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和 ”大家”的区别到底是什么,鲁迅给出了答案
Posted 译文
篇首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作家”和 ”大家”的区别到底是什么,鲁迅给出了答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家”和 ”大家”的区别到底是什么,鲁迅给出了答案
闲时无事,和作协一位朋友闲聊。 朋友讲了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就是「 ”作家”和「 ”大家”的区别。 他说,很多作者即便作品畅销,可以被称为作家,未必成为大家,这点在民国时期尤为明显。很多民国作家成不了大家,原因就是,能成为「 ”大家”的人不但笔下有风云,心中有丘壑。 对于他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大家只有两个字,「 ”大”与「 ”家”,「 ”大”是胸怀大,有良好的德行,「 ”家”则是代表这个人有出类拔萃的才华和突出的贡献。 「 ”大”排列在「 ”家”的前面,其实也恰恰印证了一个方面,一个人的品行要比才华来的重要。 什么是「 ”大家”?「 ”大家”风范又是什么样子的? 且看民国名士鲁迅先生是如何解答的。 01 1924年冬日,鲁迅先生又像往常一样,收到了一大摞读者来信。 因手头有文章要写,鲁迅先生便吩咐助手读这些信,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打扰自己。 过了不久,助手敲了敲书房门,黑着脸对鲁迅先生讲到,「 ”这封信还是你自己看一下比较好。” 助手一向稳重,鲁迅先生不明所以的拆开信件,看完之后反而哈哈大笑。 助手有点生气的说道,「 ”人家都给你下战书了,你还笑得出来。” 鲁迅先生说,「 ”莫生气嘛,小事小事。” 原来啊,这封信是由一个叫做季小波的人寄来的。季小波认为鲁迅先生的翻译不够好,把他认为很好的译文给一并寄过来了。 怎奈,这位季同学还十分认真,将两本译文给统统对照了一遍,将鲁迅先生翻译不好的地方全部标注出来。 这封信的最后,不怕死的季同学写了一句,那本好的译文「 ”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 也怨不得助手生气,这种揭短行为放谁身上也受不住啊,何况当时已经成名的鲁迅先生呢? 鲁迅先生仔细对照了两个译文之后,发现季同学总结的很对,所以亲自给季同学回了信。 几天后,季小波的同学们都炸开了锅,因为《狂人日记》的作者——鲁迅先生给籍籍无名的季同学回信了。 信中,鲁迅依旧不改黑色幽默的本心,说道,「 ”时下有白话文重写文言亦谓之翻译,我的一些句子大抵就是这种译法。”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既肯定了季同学的眼光,又把自己恶搞了一把。看到鲁迅先生如此自谦而幽默,季同学却感到无比羞愧。 02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这本书的另外一个译者耳朵里。 其实,这个人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一个人物,他就是中国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而写这封信的季小波则是他的学生。 听说学生为自己打抱不平,而又被鲁迅回信的事情,丰子恺觉得真是很感动。一直想去拜访鲁迅先生,但因为时局原因未能成行。 而导致两位民国大V不打不相识的这本书,就是日本著名学者厨川白村的代表作《苦闷的象征》。 《苦闷的象征》于1924年2月出版于日本京都。 曾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买到这本书之后,十分喜欢,便于当年九月底开始翻译。翻译部分于当年十月在《晨报副刊》开始连载。 对文学的敏感度,文学家都是相通的。丰子恺先生也于此时翻译完毕,只不过译文发表在《上海时报》。 当时的通讯手段并没有这么发达,又是相隔甚远的北京上海两地,所以出现两位译者同时翻译,同时发表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 丰子恺先生此时仅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作者,论影响力、论知名度,那都不如鲁迅先生。所以,鲁迅先生能写信承认「 ”自己的译文并不完美”,实在是太难得了。 而鲁迅先生之后的做法,更加令人确信,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家,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民国名士。 译文连载完毕之后,照理出版社是要出版成书发行的。 当丰子恺知道作品和鲁迅先生撞车以后,想停止发行已经来不及了,这书都已经开始卖了。 而鲁迅先生这边也一样,出版社已经告诉先生,这书籍已经装订成册,广告也做好了,就等卖了。 鲁迅先生却做出一个惊人地决定:推迟书籍发行时间。 03 负责发行丛书的北新书局编辑们,都不理解先生的决定。同一本书,丰子恺的译本先上市,势必会影响鲁迅先生书籍的销量,而鲁迅先生拿的版权费也会减掉不少。 编辑们轮番上阵劝说鲁迅先生,先生不为所动。