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诗1600多首,晚年却只吟咏这半首,他的常随都以为他疯了

Posted 王安石

篇首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安石写诗1600多首,晚年却只吟咏这半首,他的常随都以为他疯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安石写诗1600多首,晚年却只吟咏这半首,他的常随都以为他疯了

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派的顽强阻击,神宗不得已,接受了他的辞呈,让他回归金陵,这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王安石走后,吕慧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不到一年,神宗就朝思暮想起王安石来,没有天纵英才的王安石,别人真的撑不起这个变法的局面。于是,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卷土重来。 可是,一年的时间,改变实在是太大了,神宗也不是那个有远大抱负的神宗皇帝了,手底下的吕慧卿等人,早已不是他的得力干将,而变成了仇视他的人。而就在这时,独子又因病而亡。王安石终于支撑不住了,再次坚决递交了辞呈,二次罢相,归隐金陵。 回到金陵后,坏消息不断传来,宋神宗驾崩,王安石哭得死去活来。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皇帝和宰相的最佳搭档,神宗和王安石当数第一。他知道,没有神宗一走,变法大业也就宣告终结了。 果然,高太后听政,启用了最大的顽固派司马光。他下了殊死力气推行的新法,一项一项都被废除了。他不能理解的是,就是那些没有争议,受到百姓欢迎的也一样被废除了。本来,他还寄希望于苏轼,因为他知道,苏轼虽然反对他的新法,但他是明白人,不会走向一个极端。 而事实上,苏轼确实跟司马光抗争多次,但都是无功而返。苏轼的想法是,保留合理的,废除不合理的。而司马光呢,只要是王安石制定的,一律废除。他看的不是法律好不好,是看谁制定的,王安石的,就废除,不管良莠。 王安石是有气没处出,无奈之下发出一声叹息:随他去吧,他已经竭尽全力了。现在这些人享受着王安石改革的红利,再也不愁干部发不出工资,福利丰厚。而在改革之初,皇帝连打赏大臣的钱都没有,地方官只能自筹资金发工资,这些人怎么就忘记了呢。这是他实在想不通的。事实上,王安石改革的红利,一直到数十年后的徽宗朝,还在享受。 那一天,王安石心情郁闷,所谓郁闷出诗人,何况王安石本来就是大诗人大文豪呢,所以,他开始吟诗,抒发心中愤懑之情,两句诗几乎是脱口而出: 当年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做卧龙。 两句诗落墨后,他仰天大笑,笑得泪流满面。这写的,不是诸葛,而是王安石自己啊。如今,他终于看透了,诸葛神仙一般的人物,有成就了什么呢?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不过是阿斗的投降而已,要早知道是这样,真的不如终身就做卧龙,也不至于秋风五丈原! 王安石笑一阵哭一阵,感慨万端,等到平静下来后,再想续上两句,成为一首完整的诗时,却感觉到心里再也没有了刚才的灵感,连一点点感觉都没有,终于没有写出来。他还想,以后再续上,结果是再也找不到刚才的感觉了,只好就留下了这半首诗。 王安石对这两句半首诗,特别钟爱,他把这两句诗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天天都看着,每天提醒着自己,不要再去想什么变法,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头,想开一些吧,诸葛亮都那样,何必那么看不开呢? 王安石每天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往往想起那年除夕写的那首诗。那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意气奋发,大宋的前途,将在他的掌舵下,驶向光明的彼岸。除夕夜,他破例喝了酒,穿着他一贯的破衣烂衫,走着汴梁大街上,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今宰相,就是变法的总设计师和推动者。那感觉不是一般的好。听着爆竹声声,看着家家户户的大红对联,不由得随口吟出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写的是除夕的辞旧迎新,可是,这仅仅是年序上的辞旧迎新吗?绝不是!那是大宋朝命运的辞旧迎新,一切旧的都将过去,崭新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一定会在他的努力下,变成现实。他将成为一代名相,千古留名。 想到这首诗,王安石不由得苦笑,哪里有什么一代名相,哪里有什么崭新的明天,一切都是梦一场,就让这一切都过去吧,于是,他又吟咏起那没有完成的半句诗来:当年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做卧龙。 一直跟着他的老兵,怎么也看不懂主人的又哭又笑,以为他疯了。可是分明又没疯啊。不要说一个不识字的老兵,任何一个王安石之外的人,谁能体会到这样的感受呢? 朋友们,对于王安石这半首诗,怎么看?对于王安石变法,是什么观点呢?希望看到您的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这段争议不断的历史!

相关参考

为什么张率要把两千多首诗稿全部烧掉

张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12岁就开始写诗了,他还定下计划:每天要写成一首诗。他每天坚持写诗,即使天很晚了,他也要先写完诗后再睡觉,就这样,到他16岁时,他的诗稿已经有两千多首了。  当时,有一个

历史人物 大老粗为何能写出千古名篇

  古往今来,多少饱读诗书之人,日夜吟咏,拈断无数胡须。但是,最终却难得有半首一句流传后世。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诗歌国度,要想写出能够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优秀诗人和作品

历史人物 宋庆龄晚年想见宋美龄一面,宋美龄却只回了四个字

宋氏姐妹情深,尤其宋庆龄与小妹宋美龄关系最为亲密,年轻时的宋美龄一有什么心事最先诉说的对象就是二姐。姐妹俩都才貌双全,可惜由于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因为这个,姐妹俩都后半生一面都没见

乾隆晚年因何事为自己写诗辟谣

乾隆出生地之谜:传说,雍正还在做皇子当亲王时,一年秋天到热河打猎,几箭发出射倒一只梅花鹿,年轻气盛的雍亲王当即让人把鹿宰杀,他自己大碗大碗地喝起鹿血。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亲王喝后躁急不能自持,可身

死后却不知葬于何处? 杜甫一生写诗无数

一说道杜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文,他一生写诗无数,出名的也是数不胜数,比肩李白,被后人评为“诗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一生流离漂泊,穷困潦倒。甚至在他死后所葬何处都不得而知,...

他是大宋朝杠精,文学领袖,晚年绯闻缠身,看尽人性后活成了自己

他被誉为北宋的文坛领袖,苏轼苏辙是他的学生、曾巩是他最喜欢的弟子,王安石、苏洵都受到过他的提拔……他是知名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新唐史》和《新五代史》,在史学史上和《二十四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史人物 白居易的作风有问题

  唐代有三个代表性的诗人即“李杜白”,他们三个代表诗人留下的诗作,白居易有三千多首,杜甫一千多首,李白只有几百首。李白是生性豪放,写诗随写随丢;杜甫则是历经沧桑,死了以后才出了名,很多诗作都散佚了;

白居易的作风有问题?他是好官吗?

  唐代有三个代表性的诗人即“李杜白”,他们三个代表诗人留下的诗作,白居易有三千多首,杜甫一千多首,李白只有几百首。李白是生性豪放,写诗随写随丢;杜甫则是历经沧桑,死了以后才出

宋朝历史 王安石游记赏析 菩萨蛮王安石晚年之作

王安石游记要论王安石游记中最为出彩的要算《游褒蝉山记》,这是一篇游记,北宋思想家王安石通过追忆的形式写下的一篇作品,讲述的是王安石辞职回家途中的故事,王安石从京城辞职后回到自己的故乡,途中游览褒蝉山故

历史人物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首诗 乾隆的诗到底写的有多烂

还不知道:乾隆写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爱写诗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留存至今最多的人,也在各地留下无数墨宝。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写了四万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