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奸臣,虽然能力很强但道德低下,换个角度了解李林甫

Posted 税收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新看待奸臣,虽然能力很强但道德低下,换个角度了解李林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新看待奸臣,虽然能力很强但道德低下,换个角度了解李林甫

李林甫这个人恐怕是唐朝宰相当中最有名的了,但他一直以来都是背负着骂名。玄宗朝,宰相任期普遍都在3年左右,而李林甫却任相长达19年,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有关李林甫的总体评价,却自他死后就一直是偏于负面的。 唐朝后期有一个叫「 ”崔群”的宰相曾经说了一番话,影响后世一千多年来对李林甫的评价,他是这么说的:「 ”人皆以天宝十五年,禄山自范阳起兵是理乱分时,臣以为开元二十年,罢贤相张九龄专任奸臣李林甫理乱自此已分矣。”崔群认为安史之乱前,任用李林甫时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标志。 《长安十二时辰》里尹铸胜试验的林九郎 今天也不是为了给李林甫翻案,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评价历史人物只说好或者坏未免有些太幼稚了。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通过认知过去,为今后的生活做参考和指导。我们扭转不了历史,却可以规划自己的将来,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发现关键点来提醒未来的自己。 ——从文化水平开始了解一代奸臣李林甫 说起「 ”一代奸相”李林甫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有着超强的行政能力和才干,另一方面他确实在人格上有很多卑鄙之处。很多人认为唐朝衰落的三大祸首: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但李林甫很有意思,任相19年期间唐朝国力持续向上发展,并达到巅峰。并且在李林甫在任期间,唐朝的制度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李林甫的出身不高,虽然出身唐朝宗室,但属于宗室的旁枝。唐初限制宗室入相,但在武后夺位并大力诛除李唐宗室后,复辟之唐廷放宽了宗室进入中枢的途径。而且李林甫的文化水平很低,基本上也就是「 ”粗通文墨”而已,从两个故事就可以了解他文化水平有多低。 别字宰相李林甫文化水平低下, 也太为难了 有次在一个政府文书上,有人写了出自《诗经》的「 ”杕杜”二字,但是李林甫不认识杕字,还问手下「 ”状杜”是何意,惹得下级十分尴尬。在另一次大臣姜度孩子满月宴上,李林甫写了一封书信表示祝贺,在信里李林甫本想写「 ”闻有弄璋之庆”,却写成了「 ”闻有弄獐之庆”。原本「 ”璋”字代表玉器,形容孩子宝贵,结果李林甫写的獐头鼠目的獐,好像成野兽了。 就李林甫那种文化水平,在他担任国子司业时(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的副校长),据《封式闻见记》的记载说国子监「 ”颇振纲纪”,将国子监治理得非常好。让很多人都佩服他的管理能力。 虽然李林甫经常因为文化水平闹笑话,但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低下,不见得能力就差。不然李白就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了。李林甫以荫入仕,却一步一个脚印地历任朝廷的各个职能部门,在繁剧的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任上,显示出才干,在宰相任上也做出了很多的制度建设,有很多的正面事迹。 套入蜀地的唐玄宗,仍然认为李林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一直等到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难之时,跟身边的近臣回顾以往这些人物,评价李林甫时,唐玄宗说了这么一句话:李林甫之材不多得(《唐语林》)。而他旁边的大臣裴士淹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说:诚如圣旨,近实无俦(《唐语林》),表示李林甫的才干,无人可比。 到底李林甫都有什么样的才干呢?作为宰相肯定不能趴在具体琐碎的事务上,而是要拥有广阔的全局观,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能力。李林甫在制度改革上就能体现出他的能力。 ——李林甫的税收改革 开元时期唐朝沿袭的仍然是均田制,但是这时的均田制已经走向了崩溃与瓦解,而且这种瓦解也是必然的,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均田制诞生于北魏那种战乱时期,特殊历史条件下才能诞生的事物。简单点说就是土地归国有,政府将田地授予农民,农民拿了国家的土地,就要为国家交税或作战。 土地问题一直都是各朝代的首要问题 当人口不断增加,但空余的荒芜土地供给不足,政府也就没有办法再授予农民土地了。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尖锐,造成了大量的农民逃亡,土地兼并开始越发严重。李林甫面对这样的历史大趋势下,也无法逆转。 在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颁布了新的田令,对税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提高了户税和地税在税收当中的比例。开始由「 ”以人头为本,以人身为本”向「 ”以资产为本”的方向转变税收政策。针对当时土地兼并的问题,让土地多的人,多承担一些税收,可以说是较为公平的做法。 ——李林甫的法律改革 在法律改革上,从开元二十二年,李林甫刚进入中枢机构,与牛仙客一起主持了律令格式的改革,涉及的条文多达7200余条。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李林甫依然可以胜任,法律事务对于李林甫来说相当熟悉,曾经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耗时两年终于有所成就。 《长安十二时辰》里对于李林甫法律改革也有表现 在法令颁布之后,李林甫专门请求唐玄宗,降诏宣布之前颁布的诏书中提到的一切未收入新法中的条款不再使用,也不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通过新法典的制定,唐玄宗充分见识到了李林甫处理行政问题的缜密和他的改革决心,所以对于李林甫,唐玄宗更加重用和信任。 而且这部新修的法典一直到十四世纪的元朝时期,唐朝制定的法令依然被沿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剑桥中国隋唐史》对于此次法典的重新修订给予这样的评价:「 ”这次修订法律是唐代最后一次试图提供包括在令和式中的标准化的、全国一致的行政法规活动。” 唐六典的署名最后还是李林甫 并且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所谓行政法典的《唐六典》也在这一时期完成。