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平定叛乱,不费一兵使吐蕃王朝灭亡

Posted 吐蕃

篇首语: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单枪匹马平定叛乱,不费一兵使吐蕃王朝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枪匹马平定叛乱,不费一兵使吐蕃王朝灭亡

大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正月,南诏国王异牟寻率大军攻入吐蕃,大破吐蕃军于神川(今云南丽江),并乘胜追击,连拔十六城,俘虏吐蕃秦王五人、军队十余万人。吐蕃从此国力日衰,一蹶不振,更无余力大规模入侵唐朝了。 821年(长庆元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再后来,吐蕃王朝内部分裂,将领拥兵自重,过去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叛乱,奴隶起义席卷全国,吐蕃王朝就在这样的局势下迅速衰弱崩溃。 吐蕃王朝,曾经不可一时、国力能与全盛时期的大唐帝国一较高下,怎么突然就分崩离析灭亡了呢?其实,吐蕃王朝的灭亡,除自身原因外,还归咎于大唐王朝执行的一项外交战略思想——「 ”不用中国之兵,使吐蕃自困”。而提出这一战略思想的人,是一个叫李泌的人,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谋臣、学者。 1,七岁神童被玄宗召见 并与宰相结成忘年之交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学说,有神童的美誉。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唐玄宗的召见,玄宗皇帝想考察他的才智,就暗示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一下他的能力。张说就以「 ”方圆动静”为题,俩人一起作赋,结果李泌对答如流,玄宗皇帝大喜,对左右说:「 ”这孩子的心智,远远超越了他的能力”。当即赐李泌束帛,并命李家要好好抚养他。 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 ”方圆动静”,泌逡巡曰:「 ”愿闻其略。”说因曰:「 ”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 ”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赐束帛,敕其家曰:「 ”善视养之。”《新唐书·李泌传》 时任大唐宰相的张九龄也特别喜爱李泌,经常邀请李泌到家中作客,并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常亲切地称他为「 ”小友”。 李泌成年后,纵情山水,经常云游于嵩山、华山和终南山之间。天宝年间,朝廷在李林甫、杨国忠的把持下,变得腐败不堪。 于是,李泌就给玄宗皇帝上书,直言当时的朝政得失。玄宗才猛然想起当年的那个「 ”神童”,随即征召李泌入朝讲授《老子》之说,玄宗听完很满意,就让他进入东宫辅佐太子李亨。 从这时候起,李泌和李亨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亨对他很敬重,常称其为「 ”先生”。 「 ”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新唐书·李泌传》 后来,李泌看不惯一些宠臣恃宠而骄,就写了一首《感遇诗》讥讽杨国忠和安禄山,杨国忠污蔑他是在讥讽朝廷,将其贬往蕲春郡(今湖北蕲春)。但李泌干脆脱离官场,也不去被贬之地赴任,就躲在嵩山隐居起来了。此后的几年里,太子李亨就和李泌断了联系。 「 ”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新唐书·李泌传》 2,安史之乱爆发 李泌出山辅佐肃宗皇帝 公元755年12月,一场给大唐王朝带来毁灭性破坏的「 ”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集结了麾下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兵马,并联合东北地区的胡人,共计15万人,号称20万,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正式在范阳起兵叛乱。 15万铁蹄大举南下,迅速拿下东都洛阳。因玄宗误信谗言,斩杀了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并在不利的情况下,逼迫名将哥舒翰主动出击,潼关失守,叛军兵锋直指西都长安。玄宗皇帝吓的逃往蜀地,京师长安陷落,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战火之中。 一个多月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李亨身边无可用之人,所以他就第一时间想起了李泌。随即派人前往嵩山找到隐居于此的李泌,山河破碎、国难当头,李泌义不容辞赶往灵武拜见李亨。 从此,李泌就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留在了肃宗李亨的身边,肃宗多次要任命李泌为宰相,但李泌都坚决推辞,肃宗无奈,只好作罢。虽然李泌是以布衣的身份留在肃宗身边,但他对肃宗的影响力超越了文武百官,凡是朝中大小事,肃宗都必先问过他,不是宰相、胜似宰相。 