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岁月 大西南三线建设往事

Posted 工厂

篇首语: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都匀岁月 大西南三线建设往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都匀岁月 大西南三线建设往事

1971年5月的一天,一列吐着浓烟的蒸汽机车拖着12节挤满旅客的绿皮车厢,艰难地盘旋在黔桂铁路崇山峻岭间,火车在都匀车站停站,故事就从都匀这座地方开始。 贵州都匀站 长洲篇 都匀,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前沿城市。 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一公里处有一个仙气氤氲的都云洞而得名。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残酷镇压都云苗族人民起义后上奏朝廷,认为「 ”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改为「 ”匀”,取「 ”均匀”之意。皇帝批准,都云从此改为都匀。「 ”都匀”一词在布依语里面是「 ”彩云之城”的意思。 都匀正是我们举家开始大三线工作生活的第一站。 我即将工作和生活的单位,国营四一一0厂,第一厂名:国营长洲机械厂,是第四机械工业部的部属大型电子整机厂,由设在都匀的四机部083基建指挥部管理。工厂位于都匀县栗木公社甘塘的一个布依族山寨的大山沟里,距都匀市区15公里。 「 ”三线建设”这个名词的出处,未曾进行过考证。「 ”三线建设搞不好,睡不着觉”,确是毛主席亲口所说。当时所称的一、二、三线,跟现在所说的西、中、东部,含义有些相似。但大三线,则一般专指云、贵、川和湖南、湖北等五省的大部分地区。江西、安徽的部分山区,称为小三线。在大小三线,当时都大规模地建设了大批军工企业。以四机部而言,60%的人员和70%的设备在三线地区。其他如二、三、五、六、七机部及总后勤部系统的情况,可能也基本如此。大批优秀的军工人,背井离乡,挥别沿海地区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告别父老乡亲,奔赴三线,贡献青春。如今,当年的老军工们,都已献了青春又在献子孙,其中不少人已将忠骨埋在了深山老林。 大三线建设,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时,在祖国的东、南,美帝一边出兵越南战场,一边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在祖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即所谓的「 ”三北”边境,苏修陈兵百万,虎视眈眈。形势一触即发。毛泽东主席吸取二次大战斯大林被德国法西斯闪电战打得措手不及的沉痛教训,发出「 ”深挖洞,广积粮”、「 ”要准备打仗”的号召。沿海地区的主要军工企业,都在大三线建设后方基地。四机部企业的后方基地,就选在连日本侵略军都没敢攻侵的贵州。分布在有贵州粮仓美誉的黔南、黔东南地区。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陆续建成了883厂(久达机械厂)、891厂(群英无线电器材厂)、4506厂(建新机械厂)、4110厂(长洲机械厂)、4111厂(长虹机械厂)、4191厂(红旗机械厂)、4541厂(南华仪器厂)、4433厂(风光器材厂)、1031厂(红星机械厂);4325厂(红云器材厂)、4326厂(新云器材厂)、4292厂(凯旋机械厂)、830厂(南丰机械厂)、4540厂(永华无线电仪器厂)、851厂(华联无线电厂)、4202厂(红州无线电厂)、4252厂(新安机械厂,后撤销)、4262厂(长征机械厂)、873厂(永光电工厂)、771厂(宇光电工厂),还有后划进来的遵义地区原061基地的3194厂(东风机械厂)、3264厂(新风机械厂)等单位。涵盖通讯、雷达、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电子测量仪器和一批电子器件、电子零件、电子专用设备等专业工厂。此外,还建成了贵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现贵州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都匀无线电技工学校(现贵州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414医院(贵医三附院)、418医院(贵医二附院)及4010库等单位。截止1975年底,累计总投资5.1亿元,建成面积13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58万平方米。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拥有2.7万职工的电子工业基地。083基建指挥部也更名为贵州电子工业基地(也称083基地)。