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却还是欺负了羸弱的中国

Posted 装甲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却还是欺负了羸弱的中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战日本陆军全面落后于欧洲,却还是欺负了羸弱的中国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更有甚者,日本陆军迷信夜袭加白刃突击,忽视单兵速射武器,严重阻碍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研制和列装。 作为现代第一场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 ”一战”(1914~1918年)是从边境地区的前沿部队交火开始,逐渐升温的战争。一旦防守方形成了连续的堑壕正面,进攻方就只有组织庞大的炮兵部队,进行高消耗性的逐点突破。 但是,「 ”二战”的情势完全不同。战争初期,德军借助于新的无线电工具和机械化运输手段,以强大的装甲集群为矛头,在空中支援下,进行大纵深的分进合击,从而取得了「 ”闪电战”的惊人战果。 「 ”炮队”飞到天上 1939年9月1日清晨,当德军突然入侵波兰,大战正式爆发时,没有谁相信波兰人能获胜,但英法等国都认为,波兰至少可以坚持三四个月。可惜,这一仗总共只打了28天即告结束,主要战斗实际上仅进行了17天。接着,德军转向西线,4个小时控制丹麦,一个月拿下挪威,42天击败法国。如此神速,彻底打破了「 ”一战”存留下来的传统攻防时间表。 这就是新军事体系对旧军事体系的摧枯拉朽。 对此,连一向以创新能力高强著称的丘吉尔(战争初期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也深感困惑乃至震惊。因为德军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武器,都是上一次大战中就出现了的。经过新的战略思想的整合,居然可以完全颠覆预期的战况进展。 其实,德国人自己也未完全认清,这种新战法到底有多大威力。不光未真正带过兵的希特勒没有想到,他的装甲部队会推进得如此迅速,连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军队现有的武器该如何组合搭配使用。 在西线攻势发起前进行的一次兵棋推演上,一位德军参谋总部高官质问时任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古德里安:当你的装甲部队推进到马斯河(按:发源于法国东部,流经比利时及荷兰)时,你的重炮兵部队恐怕还在德国本土,你如何突破法军防线?古德里安答道:他将用在波兰「 ”闪电战”中立下奇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取代传统的炮队。 这就是立体化的新陆战。而当时英法联军完全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战争。他们认定:古德里安无法在行进中突破马斯河,德军为了等待炮队支援,至少要停留六到七天。实际上,进抵马斯河的德军装甲部队只休整了半天,随即发起进攻,当天就突破了马斯河防线。英法联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德国人的「 ”炮队”居然飞到了天上。 「 ”鬼子”遇强则弱 回过头来看看侵华战争至太平洋战争初期,军力一度称雄东亚的日本。当时日本海军确实比较先进,但其陆军难与苏、美、德诸国相比,甚至连「 ”一战”时陆军强国的水准都没达到。 由于没有参加「 ”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火力革命认识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虽然能够在中国战场逞一时之凶,一旦遇到苏联、美国之类强劲的对手,只有挨打的份儿。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已经发现,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对手,以至于苏军火炮可以在日军火炮射程外自由射击,日军根本无力还击。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战役正式打响,而美军针对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岛的火力压制,早在前一年的12月就开始了。开战前三天,美军又进行了三天的火力准备。而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们共发射各种口径的舰炮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直接支援登陆部队作战。 在1945年柏林战役的外围战中,仅4月17日这一天,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配属的炮兵就发射了123万发炮弹,约可装满2450个火车车皮,共计98000吨。苏军供给炮弹的铁路线,直接建到一线炮兵阵地上。最终参与直接攻击柏林城的苏军共有464000人,装备1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2100门火箭炮,15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这种高度工业机械化的物质力量,是当时工业实力比较薄弱的日本而言,根本无法想象的。 相比参战的欧美各工业强国,日军在机械化方面也全面落伍,其野战炮兵仍然是以骡马牵引为主,步兵则多依靠徒步行军。 「 ”日军”思维僵化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 「 ”二战”中,日军性能最好的坦克是97式中战车。该战车装备短管57毫米炮,全重13.4吨,最大装甲厚度只有33毫米,且车身不是整体铸造的,而是铆接的装甲板。后来为了加强反装甲能力,又推出了装备47毫米反坦克炮的97改,但战斗力依然有限。 相比之下,苏军主力坦克T34/85装备长身管的85毫米炮,全重32吨,最大装甲厚度90毫米。斯大林2型坦克,则装备122毫米炮,全重46吨,最大装甲厚度160毫米。美国的M4谢尔曼型坦克则装备75毫米炮,全重30.1吨,最大装甲厚度51毫米。德国的虎1坦克,装备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全重57吨,最大装甲厚度100毫米;豹式坦克装备70倍口径的75毫米炮,全重45.5吨,最大装甲厚度110毫米。只有贫弱的意大利跟日本算是难兄难弟,其主战坦克同样是铆接车体,同样是20吨以下车重。 更有甚者,日本陆军迷信夜袭加白刃突击,忽视单兵速射武器,严重阻碍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研制和列装。美军则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普遍装备了性能更佳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日军步枪手每打出一发子弹,就要手动枪栓退弹壳,不然下一发子弹无法上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近距离夺岛混战中,往往因此暴露位置。而美军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却可以连打八枪,然后自动弹出弹夹,再装上新的八发弹夹。 此外,日军的机关枪也不够先进。在太平洋战场上,4名美国步枪兵两人一组,以加兰德步枪进行轮流射击,居然可以压制住日军的轻机枪!相比之下,德军的MG42却可以打出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连绵的声音宛如电锯锯断圆木,又如同撕裂亚麻布。对盟军老兵而言,这种刺耳的声音,无异于战场上死神的召唤。 曾肆虐东亚大地的日本陆军尚且如此,就不要说当时总体羸弱落后的中国军队了。 小日本很会打仗 虽然日本陆军装备离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但是不得不承认二战中的日本陆军是一支强悍而畸形的军队。它的强大不同于任何其他一流强国,苏德美英陆军的强大是全方位的,从单兵素养到战略战术,从军事装备到后勤补给,每一项上都各有千秋。日本陆军战略很烂但战术很强,装备很烂但使用得法,另外,日本陆军有一个远超西方列强的世界第一强项----步兵基本战术,在同等后勤条件下,不配装甲部队的话,在任何地形条件下,日军陆军可以打败任何一支同等数量的军队。

