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最大主力的覆灭,不在垓下,而在另外两个主战场
Posted 项羽
篇首语:人有知识,则有力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楚军最大主力的覆灭,不在垓下,而在另外两个主战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楚军最大主力的覆灭,不在垓下,而在另外两个主战场
楚汉争霸,刘邦用四年时间消灭了楚军四十万大军,垓下决战仅仅是刘邦的决胜机会,项羽是被迫应战,在兵少缺粮的情况下,拼死一搏而已。 垓下之战前,项羽能够投入的机动部队仅有十万,此战,楚军被屠8万,但是楚军总兵力在40万以上,显而易见,楚军最大的主力不是在垓下被消灭的,而是在另外两个主战场。 东线齐国战场 齐国是楚汉争霸的两大主战场之一,齐国被韩信占领后,齐王向西楚霸王求救,项羽派出20万大军,要与韩信决战于齐国,大将龙且是征齐主将,此人凭借兵多将广,根本不把韩信放在眼里。 进入齐地后,有谋士向他献策,试用策反的办法,分化瓦解韩信军事集团,争取投降韩信的齐国军队倒向楚军,但是龙且是应齐王的事先约定来救齐国的,齐王答应战胜韩信之后,齐国的一半土地化归楚国。 如果不打战就能拿下齐国,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这个龙且好大喜功,认为不打战就能解决问题,还要他的军队何用,所以他决定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齐国问题,那就是霸王硬上弓,他始终认为武力解决是最直接有效的。 但是他哪里是韩信的对手,韩信实在是会打战,他根本不与龙且的军队决斗,楚军见不到韩信的主力,在齐国横冲直撞,最终中了韩信的诱敌深入的计谋。 事先在一条河的上游建筑水坝,然后韩信假装战败,楚军紧追不舍,刚刚渡河的时候,韩信军挖开水坝,水淹楚军,楚军正在渡河,突然洪水滔天,楚军大半淹死。 然后韩信的汉军趁机合围,楚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楚军损失惨重,20万军队毁于一旦,从此楚国元气大伤,潍水之战后,楚军最大主力的覆灭,从根本上扭转了楚强汉弱的局面。 西线成皋战场 在西线,楚汉争霸时间最久,双方损伤都比较大,楚国的主力部队集中于此,就是想通过直接击败刘邦的主力,来快速结束战争,但是刘邦的汉军非常顽强,刘邦屡败屡战,牵着楚军到处跑。 楚军无功而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就千里迢迢运输粮食一事,项羽就十分不利,楚汉之间还夹着一个彭越军事集团,彭军不断袭扰楚军的大后方,经常切断楚军的粮道。 项羽最后决定先解决后方问题,于是亲自帅军东进,准备彻底解决粮道问题,留下海春候留守西线阵地,项羽嘱咐海春候坚守不出,守住城池即可,没想到这个海春后,经不住汉军的挑战和辱骂,帅军出战,结果大败,损兵折将,西线从此一败涂地,楚军的西线兵团几乎全军覆灭。 就楚汉争霸战争的全过程来看,楚军最大的主力其实就在东线和西线,东线和西线的主力被彻底消灭后,项羽手里的军队仅仅是残兵败将而已,所谓的垓下之战,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罢了。相关参考
刘邦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军三十万与刘邦本部军主力则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秦汉战争史上最耀眼的两颗
楚军失败原因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
楚军失败原因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
...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
相持不下,鸿沟分界> 项羽终于有点扛不住了。汉军主力与楚军在荥阳、成皋相持不下;韩信在东、北两个方向形成对楚军的包围之势;彭越率兵驻扎梁地,不停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这些都让项羽陷入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
...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