后来组建成现在的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 在都匀设立电子工业基地,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原援建剑江化工厂的苏联专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当时都匀最高档次的龙潭口招待所的一幢二层小楼拨给基地使用。 说到龙潭口,还有一个典故呢。传说在古代,由于剑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屡经江水冲刷,形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水潭,潭里住着一条无恶不作的巨龙,因此称为龙潭口。恶龙不时出潭危害牲畜和百姓。当地百姓深恶痛绝,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恶龙的举止激怒了上天,上天派天兵天将打死了恶龙,抛尸江岸。百姓击掌相庆,集资建了一座宝塔,名文峰塔,将恶龙镇在塔下,使其永不得翻身,以此纪念上天的好意。同时,还在塔旁建了一座如弓一样的石拱桥。让文峰塔像一支锋利的宝箭,撘在这把力大无穷的巨弓上,箭头直指原恶龙居住的龙潭口,以防再有恶龙出潭。 文峰塔 在贵州建设4110厂的文件,是1967年下发到南京714厂的。说来很有趣,原来四机部决定由宝鸡782厂援建。但打印文件时,误打成南京714厂,于是就将错就错。好在714厂早前不仅援建过电子元器件厂,特别还援建过如780、782等雷达厂。早在五十年代在苏联援助下研制过雷达产,完全有能力援建4110厂。文件下达后,时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厂已是造反派掌权。由群众组织派员前往贵州考察。考察结论是贵州麻江等地有地方病及其他诸多弊端,不宜建厂。此事因此搁将下来。 1969年,时隔年余后,四机部见714厂毫无动静,便再次下文催问4110厂建厂事宜。此时,714厂已实行军管,厂革委会也已成立。「 ”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军管人员认为:上级命令应无条件执行。于是,立即在厂内成立4110厂筹备组。一方面选派各专业人员前往贵州都匀参与厂址选定工作,并进行工厂的工艺设计。一方面在南京714厂内组织产品试制班子,组成产品专业组前往西安四机部20所学习接受产品。4110厂将要生产的产品,是四机部第20研究所研制的XX雷达,研制完成后,交付4110厂生产。另一方面在厂内成立产品零件试制小组。4110厂筹备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原714厂副厂长担任。我于1969年4月调入筹备组,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分管产品试制工作。9月,妻子洪琛携子、女调入贵州4110厂。妻子被安排在714厂电组件车间学习,女儿转入南京海军学院海英小学读书,儿子尚年幼,上714厂后宰门托儿所,一家人暂住后宰门-9号宿舍。 工厂选址和工厂工艺设计工作十分辛苦。选址工作在部基建处处长、083基建指挥部主任直接领导下进行,主任是出生贵州遵义的老红军,对贵州的人文地貌比较了解。因此把电子工业基地选在贵州最富有、交通便利的黔南、黔东南地区。其他几个机部的基地的地点就比较差些,如三机部的基地在安顺,七机部的基地在遵义,钢铁基地在六盘水地区等。 当时,对整机厂的选址要求是:距中小城市15公里以上。于是选址人员便在离都匀周围15公里范围内,跋山涉水,查看地形,了解民情。最终,和4111厂、4191厂一道确定了厂址。4110厂实际距离都匀市区14.7公里。工厂由四机部第十一设计院派员到现场进行设计。4110厂筹备组派出工具、总装、天线、高频、机械组合、钣金、电器组件、表面处理铸造等专业及检验、仪表、理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到现场配合进行工艺设计,拟定设备、工具、仪器仪表等清单,并进行订货。 去西安20所接产品,任务也很艰巨。面临尚未研制定型的产品,大量不时进行修改的图纸资料,开始时,真不知从何下手。幸好20所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耐心地介绍产品研制情况,让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逐渐进入状态,对产品性能和试制过程的了解不断深入,相互的相处也很融洽。但生活上的困难不小。以杂粮为主食的饮食,让以吃大米为主的江浙人很不适应。连在20所工作时间不很长的来自南方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尚难适应。每人每月5市斤大米的定量,真是杯水车薪啊!因此,我们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不时从自己有限的粮食定量中,在南京买些大米,不远千里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十分感动。