堵在了一座桥的桥东。52军多次组织冲锋,都未能突破日军的机枪封锁。这时,已经是32军团军团长的关麟征,亲率16战骑向桥西日军发起冲锋。他凭借着精湛的马术一马当先,桥西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让16战骑冲到了面前,杀得溃不成军。52军因此顺利冲过此桥,退回商丘。这场战斗后,关麟征也因作战勇猛而被人雅称为「 ”关猛”。 马术精湛的关麟征除了打仗猛以外,关麟征少有败绩。 中原大战,时任教导2师1旅1团团长的关麟征带领本部人马负责掩护全师撤退。途中,他竟敢趁着大雾,向几倍于己的冯阎追兵发起反击,吓得敌人匆忙撤退。后来关麟征升任教导2师2旅旅长,担任河南商丘的柳河车站铁路沿线防御。因防线过长,兵力不足,关麟征又故技重施。他将30人的警卫排分散藏匿在青纱帐中佯装大部队,阻滞了阎冯军的进攻,保护了正在柳河车站指挥的蒋某人。 1931年,石友三反蒋,时任第4师11旅旅长的关麟征奉令进攻驻守在南宫的夏子明旅。关麟征用计仅花了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南宫县城。最后,夏子明旅被全歼,而关麟征旅只伤亡30余人。 在抗日战争中,关麟征曾被《大公报》主笔张季鸾评价「 ”爱国男儿,血洒疆场”。他在长城抗战中,率25师多次杀退日军进攻,与其它见到日军一触即溃的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古北口战斗中,关麟征和25师又和日军西义一的第8师团血战三天,伤亡4000余人。 长城战斗中,关麟征率部打退日军进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52军军长的关麟征,率部在平汉铁路沿线抗击日军。10月,他在漳河南岸击退日军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并成功夜袭日军在邯郸城外的机场。 1938年春,关麟征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3月,他接连击败日军第10师团的濑谷旅团和第5师团的沂州支队。4月初,又从台儿庄北面完成对日军的包围。特别是4月下旬,关麟征在北涝沟将日军的国崎支队包围。经战后统计,仅国崎支队的41、41联队就伤亡达1400多人。所以在台儿庄大捷后,人们将在台儿庄战役中负责防守的孙连仲和负责攻击的关麟征并称为「 ”孙钢头”和「 ”关铁拳”。而在武汉保卫战和长沙会战中,关麟征也是进退有方,指挥得当,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第二个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人。前前后后,杜聿明、郑洞国,刘玉章等人还都曾经是他的部下。 台儿庄战役后,关麟征(右二)在缴获物资旁留影 关麟征除了打仗像能征善战如「 ”杨六郎”,在行事作风上也有「 ”杨六郎之风”。他们两人都醉心于打仗,对其他事情很不上心。 在正史上,杨延昭曾经被宋真宗训斥。原因是杨延昭在边地担任防务时,因自己不通晓吏事又不学习,就将军中的文书和诉状交给手下管理。结果时间久了,手下负责管理的人借机作恶。宋真宗知道此事,就好好的训斥了杨延昭一番。 关麟征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不通晓的是为人处世,所以他得罪了很多大员。1943年,时任第9集团军司令的关麟征,为了帮助部将争取54军军长职务,就去找远征军总司令陈诚。结果两人意见不合,就开始互相数落。其间,关麟征讥讽陈诚:「 ”辞公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结果这句话气得陈诚简直吐血,至此两人交恶。要知道,陈诚可是蒋氏的心腹,得罪了他哪有什么好结果? 陈诚不仅对上司不奉承,关麟征说话也太直接。 1936年秋,关麟征曾嘲笑胡宗南败于我军:「 ”当进不进,不当进反而冒进,胡宗南决非善战者。”而胡宗南和他一样也是黄埔一期,职务晋升也快于他,是蒋氏的「 ”门生第一人”。 曾被粟裕评价为国军「 ”最能打仗的”王耀武,也曾是关麟征的部将 不仅对胡宗南这样的同学冷言冷语,他对蒋校长也是直言不讳。1949年,蒋军退守川、黔、康、滇。当关麟征知道蒋校长指挥全军集中于成都大邑部署时,便知道必败。他就和别人说,蒋校长虽然领导过北伐和抗战,但他实在是不会打仗。 1949年关麟征与家人不愿赴台,1980年在港岛去世 反观蒋军其他将领,如陈诚、胡宗南等,他们相较于打仗,更喜欢玩拉帮结派培植势力,对蒋校长唯命是从。结果这些人仗打不好,官运却极为亨通。 【1940年关麟征率15集团军前往广西边境驻防,后改编为9集团军,从此被蒋闲置,不在一线指挥作战】相关参考
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叛乱频仍,殷鉴不远,北宋历代皇帝和文臣都或多或少猜忌防范武将,部分文官甚至奉“重文轻武”为祖宗家法。名将狄青的遭遇是北宋文武关系的一个缩影。狄青战功赫赫,官拜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
三国演义里面介绍刘备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意思是说刘备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让他出去学习,曾经向郑玄、卢植两位老师学习过,并且与公孙瓒等人是朋友。那
原题:最特殊的开国上将,不会带兵打仗,毛主席却说他一人能抵一个军在开国将帅中元帅主要都是坐指挥,大将战前指挥,而上将是带兵冲锋献阵,所以在开国上将中有一大批勇猛之将,像韩先楚,黄永胜,许世友,陈再道,
很多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本能自然是躲避,尤其是自己没有能力对抗的时候,躲起来不丢人,留得青山在,日后总会有机会反击的。但是在战场上,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而且古时候人们打仗的时
人们对刘备历来褒贬不一。夸他的人把他捧上了天,什么宽宏大量、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千古仁君之类的好词一股脑全往他身上扔。骂他的人又把他使劲往下踩,阴险狡诈、两面三刀、假仁假义、实足的伪君子,简直比长期的
人们对刘备历来褒贬不一。夸他的人把他捧上了天,什么宽宏大量、礼贤下士、爱民如子、千古仁君之类的好词一股脑全往他身上扔。骂他的人又把他使劲往下踩,阴险狡诈、两面三刀、假仁假义、实足的伪君子,简直比长期的
文/快哉风两军交战勇者胜,如果一方士兵胆小怕死,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小命,怎么打也不会赢,这是常识。那么,如果组织一批死刑犯去打仗,算他们“戴罪立功”:打得好就恢复自由,打得不好——反正是死,是否战斗力会
文/快哉风两军交战勇者胜,如果一方士兵胆小怕死,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小命,怎么打也不会赢,这是常识。那么,如果组织一批死刑犯去打仗,算他们“戴罪立功”:打得好就恢复自由,打得不好——反正是死,是否战斗力会
用图说话,一目了然。如果可以绕,这些城市就不会有它们的名气了。中国说大,面积第三,说小,历史也就这么几股地方势力来回搅。因为有地形存在,所以这些城市具备区位核心辨识度。这种区位战略禀赋至今都存在。当然
李重润死后,韦氏一直不肯让中宗册立最后一个庶子李重茂为太子,她和安乐公主一起,竭力要求中宗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但这个打算遭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反对。不过,母女二人不会因为众人反对就停止,她们反而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