「 ”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至于进退将相亦与之议。”《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有一次,肃宗和李泌路过军营,士兵们指着身穿白衣服的李泌窃窃私语,说:「 ”那个穿黄衣服的为「 ”圣人(皇帝)”,那个穿白衣服的人是「 ”山人”(山野村夫)”。肃宗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要改变李泌的布衣身份。 肃宗就把外面的议论告诉李泌,说:「 ”值此非常时期,我虽然不敢强迫先生做官,但还是请先生先生换一件紫袍,以免下面的人说三道四。”李泌无奈,只好换上三品官以上才能穿的紫袍。 肃宗笑着说:「 ”既然紫袍都穿了,怎能没有一个名分?”随即拿出早已写好的敕令,宣布任命李泌为广平王司马。 李泌才知中计,赶忙推辞。肃宗一脸正色道:「 ”朕不敢封你为宰相,只是暂时给你一个身份,等到叛乱平定,便任你远走高飞。”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泌不再推辞,否则就太不近人情了。 「 ”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 ”著黄者圣人,着白者山人。”帝闻,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新唐书·李泌传》 李泌之所以坚决不做官,除了不想让自己被功名利禄所捆绑,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玄宗皇帝后期,百官不断谄媚皇帝,博得皇帝的开心,只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李泌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就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肃宗朝廷官员树立一个榜样,希望百官真正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事,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升官发财。 「 ”人不以官位为贵而贵有功,不以虚名为荣而荣有实。”(《读通鉴论》卷二三) 诚然,李泌想以一己之力改变朝廷的不良之风,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高尚的情操还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虽然改变不了朝廷的风气,但以他的智慧和谋略,纠正肃宗的一些错误,还是绰绰有余的。 3,化解储君之争的隐患 两京收复再次归隐 肃宗在灵武继位后,需要选出一个人担任全国兵马大元帅,军中将士都比较钟情于建宁王李倓,肃宗就决定让建宁王李倓来担任。因为李倓富有谋略,打仗英勇果敢,肃宗在逃往灵武的路上,多次遭遇叛军,全靠李倓一路护卫才顺利到达目的地。 但是,肃宗的决定遭到李泌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广平王李俶是长兄,是未来的储君。如果建宁王在平叛战争中立下大功,就算建宁王没有想当储君的意思,他的部下就会逼迫他争夺储君之位,意思是会出现第二个玄武门之变。 肃宗听完李泌的分析,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李泌的提醒,差点造成一个政治隐患。肃宗随即改变决定,将兵马大元帅的职位给了长子王李俶是长兄,命他统率诸将。 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 ”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 ”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 ”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新唐书·李泌传》 事后,建宁王得知此事,马上向李泌当面致谢,说:「 ”这正是我的心愿”。 虽然这次劝谏化解了兄弟阋墙的危机,但接下来的一次劝谏却得罪了一个女人。她就是肃宗的妃子张良娣,这个女人很有心机。他有一张七宝装饰的马鞍,豪华贵重,而且还是太上皇李隆基御赐给她的。但她经常拿出来炫耀,目的就是想提醒天下人:我与太上皇的关系非同寻常,这就有助于她登上皇后之位。 李泌知道张良娣有野心,一旦她当上皇后,自然不会甘于让自己的儿子当一个亲王,一定会争夺太子之位。这对于刚刚化解一场危机的李泌来说,自然不希望未来出现这一幕。 李泌就向肃宗建议,说:「 ”如今四海分崩,应该以俭示人,张良娣不应该乘坐这张马鞍。臣斗胆建议,将上面的七宝珠玉摘下来,上缴国库,以备赏赐给立下战功的人。” 此时正坐在屏风后面的张良娣说:「 ”大家乡里乡亲的,不至于这样吧。”(张良娣和李泌都是京兆人) 但肃宗听从了李泌的建议,对屏风后面的张良娣解释说:「 ”先生都是为社稷着想啊!”然后就命人把七宝鞍给拆了。 在屋外的建宁王李倓,听到肃宗皇帝的决定后,感动的哭出声。肃宗听到外面有哭声,就把李倓叫了进来,李倓哽咽着说:「 ”今天看见陛下从谏如流,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陛下把太上皇迎回长安,一时激动,忍不住喜极而泣。” 不过,李倓说的这番话,被张良娣记恨在心。 后来,张良娣和李辅国结成同盟,还多次建议肃宗立李倓为太子,把兵马大元帅的职位给李倓。