古时,为让杨贵妃能吃上新鲜水果,「 ”忆昔长安吏,奔腾送荔枝”;而今南京人,千里送大米! 那时,处于文革时期,所有地方单位都实行军事管制,小单位叫军管组,大单位叫军管会。由于南京七一四厂是南京军区炮兵军管的,因此,4110厂建设就先请南京炮兵派人参与管理。后来,由于贵州省是昆明军区的辖区,便由昆明军区陆军组建军管组进行军管。南京炮兵的人就撤出了。这两部分军人与我们地方人员配合都很好,工厂建设进展顺利。再后,由于四机部是海军军管,4110厂又生产海军雷达,原考虑工厂建成后交给海军管理,因此工厂由海军北海舰队派员进行军管。起初,军地相处尚好。随着文革深入,军地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抓所谓「 ”五一六”分子的扩大化,部分军管人员极左思潮膨胀,错误打击了一大批地方人员,造成军地隔阂更大,各项工作都受到极大影响。记得有一次政治学习时,我请假去参加产品试验。军管人员找我谈话,说我是单纯军事观点。我很不高兴,当即反问:「 ”什么叫单纯军事观点?”问的军代表一时语塞而不了了之。实际上我们当时压根就不想参加那些空洞无物的政治学习。 对于4110厂定点在贵州都匀,714厂上下一直持保留态度。认为既然生产海军产品,工厂应临近江湖而设,以便于产品试验和装备维修。其间,还秘密进行过一次变点活动。 1970年5月,714厂革委会常委、原厂长找我和714厂军代表室的海军代表,叫我们两人一道去湖南、湖北两省考察,重新为4110厂选址。老厂长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让我面交在湖北襄阳(樊)市南漳县三线4404厂工作的原南京772厂厂长。让我去找他帮忙。 我们当即买了长江客轮船票,沿江而上,第一站到达武汉市,请湖北省国防工办开了介绍信,先后考察了襄樊、南漳、均县(丹江口)等地。在4404厂工地见到了772厂原厂长,受到热情接待,向我介绍了许多情况。4404厂由南京772厂援建。 离开湖北,到了长沙。去湖南省国防工办转开了介绍信。先是到长沙770厂参观。770厂也是南京772厂援建的。然后,先后去了湘潭、云梦邵阳等地考察。湖南省国防工办非常欢迎我们到湖南建厂,并建议我们去平(江)浏(阳)地区建厂。 考察结束后,我前往都匀4110厂工地汇报考察情况。崔代表已因事先期返回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都匀。一切都感到很新鲜。老厂在工地的同志和军管会的军代表,对我的汇报都很感兴趣,表示十分赞同。小住几日后,我即取道重庆,顺江而下,返回南京,向冯厂长及714厂革委会常委会汇报考察情况,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此次变点意见及后来的多次变点报告,都没有得到083和四机部的支持。变点之风也就渐渐平息了。 到厂后,我在厂生产组任副组长。妻子、儿女随迁到工地。妻子先后在子弟校和图书馆工作,女儿在子弟校读书,在上初中二年级时,转入都匀二中,第一次离家住校生活,周末才能回家。儿子继续上托儿所。虽然一家人开始生活在贵州这个大环境里,但孩子们却仍然生活在南京人为主的小环境里,托儿所的阿姨也是南京人居多。因此,孩子们仍然讲的一口地道的南京话。 那时,我的全部工作都是基建,抓厂房和宿舍的建造。工厂的土建工程由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四处四公司承担。土方工程由黔南州瓮安县民兵营负责。中建四局和瓮安县民兵营,都是为了三线建设新组建的单位。解放军贵州省独立师还派出部分部队参与一些工厂的建设。 这年夏天,雨下得很大,高频车间墙角出现局部坍陷。负责土方工程的瓮安县民兵营屡堵不止,填进很多水泥也无济于事,事后竟被认定为责任事故。民兵营营长、县武装部部长受到了警告处分。可见,各方面对三线建设都非常重视。 一九七二年春。主要生产厂房基本建成,南京的产品研制工作也基本完成。原在南京工作的人员陆续迁到工地。主要生产车间开始组建。那时还不叫车间,叫连队。我被任命为二连(总装和产品研制)首任连长(副职,无正职),花兴明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花是海军东海舰队转业干部,贵阳市人。连队内分为两个部分:生产班组和产品研制专业组。前者包括电子装接一、二班,电子装配一、二班和电子组件加工班;后者包括总体组、发射组、接收组、显示组、自控组和电源组。全连50余人。在生产班组的工人中,有714厂支援的老师傅,有东海舰队海军复原战士,还有在都匀当地招收的知青。在产品研制专业组中,有714厂支援的老工程师和技术骨干,有国家分配进厂的文革期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部队转业的技术干部。人员结构合理,胜任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连队占用三层总装大楼的二、三两层。连队成立伊始,尚无生产任务,全连职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碌在基建工地上。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很单纯,真正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一台碎石机生产碎石供建筑使用,一天忙下来,满头满脸的汗水和着灰尘还乐呵呵的。 