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诬陷张郃和高览,看似推卸责任,实则另有隐情
Posted 张郃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郭图诬陷张郃和高览,看似推卸责任,实则另有隐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图诬陷张郃和高览,看似推卸责任,实则另有隐情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郃与高览投降曹操,是因为袁绍的谋士郭图的诬陷所致。小说第三十回提到,得知乌巢被袭的消息,张郃提出应派重兵支援乌巢,但郭图却认为此时曹操的官渡大营兵力空虚,建议袁绍向官渡发动进攻。等张郃、高览进攻官渡失利后,郭图为了逃避责任,诬陷张郃、高览有降曹之意,令袁绍大怒,欲将二人治罪。张郃、高览惊恐不已,最终投降了曹操。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根据西晋史学家陈寿所撰写的史书《三国志》改编而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中有不少的故事情节出自真实的历史。那么,小说中描述的这段郭图陷害张郃的情节又是否为真实的历史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段史料就出现在《三国志•张郃传》当中。据该传记载,张郃提出援救乌巢,郭图却以「 ”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之语说服袁绍否定了张郃的意见,令袁绍作出了以张郃、高览率重兵进攻官渡、以少量兵力支援乌巢的错误决定,导致乌巢粮草被烧,张郃进攻未果的结局。 事后,郭图不但没有检讨自己的判断失误,竟然对袁绍表示:「 ”郃快军败,出言不逊。”此举也直接导致了张郃和高览的投敌,令官渡战场袁绍与曹操的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造成袁绍在官渡的惨败。 那么,郭图为什么要诬陷张郃和高览呢?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推卸责任吗?要回答这个回答,还要从郭图这个人物及袁绍阵营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说起。 郭图,字公则,汉末颍川人氏,早年投靠袁绍,曾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与辛评、荀湛等人一起说服冀州牧韩馥让出了冀州。从此,郭图也成为袁绍帐下著名的谋士之一。 与后来曹操集团分成汝颍系和谯沛系一样,袁绍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内部也形成了两大集团,分别为以许攸、荀湛、辛评、郭图为代表的颍川集团及以审配、田丰、沮授、张郃、高览为首的冀州集团。自袁绍势力发展之日起,这两大集团也逐渐产生矛盾和分歧,随后又在官渡之战期间有过一次总爆发。 早在献帝东归时期,颍川集团与冀州集团的矛盾便开始出现。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对是否应该控制汉献帝的问题上,这两大集团的意见就已经是针锋相对。以沮授为代表的冀州集团认为,应该将汉献帝迎接到袁绍的地盘加以控制。 不过,颍川集团的代表人物郭图却认为「 ”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建议袁绍放弃迎接汉献帝。最终,颍川集团的意见得到了采纳,袁绍也失去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将大好机会拱手让给了曹操。 官渡之战开始前,沮授曾经极力劝阻袁绍出兵,结果又遭到郭图等人的暗算。郭图在袁绍面前进言,认为沮授掌管的兵力雄厚,恐日后难以控制,最终说服袁绍削减了沮授的兵力。这也是颍川集团对冀州集团进行的第二次打击。 冀州集团自然不甘心被颍川集团打压。于是,在官渡之战期间,冀州集团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审配以颍川集团的许攸家族在冀州横行不法为由将其关押,此举也重创了颍川集团,令其代表人物许攸不得不投降曹操,这也导致了后来的乌巢粮草被烧。 不过,颍川集团的反击也非常迅速。当冀州集团的张郃与高览提出援救乌巢时,郭图立即表示反对,并说服袁绍让张郃、高览进攻曹操在官渡的大营。而就在张郃、高览无法获胜时,郭图随即在袁绍面前诬陷二人「 ”郃快军败,出言不逊”,最终令张郃与高览不得不投降曹操。 从以上史实的分析来看,郭图诬陷张郃,远非推测责任那么简单。郭图的意图很明确,抓住一切机会打击冀州集团,令其永世不得翻身。不过,令郭图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愚蠢举动,不仅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惨败,也为袁绍集团的末日敲响了丧钟。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相关参考
高览人物生平简介 高览,字元伯,与张郃并为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曹操率军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请,仅以轻骑救援,而命高览、张郃率重兵攻曹营,营坚不能下,粮谷被燔,郭图惭其计失,复谮于绍,高览等忿惧
郭图,字公则,家乡在颍川,即如今的河南许昌禹州一带,是东汉末年袁绍手下的谋士。在官渡一战中,他图谋偷袭曹营,结果计谋没有得逞,郭图为了逃避责任,将罪因归咎于率军的张郃与高览两人,结果使得二人投靠了曹操
郭图,字公则,家乡在颍川,即如今的河南许昌禹州一带,是东汉末年袁绍手下的谋士。在官渡一战中,他图谋偷袭曹营,结果计谋没有得逞,郭图为了逃避责任,将罪因归咎于率军的张郃与高览两人,结果使得二人投靠了曹操
高览,字元伯,一名高奂(《檄吴将校部曲文》)。本为袁绍部将,后在官渡之战因遭郭图谗言,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将军、东莱侯。在一些民间艺术中,高览被誉为“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之
郭图 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
张郃张郃字儁乂,生于河间国鄚县,在黄巾起义时入伍,后成为韩馥、袁绍的手下,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此后得到曹操赏识重用,成为曹魏名将。张郃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封爵鄚侯,一生戎马,为曹魏政权做出了贡献。张郃和
张郃身为曹魏麾下五子良将之一,不仅自身的武艺不俗,还富有谋略,在战场上也以用兵巧变而著称。但是很明显的是,据《三国演义》记载,张郃并不是一个处在三国顶级战将的人,他的武力值就实际而言,也并不是很高。比
历史人物 高览张郃同时降魏 为何张郃能成“五子良将”高览却默默无名
高览,部分史料也记作“高奂”原为袁绍麾下部将,与颜良文丑张部三人并列,后世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中,袁军乌巢存粮,被曹操亲率精锐偷袭焚烧。袁绍一边派遣轻骑教援乌巢,同时令张郃高览率主力攻打曹军
历史人物 高览张郃同时降魏 为何张郃能成“五子良将”高览却默默无名
高览,部分史料也记作“高奂”原为袁绍麾下部将,与颜良文丑张部三人并列,后世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中,袁军乌巢存粮,被曹操亲率精锐偷袭焚烧。袁绍一边派遣轻骑教援乌巢,同时令张郃高览率主力攻打曹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曹操给张郃和张辽的待遇不一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存在,也即魏蜀吴三国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将领中,姜维、王平、夏侯霸等人都是出自曹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