这明显是一个离间计,目的就是在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之间制造矛盾,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肃宗就找李泌商量,说能不能立李倓为太子。李泌一听,就知道是有人在背后唆使,如果自己同意,广平王会不满;如果不同意,李倓会不满。所以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一定是没安好心。 李泌当即向肃宗表达反对,并说:「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李倓说清楚,相信他也不想当这个储君。”随后李泌就把事情的原原本本跟李倓解释了一遍,并把自己的苦衷说出来。李倓也很明智,知道现在不是当太子的时候,于是就跟肃宗说:「 ”儿臣不敢当这个储君,希望早日迎回太上皇,别无他求。” 肃宗听完后,册立太子之事就不了了之。李泌通过自己的智慧轻而易举就化解了张良娣的阴招,避免了一场兄弟阋墙之祸。 张良娣和李辅国相互勾结,干了一连串坏事,自然引起李倓的嫌恶。李倓性格刚直,每次都忍不住在肃宗面前大骂这两人阴险,称他们内外勾结,企图危害皇嗣。 李倓在肃宗面前骂张良娣和李辅国,也不可避免会招致肃宗的反感。对于此,李泌也多次警告过李倓,但可惜李倓并未记在心上。 张良娣本就与李倓水火不容,如今遭到李倓的攻击,自然也经常在肃宗耳边吹风,说:「 ”建宁王记恨陛下不给他当元帅,企图谋害广平王。” 李倓指控张良娣和李辅国危害皇嗣,矛盾双方的焦点都指向了皇长子广平王。那么,到底相信谁呢?肃宗最后相信了张良娣和李辅国,就迅速赐死了建宁王李倓。 「 ”时张良娣有宠,与辅国交构,欲以动皇嗣者。倓忠謇,数为帝言之,由是为良娣、辅国所谮,妄曰:「 ”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帝惑偏语,赐倓死,俄悔悟。”《新唐书 卷八十二》 因为,在肃宗看来,建宁王李倓能力太出众,不相信他会甘心居于长兄广平王之下,李倓夺嫡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这对于尚未完成平叛大业的李亨来说,就是个定时炸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李泌 公元757年一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谋杀夺位,这对于急于收复长安的唐肃宗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于是就改变了李泌最初制定的先攻取叛军巢穴范阳、收复河北、最后攻取长安的战略,虽然9月份唐军顺利收复了长安。后面再也未实际肃清河北的叛军,而是采取招降安禄山旧部,进而埋下了藩镇割据的炸弹。在此后的150年间,河北诸藩叛乱不止。 从灵武时期起,李泌一直帮肃宗出谋划策,虽然不是宰相,但「 ”权逾宰相”。这种与肃宗的亲密关系,自然也招来了崔圆、李辅国的嫉恨。两京收复后,李泌便向肃宗辞行,隐居衡山。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为他建造居室。 「 ”崔圆、李辅国以泌亲信,疾之。泌畏祸,愿隐衡山。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新唐书·李泌传》 4,代宗年间两次被贬 但不忘初心 李泌隐居几年后,唐肃宗李亨驾崩。广平王李俶登基为帝,是为唐代宗,立马召李泌回朝辅佐,任命其为翰林学士。 时任宰相元载认为李泌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刚好地方上急缺一个官员,元载就盛赞李泌有能力,只有李泌才能担此重任,就把李泌弄出了朝廷。 后来,元载犯罪被诛,代宗又召李泌回京,准备委于重任。结果宰相常衮妒忌李泌之才,常衮极力陈述南方穷困之状,请求放李泌前往治理,代宗无奈,只好让李泌去了南方。李泌历任澧州、郎州、峡州团练使,后任杭州刺史,政绩显著。北宋文学家苏辙评价李泌的功绩称: 「 ”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 李泌虽不在朝野,但代宗皇帝还是经常与李泌沟通军国大事。李泌所提之建议,代宗都一一接受,并邀请李泌担任宰相职位,但李泌婉言推辞,并再次远离官场,隐居于衡山。 5,德宗即位削藩 引发诸藩叛乱 公元779元,代宗皇帝崩逝。太子李适即皇帝位,是为德宗。德宗在即位之初的几个月,就体现了自己锐意进取、矢志中兴大唐的勇气和信心。革除了种种弊政,并不动声色地从宦官手中夺回了禁军指挥权,交由文臣白志贞手中。 李适一系列举措,赢得满朝文武的赞许,都对他寄予厚望。就连诸藩都对这位新君敬畏不已,甚至有藩镇将士把武器丢弃于地,并相互感叹道: 「 ”明主出矣,吾属犹反乎!”(《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也许是诸藩的表现,让德宗生出了极大的信心,他决心铲除那帮心怀不轨的藩镇,终结他们「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德宗一直在等机会。 两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多次向朝廷上表要求继任,德宗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天子强硬的态度,让天下诸藩大为惊讶,同时也赶到了唇亡齿寒的危险。于是,一场轰轰烈、历时五年之久的藩镇叛乱与朝廷平叛战争正式打响了。 这场叛乱之所以长达五年之久,是因为朝廷快要赢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原来参与平叛的藩镇,却又一个又一个的反叛朝廷了。 