由于西安20所的XX雷达产品研制工作迟迟没有结束,不具备批量生产条件。连队青年工人被派往西安786厂和宝鸡782厂学习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继续参加20所XX产品在各地的试验工作。 一九七四年,工厂的基本建设基本完成,外出培训的生产工人陆续回厂,生产条件逐步完善。生产、技术、质量等管理科室逐步建立健全,我和原在二车间(原二连)的产品研制专业组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转入技术科,改任技术科副科长,分管产品研制工作。并于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四机部将天津津华无线电厂生产的小322雷达转4110厂生产。厂工程技术人员对津华无线电厂提供的图纸资料进行审查复制后,产品生产全面展开。至此,一个新型的电子整机工厂,巍然屹立在贵州大山沟里,为祖国的国防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三线工厂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工厂除具备完善的生产条件外,还具备基本的社会服务功能。厂内设有幼儿园和小学、初中,有自己的医院,有招待所、浴室、理发室、粮店、百货店等等学习、生活设施。在基地内,则还有高中、中专、中技、大专学校,大型医院,汽车大修厂,物资供应站等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社会。 在工厂附近,原有一个劳改农场。因建厂需要,迁走了劳改犯,留下了葱绿的果林和茶园,交由4110和4111两厂管理。工厂组织随迁的农村户口的职工家属,负责经营果林、茶园。起初,每年尚有一些果品、茶叶产出。后来,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足够的劳动力,果林茶园逐渐荒芜。最后,不得已还是交还当地政府管理。 三线职工的日常生活清贫单调。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三线地区更为突出。除定量供应的粮、油、部分副食基本有保障外,蔬菜的供应就十分紧俏了。原因是工厂附近没有菜农专事生产蔬菜,去附近城市买菜交通很不方便。因此,每逢周日,职工们都会背着背篓,成群结对,赶场买菜。山民们则大多挑着高挑,带来自产的物资,赶场叫卖。最有趣的是:鸡蛋串着卖。这是贵州十八怪之一。所谓「 ”怪”其实主要是描述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气候环境以及经济状况形成的适应当地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文化活动等独特的一些民风民俗。 所谓贵州十八怪中的一个版本是:1、盘山公路24道拐、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2、稻草做鞋夏天卖、棕丝做帽头上戴,3、出门天气变得快、东边下雨西边晒,4、姑娘外衣两片盖、火箭帽子头上戴,5、药材多得当柴卖、辣椒餐餐桌上菜,6、石头房子依山盖,石片当瓦做顶带,7、大河小河弯弯再、大洞小洞进山寨,8、好酒见喝不见卖、不香国内香国外,9、娃娃不用背篓带、用条背带拴起来,10、鸡蛋串着卖,11、面条像裤带,12、男娃娃上山谈恋爱,13、石头长在云天外,14、娃娃包着面皮卖,15、竹子不销国内销国外,16、牛角喝酒不能赖,17、豆腐越臭人越爱,18、斗篷当锅盖。 外运是蔬菜的主要来源,这就苦了工厂的后勤人员。他们四处奔波寻找菜源,安排车辆运输,组织按户定量供应。费时劳神。做得好的单位是挂篮供应:职工上班时,将菜篮子依次挂到蔬菜供应站,供应人员在下班前将蔬菜分好放人菜篮,职工下班时取回自家的菜篮。这样既不需费时排队,又不占用生产、工作时间。由于都匀距广西较近,广西气候温暖,四季都有蔬菜产出,所以,工厂经常派车去广西拉菜。为了不增加职工的经济负担,运输费用全部由工厂承担。由于蔬菜是统一定量供应,在同一时间,厂内各户都吃基本相同的饭菜。作为补充,职工每有外出机会,都会大包小包地背回一些腌腊制品和糕点以及衣服鞋袜等。旅途艰辛自不用说。 建厂初期,在厂区的进口处,便有少数农民摆摊卖菜,随着工厂职工不断增加,摆摊卖菜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基本能够满足职工的生活需要。工厂也不需要再到外地运菜了。特别是星期天,厂门口的小市场很是热闹,卖菜的、卖鱼的、卖肉的比比皆是,更有卖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等物品的。小市场内,人头躜动,熙来攘往,叫卖声,砍价声,不绝于耳。这也是三线一怪吧,就叫「 ”工厂门口卖蔬菜”。 相比于吃穿用物资,燃料供应就比较丰富了。建厂初期,工地上到处都有木材余料,随手捡来,便够煮一顿饭的。山坡上的柴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贵州是产煤大省,煤炭质优价廉,焦炭、木炭也很多。