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量14万支,毛瑟和三八大盖混合体,抗战前的辽十三式步枪
Posted 步枪
篇首语: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总产量14万支,毛瑟和三八大盖混合体,抗战前的辽十三式步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产量14万支,毛瑟和三八大盖混合体,抗战前的辽十三式步枪
记得《我的团长我的团》某一集中,龙文章曾经提到过辽十三老爷枪这个名号。确实,这把枪从现在看起来不算是多么有名,但在抗战前,它的总产量也达到了14支。所以今天狗子和大家来捋捋这支步枪到底是什么来历。 从「 ”辽”字上看就知道这货是当年张作霖奉系兵工厂的产品,而十三则是民国十三年,也就是1924年产。来历目前广泛的说法是有好几个,主流是两说。 一是当时东三省兵工厂的总办是韩麟春,而他参与设计了辽十三式,因此也有将这把枪称之为韩式79步枪的说法。 而另一个则是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在民国23年(1934年)的报告中提到十三年式的图纸是从斯太尔曼利夏公司买来的。也确实,斯太尔曾经在1912年推出过一款实用毛瑟枪机的曼利夏-毛瑟1912型,和辽十三式有不少相似之处。 (图为曼利夏-毛瑟1912) 但不管怎么样,辽十三式有几个特征是曼利夏1912不具备的,而且这几个特征都能从日本的三八大盖上找到。再联想到张作霖当时和日本的暧昧关系,我就估摸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张作霖可以问曼利夏买图纸,然后借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韩麟春参与改进设计,所以辽十三既具备毛瑟特征,也具备三八式的特点。 毛瑟咱们都挺熟了,就来说辽十三上的三八细节。 红圈处的两个泄压孔和三八的设计一样,如果发生子弹壳底胀裂,燃气向后漏出时。这两个泄压孔可以将燃气导向上方,避免糊射手一脸。同理,在炸膛事故发生时,也能让高压燃气分流,以减少伤害。辽十三的那个LOGO就是繁体的「 ”东”字,代表东三省兵工厂。 同样的,辽十三步枪的标准型和三八大盖一样,在枪机上方有个防尘盖,也符合东北那嘎达风沙较大,容易导致枪机内进砂故障的问题。 其他到也没啥好说的,毕竟辽十三和三八式的枪机结构都是毛瑟系,因此差异不大。但辽十三的击针拆出来之后还有个保护击针簧的筒状套,这和三八式也有点类似。 但可惜日本发动918事变之后,东北迅速沦陷,据火器堂所著《中日轻武器史料》一书机载,当时还在军械库躺着的72679支辽十三式落入日军手中。相关参考
懂枪帝壹哥是军武次位面轻武专栏的官方账号,有趣有料,每日更新!在当今的很多影视作品里,一些不符合历史与时代背景的武器装备,常常会穿越于剧情之中,并引来观众们的吐槽。例如,一些反应红军长征或早期抗战的电
在一片草原上,一名手持弓箭的女战士被20多名日军、伪军围住。刹那间,她手持弓箭快速发箭,两分钟内,近一个排的日本兵悉数被射死。这是一度热播的抗日剧《箭在弦上》的情节,并被网友称为“小宇宙爆发版”的爱国
在一片草原上,一名手持弓箭的女战士被20多名日军、伪军围住。刹那间,她手持弓箭快速发箭,两分钟内,近一个排的日本兵悉数被射死。这是一度热播的抗日剧《箭在弦上》的情节,并被网友称为“小宇宙爆发版”的爱国
德国产毛瑟军用手枪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被冠以多种称呼,如「”二十响驳壳枪”「”大肚匣子”「”大镜面”「”自来得”「”快慢机”「”匣枪”。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中国人一般又称它「”盒子炮”。中国很早
1956年12月8-14日意共八大召开意共八大是对意大利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进行调整的一次重要会议。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20大以及1956年10月发生的匈牙利事件对意大利共产党都产生不小影响。意共完
德国Kar98K半自动步枪Kar98k是Gew98毛瑟步枪改进而来的半自动步枪,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广泛装备的制式步枪,也是战争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研发历史20世纪30年代,德国重整军备
本文摘自《三大经典反侵略战争回眸》,张会军赵里著,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胡志明自50年代开始就睡眠不佳,周恩来、贺龙派中国太极高手到河内,给他传授太极拳,从此他坚持锻炼,睡眠好了许多。可是他政务繁忙,日理
在中国近代14年抗战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坚持抗战。这才有了14年后的全面胜利,才让日本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落空,才有了现代中国的重新崛起。但是,有英雄,也有罪人,如
德国毛瑟C96手枪C96手枪是德国毛瑟公司在1896年推出的,是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手枪之一。C96手枪非常有趣的一项特色是它的枪套,由于枪套是木制盒子,将其倒装在握柄后,立即转变为一枝冲锋枪
从欧洲历史来看,曾经盛极一时,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在滑铁卢之后一蹶不振。二战德国进攻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敲响了失败的警钟。而在东方战场,日军的滑铁卢就是重庆,14年抗战,日军始终攻不进重庆,而关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