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

Posted 翰林

篇首语: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心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

此人被誉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竟是靠马屁诗上位。乾隆到翰林院摸底,他凭借一首马屁诗被钦定第一,多年后名满天下。 在清代文坛,能称宗立派的人,并不太多,江苏人阮元就算是其中之一。阮元的祖籍为江苏仪征,乾隆二十九年出生于扬州的一户官宦之家,其祖父是武进士出身,曾管至湖南参将,其父年轻时即入国学,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阮元,自幼受家学影响,慢慢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武兼备之才。乾隆五十四年,年仅二十五岁的阮元就一举中了进士,从而步入仕途。 阮元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最终官居体仁阁大学士,太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做官之余,阮元还专心著书立学,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是有清一朝著名的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因而,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已七十五岁的阮元,因老病缠身,申请退休。恩准致仕后返扬州定居,临行加太子太保衔,给半俸,这对于一个汉臣来说,是莫大的荣耀。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扬州康山私宅,谥号「 ”文达”,享年八十六岁。 鲜为人知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文坛长者,其发迹之始,也未免「 ”马屁”之俗。阮元中进士后,最初为翰林院庶吉士。明、清两朝,庶吉士为翰林院内的临时性职位,主要是学习受训。与此现在的实习生颇为相似,只是见习期更长。 清朝的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 ”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 ”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而阮元在庶吉士的位置上只待了一年,次年就被破格提授翰林院编修。阮元为何如此幸运呢?这一切都是得益于乾隆帝的一次「 ”摸底考试”——各自以《眼镜》为题赋诗一首。 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诗一首: 叆叇 引镜能明眼,玻璃试拭管。 佳名传叆叇,雅制出欧罗。 窥户穿双月,临池湛一波。 连环圆可解,合璧薄相磋。 玉鉴呈毫字,晶盘辨指螺。 风中尘可障,花上雾非讹。 眸了奚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征多。 诗题中的「 ”叆叇”(àidài),本义为云盛貌,即浓云遮日。明清时期,西方(诗中的欧罗,指的就是西方诸国)的眼镜传入中国后,「 ”叆叇”又成了眼镜的别称。 明·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叆叇》中称:「 ”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叆叇》这首诗主要讲眼镜的功用,末二句则说乾隆皇帝没戴眼镜,他的目力好,是长寿的标志。阮元是个有心人,进入翰林院后,就刻意结交皇帝的身边人,尤其是与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走得较近,对于了隆皇帝的一些情况颇有了解。 当他得知乾隆帝不戴眼镜时,便在诗中末四句极尽奉承拍马之能事,将乾隆比作目生重瞳的上古圣君(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 ”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这样的马屁,乾隆当然乐意享受,一高兴,就钦定阮元的《叆叇》为第一,阮元也随之得到晋升。 这种靠马屁上位的事,本来是不足对外炫耀的,但是,阮元却不以为意,登上高位后,他在回忆往事时,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 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有时,为了生存,适当的拍拍马屁,是情有可原的,只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有点过了。你所熟悉的马屁诗还有哪些呢?分享一下给大家呗。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一代文宗阮元简介 阮元是怎么死的

  阮元是清朝时期名臣,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及第,此后步入官场,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又因为他在著作、刊刻、经史、数学、校勘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因

历史人物 阮元简介 阮元后代

阮元阮元出生江苏扬州,是清朝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被尊为“三朝阁老”、一代文宗、九省疆臣。其后人阮仪三一生致力于对古城古镇的保护。阮元简介>阮元(1764~1849)字伯元,

历史人物 清朝三朝阁老、一代文宗阮元简介,阮元是书法家吗

人物生平阮元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

如何评价三朝阁老阮元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具体步骤

  阮元是清朝时期著名朝臣,同时也是有名的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阮元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因为从小就天资聪颖,加之师从名门,所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三朝阁老阮元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具体步骤

  阮元是清朝时期著名朝臣,同时也是有名的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阮元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因为从小就天资聪颖,加之师从名门,所

嘉庆破格提拔的状元 竟是此人拍了乾隆的马屁

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潘世恩乐颠颠地把前十名的卷子给皇上送了过去。为什么要“乐颠颠”呢?因为他觉得这科的考生水平都比较高,皇上看了也一定会很满意,皇上一满意了,咱当员工的自然就

一代文宗元好问的故事 元好问的诗词

  元好问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作品是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交接之际的代表作,被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诗、文、词、曲无一不精。元好问同时也是一

历史人物 一代文宗元好问的故事 元好问的诗词

  元好问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作品是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交接之际的代表作,被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诗、文、词、曲无一不精。元好问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历史学家,以诗歌记史,为研究金朝历史具有

报道日本投降的第一人 此人被载入史册 竟是靠抽签决定的

欢迎来到小G说历史!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全权代表梅津美治郎签署日本向盟军投降书。受降国的代表有美

历史秘闻 报道日本投降的第一人 此人被载入史册 竟是靠抽签决定的

欢迎来到小G说历史!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全权代表梅津美治郎签署日本向盟军投降书。受降国的代表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