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和刘繇、士燮并列为一传的江东名将太史慈

Posted 太守

篇首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聊一聊和刘繇、士燮并列为一传的江东名将太史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聊一聊和刘繇、士燮并列为一传的江东名将太史慈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太史慈是江东名将,虽然去世得很早,但也为孙策、孙权兄弟立下很多功劳。在《三国志·吴书十》中,记载一批江东虎将,被后人称为「 ”江表十二虎臣”。太史慈却没有被列入在内,而是列入《三国志·吴书四》,与刘繇、士燮这样的军阀并列在一起。 有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太史慈被列入「 ”江东军阀列传”,而不是「 ”江表虎臣列传”,还有人认为陈寿重视太史慈,所以才这样分列。其实原因很简单,太史慈本身就有过一段短暂的军阀生涯。 太史慈的军阀生涯 一、太史慈到江东时的环境 太史慈渡江以后,是跟着刘繇混得。刘繇当时是朝廷认证的扬州刺史,被袁术接到江东,却占了袁术的吴郡和丹阳郡,与袁术划分界限,隔江相望。刘繇的突然反水让袁术的地盘大幅缩水,袁术派吴景、孙贲进攻刘繇。 这两个人都是孙家班出身,吴景是孙坚的小舅子,孙贲是孙坚的侄子。孙坚战死后,包括孙策在内的孙家班就归附了袁术。 吴景、孙贲无法顺利渡江,孙策自告奋勇,袁术本来是考虑到孙策可能会脱离自己,但又认为江东势力复杂,孙策未必能够成长起来,还是派孙策渡江。而太史慈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投奔刘繇的。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 ”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 二、太史慈自立门户 刘繇不是孙策的对手,很快就被孙策击败了。刘繇逃往豫章郡,太史慈原先也跟随刘繇去豫章,但中道停留在丹阳郡芜湖,然后亡命山岭之中。 这个时候孙策对丹阳郡的扩张已经向西到宣城,太史慈则入驻到宣城附近的泾县,自领为丹阳太守,已经脱离了刘繇,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于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 太史慈并不属于纯粹的武将,本身有文化,形象过硬,而且太史慈曾经有过「 ”为太守劫州章”、「 ”赴文举,请诣玄德”的经历,也给他带来一定的名望。 可以说太史慈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人。丹阳郡的山岭之间生活着山越人,民风剽悍,他们选择支持太史慈,成为太史慈的武装力量。不过最后太史慈还是被孙策击败。 史料上的争议 按《三国志》中的记载,孙策主动进攻太史慈,最后擒获了他,战斗的地点似乎在泾县。孙策对太史慈说了一句话:「 ”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似乎「 ”神亭之战”发生于孙策和刘繇作战时期,太史慈和孙策的小规模遭遇战。但《吴历》当中又有不同说法。 《吴历》:「 ”慈于神亭战败,为策所执。” 神亭位于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北十五公里,按照地图上来看,神亭位置要比泾县、宣城更往东一些。如果按照《吴历》中的说法,当时的情况应该是太史慈主动进攻孙策,结果战败被擒。孙策打的是一次防御战。 当然《吴历》中的记载与《三国志》中有较大冲突,裴松之虽然引用了《吴历》,但还是偏向于《三国志》中的记载。至于《吴历》与《三国志》孰是,还需要读者自行判断。 太史慈在江东集团的表现 《三国志》中《太史慈传》的篇幅很长,但大部分是他投降孙策之前的表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太史慈死得太早了,连「 ”赤壁之战”都还没有打起来。 要知道「 ”赤壁之战”后才是曹操、刘备、孙权同时活跃并紧密相关的舞台。太史慈在江东集团中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两件事,一是接收刘繇的残余势力,二是抵御刘磐的进攻。 一、收拢刘繇势力 刘繇带着部曲到豫章郡,原本是想借着豫章的地盘和刘表、曹操的支持东山再起,本来他也有可能实现,提前占领豫章郡的笮融被刘繇击败,朝廷委任的豫章太守华歆也没有割据一方的野心。但是天不遂人意,刘繇病死了。 他去世以后,留下数量一万多人的残余势力。太史慈与刘繇都是青州东莱郡人,太史慈还做过刘繇的部下,让太史慈抚慰、收拢刘繇残部很合适,顺便再侦查一下豫章郡的情况。 太史慈和孙策的时间很短,他又是被击败俘虏的。太史慈去豫章郡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他要叛逃孙策,依附豫章太守华歆或者直接西逃到荆州,不过太史慈还是回来了,并且提供了华歆治理豫章郡的情报。这是太史慈重信义的一个表现。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 二、担任建昌都尉 荆州和扬州相邻,刘表和孙策都有扩张的野心,这就导致二人之间必然会发生战争。双方的战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江夏,一个是豫章。刘表的侄子刘磐就从长沙入侵到豫章。为此孙策划分出六个县,组成一个防区,设立建昌都尉,就是这个防区的长官。 而太史慈就是第一任建昌都尉,在江东集团中地位出众。太史慈和刘磐经历了多次战斗,最终解决了刘磐入侵的问题。这次交手中,说不定未来的「 ”五虎上将”黄忠也有所参与。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磐绝迹不复为寇。” 《三国志·蜀书·黄忠传》:「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余论 说到这里,太史慈为什么能与刘繇、士燮并列一传,而非江表之虎臣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江表十二虎臣”中或是孙坚旧部,或是跟随孙策的淮泗武人,或是主动投奔孙权的,他们都没有像太史慈这样的作为江东众多军阀之一的割据一方的经历。 我们再看与太史慈并列的刘繇和士燮。刘繇是孙策的敌人,后来被驱逐,这个不用多说;士燮是交州的军阀,孙权将手插入到交州后,他就老老实实地归附孙权,至少是在名义上。可以说刘繇、太史慈、士燮三人的共性更多一些,太史慈被列入军阀当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志辞典》

