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时期清朝衰落的原因,其实根本不怪嘉庆

Posted 鸦片

篇首语: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嘉庆时期清朝衰落的原因,其实根本不怪嘉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嘉庆时期清朝衰落的原因,其实根本不怪嘉庆

雍正是一个非常努力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有人称他为工作狂,常常工作到深夜,废寝忘食,将自己的江山做得很好,在雍正之后,乾隆继位了,乾隆也是非常热爱工作的,而且,乾隆非常得聪明,在政治治理方面颇有心得,所以治理起国家来也是得心应手的。有着这样的祖父和父亲,为什么嘉庆皇帝却不能够继承雍正和乾隆的盛世王朝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嘉庆皇帝本人在政治方面不是那么得优秀吗? 嘉庆在位期间的清朝面貌 历史上,有人说嘉庆皇帝是清朝时候最倒霉的一位皇帝,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的祖父雍正和父亲乾隆在位期间,清朝呈现出了一派祥和盛世的景象,但是在嘉庆继位之后,清朝却不像以前了,反而是日益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官吏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之气日益剧增,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国内的战乱和来自国外的干扰层出不穷,致使嘉庆皇帝在位的每一日都是不安生的。 为什么嘉庆帝在位期间,清朝会如此得败落? 1.清朝的败落 其责任不仅仅在嘉庆个人身上。从经济方面来讲,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清王朝正处于国外的工业革命时期,进口和出口的口岸日益增多,这就推动了国内外的经济流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流动有益的,可以推动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要知道,对于清朝的政治人士来说,他们一直把自己的王朝当作上天的代表,他们的闭关锁国思想是绝对不允许让太多的国外思想和技术流入中国的,所以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凡事都有两面性,工业革命虽然为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文化,但是,工业革命也为中国带来了鸦片。在当时,英国发现中国的市场有一个缺口,那便是中国人并不认识鸦片。于是他们便将自己国内的鸦片贩卖到中国来,一开始是明目张胆地卖,但是当时中国人并不接受鸦片这种东西,认为鸦片黑黑的,是邪教类的东西。 可别以为英国人就会因此而放弃这个市场,在他们了解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之后,便开始将鸦片的好处放大,而且还和王公贵族相勾结,为鸦片争取了正当的进口途径,成功在中国拿得了正当的买卖理由。 他们以王公贵族的权力来作担保,大力宣传鸦片的好处,在看到这些宣传单之后,许多的老百姓便相继地抽起了鸦片,这一抽便抽上了瘾,使得中国人的精神开始颓靡不振。有些官员已经意识到了鸦片带来的各种问题,便开始对鸦片的进口和买卖做了相应的限令,但是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个市场,他们以高额利润和政府官员相互勾结,虽然不能再有正当途径卖鸦片,但却能在官员的维护下走私贩卖鸦片。 英国商人因为鸦片在中国赚足了钱财。由此可见,当时嘉庆王朝有许多的腐败官员,他们为了钱财并不会想着国家将来的命运,这样互相勾结谋利就让中国社会和经济越来越败落。曾给出数据: 据统计, 历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箱数是:1821—1822年为5, 959箱, 1830—1831年为19, 956箱, 1835—1836年为30, 202箱, 1838—1839年为40, 200箱。 由此可见,嘉庆时期(1796-1821)所流入的鸦片只是一个开端,由于嘉庆帝没有从根源上抵制住鸦片的流入,才使得鸦片在清朝后期越来越盛行。有着这样的毒瘤,中国经济怎么能够发展起来? 2.在政治方面 众所周知,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很多人都会通过和珅来给自己买官或给自己的亲人买官,所以在官场上就有了许多和珅的党羽,和珅和他的党羽常常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在《嘉庆皇帝》书中就曾揭露过和珅: 「 ”和珅当权后,贪污公行,腐败丛生,官吏们只知搜刮,欲壑难平,汉民已苦不堪言,苗民较腹地尤为鱼肉。” 对于官场上的这些现象,还未正式拿得政治权力的嘉庆皇帝一直都看在眼里,无奈自己的阿玛乾隆还没有完全地将政治权力全权托付于他,所以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和珅这样贪污却无法处理他。其实,嘉庆想要处理掉和珅的心不仅仅是因为他贪污,更是因为看不惯和珅的自傲。《嘉庆皇帝》中提到这一节内容,和珅在乾隆面前出言,意在表达嘉庆将来继位必将依靠自己,这话让嘉庆更是厌恶和珅:「 ”这个狡猾的狐狸,是要市恩于我,以拥戴自居,又暗示我若能坐稳宝座只能依靠于他,这不是对我要挟、贿赂、收买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庆对和珅越来越厌恶,于是,乾隆在正式把权利交给嘉庆之后,嘉庆便马上除掉了和珅,此举不仅充盈了国库,而且稳定了朝政,改善了朝廷腐败之气。此举本可以是嘉庆治理国家的好开端,可惜嘉庆本人生性比较柔和大度,为人老实善良,面对还未除尽的腐败之风,嘉庆很多时候只是在嘴巴上严说,而很少付之行动来惩治犯错的官员。时间久了,很多官员便开始不畏惧嘉庆帝的权力,久而久之,嘉庆帝在政治上的威严日益衰落,腐败之风从未断绝。 3.在军事方面 清王朝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阶段。外患来自于外国的工业革命和鸦片,内患来自于嘉庆王朝的两次比较重大的革命。其中一场是公元1796年所爆发的规模最大的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属于农民运动,在当时,因为清王朝的官员们生活非常得奢侈,而且贪污官吏很多,常常扣押百姓税款,对百姓苛刻,苛捐杂税的现象异常严重。 此外,当时人口不断地增长,土地兼并非常得严重,有许多的农民都没有得到田地,生活失去了保障,导致农民流离失所,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对清王朝表示不满意,而他们所表达的意愿从来都没有被政府重视过,于是,白莲教的领头人王聪儿等人便煽动农民开始起义,反对清王朝的统治,嘉庆皇帝绞尽脑汁,最终派兵镇压,但是,一个地方镇压下去了,另一个地方的起义又来了,而且负责镇压的官员们总是趁火打劫,不顾百姓的感受。一位亲王曾写过《南阳民苦》这首诗来表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官员们镇压起义的场面: 南阳民,生何苦!中丞苛政猛如虎,威立稍忤立捶楚。双沟贼首驱民来,千呼万唤城不开。中丞匍匐苦鼷鼠,偃旗,息鼓藏草英。朝献捷,暮献捷,捷书日上马汗血。官军四合三万人,何尝与贼一相捷。今日掠民妇,明日捉生人;贼徒屠靳饱飚去,护送出镜争策勋!中丞凯还喜交嗔,督责供给胡不均。朝征羊琢,暮索金银;囊囊饱载,马行轸轸。中丞未至贼肆掠,中丞既至逃无所。昔曾畏贼今官府!南阳民、生何苦。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百姓之苦。嘉庆帝真是被这场起义弄得焦头烂额。这场革命不仅导致了清王朝社会动荡不安,而且还耗费了许多国家钱财,致使国库亏空。 所以说,嘉庆王朝之所以会日渐衰落,不见有转好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把责任推到嘉庆本身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性格上。嘉庆是个好皇帝,也很想做个好皇帝,无奈当时的时代不允许嘉庆做个好皇帝。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不跟着时代走,注定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嘉庆皇帝》 《南阳民苦》 《研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相关参考