无论是煮饭取暖,基本不用发愁。电力也很充足。有的单位就用电来做饭、取暖,清洁方便。 吃水条件也很好。每个工厂都建有自己独立的自来水供应系统。吃的都是泉水。水的供应系统是这样的:先是找到一处水质合格的泉水源,安装大功率的深井泵,经过提升系统的加压泵,将水打进建在半山腰的高位水池,水池达到一定水位时,各级水泵自动关机,水位过低时,自动开机。高位水池的出水管道系统,将水送到各家各户。水质也有保证,工厂理化室可随时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处理,以确保水质合格。只是水里矿物质含量很高,烧水壶内常常积有厚厚的水垢。 三线职工的业余生活单调贫乏。除了偶尔看场电影外,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业余活动。那时,不仅没有电视,在山区收听广播也比较困难。闲来无事,只有串门打牌、聊天,张家长李家短,天南海北,海阔天空。 贵州人热情好客,喜欢交友。我们这些外来客也逐渐入乡随俗。还在来贵州前返乡探亲时,得知同乡老姜同志在都匀银行工作,便有届时探访之意。无奈初到工地时,诸事繁杂,分身不得;加之每每去一次都匀,匆匆忙忙,时间紧凑,无暇顾及。始终未能探访。春去秋来,不觉过了半年以后,我们终于在都匀工商银行相见,那一刻,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老姜同志1958年到贵州,到那时已经13年了,已经成为地道的贵州人。夫人老高在凯口乡下工作,遗憾未见。老高是我原婶婶之妹,关系又近了一层。通过老姜,还结识了银行的老蒋老两口,铁路上的老朱、小杨夫妇,文化局老周等朋友。之后,好友们经常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好不亲热。时过30年后,老姜同志已经仙逝。但和姜夫人及孩子还在通过电话进行联络,互致祝福。还是那么亲切。 红州篇 一九七六年,春寒料峭,天空阴沉,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哀悼。烈烈炎夏,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秋风落叶时节,一代伟人毛主席和朱老总先后逝世。苦难的1976! 就在这一年的年初,我和部分在4110厂工作的原714厂的同事,念念不舍地告别熟悉的都匀的山山水水,告别已工作、生活了5年的4110厂和诸多朝夕相处的4110厂的朋友同事。奉调贵州凯里4202厂工作。全家千里迢迢从南京搬迁到贵州都匀五年后,再次从都匀的大山沟搬迁到贵州凯里的另一个大山沟,安营扎寨,安家落户。按照莫名其妙的原来干啥还干啥的规定,我仍任技术科副科长(无正职。主持科全面工作)。妻子在情报室工作。女儿从大山深处的4202厂,响应「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到凯里县开怀公社的另一个大山深处的龙井大队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经受心灵和肉体的艰苦磨炼。1977年学校恢复招生,女儿考取桂林无线电工业学校,第一次离家远行,独立生活,只有到寒暑假时才能回家。儿子在厂子弟校读书。 4202厂位于贵州凯里市西北郊小高山下的山沟里,沟底原有的山区小道被扩建成厂区主干道,厂房沿主干道两旁一字排列,生活建筑分布在山口处两侧的山坡上。 第四机械工业部原计划在凯里新建4202和4222两个电子整机厂,分别生产YY接收机和发射机,都由714厂援建。后改为只建一个厂—4202厂,同时生产单边带接收机和发射机。 凯里市位于贵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带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四季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处于人类最适宜居住的最佳纬度20-30度之间。凯里市原为炉山县,历史上曾隶都匀府、麻哈〔今麻江〕州。1951年1月27日,炉山县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1959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1961年8月4日4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1984年1月,凯里市宣告成立。 三线工厂的建设同时,一条三线铁路也在建设中。凯里原没有铁路。需经黔桂铁路或经川黔线转黔桂铁路到都匀中转,交通不便。为打通湘西、黔东南的交通瓶颈,东起湖南省株洲市,途经凯里,西到贵州省贵阳市,全长905公里的湘黔铁路,历经几度复建几度停工,1970年9月再次复工建设。这条蜿蜒于武陵山和苗岭的群峰深谷中的三线铁路大动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毛主席曾说,三线铁路修不好,骑毛驴去三线。建设工程难度很大,仅贵州境内大龙至贵定276.3公里路段,就有隧道及明洞185座,总延长71800米。