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浅析三国时期的官制以及后宫中的妃嫔制度

Posted 制度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无规矩不成方圆,浅析三国时期的官制以及后宫中的妃嫔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规矩不成方圆,浅析三国时期的官制以及后宫中的妃嫔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历朝历代都有管理国家所设立的制度,这些制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皇权。 那对于这些制度,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在初中和高中历史上,学习了许多关于国家制度的内容,很多人对三国时期非常感兴趣,网络上也比较关注三国历史文化,那么在这段时期又有什么样的制度呢?这些制度的深刻意义又是什么呢?走进三国,浅析三国时期的官制以及后宫中的妃嫔制度。 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制 对于制度,有朝堂上的制度,有地方的制度,也有分封国家的制度,也有管理后宫的制度。 那么我们首先就来说一说这朝堂上的制度,对于朝堂上的波诡暗涌,尔虞我诈,当官的谁不多长几个心眼?皇帝为了管理这些人才,也想出了不同的办法。 既然是朝堂制度,那官员肯定是首要,关于官员,在三国时代仍然采用了三公九卿的制度,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三公,这三个官职,可以说是三国时代最高的官员位置。在东汉时期,三公由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到太尉、司徒、司空。 三公里面的最高职位还是太尉,在末期的时候,董卓当上了相邦,他的地位是在这三个官职的上面的;而在魏朝时期,也就是公元二零八年,曹孟德又把三公的制度给废除掉,设立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职,在前朝两汉持续了二百年的三公,在此刻宣告结束。 设立三公的原因,我们都清楚是为了更好的集权,起初确实是这样,但是随着皇帝设立的官职越来越多,各个贵族之间的利益矛盾越来越大,与朝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三公逐渐成为了皇权和贵族权利之间的牺牲品。 也就是说,比如皇帝要治水,治不好,皇帝不能丢人,就把责任推在三公身上,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东汉末期经常发生三公被革职的事情。三公的主要权利逐渐被转移到其他官员身上,再后来的丞相上最有说服力。 三公在当时还被称为备用官员,由此可见当时的三公不过是有个名头但是一分实权都没有,与后世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再来说一说九卿,这个时候的九卿可与后世的不一样,这里的九卿制度,也不是后世所设定的那些。 第一:太常,这个官职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国家的祭祀等事和前朝后宫的礼仪。在他下方我们分设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等等。 第二:卫尉,这主要就是服侍皇帝,相当于总管,但不是阉人。在它下方我们设立左右中郎将等等。 第三:郎中令,这是皇城的禁军。 第四:太仆,主要负责皇帝出行的马车,在它之下设立了未央厩令。 第五:廷尉,也就是后世大理寺的大理寺卿,也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主要管狱讼案件。 第六:大鸿胪,他的任务就是做一个好的外交官,处理诸侯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的事情。 第七:宗正,这个官职因为要管理皇家的事情,所以人选一般都在皇家里面挑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比较有权威的人担任。 第八:大司农,一听名字就是管理谷物种植的,但是这个职位还管理这个国家的国库以及财政,并且兼职食盐以及铁的租税,它的下面设立了平准令等。 第九:少府,这个官职其实更接近于专门给皇帝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比如看病,比如吃饭,其实这个才更像后世的侍从,因为里面管理着宦官。这九个官至之间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九卿的一员。 那么除了这三公和九卿,朝堂上还设立了许多位同九卿的官职,比如执金吾,比如太子太傅。这些官员虽然不在九卿的行列里面,但是却也是和九卿享有一样的待遇。 九品中正制 在魏朝后期,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官职名,叫做九品中正制,这个官职是曹丕在位时设立的一种选官制度,它诞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原有的选官制度经过宦官与皇权与世家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继续运行,所以才有了它。 但是它的作用并不好,因为在初期的时候大家都用才能来进行选拔,在后期就开始进行贿赂,以及选官的制度变为了门第高的优先,这也为后来的门阀掌大权展开了大门。 后宫中的宦官制度 当时对于后宫的要求也是比较严苛的,我们首先来说一下宦官制度,长秋宫一般是汉朝的帝后住的地方,管理人员的首领是大长秋,它的人选是由皇后派身边的人担任的。 我们所知大长秋的一个就是曹孟德的祖父,其他的宦官制度有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这些官职。那么我们所说的侍中,是由才学比较高的学士来担任,地位要比九卿的地位要低,相当于皇帝的专属顾问。 其余的官职还有入尚书,他的俸禄是600石,远比不上九卿,再比如散骑常侍,专门监督皇帝的过失进行进谏,还有一些比如中书舍人,博士,都是一些下属官员,地位比较低。 地方上的州县制度 那么在三国时候对地方的制度,一般是采用州县制度。州县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中央集权,所以朝廷会派自己信任的官员去地方当长官进行管理。 后宫的妃嫔制度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对于后宫的妃嫔制度,就拿魏朝时候的妃嫔制度来说,在曹孟德掌权的时候,他的后宫有六等,第一等是王后,其余还有夫人,夫人是仅次于王后的,剩下的有昭仪,婕妤,以及容华和美人,美人应该是最低级的妃嫔等级。 在他儿子即位后,还增加了5个等级,其中有我们熟悉的贵嫔,在后世我们也能见到些等级,其他的还有淑媛,接下来就是修容,而后是顺成,最后是良人,在此后,皇帝还增加了其他的等级,比如妃位。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关于立法的概念,在魏国之初,他们采用了汉律,直到在魏明帝的时候才设立了自己朝代的律法,叫做魏律。 后来还有北魏律,在刑法上面,采用了准五服以制罪,它的基本内容就是有三点:第一是在关于人身方面,身份卑微的人侵犯身份高贵的人,处罚严重,而身份高贵的人侵犯身份低微的人,处罚较轻,而且这样的制度是身份相差越大处罚力度越重(轻)。 第二点:如果侵犯别人的财产,那么这个时候是不看等级,只看亲缘。 第三:修饰强奸罪,不看尊卑不看老少,如果制服越接近,那么所受到的刑法就会越严重。 这些就是本期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时期的一些制度,希望大家看了以后对你们在三国历史方面的了解会有帮助,那么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评论。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魏律》 《求贤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相关参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一句怎么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无规矩不成方圆:拼音Wúguījǔbùchéngfāngyuán释义: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清朝皇帝为何只能快速临幸妃嫔却不能与其同居

