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二月,乾隆对准噶尔用兵时,5位军机大臣都是什么态度

Posted 军机处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755年二月,乾隆对准噶尔用兵时,5位军机大臣都是什么态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755年二月,乾隆对准噶尔用兵时,5位军机大臣都是什么态度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二月,乾隆下令出兵伊犁,正式对准噶尔汗国发动进攻。这是一个艰难的军事决定。清朝跟准噶尔之间前后打了八十多年的战争。从康熙二十二年开始,双方曾开始交战。这并非一个弱小的部落,它们的势力一度曾扩展到中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只是在名义上保持对清朝的朝贡。 康熙皇帝虽然亲征扫平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但准噶尔汗国并未消亡,事实上后来他们又曾出兵西藏,只是未能得逞。到雍正九年,准噶尔汗国大败清军,清朝阵亡14位副都统级别以上的将领。这次败仗对清军震撼极大。 所以,当乾隆准备对准噶尔汗国用兵时,朝廷中很多大臣都极力反对。可是,乾隆选择开战也不是没有理由。准噶尔汗国在乾隆十年时,国内开始爆发瘟疫,随后不久,国内因为争夺大汗位置内战七年,国力大幅度削弱。乾隆认为这是天赐良机。 但是,战争并非皇帝一个指令那么简单,它需要各方面一起配合,从调兵布局,到将士后勤补给等方面,每一样都需要极为详细的考量。在朝中大臣大部分反对的情况下,军机处大臣的建议显得各位有分量。自清朝设立军机处后,这个机构去取代过去的南书房和内阁,成为清朝中枢的最高机构。 军机大臣都由朝廷高级官员担任,本身有极高的分量。这一年军机处中,有来保、傅恒、刘统勋、纳延泰、汪由敦五人担任军机大臣。其实,从乾隆十九年到乾隆二十年,清朝军机处变动非常频繁。 在此前一年,清朝军机处还有十一位军机大臣,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或者被调到军营,提前做准备,或者被革职。而来保、傅恒、刘统勋、纳延泰、汪由敦因为各自的身份原因,在开战前都有不同的态度。 对于傅恒来说,他对乾隆一直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傅恒是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亲弟弟。富察氏家族在清朝开国时就立有功勋。傅恒本人也是从军机处开始,受到乾隆一路特殊提拔,在地方中央,以及内务府皇宫事务中,都有历练,被乾隆培养为讷亲的接班人。 在乾隆二十年的军机处中,傅恒也是较早入军机处,地位比较稳定的人。所以,在乾隆用兵,傅恒在一开始就明确表示支持,他也是最初唯一公开支持乾隆的大臣。 在开战以后,傅恒亲自统领军机处,从军事战略决策到后方物资补给,都要辅佐乾隆做出正确决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而且战争不是一两天就能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对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很大的消耗。 所以,乾隆在战后念及于此,还给傅恒在公爵上再授予一等公爵的待遇,只是被傅恒婉拒,认为自己不该得到那么大的奖赏。这种做法当然更让乾隆满意,所以不久后就把傅恒列为紫光阁首位功臣。 而对于像汪由敦这样有功劳的军机大臣,也被封军功三级。汪由敦是汉人出身的大臣,他是昔日军机魁首张廷玉的学生。汪由敦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未明确表态。在大事表态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将来都可能要负责任。 尤其是皇帝做主的年代,跟皇帝一起做出决策,将来错了,肯定大臣背锅。如果汪由敦在起初就表态支持,将来如果战败拉出来列清单,他肯定逃不过。 刘勋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在开战后,被乾隆派到西北督促军务,到了前线后,他给乾隆上书,应该避战,躲过敌人的锋芒,结果被乾隆革职。如果不是后来打了胜仗,乾隆心情不错,刘勋统免不了将来要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所以,汪由敦没有表态,到皇帝真正要开战的时候,就尽力支持,努力工作。至于来保,在开战的时候,他已经75岁。他在起初也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在参战后也是十分尽力。 当初乾隆因为地方官员处理准葛尔汗国事务不利,要对那个官员处死刑时,就是来保拦下的。纳延泰是受乾隆重视的蒙古族官员,只不过经常被乾隆外放处理公务。也正是这些人的支持,对后来清朝平定准葛尔汗国起到极大的帮助。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相关参考

张廷玉居官50年

张廷玉(康熙11年~乾隆20年,西元1672年-1755年),安徽桐城人,历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全身而退,历史上是少见的。  张廷玉的诗---万里

首席军机大臣被就地正法,杀就杀了,可乾隆非要让他死得没有尊严

军机处自雍正七年创立后,存在了一百八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有二十九人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这些人无疑都是当时最显赫的人物,也是朝廷倚重的心腹重臣。而乾隆朝的讷亲无疑是其中最为悲剧的人物,堂堂首席军机大臣竟然

清朝官员上朝时吃早餐的三个地方 军机大臣有个特权之处

很多人都不了解官员上朝怎么吃早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的北京城之中,皇帝一般在凌晨5点到早上7点之间召开早朝,按理来说,这个时间并不算太早,大臣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赶到皇宫。但是大家可能

和为何被乾隆宠信

和和(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

伊犁屯田的创始者阿克敦之子阿桂 阿桂简介

...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

伊犁屯田的创始者阿克敦之子阿桂 阿桂简介

...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

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

乾隆皇帝宠信和的七大理由

和|(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

乾隆帝与大臣之妻的偷情秘闻 “福尔康”是皇子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皇帝位上60年,外加3年有余的太上皇)、寿命最长(享年89岁)的皇帝。其一生颇有作为,延续了清朝前期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在用兵连战连捷、巩固拓展疆域的同时,加上连年

未曾想过“乾隆死了我怎么办”

乾隆即位以后,在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无定员,由皇帝指定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军机大臣的值班房在隆庆门内的北侧,军机章京的值班房在隆庆门内的南侧。军机处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