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代名将李如松没有战死,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Posted 铁骑

篇首语:不磨不炼,不成好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假如一代名将李如松没有战死,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假如一代名将李如松没有战死,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萨尔浒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中,六、七万的后金军队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将分四路而来的近十万明军各个击破。明军伤亡5万余人,最终以大败而告终,此战役也成为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后金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节节败退。 历史上将万历年间发生的三次大规模用兵称为万历三大征,它们分别是: 1、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 3、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当时明朝的霸主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 ”万历三大征” ,李如松本人就指挥了其中的两场:即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叛乱和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并且两战皆以完胜告终,一代名将,实至名归! 李如松——一颗耀眼的将星 1、骁勇善战,一往无前。在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中,李如松亲临前线督战时,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当即换马再战,毫无退意,其勇猛如此,明史记载:「 ”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2、深谙兵法,奇正相辅。李如松是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 从小就跟随在自己父亲身边,少年时就已经熟悉军事谋略,经过战争的不断洗礼,已经是深谙兵法。 平叛宁夏时,面对叛军以逸待劳,坚守不出的不利态势,在仔细观察了地形和宁夏城防之后,下令决开黄河,水淹宁夏城。城内弹尽粮绝,军心涣散,斗志全无,叛军失去外援,内部也发生了火并,明军很快平定了宁夏叛乱。 在平壤之战中,面对困兽犹斗的倭寇,李如松果断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诱导日军突围,然后在日军撤退路线上不断设伏,不断重创日军,而明军本部却损失甚微,从而将一场伤亡巨大的攻城战变成了损失甚小的伏击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本部的伤亡。 3、杀手锏——辽东铁骑。李如松的父亲李成梁在辽东拥有着一支装备精良的辽东铁骑,战斗力极强,是明朝的精锐部队,是一支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力克蒙古、女真骑兵的铁骑劲旅!李如松在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中就调动了相当数量的辽东铁骑,在朝鲜立下赫赫战功。 李如松之死 万历二十六年,因军功显赫而升任辽东总兵官的李如松,在鞑靼土蛮犯辽东时,率少量轻骑追击,在途中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 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死战不退,最终因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寡不敌众,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岁。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的原因 李如松战功显赫,用兵如神,那么,如果让他领兵萨尔浒,担任主帅,出击后金的话,能否改写萨尔浒之战的结局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简要的分析一下明军萨尔浒之战惨败的原因: 一是军队方面。明朝中后期,明军腐败不堪,缺乏训练,装备陈旧,兵士素养差,毫无战斗力可言。 二是经济方面。明朝的国库早已被万历三大征用光,因此根本无法支持后期的长久作战。 三是指挥系统方面。彼时明朝的兵部尚书空缺有半年之久,朝廷却一直没有指派合适的人选,直到后金军队逼近沈阳时,才匆忙任命人选,仓皇应战,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四是用人方面。明朝任命的主帅杨镐是个军事庸才,作战策略方面,本来明军兵力占优,但竟然兵分四路,孤军深入,还泄露了战前机密,最终各路军队被处于劣势的后金各个击破,全军覆没。 李如松挂帅,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改变吗? 从上述的分析原因可得出,萨尔浒之战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指挥失误,被各个击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果换作李如松指挥萨尔浒之战的话,结局会怎样? 答案是:全胜! 首先,李如松能够调动相当规模的辽东铁骑,战斗力是极强的。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倭寇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而《 万历三大征考》也记载,平壤之战中明军阵亡796人,伤1492人。由此得出:此战明军与日军的阵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明军):15(日军),从中就能看出李如松加辽东铁骑的超强战斗力! 其次,李如松深谙兵法,远不是萨尔浒之战的主帅杨镐所能比较的,因此明军也绝不会出现分兵四路,被各个击破的低级错误。 综上,如果李如松没有战死,完全可以改写历史:明军应该是依据优势兵力,尤其是精锐部队——辽东铁骑,将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主力全线击溃,并乘势掩杀,令其胆寒,不敢再踏大明疆土一步!

相关参考

李如松是怎么死的? 一代名将李如松简介

李如松是明朝著名将领,字子茂,号仰城,生于公元1549年,去世于公元1598年,父亲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辽东铁岭卫人。李如松的祖先在洪武年间,渡江归附明朝,归附后“授总旗”,高祖

李如松是怎么死的? 一代名将李如松简介

李如松是明朝著名将领,字子茂,号仰城,生于公元1549年,去世于公元1598年,父亲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辽东铁岭卫人。李如松的祖先在洪武年间,渡江归附明朝,归附后“授总旗”,高祖

历史人物 一代名将李如松简介 李如松是怎么死的

  李如松是明朝著名将领,字子茂,号仰城,生于公元1549年,去世于公元1598年,父亲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辽东铁岭卫人。李如松的祖先在洪武年间,渡江归附明朝,归附后“授总旗”,

李如松的历史成就 李如松的历史评价

  李如松,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活跃于中国明朝万历时期,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李如松从小跟随在自己父亲身边,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和极高的军事素养,后中武举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骁勇善战

李如松的历史评价如何? 李如松的历史成就

李如松,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活跃于中国明朝万历时期,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李如松从小跟随在自己父亲身边,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和极高的军事素养,后中武举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骁勇善战,立

李如松的历史评价如何? 李如松的历史成就

李如松,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活跃于中国明朝万历时期,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李如松从小跟随在自己父亲身边,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和极高的军事素养,后中武举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骁勇善战,立

历史人物 李如松的历史成就 李如松的历史评价

  李如松,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活跃于中国明朝万历时期,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李如松从小跟随在自己父亲身边,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和极高的军事素养,后中武举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骁勇善战

抗倭名将李如松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师承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头号幕僚徐渭,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初为铁岭卫指挥同知,后因战功升任神机营副将,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如松出任山西总兵,万历十五年,李如

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 李如松父亲是谁

李如松父亲是谁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李如

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 李如松父亲是谁

李如松父亲是谁李如松父亲李成梁简介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