大中小桥梁183座,总延长28780米。隧、洞和桥梁长占路段长36%,平均每300多米路段就有一座隧洞或桥梁。经常可见,一列火车车尾尚未出洞,车头已进入前面山洞的壮观。乘坐湘黔铁路火车的人们,沿途不时可见当年为修建铁路而光荣牺牲的烈士陵墓,让人揪心。烈士们永远地守卫着这条三线钢铁大动脉。 4202厂也是714厂援建的。是714厂通讯机产品的后方生产基地。从建厂开始,已经历了人们戏称的「 ”八年抗战”,厂领导班子换了几次,工厂尚未建成。这使083指挥部大伤脑筋。经四机部和714厂协商,决定从714厂支援4110厂的人员中抽调部分骨干,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支援4202厂建设。 我1963年从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分配到714厂,一直从事专业对口的通讯机产品的研制工作。先后担任17号产品和40号产品的设计负责人,主持40号乙的产品改进设计。即将转入4202厂生产的41号产品,是40号乙产品的改进型。部分图纸资料还是我设计签署的。产品的技术性能,我基本是一目了然。 但对4202厂而言,由于714厂支援的技术骨干很少,大部分人员来自四川的几个微电机生产厂。因此,从工厂的工艺设计开始,就存在诸多先天不足,机械设备不能适应通讯机生产的需要,需进行调整完善,并组成写作班子起草调整报告,报四机部批准。然而,虽几经易稿,尚难尽人意。老厂长深知我的专业和文字功底,亲自点将,抽调我火线驰聘,修改定稿。重新组成由总工程师挂帅,包括我在内的三人小组,前往北京向四机部回报,调整报告获得四机部批准,并下达设备调整文件,予以实施。 在产品转产方面,由于缺少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也是步履为艰。增加了我们从4110厂抽调过来的产品设计、工艺、质检等各方面的人才,才使得转产工作加快进行。我带领产品设计人员赴714厂进一步熟悉产品技术,接受产品图纸资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消化复制了产品全套图纸,建立健全了产品技术及全厂技术管理体系。 军品的生产准备工作也非一帆风顺。在从4110厂抽调的以老厂长为首的一批骨干队伍,进入4202厂组成新一届工厂领导班子后,打通军品生产线的各项工作紧张进行,进展顺利。就在那个大好形势下,工厂又出现了曲折。以某军队人士为首的083基地领导,又拿4202厂开刀了。他们从基地其他厂调来根本不懂通讯机生产的人担任工厂主要领导,还带来一批从未接触过通讯产品的技术人员。基地领导亲自指导厂内的所谓「 ”反宗派主义”运动,矛头直指以老厂长为首的原714厂的一批骨干,改组了工厂的领导班子。在技术科,我的搭档、不学无术、生性邋遢的支部书记,也向我发起围攻,向厂部写黑材料、告黒状,终被时任的总工程师慧眼识破,败下阵去,灰溜溜地离开技术科。这一所谓的「 ”反宗派主义”运动,使军品的生产准备工作陷入困境。多灾多难的4202厂啊! 为了打通军品的生产线,在四机部的安排下,714厂不仅提供了样机和全套图纸资料,还专门组成包括各专业技术骨干的援助队,进驻工厂对口帮扶。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打通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装配调试的军品生产线,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经过八年的努力和两年多艰苦曲折的奋斗,1980年,工厂通过083指挥部的竣工验收,4202厂全面建成投产。结束了「 ”八年抗战”和「 ”两年攻坚战”的建厂历史。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也吹进了贵州大山沟。三线工厂焕发出勃勃生机,吹响了军民结合的号角。深山里的军工人,走出大山沟,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珠海寻求发展。工厂以SKD的方式,和港商签订收录机引进合同,进行来料加工。先后几批共加工了数千台收录音机,在国内市场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 然而,改革开放并非一帆风顺。从上到下都有一股逆流在涌动。一九七九年某一天,《人民日报》第四版的右上角,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写的一篇文章,捏造事实,不点名的批了我厂来料加工的事,引起我厂广大群众的义愤。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事情似乎已被善良的人们遗忘的时候,某一天下午,全厂中层以上干部集中学习。老厂长不知何故没有到会。就《人民日报》上的那篇文章,与会者与出现在会议室里的几个新面孔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来得知,那几个新面孔就是写那篇文章的新华社记者。谁知这是上面某些人预谋安排的一个骗局,调开支持老厂长搞改革的善良的人们,偷偷地将老厂长送进了监狱。事情发生后,全厂职工义愤填膺,成群结队前往凯里监狱探望、安慰老厂长。