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善高原有一群特殊的蒙古人,他们自称蒙古回回,约有2000人

Posted 蒙古人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阿拉善高原有一群特殊的蒙古人,他们自称蒙古回回,约有2000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阿拉善高原有一群特殊的蒙古人,他们自称蒙古回回,约有2000人

提示:在阿拉善「 ”蒙回”的身上,分明还有着这样一个缩影,即:蒙古人在中国大地上的征战、游走和迁徙,但无论走到哪里,信仰了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的蒙古族人。 阿拉善高原是这样一个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西走廊北山以北,西起马鬃山,东到贺兰山,北接蒙古国。流经河西走廊的黑河自甘肃金塔县而来,注入了这里有名的居延海。高原流沙、戈壁广布,为干旱荒漠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 历史上,这里曾经属于月氏、乌孙、匈奴、鲜卑、突厥等少数民族牧地,大约在元代以后,成为蒙古人相对集中的聚集区。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人文交流的通道,漠北的少数民族通常经由这里,至酒泉、敦煌、新疆南疆以及南疆以远的地方,汉代卫青、霍去病最早也是以这里为前哨阵地打通了河西走廊,开通了丝绸之路。宋代,丝绸之路与中原王朝中断,人们前往西域,走的大约也是由河套地区经由这里的线路。甚至可以说,这里是陆上(沙漠)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的一个交汇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人文的通道往往会注定文化的多元,今天人们在这里除了能够看到多民族文化交融后保留下来的遗迹外,还能看到一群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他们穿蒙古袍、讲蒙古语、使用蒙古文字,过着游牧生活,但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一样,信仰虔诚,恪守伊斯兰教。兄弟民族称他们「 ”蒙回”,他们自称「 ”蒙古回回”,大约有2000人的群体。 关于他们的来源,大约有这样4种说法:第1种说法来自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 ”蒙古回回这一种特别民族,他们现在住蒙古包,说蒙古话,穿蒙古服装,也过蒙古游牧生活,政治上属阿拉善旗管辖。但是他们不相信喇嘛教,而信回教,从很远的地方请来回教教主为他们念经,据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是哈密人,迁移到这面来的。故大致为新疆缠回之一支。” 回教是新中国成立前,人们对中国伊斯兰教的称谓。范长江是名记者,新闻界的前辈,他对自己所见进行了忠实的记录,但是,「 ”蒙回”的「 ”祖先是哈密人”,为缠回(今维吾尔族)的说法不一定准确。 第2种说法来自《阿拉善盟史志资料选编》,其间摘录了1944 年《经济汇报》的文章《阿拉善旗经济状况》:「 ”(蒙回)仅有20余回人,为前清乾隆时扎萨克罗卜森道尔吉远征带回受降兵率之哈萨克人,俗称‘缠回’人,迄今归化(呼和浩特)以久,一如旗内蒙民,说旗话,习旗俗,唯奉回教持戒律,今居旗内沙金套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北部)、可白儿四镇等一带,200余家。” 这里所说的「 ”仅有20余回人”中的「 ”回人”是指我们今天说的回族人,其他则为哈萨克人。通过这段记述,可以看到,在民国时期,人们所说的「 ”缠回”并不一定全是今维吾尔族人。 第3种说法与蒙古人有关。有两个出处:一为成吉思汗西征攻打西南亚时占领土耳其后,很多战土信仰伊斯兰教。后来,这些战士有部分返回中国,成了今天的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也有些人来到阿拉善高原成了「 ”蒙回”。二为阿难答,中国元代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于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袭封为安西王,统辖唐兀之地(今宁夏、甘肃、陕西等地)。据拉希德丁《史集》记载:阿难答自幼受一穆斯林家庭抚养,「 ”木速蛮(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心中已经巩固起来,不可动摇”。「 ”他在自己的营地上建立清真寺,经常念诵《古兰经》,沉湎于祈祷”。「 ”他还使依附于他的15万蒙古军队的大部分归信了伊斯兰教”。 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尤其是阿难答及其部下改宗伊斯兰教,对唐兀之地(即西夏,今宁夏、甘肃、陕西、四川等地)该教的传播发展和回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第4种说法与青海有关。辛文秀、马怀成在《伊斯兰教在阿拉善传播发展概况》一文中写到:「 ”根据清光绪三年(1878年)10月26日,宁夏将军库车勒巴图鲁克致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的咨文中写明,这部分蒙古回回,确系阿拉善先王阿宝于康熙年间从青海带领部众迁移来阿拉善大草原时从青海西宁一带带来的100余名缠头回回。先安排在克卜尔滩,集中居住,游牧为生。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近百户。” 这也是值得相信的,因为蒙古西征时,采取了较为宽泛的宗教信仰政策,其后确有很多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教。1731年,因阿拉善旗郡王阿宝在参与对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清廷赏定远营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的驻居之地,阿宝王爷随即按郡王等级开始修整定远营,同时朝廷拨银5000两,赏其在北京修建阿拉善王府。这个时候,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已是广泛存在,阿宝王爷的部下中,有穆斯林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 在此,我们有必要提一提新疆哈密这个地方。明代,哈密地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信仰了伊斯兰教蒙古人。他们原为西蒙古瓦剌部,由于受周围哈密、吐鲁番维吾尔族穆斯林的影响,逐渐改变生活习俗而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为「 ”黑回回”,即「 ”哈拉回”,亦称「 ”哈拉灰”(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今天的民族学家研究表明,「 ”哈拉灰”和今天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人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么多的来源,给人的感觉非常复杂,但是,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民族专家曾先后两次对这一群体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与考察,随后认为,这部分穆斯林通用蒙古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上除信仰伊斯兰教外,吃、穿、住等生活习惯都与阿拉善蒙古族毫无区别。再加上人口数量少,遂将其民族成份定为蒙古族,也就是说,阿拉善「 ”蒙回”虽然信仰了伊斯兰教,但依然是蒙古族。我们今天不能不说,这种决策是英明的:人们不能因为宗教信仰而改变自己的民族。 另外,在阿拉善「 ”蒙回”的身上,分明还有着这样一个缩影,即:蒙古人在中国大地上的征战、游走和迁徙,但无论走到哪里,信仰了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的蒙古族人。(文|路生)