期间,建中四年(783年)十月,长安也因士兵哗变引发叛乱,一度被叛军占领8个多月之久,史称「 ”泾师之变”。中原大地硝烟弥漫,百姓苦不堪言。面对此种情景,德宗颁发了《罪己诏》,对参与叛乱的诸藩,除了占据长安称帝的朱泚外,都一律赦免。还别说,效果不错,起到了分化藩镇的作用。建中五年(784年)七月,朱泚败亡,长安光复。 此时,李怀光、李希烈和朱滔的叛乱还未平息,特别是李怀光麾下的朔方军,原是帝国精锐,要想剿灭这支部队,难度不小。为此,德宗想起了大唐硕果仅存的三朝帝师、四朝元老——李泌。 6,再次出山 辅佐德宗 早在肃宗灵武时期,德宗就以皇长孙的身份就学于李泌。于是,七月下旬,李泌再次奉召入京。 李泌一回朝中,德宗迫不及待的跟他谈起了李怀光的问题,李泌分析了一下局势,并让德宗相信李怀光不过一介武夫,不足为虑。李泌的乐观精神,让德宗重拾信心。 与此同时,连年的征战,国库的钱粮也耗尽,朝廷百官纷纷上书建议赦免李怀光,缓解财政困难。德宗断然拒绝,因为绥靖政策换来的和平不会长久。很快,德宗的坚持换来了回报。 三个月后,李怀光被唐军包围,成瓮中之鳖。朱滔也被唐军打的节节败退,极度惶恐之下,向朝廷上表请罪。李希烈也丢失多座城池,不得不收缩战线,退回蔡州老巢。 四面八方的捷报,让德宗大为振奋,长安的粮草也快断绝。此时朝中纷纷传出流言说镇海节度使韩滉要反叛,举报他的奏章不断送到德宗的手中,德宗被搞的心神不宁,韩滉镇守的江东,可是帝国的大粮仓,如果他反叛了,那麻烦就大了。 李泌知道,德宗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特别是这几年,诸藩一个接着一个的叛乱,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猜忌之心。在韩晃的问题上,如果处理稍有不甚,逼反了韩滉,将导致江淮漕运被截断,后果不堪设想。 李泌以全家百口的性命为韩滉担保,反复劝谏德宗,终于德宗被李泌说服。随后德宗在朝堂上公布了李泌为韩滉作保的奏章,同时召见韩皋(韩滉之子),让他回家省亲。 韩皋一回到老家,韩滉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天就向朝廷献了一百万斛大米,并迅速装船,催促韩皋送到长安去。江淮诸道一看韩滉献了一百万斛大米,也纷纷争相入贡,朝廷断粮的危机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贞元元年(785年)四月中旬,官军大破李怀光,河中叛将眼看官军连战连捷,遂纷纷归降朝廷。虽然如此,但朝廷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年的六月,朝廷的钱粮又快用完了,官员又纷纷请求德宗赦免李怀光。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晟上书朝廷,坚决反对赦免;七月初一,马遂也从前线赶回朝中,请求朝廷再拨一个月的粮草,打算对李怀光发起最后一击。 德宗咬了咬牙,同意了马遂的要求。 7,单枪匹马平定叛乱 不费一兵困死吐蕃 就在德宗朝廷准备勒紧裤腰带,准备对李怀光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陕州发生叛乱了。听到这个消息,德宗吓的差点尿裤子了。因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朝廷已经无力再对陕州平叛了,只能以最小的代价平定陕州的叛乱。 德宗慌忙找来李泌商量,让李泌去解决陕州叛乱。并问李泌需要多少兵马,李泌答道:「 ”我一个人就够了”。 于是,李泌单枪匹马进入陕州,抵达陕州的当晚,陕州的文武百官纷纷向李泌示好,李泌窃喜:「 ”吾事济矣”。次日,叛军主帅达奚抱晖也不得不前来迎接李泌。 此时,李泌已经看明白了,达奚抱晖的叛乱不得人心,要拿掉他易如反掌。 接着,李泌单独召见了达奚抱晖,说:「 ”你知道吗?我现在就可以杀你!但我不会杀你,但你必须先准备酒菜,去祭奠被你毒杀的前任节度使。祭奠完后,你就找个安身的地方躲起来吧,再暗中回来接你的家眷,你若按我说的做,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从此,达奚抱晖亡命天涯,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陕州的叛乱,李泌单枪匹马,就这样兵不血刃得解决了。 贞元二年(786年),历时五年的诸藩之乱终于平定,李怀光兵败自缢身亡,李希烈被部下毒杀。但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吐蕃大举入侵,内忧方平,外患又起。 吐蕃人动不动就深入关中掳掠、威胁京师长安,令大唐百姓苦不堪言。 李泌认为,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吐蕃边患,必须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与回纥、南诏、大食和天竺等国结盟。让吐蕃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逐步消弱吐蕃的国力,最终让其自行灭亡。 李泌说「 ”不用中国之兵,使吐蕃自困。”(《资治通鉴》卷二三二) 后来,李泌反复上书德宗,陈述利害,德宗终于同意了李泌的策略。 事实证明,从李泌提出困死吐蕃的战略后,吐蕃一步一步走向了衰弱,最终国家崩溃并灭亡。 贞元五年(789年),李泌与世长辞,享年68岁。李泌一生,政坛四落四起,多次推辞宰相之位,一直到贞元三年,66岁的李泌才答应德宗,出任了唐王朝的宰相,保证了唐王朝的和平和安定,称得上是唐朝最杰出的宰相之一。