清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时的清人经过半个世纪才找到

满清王朝覆灭的原因是很多的。那么,哪一个原因,才是满清王朝覆灭的最重要的原因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清朝晚年的历史再捋一捋。在捋的过程中,我们就肯定能找到清朝灭亡的那个最重要的原因了。清朝在嘉庆

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Sino-BritishOpium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香港的命运。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

爆料大王嘉庆皇帝 戳破过清朝历史上的哪些 ”谎言”

嘉庆皇帝永琰,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经历了实习期的皇帝。其原因在于他的父亲乾隆皇帝曾经对天发誓,不愿打破康熙在位61年的历史记录,所以刚干满60年就决定退休,把皇位传给了嘉庆。不过在传位以后,乾隆仍然以

清朝时期一个候补知县之死 为何让嘉庆皇帝暴跳如雷

1808年6月下旬,江苏中部突然连降大雨。大雨引发黄河暴涨,最终在山阳县附近发生了决堤。大半天功夫,山阳县就成了一片泽国。村庄、庄稼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洪水里。幸存的人们躲在较高的地上,等待着官府的救济

嘉庆帝严行禁止官员送礼的重要原因

嘉庆皇帝确实是一个节俭的帝王,在史料中记录下了嘉庆皇帝厉行节俭的言行。嘉庆皇帝以身作则,不允许臣僚给他送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正是春节期间,官员之间互送礼品。嘉庆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揭秘嘉庆皇帝杀和的原因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皇帝派大臣前往和关押地,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和一看到白绫,知道死期已到。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却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感慨万分。那么嘉庆皇帝杀和的原因是什么?一、和抓住乾

乾隆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了嘉庆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有皇子17位、公主10位,可谓子嗣旺盛!然而在晚年却将皇位传给了普普通通的皇十五子--颙琰,让后者成为了评价不高的嘉庆帝。在世界大势风云变幻之际,嘉庆帝虽然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

清朝嘉庆生母,清朝嘉庆的母亲是谁

清朝嘉庆的母亲是谁令妃,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雍正五年九月初九生,比乾隆帝小十六岁。乾隆十年入宫,封为魏贵人,同年十一月十七册封为令嫔,十四年四月初五册封为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皇七女固

嘉庆皇帝的妃子 揭秘清朝嘉庆帝的皇后妃子介绍

嘉庆皇帝的妃子:嘉庆帝,作为大清王朝历史中最悲剧的皇帝,他的情感史也是最让人们所关注的,那么这位最悲剧的大清朝皇帝的后宫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介绍嘉庆皇帝的妃子们。嘉庆皇后妃子表中记载,嘉庆皇帝后

嘉庆皇帝是谁生的,清朝嘉庆皇帝是谁生的 嘉庆皇帝有几个儿子

清朝嘉庆皇帝是谁生的嘉庆皇帝有几个儿子清朝嘉庆皇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有五个儿子。分别是:1、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未命名,幼殇。2、皇二子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