虽然是从张说(yuè)、张九龄开始修编的,但是是在李林甫是主持下最终完成了。虽然有些地方不免脱离实际,但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的一项创举。 ——李林甫的兵役改革 在兵役改革上,均田制的瓦解导致府兵制没有了运行的基础。府兵制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给你土地,觉得你合适就划归府兵,府兵平时在耕田,农隙训练,战时作战。只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赋役。从唐高宗开始国家手里的田都少了,府兵也就开始瓦解了。 电影中的「 ”二圣临朝”,高宗、武则天时期兵源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到了唐玄宗时期,兵源也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了。宰相张说(yuè)也曾推行过募兵,组建了一支「 ”长从宿卫军”,在长安范围招募了十二万人。唐玄宗认为可行,便让李林甫推广到全国。虽然这个改革造成了边境军事实力膨胀,而内地空虚,也被后人视为造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当时谁也不可能预料到这个局面,国家四面环敌,没有兵源意味着什么,所以这种改革在当时看来已经是一种国家生死存亡的必须。到了天宝八年时,李林甫建议玄宗停兵府上下鱼符,相当于前秦与秦汉时期使用的虎符。意味着唐朝的府兵制彻底终结。 ——李林甫的行政改革 还有长行旨改革,这是一个针对税收办法的改革。早年间,每次到了税收的时候,都要由度支司向全国各个地方政府下这个旨符,就是规定今年的税收总额,征收的办法等等信息。这种管理制度给地方上的自由裁量权很小,地方的手脚都被束缚起来,行政成本非常巨大。而且这种税收制度还很不严密,容易产生基层腐败。 徐斌的家庭造纸厂 每次颁布这个旨符的时候,光用纸就要超过五十万张,并且要聚集一大批抄书手耗费大量时间去誊抄,这样才能将旨符抄写完毕。虽然唐朝当时已经有了印刷术,但是当时的印刷术还未得到普及应用,所以政府文书主要还是靠抄写。这也就解释了《长安十二时辰》里徐斌为什么要搞造纸术,也是有出处的。 李林甫看到每年税收都需要这么复杂的程序、巨大的成本,所以他就决定改变这个制度。李林甫与各个地方的行政长官进行协商,最后把各地商议好的结果拟定了一个叫做《长行旨条》的书籍,也就是将各地的征税办法固定下来作为长期使用。每年由中央向地方发一两纸,规定好当年地方需要征收的税收总额就可以了。地方上每年根据《长行旨条》做自由裁量征收。 行政效率在这时确实得到了改善 《长行旨符》贯彻之后,大唐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第一、节省了大量行政成本(省纸也为环保事业做贡献),政府的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第二给了地方上一定的税收自由权,查出了原先隐蔽于税收范围之外的人口,使得政府可征税范围扩大,使国家的财政收支适应形势的变化而重新固定化、制度化。 长行旨改革的改革是我国财政史上最早的统一预算制度,又是我国会计史上最早颁行的统一会计制度和科目。通过户籍帐目与赋役征收帐目的结合,控制和落实各项赋役收入的一种制度。《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 ”这显然是行政合理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它使帝国的财政制度更紧密地切合地方实际情况。它还是一大创新,因为政府悄悄地放弃了要求税率和劳役以及财政管理实施细则全国一致的总原则。” ——具有强大领导力的阴险小人李林甫 沉稳内敛也是李林甫的性格 《资治通鉴》评价他「 ”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口蜜腹剑就从这里而来。虽然史书多描述李林甫阴险,当时朝野上下对李林甫可以说是非常佩服的。这说明李林甫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 而且《旧唐书》记载李林甫「 ”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 也就是说李林甫在担任宰相期间大权在握,做事基本上任何事情都会依法行事,尤其是人事任免这种敏感问题上从不徇私舞弊,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其实安禄山也很会逢迎皇帝,比如他辛苦学习胡旋舞,就是为了讨玄宗欢心 还有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安禄山非常惧怕李林甫。安禄山在开元后期,得到了玄宗的信任,所以就变得有些狂妄。有次王鉷带着安禄山去拜见李林甫,眼见王鉷对待李林甫的恭敬程度十分夸张,自己也就开始忌惮李林甫。李林甫也掌握着朝中大员的各种隐私消息,所以对安禄山也算是了如指掌。简单几句沟通,就道出了安禄山心里的小算盘,使得安禄山认为李林甫有仙术,从此非常惧怕。 李林甫干的坏事相当多,比如说他通过陷害三皇子给自己换取了上位的机会。三皇子事件也使得唐朝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了腐化风气。之所以说李林甫是一位佞臣,佞臣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揣摩皇帝的意思。 唐玄宗在后期确实对自己放松的要求 面对唐玄宗后期出现的怠政、倦政态度,张九龄等人经常指出问题,提出反面意见;而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逢迎皇帝的意见。每次张九龄进谏的时候,李林甫就暗示唐玄宗要自己拿主意,一方面打击张九龄,一方面巩固自己与唐玄宗的关系。 在阴险方面举个例子:玄宗有一大臣严挺之,随张九龄倒台受到牵连。后来玄宗又想启用,李林甫就秘密的给严挺之的弟弟说:皇上现在想重用你哥严挺之,最好你哥哥能称病从外地先回长安。严的弟弟就让严挺之写了一封说自己生病需要回长安的状纸,李林甫就借此告诉玄宗这人生病了不能当官了。 虽然人格底下,但李林甫对盛唐也有自己的贡献 李林甫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甚至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狼狈出逃的唐玄宗仍然认为李林甫才能卓著,并不认为李林甫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而且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虽然对李林甫的为人颇有诟病,但是承认他的政治才能和显著的政绩。 ——生活中其实很多强人都是李林甫 通过了解,你发现了没有,李林甫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挺多的。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面对困难总会发现关键点去解决。他们升职很快,总能挤走前领导让自己升职。他们懂得向上管理,能够逢迎领导的意见执行领导的指示。他们懂得探察人心,偶尔的关系让你肯为他卖命。希望在生活中,你可以很快认识到谁是这样的人,并且学习他的能力,但生活中远离他。