相关参考

高考历史元

元朝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元朝与四大汗国形势图蒙古汗国蒙古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代,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

在树木极为匮乏的蒙古高原 游牧民族是如何制造弓箭的

对古代游牧民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游牧民族是极为彪悍的马上民族,现在的蒙古人骑马射箭也是必备的功课,那么在树木极为匮乏的蒙古高原,古代游牧民族是如何制

北京阿拉善蒙古王爷府,历经400年沧桑,依然基本完好

北京阿拉善罗王府现存北京阿拉善王爷府,位于什刹海后海南岸迤西毡子房胡同,与恭王府东墙仅一路(府夹道)之隔,面积大概是恭王府一半,约3万平方米。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座王府曾被称作罗王府、塔王府及达王府。在

阿拉伯帝国末代君主,被蒙古帝国生擒后裹进毛毯,用战马踩踏而死

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人在历史上建立的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家,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君主称号称哈里发,四大哈里发时期即先后有四位被推举出来的哈里发统

草原的游牧民族只有蒙古人才能够征战四方

其实蒙古骑兵之所以强大,有蒙古自身的原因,当然还有历史给蒙古帝国本身创造的机遇。要知道这个民族在成吉思汗以前一直在蒙古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直到成吉思汗问世,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才建

草原的游牧民族只有蒙古人才能够征战四方

其实蒙古骑兵之所以强大,有蒙古自身的原因,当然还有历史给蒙古帝国本身创造的机遇。要知道这个民族在成吉思汗以前一直在蒙古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直到成吉思汗问世,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才建

居鲁士为何会解救 ”巴比伦之囚”

在当今世界上,有几个种族经常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库尔德人、突厥人、匈奴人、犹太人、蒙古人和斯拉夫人等。而他们当中,犹太人可能最为特殊。作为以色列的主体民族,犹太人多灾多难。古埃及、古罗马、新巴比伦和阿拉

居鲁士为何会解救 ”巴比伦之囚”

在当今世界上,有几个种族经常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库尔德人、突厥人、匈奴人、犹太人、蒙古人和斯拉夫人等。而他们当中,犹太人可能最为特殊。作为以色列的主体民族,犹太人多灾多难。古埃及、古罗马、新巴比伦和阿拉

多伦诺尔会盟与外蒙古纳入版图

元朝灭亡后,元顺帝率部众逃回蒙古高原,史称「”北元”,不久政权灭亡,蒙古高原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分裂状态。原来居住于蒙古高原西部、被称为「”林中百姓”的蒙古人一支厄鲁特(又称「”瓦剌”、「”卫拉特”、「”

蒙古南下留下的这个遗产,一直到现在还有作用

1283年,一群蒙古士兵从陕西南下,进入了云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刚刚被封为元朝驻云南最高长官(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的阿喇帖木耳将军镇守此地。他们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再也没能看到故土的大草