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强大的周国,商王国为什么不出兵征讨

Posted 族群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面对日益强大的周国,商王国为什么不出兵征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面对日益强大的周国,商王国为什么不出兵征讨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118 帝辛东征 文/图/辑|寒山忆雪 上节说到,周侯姬昌在位的中前期,因伐商失败的教训,转而与商国和亲,并改变对外扩张的风格,专注于内政。 在专注内政期间,周人结合商王国不成熟的封建制度,和周人自身分出虞国这一经验,创造出了封建采邑制度。 到姬昌在位的中期,随着姬昌的儿子们逐渐成年,封建采邑在周国本部逐渐普及,周国的实力迅速增强。 低调隐忍了二三十年的姬昌,也开始按捺不住,改变了原先的韬光养晦政策,重启其父季历时代对外扩张的路子。 第一个被周侯姬昌拿来开刀的,是西洛河上游、陕北高原的鬼戎(鬼方)族群。对于鬼方,周人既把他们当作戎人一部分,又会把他们与西部的戎人族群区分开,单独称作狄人。因为狄人的位置处在中原的北方,所以后人才总结出「北狄」一词。 到春秋时期,陕北高原和晋西山区的族群不再被称作「鬼方」,而是换成了「白狄」一词。白狄是否就是鬼方,我们在后文中会详细分析。在这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商末时期,鬼方也会被周人称作狄。 《竹书纪年》中记载,帝辛十七年,西伯伐翟。翟就是狄,西伯指的就是周侯姬昌。 前文中我们分析过,《竹书纪年》中对文丁、帝乙、帝辛三代商王的年份记载是错误的,所以周侯姬昌征讨狄人这件事基本可以相信,但年份就不能确定了。 那么姬昌伐狄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视角从周人这边转移到商人这边。 商王帝乙可能在位20年,约公元前1078年,帝乙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名为受,日名称作帝辛。 说帝辛,很多人肯定都没啥概念,但如果说纣王,那很多人就知道了。因为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电视剧《封神榜》的原因,纣王的名号,可以说家喻户晓。 帝辛之所以被后人称作纣王,以往的说法认为,「纣」是谥号,表示残暴、昏庸、贪婪等大部分贬义的形象。但实际上,「纣」只是帝辛的名字「受」的另一种写法。 在早期文献,比如《尚书》《逸周书》《墨子》中,帝辛被称作「商王受」「商王纣」「殷王纣」,这一称呼的语法规则,与「武王发」「周公旦」一样,都是尊号在前,私名在后。 在早期称呼的基础上,「商王纣」逐渐演变成后世的「商纣王」。 在家喻户晓的印象中,纣王是一个残暴而昏庸的亡国之君的形象。关于纣王是否真的残暴而昏庸,我们后文会详细解读。为了避免读者对商朝的这位末代君主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在这里,还是采用「帝辛」这一称呼。 帝辛继位时,商王国西部的边患基本上被肃清了。我们可以回头理一下。 帝辛的高祖康丁时期,征讨羌方和四邦方。帝辛的曾祖父武乙时期,打败方戎、驱逐召方,同时又笼络周国抵挡犬戎、联合周国征讨鬼方。到帝辛的祖父文丁时期,又继续反击方戎,使得方戎实力大衰。到帝辛的父亲帝乙时期,又打败周国,并征讨盂国(邘国)、四邦方。 这样看来的话,到帝辛继位后,商国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尾大不掉的周国了。 但是,正因为从康丁到帝乙这80多年,商王国把主要精力都用来解决西、北两面的威胁,使得东南方的夷人各部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的更大一些,从盘庚迁殷之后,商王国的主要用兵方向就是西北两面。从盘庚到帝乙时期,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商王国几乎都没有与东方的夷人发生战争。 夷人的历史足够漫长。 1.6万年前左右,古苗人中的一支从南阳盆地北上,进入黄淮海大平原,形成最早的古夷人,他们过着渔猎采集的前农业时代生活。 1万~8000年前左右,古夷人进入新石器农业时代。漫长的定居生活让他们出现族群的分化,以淮河和黄河在下游衍生出去的两个黄泛带为界,形成河北走廊的河北夷、山东丘陵地区的东夷、淮河沿岸的淮夷三个族群。 4500年前左右,气候变化和小麦、家羊的传入等原因,导致黄河流域进入城邦时代。龙山文化下的东夷族群在这个时期越过南黄泛区进入中原,分化出中原夷。 在随后的夏、早商时代,河北夷(己姓部族、先商族群)、中原夷(风姓族群)和东羌(唐、虞、夏等部族)三大族群,逐渐融合成为具有民族雏形的群体——夏人(到商代也可以称作商族人)。而原本的龙山文化则演变成岳石文化,依旧分布在山东地区。 3400~3300年前的中商时期,夏人(商族人)东征山东地区,将玄夷和岱北夷、部分莱夷征服,并同化成为夏人(商族人)的一部分。 此时岳石文化下的东夷族群,丢失了泗上、岱北和胶莱盆地西部(淄河流域),只保有沂沭河谷(鲁南)、胶东半岛和胶莱盆地东部,外加泗水下游的苏北地区。