相关参考

不费一兵一卒平定西凉,李渊是如何做到的

618年(武德元年),为了对于薛举,李渊派使者出访凉州(即武威)与李轨结盟,称其为堂弟,李轨十分愉快。与李轨结盟,只是李渊的权宜之计,为的是对于西秦。西秦被覆灭后,李渊下旨封爵李轨为凉州大总管、凉王。

他献了啥奇计?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

他献了啥奇计?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分兵箝制,集中全力战吴楚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

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

曹操是怎样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袁熙和袁尚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

杜立三横行东北,无人敢惹,张作霖为何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其击毙

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但有人认为,如果杜立三没死,那么「”东北王”的称号,就轮不到张作霖了。(杜立三剧照)那么,杜立三是谁,他究竟有多厉害,又是怎么死掉的呢?杜立三出生在1880年。尽管他的年纪,比

从吐蕃王朝的猝然灭亡,看高原政权的内忧与外患

公元842年,辉煌豪劲了二百年的吐蕃王朝猝然崩盘。之后,西藏地区再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关于吐蕃王朝崩溃的原因,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著作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究竟吐蕃王朝

平定准噶尔叛乱

平定准噶尔叛乱  统一,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  准噶尔部是中国厄鲁特蒙古族的一支。明末清初,准噶尔部贵族兼并了厄鲁特蒙古  各部,逐步控制了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 

西汉王朝的平定羌人叛乱往事

西汉中晚期,匈奴在汉武帝与汉宣帝的连番打击之下,已呈日落西山之势。值此危亡时刻,汉匈战争的主线分出了额外的分支:那就是汉羌战争。作为牵制汉朝的盟友,羌人也加入了雪山草原大漠上的角逐。汉羌战争最后上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