相关参考

东吴名将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

太史慈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武将太史慈生平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

三国太史慈怎么死的

  三国名将太史慈简介: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

太史慈怎么死的,太史慈本来是谁的部将

太史慈怎么死的太史慈本来是谁的部将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

十大无名英雄是谁

10,跟随太史慈无名小将太史慈神亭出战小霸王孙策,大家注意到没,刘繇军中只有一名无名小将跟随。由此可见此小将胆气过人。之后太史慈与孙策单挑,孙策这边有程普,黄盖等12名战将,太史慈这边只有无名小将一人

太史慈与孙策匹敌的猛将 曹操为何给他送了一味药

说到江东猛将,绝对不能错过太史慈。演义里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孙策,在正史上确有其事。当时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去侦察军情,碰巧遇到了孙策带着韩当、宋谦、黄盖等十三员猛将。太史慈好不畏惧,上前和孙策打了起来。孙

名将黄忠是太史慈的手下败将却被吹成百步穿杨

大众看《三国演义》,必然热其武评、好其打斗。说到小说中的猛将,首推吕布、张飞、赵云、关羽;要说神箭手,必然少不了太史慈、黄忠、吕布等人;要说老当益壮,亦是黄忠、严颜、黄盖等人。也正因此很多写手朋友们认

太史慈怎么死的

三国名将太史慈,可以说是吴国少有的以勇猛著称的将领了。关于他恩报孔融,与孙策神亭酣战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是,就算这样的英雄,当然也不能长生不死,那么,太史慈怎么死的?一、《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怎么死的

“傻”孙策无限信任太史慈后的回报 孙策教用人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汉末时期的孙策,年纪轻轻就已是江东霸

吴国将领有那些

甘宁、孙策、周瑜、文俶、太史慈、周循、陈武、周胤、士燮、吕蒙、徐盛、孙坚、陆逊、全祎、凌统、蒋钦、孙韶、黄盖、马忠、祖茂、孙桓、韩当、周泰、凌操、孙翊、陈表、全琮、陆抗、步协、潘璋、朱桓休穆、丁奉、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