岳石文化也在这场长期的「商夷大战」中受到冲击,演变成珍珠门文化。 珍珠门文化形成后,同样摆脱不了地缘规律,按照地域分化成了四个类型。 分布在胶莱盆地潍河流域的称作会泉庄类型,主体族群称作「莱夷」。 分布在胶东半岛的称作珍珠门类型,主体族群称作「嵎夷」,但很可能被莱夷征服并统治。 分布在沂沭河谷的称作鲁南类型,这里的族群最早可能是「阳夷」,后来的周人称他们为「东夷」,相对整个山东地区广义的东夷来说,鲁南的东夷是狭义的东夷。 分布在泗水下游(今苏北地区)的,称作万北类型,这里的族群与上游地区的玄夷嬴姓族群、阳夷族群有很深的渊源。在西周以前,这里可以看做是玄夷和阳夷的衍生,在晚商时期,他们还与沂沭河谷的阳夷族群合称为「夷方」,而到西周时期,他们则被看做是单独的族群,与淮河中游的族群合称「淮夷」。 在晚商时期,夷方不仅仅单指苏北、鲁南的夷人族群,还有可能包括胶莱盆地和胶东半岛的莱夷。 自盘庚迁殷以后,商夷百年战争结束,夷方获得了足够的时间来恢复自身的实力。到武乙时期,夷方就已经开始侵扰商国,试图「收复」被商国侵占的领地。《后汉书·东夷列传》称之为,「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这里的淮指的是淮河流域,岱指的是泰山周边,中土则指包括鲁西南在内的中原地区。 当然,东夷渐居中土,并非是在武乙时期,而是在武乙之后,再细一步说,应该就在帝乙和帝辛时期。 帝乙时期,之所以笼络周国,除了河内西部的盂国反叛、西北方的四邦方反叛以外,还有东方的夷人中有两个方国,组成「二邦方」,侵扰商国东部。 帝乙时期,就已经对东夷的「二邦方」发起过一次反击战。反击二邦方的战争发生在哪一年,甲骨卜辞中暂时也无法考证,只能得知战争九月开始,九月结束,应该不是同一年的事情,可能战争历时至少一年。 这场战争只是解决了夷方入侵商国东部的燃眉之急,却并没有解决掉夷方的威胁。 帝辛4年左右(约公元前1074年,文王25年),商王国在黎国境内举行大型的阅兵仪式,用意在震慑晋南地区的戎狄各部,以及晋西南的虞国,甚至关中西部的周国。这种大型阅兵仪式,往往出现在的战争胜利之后,或者开始征讨某地之前。 但就在商军主力齐聚晋东南的时候,东部的夷方再次攻打商的东部属国。《左传·召公四年》称之为,「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 夷方的入侵让帝辛放弃了震慑甚至攻打周国的计划,转而筹划反击夷方。 帝辛九年(约公元前1069年、文王30年),三四月间,夷方再次攻打商的属国。这次入侵被商人记录在甲骨卜辞中,原文为「夷方率伐东国」「典东侯,册夷方」。也正是这一年,帝辛开始征兵、调动粮草物资,并联合攸国,准备征伐夷方,甲骨卜辞称之为「余步比侯喜征夷方」。 战争在第二年(帝辛十年)打响。这场征伐夷方之战又称作「十祀伐夷方」,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征东夷」。 关于一征东夷的甲骨卜辞非常丰富,由这些卜辞,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帝辛大军的行军过程。 商历九月初,秋收之后,帝辛在王都告祭祖先,率领王师正式出征。九月底,王师抵达顾地,也就是前面章节中说过的顾国,大约位于现在的山东菏泽北部的甄城县一带。 十月初,王师抵达(上木下豆右力)地,十月中下旬,经过(上黍下口)地、噩地、乐地、(上田下目)地,于十一月初抵达商地。 这个商地的「商」,写法与王都大邑商中的「商」字略有不同,有学者认为,这个商地可能就是现在的商丘一带。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商军在十月经过的四个地方,可能就位于现在的菏泽到商丘之间。 十一月中旬,王师又抵达亳地,可能位于商丘中南部一带。十一月下旬,又经过鸿、(左鬲右丑)、(左女右桑)、(上必下隹)等地,于十二月上旬抵达厃方。这个厃方,就是康丁时期所征服的厃方。 十二月上旬,王师从厃方出发抵达攸方,也就是商王国的东南大国,可能位于现在的安徽淮北、宿州一带。十二月中旬,王师会和攸国军队,抵达旧地,与夷方接战。 十二月下旬,商军打败夷方的军队,离开旧地,抵达泧水与淮水,3天后,又进军到(氵+上心下鬲)地,与林方的军队开战。 十二月底,商军又陆续经过(米覃)、芚、(氵麦)、永等地。到第二年(帝辛11年)正月初,战役基本结束,商王帝辛率军大军返回攸国,并在那里停留驻扎。 到五月,与夷方、林方的零星战斗也全部结束,商军班师回朝。从正式出征到战争结束,前后持续超过九个月。 通过这些地名,也大致可以推断,一征东夷主要的征伐对象,可能是攸国东南方,今皖中蚌埠、苏北宿迁一带的淮夷部族。 一征东夷的胜利,让商王帝辛可以缓过劲来,转身面对西方,认真考虑要不要继续收拾周国。 但就在班师回朝后,帝辛得到了一个从西部边疆传来的消息,让他坚定了收拾周国的想法。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消息呢?商王帝辛又会如何收拾周国呢?我们下节继续解读。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的巴国,原来竟起源于陕西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101商伐巴髳文/图/辑|寒山忆雪上节说到,商王国西征汾河盆地后,由令多子族与犬族联合伐周,迫使豳地的周国重新臣服于商,并迎娶了周人的公主,甲骨卜辞称之为「妇