一时间,监狱门口大车小车不断,探监群众络绎不绝。老厂长一次又一次地接见探访者。某些人紧张了,竟威胁广大群众,扬言群众的行动将对狱中的老厂长不利。083基地的某些领导专门到厂召开座谈会,实为撇清自身。厂里的某些领导也当起了事后诸葛亮。我在座谈会上非常气愤,愤怒谴责某些人事到临头明哲保身的行为。事实上,来料加工合同即使有问题,当时,时任厂党委书记的老厂长,在083基地开会期间,拿到合同文本时,便通过电话和时任厂长进行了沟通,并得到基地领导的同意。我当时和老厂长一道在基地开会,亲眼目睹了上述情况。 后来得知,那是一股自上而下的反对改革开放的逆流。在北京,他们的矛头对准的是老红军出身的四机部某副部长,下面就是要打掉一批实行改革的厂长们。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明察秋毫,亲自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充分肯定深圳的发展成果,让改革开放的航船,拨开云雾,乘风波浪。我们的老厂长无缘无故地冤狱数月,没有任何说法就被宣布无罪释放。还莫名其妙地宣称:当时抓人是对的,现在放人也是对的。一个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革命者,居然蹲进自己的监狱。身心均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离休后,没过几年的安定生活,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去世前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前往医院看望他的我的女儿说:「 ”你爸爸还在深圳吗。”当时,我因在深圳工作,没有能够最后向老厂长告别,一直引以为憾。如今已过去20余年,那句让人揪心的话,仍然萦绕在我的心头。 老厂长曾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解放后转业到地方从政。继而,转入国防工业战线工作。其间,曾任714厂副厂长,主管过人事、供销等工作。后任四机部086指挥部副主任,在江西省景德镇地区,筹建了5个由南京714厂援建的小三线国防电子工厂。它们是:602厂、713厂、859厂、897厂、999厂。1969年,任4110厂筹备组领导小组首任组长,领导4110厂的建设、建成。在4202厂的建设陷入困境的时候,又毅然领队驰援,忍辱负重,辛勤耕耘。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间! 4202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得到了714厂的大力支持。电视机产品就也是从老厂引进的。在老厂「 ”熊猫牌”电视机样机的基础上,在贵州省率先开发、生产出第一批12英寸黑白电视机。女儿从学校毕业分配回厂后,也加入了电视机产品开发的行列。为提高学识水平,增强才干,女儿又考取083电子学院,3年学业期满,1986年毕业,随我们调回南京工作。 为了扩大电视机的生产规模,我率队随贵州省代表团赴上海洽谈合作事宜,引进了一条先进的生产线。继而,建立、完善了零部件和整机测试、试验设施。为电视机的规模化生产,为后来扩点生产「 ”熊猫牌”电视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批批军品通讯机装备部队,一台台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一代军工人的无私奉献,结出丰硕的果实。 1979年,停了近20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本计划在1966年恢复,因文革冲击,又推迟了13个年头,方得以恢复。我毫无悬念地通过评聘。 1980年12月18日,由第四机械工业部083基地授予无线电技术工程师职称,颁发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证书》。 1980年11月,083基地根据第四机械工业部的任命,任命我为4202厂副总工程师。1982年2月,根据四机部的任命,083基地任命我为4202厂总工程师。1984年冬,振华公司拟调我任贵阳办事处主任(正处级)。因心系回南京,我同意离现职,但未赴新任。经多方争取,于1985年8月,调回南京工作。9年的凯里生涯,14年的三线岁月宣告结束。 回顾14年的三线岁月,思绪万千,感慨多多。如今,在三线共同奋斗过的第一代军工人,有的已经在三线长眠地下;有的年事已高,在不同地方颐养天年。第二代、第三代军工人,前赴后继,有的仍奉献在三线,有的则已天南海北,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大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已。 (撰文:原4202厂蓝天 编辑:邓龙) 小编简介:邓龙,湖北三线军工子弟,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湖北十堰市作协会员,丹江口市政协文史委特聘文史员。

