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与叔齐不图王位,那图什么

Posted 国君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伯夷与叔齐不图王位,那图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伯夷与叔齐不图王位,那图什么

文|晨曦笔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抄袭、搬运必究) 孔子曾经对伯夷与叔齐进行评价:"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的意思是,伯夷与叔齐不计较旧怨,因此很少会受到别人的埋怨。而他们两人这种不计较旧怨的行为,在孔子看来是在求仁,因而值得世人所称赞。本来伯夷与叔齐两人之中,有一人会成为商朝属国孤竹国的国君,但是两兄弟在王位的问题上相互谦让,最后两人都因此离开了孤竹国。他们的行为太不可思议了,竟然不求王位而追求虚无缥缈的仁义,他们到底是图什么?又或是背后隐藏着什么未知的细节呢? 1、 孤竹国的背景 孤竹国建立于商朝初年,具体位于河北北部。当时,"孤竹"又称为"觚竹",其中"觚"是指青铜制的酒器,而"竹"则是指记事的竹简,而"觚竹"则是对该诸侯国的贵族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的直观表现。因此单单从孤竹国的名字来看,孤竹国的氛围似乎很轻松。 作为商朝的属国——孤竹国的国君与商王有着不少的渊源。首先,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其次,他们都是东北夷的一支。而要说清楚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回到夏朝前期,那时商朝祖先相土与孤竹墨胎氏一支居于一地,但是相土率领部众南下,而墨胎氏并没有随之南迁,仍留居原地。随着时代的变迁,就成为了如今的商朝与属国孤竹。由此可见,商朝时期的孤竹国国君一脉乃是贵族,必然会得到优渥的待遇。除此之外,孤竹国与商朝一直有着通婚的习俗,所以孤竹国可谓是商朝为忠实的属国之一。 孤竹国的这一切似乎看起来很完美,可是其地理位置使得其充满了危机。当时,孤竹国位于北方边界,其上便是北夷狄族。因而当时的孤竹国是作为商朝的北方守卫,因而需要时常抵御外敌的入侵。 那么,伯夷与叔齐的离开是企图躲避战乱吗?显然,伯夷与叔齐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们这么做另有原因。 2、 伯夷与叔齐 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亚微风烛残年,已经有了传位于子的念头。当时其有三子,长子伯夷,次子亚凭,三子叔齐。如果按照当时的礼法,长子伯夷乃是最佳的人选,可是在孤竹国君的眼里,小儿子叔齐才是自己心中的最佳,于是便打算传位于他。然而,叔齐比较重视家常伦理,其认为自己两位兄长健在,不适合继位,并且推荐自己的长兄伯夷。然而,伯夷认为自己能力不如三弟,也不愿继位,可是自己不想忤逆父亲的意愿,于是逃出了孤竹国,叔齐知道自己长兄出走后,也随之离开了。 之后,两兄弟又奇迹般的相遇,并且一同隐居于北海。直到他们得知周国有一名仁君周文王。其实,兄弟俩一直都对商朝的暴政感到不满,因而不继承王位多少是出于不想为虎作伥。对于两兄弟来说,仁政的周国是一个可以实现他们政治抱负的地方,于是便长途跋涉赶往周国,以投靠周文王。 然而到达周国时,周文王已经驾鹤仙逝,在位的是周武王。与周文王不同,周武王的政治野心更大,与两兄弟的政治抱负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3、 叩马谏伐,不念旧怨 伯夷与叔齐来到周国时,周文王刚刚去世,而周文王就开始组织军队,准备伐商。伯夷叔齐虽然反对商纣王的暴政,但是也拒绝使用暴力推翻商纣王的统治。于是,伯夷与叔齐跪在了周武王的马前劝谏道:"您父亲周文王的丧期还没过,如果你动兵,那就是不孝;而且以诸侯的身份攻伐天子的行为是不仁,这样不仁不义之举是不可行的。"然而,周武王并没有理会,带着军队直接伐商。结果就是,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虽然商朝君王昏庸,暴政害民,但是伯夷与叔齐身为商朝的子民,必然存在着不可磨灭的爱国之心,因而他们的政治主张是通过合理的劝谏来改变商朝的暴政,可事与愿违,周武王发动了进攻,取代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然而西周建立之初,局势并未稳定,此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了西周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以及联合淮夷、徐、奄等方国部落发动了叛乱。而武庚也自然而然想到了伯夷与叔齐,并要求他们参加叛周军事行动,共同复辟商朝。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伯夷与叔齐竟然拒绝参与叛乱,其原因很简单,他们不认同暴力,反对"以暴制暴"。 由此可见,伯夷与叔齐两人的叩马谏伐与不念旧怨,其实并不是因为其偏袒于某一势力,而是在于他们对暴力的厌恶。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战争是一种灾难,会使许多无辜的人丧失生命,他们于心不忍,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这一切。 4、 不食周粟 周武王最终平定了天下,但是在伯夷与叔齐眼里这只不过是建立在不仁不义之下的胜利,因而他们认为吃这样一个不仁不义的国家的粮食是对他们品德的侮辱。于是他们两人隐居在首阳山中,以采集野菜野果充饥。 然而,山中的贫瘠使得他们苦不堪言,最后因为粮食不足,两人都饿倒了,不过临死之际,他们依旧铁着心肠说道:"周取代商,只不过是暴臣换了暴君,实质并没有改变,而唯有先帝神农时期才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此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处。"就这样,两人饿死在首阳山中。 确实,历史正如伯夷与叔齐所言,封建时代的朝代建立不过都是暴臣换了暴君,只要封建社会对于农民的压迫的实质不改变,社会依然不会进步,依然是充满了混乱。而历朝历代的起义战争正好应证了这一点。然而,他们也忽略了,他们所遵从的"无暴力"的仁义只不过是在让时代倒退,而那些战乱本身却在推动着时代前进。 最后,孔子所称赞的伯夷与叔齐并没有得到善终,他们暴尸荒野,只因为遵循心中的仁义。所以说,伯夷与叔齐他们图的就是世人所传颂与追求的绝对仁义。可是,这种绝对仁义只不过是理想罢了,在当时的时代是难以实现的,并且这种绝对仁义更像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用以控制百姓的思想,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实,伯夷与叔齐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的绝对仁义这一行为上本就与之相矛盾,他们既然反对暴力,那又为何将暴力施加于自己上呢?也许他们可以善待自己,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践行自己的仁义。这是古代士大夫毕生的追求!