周国皇帝有多少人

是刚开始的周吗,周分东周和西周前后八百年左右,传说中周文王用板车拉着姜子牙八百单八步,所以姜子牙保他们八百又八年。周文王: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

神化的商周牧野大战 西周真是以少胜多吗

战争概述:公元前1070年左右,日益强盛的西岐周国率兵车三百乘、四万八千兵征伐商朝。在盟津与众诸侯会兵,并于次年在商郊的牧野与商王朝的十七万军队展开决战。一举击溃商军,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战争类型

50万精锐秦军,为何亡国也不出兵

春秋战国中,秦国从商鞅变法变得慢慢强大起来,一点点的崛起,到最后一统天下,当时列国听到秦国的军队,那都是闻风丧胆,而且人数众多,有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秦朝有如此强大的军队,难道十几年的时间军队就一下子

周武王姬发怎么死的 周武王姬发伐商纣的故事

...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在盟津(孟津)

秦国日渐强大而楚国日益衰落 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背景是在秦国国势日益上升,而楚国的国力日益衰落的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某些史料记载,这场战争中,两国投入的兵力超过百万,可见这是一场发生在两个大国之间的争斗。众所周知,秦国是战国时期国力最强大的一...

诗经记载帝乙归妹,商国为何要与周国和亲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116帝乙归妹文/图/辑|寒山忆雪上节说到,商王武乙死后,文丁即位。文丁在位中前期,商军主力继续与方戎作战,周公季历则联合兄弟之国虞国,攻打山西的戎狄部族,并

数千波兰骑兵狂殴30000俄军

17世纪初,沙皇俄国继续着自己向西方缓慢扩张的态势。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拉锯,俄罗斯人的西部边界,依然被波兰-立陶宛联邦所阻挡。而日益强大的瑞典王国,则在北方形成了影响局势的第三股势力。他们之间的互相扯

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是周武王什么时候发起的

...公旦、召公奭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国力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有800个,一起举行伐商演习。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商纣王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

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是周武王什么时候发起的

...公旦、召公奭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国力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有800个,一起举行伐商演习。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商纣王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