相关参考

“大三线” “小三线”是指中国的哪些地方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

从北京到这家三线厂有200多公里,时隔30年为何他们年年还要回来

从北京到这家三线厂有200多公里,时隔30年为何他们年年还要回来国营九六0厂三线建设,是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国家共投入2052亿元的资金和几百万人力

隐蔽在定海深山里的709厂 几经改名换姓 一个时代谢幕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舟山作为浙江「”小三线”建设的根据地,在定海西南,有一座隐蔽的三线军工厂——709厂。这里是历史上到过舟山的唯一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为躲避金兵追击逃难到舟山的第一站

铁路军代表的历史

1.三线学兵连的历史原因尽管铁道兵在襄渝铁路陕西段布下了重兵,但人力还是严重不足。当时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都有大型水利工程在施工,陕南还有一条重要的三线铁路——阳安铁路也在同时建设,仅阳安线就上路民

都匀市有那几个县

都匀市本身是县级市,都匀市无权管辖其他县。2014年,都匀市地域辖都匀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10个镇、8个乡、109个村、1172个村民小组、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历史沿革:都匀行政建制始于五代时期

都匀毛尖的历史发展

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

“信阳毛尖”和“都匀毛尖”那个更具有品牌价值

都匀毛尖是贵州十大名茶信阳毛尖才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绿茶外形可以和碧螺春媲美,内质可以和信阳毛尖并论。都匀毛尖的功效与作用也是非常多的,现在在中国茶叶市场势头不好,属于绿茶,对人体健康还是非常有帮助

雨中影伫立 含泪不敢见

抗美援朝三将领。左起:陈赓、彭德怀、邓华本文摘自《1965年后的彭德怀》,沈国凡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彭德怀住在成都永兴巷7号大院中的一间平房里。他曾一再向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三线建委的同志表示,不要安排

中国近代史上五大令国人愤怒到极点的不堪往事

翻开中国近代史,便忍不住莫名心痛,心痛那段尘封的岁月,充满了血泪和屈辱,各种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国人的尊严被践踏得一塌糊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数千万人死于战火和饥饿,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

寻找新疆红星·国营8022厂|历史记忆

导语:全国的三线红星厂已经写了两篇了,记录了9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的红星厂,这也是笔者所有想到的,其实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种特有的文化。那个岁月里「”红星”「”红卫”「”红光”还有「”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