相关参考

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被曹丕换个包装后重新启用

文|竹映月江公元220年,曹丕一脚踢开了汉献帝,自己当起了开国皇帝。此举宣告着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三国时代翻开了新的篇章。曹丕像虽然史书非常友好地将这一事件记载为「”汉献帝禅让

了解《三国志11》的人,怎么看待五子良将的能力值呢

三国志游戏基本都是蜀汉能力强一些,曹魏和东吴略低一些,可能这也是平衡性问题。五子良将哭晕在厕所,张辽徐晃凑合,乐进也可堪用,于禁、李典成啥样了,相比较徐晃、于禁,赵云的技能变态到啥程度了。刘备加强的太

换个角度看《水浒》之潘金莲的“悲惨”人生

近日范冰冰凭借着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又获奖了好像也被告了,有真名叫“潘金莲”一纸诉讼,状告冯小刚、范冰冰原作者侵犯“名誉权”而且广大“潘氏宗亲”还要为“潘金莲”正名因为历史上的潘金莲是一位“贤妻良母”

从北伐意义的消解到亡国论,换个角度看蜀汉灭亡

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伐蜀,从魏军八月开始出兵算起,到成都方面刘禅在十一月正式投降,不过短短三个月时间。《三国志·魏书》记载说「”自邓艾、钟会率众伐蜀,所至辄克。”其实熟悉整个魏灭蜀之战过程的人

如果换个朝代女皇武则天还能当上皇帝吗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古代“三纲五常”盛行的年代,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一个女人当皇帝更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其实武则天在唐朝当上皇帝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换个朝代那我们

如何从全球史角度 看待中国文明的形成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H.McNeill,1917—2016),知名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

怎样看待红颜知己

  男的红颜知己,而如果一个男却是有老婆的,那么在你老婆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中,自己的红颜知己又是如何去看待的呢,对此怎样看待红颜知己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看待红颜知己  男人如何看待红颜知已

怎样看待红颜知己

  男的红颜知己,而如果一个男却是有老婆的,那么在你老婆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中,自己的红颜知己又是如何去看待的呢,对此怎样看待红颜知己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看待红颜知己  男人如何看待红颜知已

曹操如此惜才爱才,为何要赐死首席谋臣荀彧

三国枭雄曹操,虽然被《三国演义》说成篡汉的奸臣,却丝毫不影响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客观来说,曹操综合能力很强,能文能武,且满腹韬略。最重要的是,曹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一生非常爱才惜才,账下也聚集了很多

社会历史的角度对卖炭翁

如何从社会历史角度看待苏格拉底之死?如何从社会历史角度看待苏格社会历史根源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确切的说从智人就开始了。而最根源的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