相关参考

欧洲一国呼吁安倍向中国道歉,反思二战暴行,遭到日本强烈抗议

上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都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无数国家被迫卷入其中沦为战场,数千万人死于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战,直接受害者更是多达数亿。而作为罪魁祸首的法西斯阵营,在这场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这部书记载了北宋的军事全貌,宋军武器和战术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

在我们印象中宋朝军事力量羸弱,对外作战经常失败,其军事手艺装备应该掉队军事理论也应该是滞后的。汗青上宋朝尤其是北宋对外作战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然则其军事科技装备和军事理论而言却不差。宋代有一部撒布后世

这部书记载了北宋的军事全貌,宋军武器和战术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

在我们印象中宋朝军事力量羸弱,对外作战经常失败,其军事手艺装备应该掉队军事理论也应该是滞后的。汗青上宋朝尤其是北宋对外作战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然则其军事科技装备和军事理论而言却不差。宋代有一部撒布后世

二战最烂的枪法:为何东条英机对心脏开枪却没死

文/快哉风说起日本鬼子,抗战老兵的回忆里都会提到“枪法准”这个评价。图:二战元凶东条英机不过,作为日本鬼子的“老大”——兼陆军大将、陆相、参谋总长和首相于一身的战争元凶东条英机,却开了二战最烂的一枪。

二战日本实施南下太平洋战略,为何说是日本既定基本国策

在二战轴心国中,数日本的侵略让人无法理解,如果说德国入侵欧非尚有一支称霸欧洲强大陆军的话,那么,日本的侵略扩张简直就是不自量力,在侵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为何又调头南下对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进行疯狂占领呢

二战魔王-----日本法西斯-----入侵东南亚的魔王(六)

山下奉文生于高知县,毕业于高知海南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任驻奥地利武官。期间系统地接受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教育,成为典型的日本法西斯军人。1929年晋升大佐,次年任第3步兵联队长,1932

二战中最尴尬的士兵 全是日本士兵但却属于战胜国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尴尬的士兵,可能很多小伙伴们会想到奔赴欧洲战场的美籍日本兵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要数咱们台湾籍的一些日本兵了。因为他们曾经跟着日本一起残害中国,但是在战争结束后他

二战时德国陆军如此强大“干部”怎么这么少

大家知道,二战时纳粹德国的陆军非常的强大,在战争实期曾经打得欧洲各国节节败退。即便是被我们称为“战斗民族”的苏联也差一点败亡。一名军官在指挥机枪射击关于德国陆军为什么会这么强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

二战时德国与日本的陆军战斗力,谁更胜一筹

日本军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第二次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是以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为核心的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之间的战争,战争波及范围最广、伤亡人数最大以及物资能源消耗最多的一次,是

中国海军50年后仍落后于美国 日本防卫智囊称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日本前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指出,无论中国如何增强海洋军事实力,50年后仍会落后于美国。他也表示,日本虽然有一定的自主防卫能力,但为应对中国的海洋扩张,仍有必要维持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