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最虚伪的是谁?义气成了损人利己的最大杀器
Posted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浒最虚伪的是谁?义气成了损人利己的最大杀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浒最虚伪的是谁?义气成了损人利己的最大杀器
《水浒》中,宋江的出场,是在何涛去郓城县捉拿晁盖等人之时。宋江一出场,就干了救晁盖这件大事,而且干得如此周密,如此成功,在极度惊险之中,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救晁盖这一点来说,宋江确实非常的义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舍着条性命”来救晁盖,用晁盖的话说,是“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来报信。用吴用的话说,“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所以,晁盖感慨地说:“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
我们读《水浒》至此,也感叹宋江的冲天义气。但是,“义气”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义气永远不可能做单纯的评价。当甲对乙讲义气时,往往会牵涉到他人,比如牵涉到了丙,甚至损害了丙,我们如何评价这样的义气?
我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赞赏宋江对于晁盖等人的大义之时,不要忘了,他同时是在损害别人。首先就是何涛。何涛此人,从个人来说,并无劣迹,不过也就是一个济州公安局刑侦科科长,他的弟弟何清喜欢赌博,他就生气;被上司责罚,回到家,和老婆一起发愁,可见也是一个不失正派的普通人。他来到郓城县抓人,是他的职责,是职务行为,与他个人品性无关。我们不能因为何涛是缉捕人员,要缉捕晁盖等人,就说他是坏人。
何涛碰到宋江,倒地便拜,说道:“久闻大名,无缘不曾拜识。”要知道,何涛是上司衙门的人,如果不是敬重宋江,他完全没有必要在下级小吏面前如此谦恭。
何涛对宋江不仅非常尊重,而且还非常信任,马上就把真实情况对宋江和盘托出。要知道,对这件案子,何涛自始至终都非常注意保密,务求把贼一举抓获。那么,他为什么对宋江如此信任呢?
第一,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太大、太好,所以,他相信这样的人决不会坑害自己。第二,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办好这件案子,是宋江的职责所在。
但是,宋江对得起何涛的尊敬和信任吗?从何涛的角度来看,宋江真是一个君子吗?正是由于对宋江的信任,他才最终办砸了事。后来在石碣村,他被阮小七割了两只耳朵,成了残废,获得了济州知府的宽恕,没有被流放,这是他的最好结局了。仔细想想,他又何辜?
所以,在宋江对晁盖的“义”的另一面,是对何涛的“不义”。江湖义气的致命问题,即在于不问是非,只问兄弟。
相关参考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史进、李忠,三人结伴到酒楼喝酒,听到卖唱的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虚钱实契,还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激起鲁达对镇关西的愤怒。当即赠送两,又亲自保护金家
看水浒,品水浒,很多人除了爱英雄,更多是恨宋江,恨他假正经,恨他不够义气,恨他出卖兄弟,更恨他将梁山大好前途给葬送了。>很多人的逻辑是,梁山原本已成气候,组织健全,人马充足,业务良好,利润也高,员工干
观一百零八将中,作者用少的文字较重的文笔描述: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面如重枣色通红。云长重出世,人号。可见一表人才,重点
首先,提个问题,中国历代的精锐部队部署在哪里?有人会抢着回答说,那应该是政府最为关切的长期对敌作战的边境地区,也许有人还会补充说,确切地,应该是国家主要的战略方向上,其中包括边境地区等需要关注的地带。
提起《水浒传》,很多人的脑海中不由得会浮现出一幅幅好汉的形象,他们广受传唱,不管是善是恶,总有一股义气回响。小说中一共有一百单八将,个个都身怀绝技,因此都各自有个称号,当然梁山上有一些也负有名号,但本
提起《水浒传》,很多人的脑海中不由得会浮现出一幅幅好汉的形象,他们广受传唱,不管是善是恶,总有一股义气回响。小说中一共有一百单八将,个个都身怀绝技,因此都各自有个称号,当然梁山上有一些也负有名号,但本
提起《水浒传》,很多人的脑海中不由得会浮现出一幅幅好汉的形象,他们广受传唱,不管是善是恶,总有一股义气回响。小说中一共有一百单八将,个个都身怀绝技,因此都各自有个称号,当然梁山上有一些也负有名号,但本
提起《水浒传》,很多人的脑海中不由得会浮现出一幅幅好汉的形象,他们广受传唱,不管是善是恶,总有一股义气回响。小说中一共有一百单八将,个个都身怀绝技,因此都各自有个称号,当然梁山上有一些也负有名号,但本
水浒传里有很多好汉,不过要说酒量最猛饭量最大的莫过于鲁达,当年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已经大醉,而鲁达的酒量就不是武松所能比的,书上说:鲁智深揭起帘子,走入付店里来,倚着小窗坐下,便叫道:“主人家,过往僧人买
在中国流传有一句老话,叫做“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因为在罗贯中老师《三国演义》一书中,列举了太多的兵法诡计,让人防不胜防;而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则是更加侧重于江湖义气、打打杀杀,对于青少年这类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