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进士最不愿意去哪个中央部门工作

Posted 衙门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进士最不愿意去哪个中央部门工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进士最不愿意去哪个中央部门工作

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同样是机关,差别很大。不然,公务员考试时,为什么有的一个职位大几千人去竞争,有的职位却乏人问津? 这种现象,在明代也有。 明朝中央行政机关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全国官员的选拔任用,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加人事部;户部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农业部加税务局加主管经济的各部门;礼部主管教育、意识形态、外交、民族事务等;兵部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加国防部;刑部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加最高法院;工部相当于现在建设部加水利部。 那么,如果让你选,你最不愿意去的是哪个部? 可能大家想不到,明朝进士最不愿意去的,是手握财权的户部!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 一是观念上的。明朝中央的户部、太仆寺、地方隶属于布政使司的转运司,属于理财衙门或钱粮衙门,这些衙门的官员,称为理财官。不知从何时起,「 ”君子不言利”谬种流传,官场乃至全社会,都看不起理财官,动辄讥讽为「 ”钱粮衙门出身”,视之为「 ”浊官”! 二是户部官员工作辛苦、升迁慢、出路差。户部管着全国财税钱粮,簿册堆积如山。当时也没有电脑、复印机之类,全靠手工操作。所以,户部官员的工作量很大,倍于他部。工作辛苦,提拔快些也好啊,可事实却正相反。当时提拔官员,有一条硬杠杠——支俸年限,简单说,可以理解为现在说的任职年限。比如当处长满三年方可提拔副司长。假如在别的部满三年可以提拔,在户部却不行,大体要五到六年才行。提拔慢,出路好也行吧,可事实又相反。理财官不仅提拔慢,升迁出路又差,官场讥之为「 ”钱粮衙门出身”而看不起他们,大体是安排一些大家都不愿做的职位了事。 隆庆朝首相高拱,兼掌吏部,他就忿忿不平地说,今户部官劳倍于人,然必俸资倍于人而后方得升迁,升迁出路又这么差,这是什么道理?! 高拱不愧为明朝最有识见的政治家,他认为,为足国用而厚民生计,必须重视理财官!可惜,高拱刚要着手改革,就被太监冯保勾结张居正给推翻了,改革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相关参考

内战时开国领袖们分管何工作

核心提示:中央前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代表中央,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央工委由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前往河北平山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中央后委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带领中央机关去晋绥根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到底去了哪里 他们是就地解散还是被杀了

对明朝锦衣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锦衣卫是朱元璋设立的一个独立部门,只为朱元璋一人效力,因为有锦衣卫的威严在所以朝中百官也是不敢做出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不然自己怎么死的可能

南宋太监有3个工作,可近距离接触帝王后妃,为啥没人愿意干?

众所周知,所谓“三陪”一说,最开始就出在南宋的典籍里,即“陪唱、陪吃、陪睡”,不出加上个“陪舞”,这就是说卖淫女的所有工作职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而宦官呢,主人家的吃喝拉撒睡得管,掌

陈毅曾提出希望做何工作 毛泽东听后当即说“不”

核心提示:陈毅本来在上海工作,调到中央,是毛泽东亲自谈的话。早在6月份的时候,陈毅一次来到北京开会,毛泽东邀请他到玉泉山住处谈话。在谈话时,陈毅说:“我希望去马列学院工作,多一些时间去学习理论。”毛泽

曾为中央特科工作过

 鲁迅先生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早在1934年之前,他就通过周扬和共产党有过联系,后来联系他的人变成了中央特科的吴奚如,由此鲁迅便和中央特科有了交集,甚至还为这一机构工作过。本文将为

崇祯为何不退到南方去

明朝崇祯十五年,关外辽东的松锦之战以明军大败特败而结束,明朝中央直辖的洪承畴及其直属军团全部阵亡或被俘,除少数辽东军队在吴三桂等人的带领下逃脱出来,借山海关关城暂时挡住清军外,明朝在急需平乱的关内已经

中央特科第一科的成员和主要工作

 中央特科是中共最早的情报和保卫机构,在中共早期革命中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中央特科基本上分为四个科,这四个科的主要工作都不一样。中央特科第一科就是所谓的总务科,简称“特一科”,本文将为读者

明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很多将领愿意投靠清朝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残暴无道,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这其中,朱元璋就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在经过

史上最不成功的女间谍是谁呢?赔了夫人又折兵

曹操为了防止刘协在背后做动作,曾经杀死了皇帝的两个妻子,一个是董承的女儿董贵妃,一个是伏完的女儿伏皇后。做完了这两个工作之后,曹操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刘协的思想和行动统统暴露在自己眼皮底下,当时又没有

大陸古代的中央巡視組是如何工作的

張晉藩教授在這一輪如火如荼的反腐行動中,中央巡視組無疑是最引人註目的亮點之一。無論是中央巡視組接待處前排起的隊伍,還是大批被中央巡視組查出問題的落馬官員,都是其成績的印證。大陸歷史上,與中央巡視制度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