丰子恺的译文是1925年3月初上市,因为是当代日本作家的作品,又通俗易懂,所以销量很好。丰子恺的名字也第一次为大家所知道。 而鲁迅先生的译本推迟到三月底才上市,纵然鲁迅先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但因为上市晚,读者的新鲜度已经过去了,他的这本书销量还是比不过丰子恺先生的。 其实,鲁迅先生的意图也不难猜到,如果他的译本先上市,那么以他的号召力,必然是当年的畅销书。 这样一来,作为初出茅庐的丰子恺自然就会受到压制。销量不好,丰子恺可能被出版社弃用,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丰子恺先生一直对鲁迅先生心怀感恩。 两年后的1927年,丰子恺终于在上海见到了鲁迅先生,二人一见如故。 聊到当时的情形,丰子恺说道,「 ”早知道你在译,我就不了。” 鲁迅先生回到,别这么说,「 ”早知道你在译,我就不了。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本也不算多呢。” 在鲁迅先生这里,丝毫没有文人相轻的想法。他觉得同样一本书,有多种译法是很正常的,这样不仅可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还有助于文坛的良好而有序的竞争, 鲁迅先生这一做法,不仅仅留下一段文人互助的佳话,也保护了一个未出名的作家。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卓雅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相关参考
林徽因之子梁从诫认为:“徐志摩也许真的爱过我母亲,但是我母亲对他却绝对没有爱情,有也仅仅是友情而已。这点我们作为家属必须澄清。”本文摘自2002年5月31日《广州日报》,原题为《我母亲绝对不爱徐志摩——粱从诫...
甘肃省博物馆:「”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之谜逛博物馆的时候,忽然有一件展品,让我们大伤脑筋。或者说,看到了一件,所蕴含的技艺,所代表的理念,超出了我们思维的文物。周末闲逛,甘肃省博物馆,就意外和这样一
萧伯纳是英国的戏剧作家,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1933年的时候,时年77岁的萧伯纳做了一次远东执行,来到了中国,见到了鲁迅。那么萧伯纳和鲁迅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呢?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合照图片
萧伯纳是英国的戏剧作家,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1933年的时候,时年77岁的萧伯纳做了一次远东执行,来到了中国,见到了鲁迅。那么萧伯纳和鲁迅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呢?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合照图片
日本历史 日本为什么要将中国作为侵略对象,日本军官给出的答案让人胆寒
我相信大多数中华儿女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是痛恨的,因为他们让我们中华民族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浩劫,在14年抗战中致使多少同胞死在他们的手上,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目的是什
「”对于日本人来说,孔子和鲁迅先生是中国文明与文化的代表。一个日本人,他可能不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可是,他却知道孔子和鲁迅的名字,他们常常饶有趣味地阅读孔子和鲁迅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他们懂得
慈安太后暴毙之谜揭开,专家:非慈禧太后谋害,光绪老师给出答案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即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毙。慈安太后死得太突然,正值盛年,才45岁。因此,各种关于慈安之死的流言层出不穷,有说被
古代可不像现代,结个婚那么讲究,在古代,甚至还有亲上加亲的说法,尤其是皇宫贵族,兄弟姐妹之间,看上眼的屡见不鲜。这样就会很容易产生近亲结婚。一般来说,如果是近亲结婚的话,那么后代是弱智的,可能性还是比
骂了鲁迅几十年的美女作家是谁? 鲁迅一生骂过不少人,也挨过不少人的骂。但对鲁迅骂的最凶的人,却并非是鲁迅曾骂过的人。历史,在这里再一次让人感到吊诡。 民国女作家苏雪林,现在很少有人知道
骂了鲁迅几十年的美女作家是谁? 鲁迅一生骂过不少人,也挨过不少人的骂。但对鲁迅骂的最凶的人,却并非是鲁迅曾骂过的人。历史,在这里再一次让人感到吊诡。 民国女作家苏雪林,现在很少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