相关参考

义不食周粟

伯夷和叔齐,是北方孤竹国的王子。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孤竹国王「”亚微”喜欢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老国王去世,叔齐认为依照礼仪,应该由大哥即位。伯夷说,父亲希望让你继承王位,我不能违背他的意愿。叔齐

宁愿饿死也不吃别人粮食的兄弟 伯夷叔齐的故事

商朝末年,有个国家叫孤竹国,伯夷、叔齐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互相谦让王位而双双逃离了自己的国家。他们怎么不愿意当大王呢?原来,伯夷,忠厚老实,不会变通,更有不会拍他老爸马屁,故老国王不喜欢他。小儿子没才能

伯夷叔齐为什么被称颂 伯夷叔齐墓遭盗挖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史记·伯夷列传》篇章中,开篇引用孔子对伯夷叔齐的看法,表明孔子对伯夷叔齐“贤人”姿态的评价。文中写道: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

伯夷叔齐为什么被称颂 伯夷叔齐墓遭盗挖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史记·伯夷列传》篇章中,开篇引用孔子对伯夷叔齐的看法,表明孔子对伯夷叔齐“贤人”姿态的评价。文中写道: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

伯夷和叔齐生平简介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何意

伯夷和叔齐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伯夷和叔齐本为商代贵族之后,孤竹君临死意欲将君位传于次子叔齐,但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是怎样的 伯夷叔齐简介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是怎样的 伯夷叔齐简介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是怎样的 伯夷叔齐简介

关于伯夷叔齐的评价古代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极高,他们是备受先贤盛赞、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风亮节被《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赞扬。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加以褒扬。...

伯夷叔齐之墓介绍 伯夷叔齐和孤竹君的故事

伯夷叔齐和孤竹君的故事商朝时期有一片封地被称为孤竹国,该国的君主就是孤竹君,据《史记》记载孤竹君有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两兄弟,极为贤能,颇得孤竹君的器重,尤其是弟弟叔齐谦逊有礼,更受孤竹君的偏爱。孤竹...

伯夷叔齐之墓介绍 伯夷叔齐和孤竹君的故事

伯夷叔齐和孤竹君的故事商朝时期有一片封地被称为孤竹国,该国的君主就是孤竹君,据《史记》记载孤竹君有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两兄弟,极为贤能,颇得孤竹君的器重,尤其是弟弟叔齐谦逊有礼,更受孤竹君的偏爱。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