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

Posted 翰林

篇首语: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心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

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乾隆到翰林院摸底,他凭借一首马屁诗被钦定第一,多年后名满天下。 在清代文坛,能称宗立派的人,并不太多,江苏人阮元就算是其中之一。阮元的祖籍为江苏仪征,乾隆二十九年出生于扬州的一户官宦之家,其祖父是武进士出身,曾管至湖南参将,其父年轻时即入国学,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阮元,自幼受家学影响,慢慢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武兼备之才。乾隆五十四年,年仅二十五岁的阮元就一举中了进士,从而步入仕途。 阮元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最终官居体仁阁大学士,太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做官之余,阮元还专心著书立学,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是有清一朝著名的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因而,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已七十五岁的阮元,因老病缠身,申请退休。恩准致仕后返扬州定居,临行加太子太保衔,给半俸,这对于一个汉臣来说,是莫大的荣耀。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扬州康山私宅,谥号「 ”文达”,享年八十六岁。 鲜为人知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文坛长者,其发迹之始,也未免「 ”马屁”之俗。阮元中进士后,最初为翰林院庶吉士。明、清两朝,庶吉士为翰林院内的临时性职位,主要是学习受训。与此现在的实习生颇为相似,只是见习期更长。 清朝的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 ”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 ”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而阮元在庶吉士的位置上只待了一年,次年就被破格提授翰林院编修。阮元为何如此幸运呢?这一切都是得益于乾隆帝的一次「 ”摸底考试”——各自以《眼镜》为题赋诗一首。 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诗一首: 叆叇 引镜能明眼,玻璃试拭管。 佳名传叆叇,雅制出欧罗。 窥户穿双月,临池湛一波。 连环圆可解,合璧薄相磋。 玉鉴呈毫字,晶盘辨指螺。 风中尘可障,花上雾非讹。 眸了奚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征多。 诗题中的「 ”叆叇”(àidài),本义为云盛貌,即浓云遮日。明清时期,西方(诗中的欧罗,指的就是西方诸国)的眼镜传入中国后,「 ”叆叇”又成了眼镜的别称。 明·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叆叇》中称:「 ”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叆叇》这首诗主要讲眼镜的功用,末二句则说乾隆皇帝没戴眼镜,他的目力好,是长寿的标志。阮元是个有心人,进入翰林院后,就刻意结交皇帝的身边人,尤其是与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走得较近,对于了隆皇帝的一些情况颇有了解。 当他得知乾隆帝不戴眼镜时,便在诗中末四句极尽奉承拍马之能事,将乾隆比作目生重瞳的上古圣君(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 ”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这样的马屁,乾隆当然乐意享受,一高兴,就钦定阮元的《叆叇》为第一,阮元也随之得到晋升。 这种靠马屁上位的事,本来是不足对外炫耀的,但是,阮元却不以为意,登上高位后,他在回忆往事时,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 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有时,为了生存,适当的拍拍马屁,是情有可原的,只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有点过了。你所熟悉的马屁诗还有哪些呢?分享一下给大家呗。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参考

报道日本投降的第一人 此人被载入史册 竟是靠抽签决定的

欢迎来到小G说历史!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全权代表梅津美治郎签署日本向盟军投降书。受降国的代表有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首马屁诗,哪一首更绝由你评判

第一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眼看大祸将临,方

西汉一代名相匡衡竟是靠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称赞,...

此人因拍马屁过头,被皇帝下令斩首示众,头颅悬挂城门十几年

尽管世人都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称赞,即使明知对方是在拍马屁,内心也非常开心。在古代,如果马屁拍的好,再有过人的能力,仕途要比一般人要顺利许多,就像乾隆身边的大红人和珅。

文宗张说写过哪些诗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

张说,唐朝开元名相,生于公元667年,卒于公元730年,名说,字道济,也有人说他字“说之”,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人。张说一生三次拜相,三次被贬,仕途可谓是坎坷崎岖,但和他仕途相反的是他在文坛的地位是当之无

1983年的 一個夜晚,世界差一點變成了廢墟,全靠此人臨危不亂

在時時間的運行法則上,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祖父悖論」。就是說如果能夠穿越回到過去,你殺死了你的祖父,那麼根據邏輯關係推論,沒有祖父就沒有你的父親,沒有父親就沒有你,那麼請問,究竟是誰殺死了你的祖父

郭子仪最牛的品质是什么 靠这个竟然三朝都逢凶化吉

  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宰相,郭子仪历经三朝,逢凶化夷,在太平盛世和乱世之中都能始终屹立,那么郭子仪是靠什么能否稳坐泰山呢?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

西安,十三朝古都,究竟是哪十三朝

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大陸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們就會想起十三朝古都,絕大多數人可能也知道這樣一個稱呼吧!但西安究

西安,十三朝古都,究竟是哪十三朝

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大陸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們就會想起十三朝古都,絕大多數人可能也知道這樣一個稱呼吧!但西安究

宋朝著名的“乌台诗案”,一代文宗苏轼差点身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轼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在这一年,宋朝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发前夕,暗流涌动。“乌台诗案”发生以前,没有人会想过苏轼有一天会沦为“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