...实上,清朝皇帝与妃嫔们是不能同房居住的。清朝皇宫的规矩十分严格,即使是皇帝与皇后,也只是新婚时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同住三天,然后必须各自回自己的寝宫居住。至于其他的妃嫔,就更加不能与皇帝同住了。因为在之...

清朝那些后宫嫔妃不能忍受的侍寝规矩

在漫长的封建宫廷之中,留下来的除了波诡浪谲的政治风云,就是污秽不堪的后宫春秋了。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是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说不完的荣耀,道不尽的光彩;但是,也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众多妃嫔

蜀汉灭亡后,刘禅后宫那些妃嫔下场如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就讲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东汉末年地方势力的割据,三国时期征战不休的混乱,笑到最后的赢家是曹魏,将这

在底线上下的宋真宗

自古及今,凡做事都要有个底线,也就是起码的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历史上,要保持统治秩序运行,就需要一套规矩,其中的底线是朝野皆知的界限,如果突破就属于乱政。清醒的帝王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把持,

揭秘清宫有多少难以忍受的侍寝规矩?

在漫长的封建宫廷之中,留下来的除了波诡浪谲的政治风云,就是污秽不堪的后宫春秋了。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是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说不完的荣耀,道不尽的光彩;但是,也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众多妃嫔

赶快释放,提拔重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古代的皇帝为了治理好江山,都会制定出相应的律法,凡是处罚法令的人,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是每个朝代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每当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比如新皇帝的登基、皇后过大寿,皇帝就会下旨大

清代名臣张鹏翮“清俭家风”传承不息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在家庭美德上,组织领

老祖宗传下来的十大规矩,每个都堪称真理,你知道几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不能丢。这些老规矩,虎妞记的挺多的呢,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01.吃鱼不能说“翻”。——翻鱼和翻船同音。应该把鱼从

作文:我的家风家规家训故事(一千字左右)怎么写全文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